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闻名遐迩的宁都客家民俗,在元宵期间此起彼伏、目不暇接。添丁爆、桥帮灯、割鸡、游扛灯、游担灯、兔子灯、小龙灯、草龙灯、马灯、妆古史、傩戏、三角班……种类繁多、气势蓬勃,点亮了这片红色故土的夜空。<br> 石上镇李姓村民的添丁爆、割鸡、担灯早为世人所知。作为长房的谢坊村李姓村民,在中断了三十年后的2018年元宵夜,偌大的山村、几百户村民、六十多担灯(毎担8--10盏),重新亮了起来,所经之处鞭炮齐鸣、烟花绽放,村民或是在家门口接灯,或是随着担灯队伍在村中游走,热闹非凡!<br> 村中长者告诉我们:谢坊村的担灯有着悠久历史,游走顺序抽签而定;抽中头灯者即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头灯由十盏红色灯笼组成,后面的灯笼均是八盏;添丁户的灯笼为红色,其余村民的灯为黄色;由于历史原因中断多年的谢坊村游担灯传统,从今年起重新登场,明年将有100多担灯出现,这一传统将继续传承下去……<br> 谢坊村老李家上百担灶头灯组成的长长灯龙,在家门前田野上首尾相接,转起圆圈,象征乡亲们家家团团圆圆、邻里和睦团结。</h3> <h3> 村民从家中抬出担灯后,进入到老祠堂旁边的家祠祭拜。</h3><h3> 谢坊村的老祠堂,是该村为了纪念开村始祖李公越而建的“李氏公越翁祠”。李公越与石上镇石上村(街上)李公超、赣州李公起为三兄弟(谢坊为长房)。石上李氏三兄弟来头可不小。他们是唐皇族,系唐高祖李渊小儿子腾王李元婴之后裔(从高祖算起,公越翁为第三十二代。</h3> <h3> 祭拜完毕来到祠堂门口的村中篮球场集合</h3> <h3> 村民小心翼翼地将食盐放入灯笼中点燃的蜡烛内,以防蜡烛燃烧过猛而烧坏灯笼</h3> <h3> 晚上六点半,游担灯正式开始</h3> <h3> 担灯队伍按照既定路线逆时针方向行进,穿过村中小巷</h3> <h3> 走上村中大道</h3> <h3> 从大道拐入乡间小道、田埂</h3> <h3> 折转进入村子</h3> <h3> 所经之处,鞭炮齐鸣。担灯队伍引领者,头上有鞭炮炸响,呵呵😊</h3> <h3> 担灯村民向一旁的村民行礼致敬</h3> <h3> 担灯队伍沿着村中水泥路向后山进发,折返进入村子北头</h3> <h3> 担灯不是挑在肩上,而是托在手臂上,走村道,越山岭,游田野,全程3个小时、足足10公里,真真需要好体力。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第一次参加担灯,需要有本房叔伯兄弟们的轮替帮衬,才能顺利圆满把自家三担灶头灯担回屋。所以,村民在沿途需要多次停下来休息。</h3> <h3> 男人上阵,妇女儿童就是最好的观众</h3> <h3> 担灯队伍穿过后山小树林</h3> <h3> 再次折转回到村中</h3> <h3> 再从村中进入村前的田野小道</h3> <h3> 十五的月亮,给担灯队伍送来光明</h3> <h3> 穿行在田间小道</h3> <h3> 登上田间一个小山包。</h3> <h3> 小山包被用推土机推平,形成一个直径约80米的空地。这里,就是担灯队伍表演的舞台!</h3> <h3> 开始是快步走</h3> <h3> 一会后,随着一声号令,队伍开始飞奔起来,欢呼声不绝于耳</h3> <h3> 晚上九点半,担灯队伍终于回到村中的祠堂前,集结行礼,担灯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