古今对画,一场灵魂的交流。

<h3>2018年2月26日晚上20:00,我们冰雪艺术研究院网络一届年后第一节开讲。这是进入六级创作的第一节课,也是我们进入创作的最后阶段。当时因为上班原因,没能及时听课。但看到课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的话题,却给我一个灵感,创作从古画入手是个很不错的题材。27号晚20:00准时收看该课内容,看到老师讲到如何"借尸还魂"、"移花接木"时,内心不禁暗暗自喜。我所想要的,想知道的,老师正一一讲解、分析、道破。我怎能不激动高兴呢!</h3><h3>课后老师留了个作业,宋画夏圭的《雪堂客画图》做个赏析和对老师这幅范画《溪山浴雪》的理解和两幅画的不同之处。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如果不对,请大家斧正。(部分资料,从网络及以前上过的鉴赏课上做了部分摘抄)</h3> <h3>夏圭《雪堂客话图》</h3> <h3><br /></h3><h3>夏圭,南宋著名画家,其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quot;夏半边&quot;。他的《雪堂客话图》展示了一幅宁静的江南雪景。是夏圭传世精品佳作,为其早期作品。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虽然白雪皑皑,却因欲融未化的雪景体现出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远景用劲利方折的线条勾勒出远山一角的轮廓和纹理脉络,少皴多染,以显其阴阳向背和层次变化。坡脚则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霭之中。画面左下方的景物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山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水岸边,有一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清气袭来。屋内两人正在对坐弈棋,虽只对其圈脸、勾衣,寥寥数笔,却将人物对弈时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现出来。画面右下角为细波荡漾的湖面一隅,一叶小舟漂于湖面之上,破寒而来。一动一静,相辅相承,彰显得宜。(此处为构图中心)远处山顶与近处枝权之上有未融化的积雪零星点缀。由于经过近九百年的氧化,绢已发黄、变暗,使得用蛤粉点染的白雪历久弥新、晶莹璀璨。(原图树枝上的雪为满勾,因时间久远而氧化,加上部分蛤粉的脱落,显现出零星的点缀更为自然迷人。赵春秋老师独创的嵌雪法灵感来源于此。)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h3><h3><br /></h3> <h3>赵春秋老师范画《溪山浴雪》</h3> <h3>赵春秋,当代画家。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学部主任。春秋老师用他独创有的&quot;雪地皴&quot;&quot;嵌雪法&quot;……等技法在他笔下的冰雪世界中展现出北国冬日皑皑白雪不失柔美与浪漫的气息。既拥有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又是一首首无声的诗,寒意中流淌着温暖,静寂中蕴含着生机。</h3><h3>赵老师的这幅《溪山浴雪》图中,树虽然借了夏圭《雪堂客话图》的形,但却是老师自己的神。如果不熟悉这幅画的人,完全看不出来是树形来自于它,熟悉的人只会觉得形似却不神似。</h3><h3>老师落雪的山坡、地面和远山用&quot;雪地皴&quot;笔法来画出积雪的柔美与厚度。是前人的画作中感受不到的。其整幅构图,近景的树石房屋和水面都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形成S律动,突出画眼,同时打破了夏圭的&quot;夏半边&quot;的构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