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我的红河情 1979年2月17日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炮声响起,3月下旬我团由中缅边境调防中越边境,接防红河地区中越边境我方一侧的相关阵地。</h3><h3> 调防中越边境时自己21岁,时任团一营三连四排排长(火力排排长),因此与红河谷有了亲密的接触。调防二个多月后团里派我到军区教导队参训队学习,学习结业时由于军区教导队需加强教员队伍建设,自己便留队从事军事教学工作,至1993年转业到地方工作止。 虽然自己在中越边境仅仅待了只有二个多月的时间,就这二个多月的时间给我的人生留下非常宝贵的经历。在从事军事教学工作期间也曾多次深入到中越边境所属部队开展过有关军事工作,也算是有过一点战争的经历吧。</h3><h3> 2018年4月是我退休的时间,为退休留点纪念,谨以碧色寨火车站为启发,借春节期间"红河行"所拍摄的照片为内容,以我人生最重要的军旅生涯为目的来纪念自己前半生的生活,为退休后的新生活进行一个启动,以达不枉此生之目的。</h3> <h3>三种款式的军装照</h3> <h3>我的第一张军装照</h3> <h3>参战后的第一张照片</h3> <h3>军旅生涯的最后一张军装照片</h3> <h3>战士时期的照片</h3> <h3>教学场景的照片</h3> <h3>不同活动的集体照</h3> <h3>在李成文烈士墓前</h3> <h3>其中有一张就是中越铁路</h3> <h3>工作照</h3> <h3>为地方学校开展军事训练</h3> <h3>在者阴山9号高地</h3> <h3>八一军旗下的我</h3> <h3>我的成长史</h3> <h3>二、个旧蔓耗镇——火红的攀枝花 在中越边境线上,每年春天,满山开遍了木棉花,远望上去一片火红,耳边不觉响起了1980年的老电影《自豪吧,母亲》中的主题歌《相会在攀枝花下》:"年轻的战友,再见吧再见吧。为保卫祖国离开了家。你看那山岭上一片红霞,那不是红霞,是火红的攀枝花……"。攀枝花,就是木棉花,又被称为"英雄花"。 红河谷风光迷人,特别是个旧段的蔓耗绿水河沿岸的红木棉花为红河谷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h3> <h3>三、蒙自——碧色寨火车站 碧色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车站之一,火车经这里北上可以到达昆明,南下可以直达越南。碧色寨车站占地约2平方公里,至今仍在运营中。碧色寨火车站也是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是当今世界上保存较为完好的寸轨铁路之一。目前,碧色寨火车站已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的《芳华》这部电影打破了这个有着100多年中国铁路史小站的平静,从而掀起了游碧色寨火车站的高潮,2018春节期间碧色寨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h3> <h3>四、元阳——-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南部,遍布于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约100万亩,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h3> <h3>五、建水——双龙桥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公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 "十七孔桥"。 桥中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它造型奇巧,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2006年05月25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