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北五岔:古时称:五岔,沙山子,后又称大庙,清代以境内有导源于莫河渠的五条引水支干渠流经该地。又因该地处玛纳斯县城北部,而得名北五岔。清朝末年属东北区管辖,解放前夕属第三乡管辖,解放初属第三区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北五岔人民公社,辖新户(新湖总场)、东风(新湖三场,四场)、永进、永丰(六户地)、红星5个大队,社办农场,园艺场各1个。</p><p>光绪十三年(1897年)清朝政府获准玛纳斯北五岔屯户赵兴体(关外三义士之一)在组织领导民团战斗过的沙山子西公堡附近建庙,铸钟悬匾,以表彰其建立的功绩。这就是北五岔大庙。</p><p>我出生在大庙西约500米的吕家大庄子(吕氏家族在北五岔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后面再讲)记忆中的大庙座落在一条很大的水渠边,(庙沟渠)当时称大渠,渠两边长满了柳树及胡杨,沙枣,榆树。大庙顶高約15米左右,主庙居中.两边各有一座稍小的庙与之对称,主庙前有戏台,庙长宽约20X40米,庙内有20根直径约50Cm红色木柱顶于上面木制大梁之上。庙前上方有雕粱画栋,色彩鲜艳,为全木制框架结构建筑,前后主墙为青砖墙,顶部辅青瓦,,两边墙体为土坯墙,整座庙为中国传统庙宇建筑风格。当时这坐庙宇在方圆百里是比较高大的建筑,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它,气势相当壮观辉宏。在新疆是很有名气的庙宇,每年庙会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是当时当地政治,军事,交通,文化,商业经济中心,后来随着社会的稳定和213国道的作用,大庙的地理优势被弱化并逐步变成了偏辟之地。被其它地方的人戏称为北五岔疙咾子,据说:古时玛纳斯有一县官请风水先生看过风水,说玛纳斯县城北城门不能开,因北五岔大庙要出一斗芝麻那么多的官员,而当时玛纳斯也确实长期封闭北城门不开,说明北五岔大庙人杰地灵,在当时的作用不言而喻了。大庙周边还建有诸多房屋为附属设施。据老辈讲,北五岔以前有各种庙宇达十多座,分布在大庙周边几公里之内。因年代久远,早年均已毁损。大庙正北几百米处,由南向北有一道长约近千米,高约近6一7米的沙土粱,最北端为最高点,上矗立了一个木制三角架,高约4米,三角架中间有一平台,小时听说这是飞机航标,我们常爬上去玩,后来得知这是国家地理位置测绘点。</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大庙在70年代被当作供销社商店使用,也算当时周边的商业中心,1975年7月被拆毀。很遗憾的是连一张大庙的影像也没留下。大庙被拆后的木料被用作建造了公社机关,学校,修造厂,医院,供销社商店等,可见庙之大,所用木料之多,大庙之大,雄伟壮观。就现在看,如果大庙不拆,当今也是新疆境内最大的庙宇了,我的童年是在大庙下度过的。儿时的记忆清晰可见,大庙是我抹不去的记忆,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大庙下有很多故事和传说,它记载着我们的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抗击外浸内患,组织民团保家卫国,发奋图强的屯垦战斗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更说明了新疆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是中国新疆人,我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span></p> <p>北五岔大庙,清末民初在新疆是很有名的。拆了后没几天飞来很多直升机在庙周围降落寻找大庙。连续近一个月天天有直升机来。可见这座庙的重要。后来才知大庙是地标建筑,飞行航线的参照物。在清代北五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北疆战略交通要道,管辖区域广阔,交通:从外蒙古,哈密巴里坤到古城奇台,吉木萨尔,阜康,芳草湖,是丝绸之路北道,以及唐朝路的必经之地,西至伊犁,塔城,东至乌鲁木齐,北至阿勒泰 , 辖玛纳斯县以北广大地区,清代及民国时期都在此驻有重兵,并建立了相应的后勤保障及防御体系,守护着乌鲁木齐的西大门,是历代屯田的重点区域。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p> <p>新疆图志》载:“北路:城北(玛纳斯县城)十余里拐湾;三十余里四吉桥(同治间回乱,五岔乡绅赵兴体练团抗贼于此,远近汉民均归集焉,数年贼不敢扰其境);四十余里五岔庙;五十里沙窝岛;百余里镇西营堡﹙同治末,参赞大臣锡纶由北路进兵安营于此,营旁筑堡五:曰公安堡﹑信安堡﹑义安堡﹑必安堡﹑攀安堡。)”。锡纶改任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是光绪三年至十一年的事了。</p><p>《绥来县乡土志》载:“后办事大臣锡纶由料城督兵北路,于五岔极北处设立镇西营堡。又筑民堡五:曰公安堡、必安堡、义安堡、攀安堡、同安堡” 。“料城”应为“科城”之误,“科城”即是科布多城。锡纶担任从科布多分设的布伦托海帮办大臣是同治六年的事。</p><p>同书“道路”篇载:“北路,自本境治地起,出南城北门逾中关东门外,再折向北行至大校场,十里许包里坤桥,又十里至拐湾,再北行三十里至四吉桥,再二十里至沙山大庙,再北行一百二十里至镇西营堡(此堡系锡纶所筑)”。此处虽也把洛克伦河南岸的城堡叫做《镇西营堡》,但却十分肯定地说,《镇西营堡》是锡纶修筑。</p><p>同书“兵事录”却载:“该逆(指玛纳斯協营外委铁福元)得城后大肆焚掠,汉民几无噍类矣。幸有北五岔户民赵兴体者,团练户勇,筑立镇西营堡,所有本境之难民均收集之,编为团勇,与逆回相仇杀,而该逆亦畏葸而不敢肆焉” 。</p><p>上面引载的四种旧文献中,光绪年间刊行的《新疆四道志》、《旧刊新疆舆图》二种旧文献中将洛克伦河南岸的城堡均记载或标注为“锡营”,既是锡纶修筑的锡纶营,简称“锡营”。到了清代宣统年间,《新疆图志》、《绥来县乡土志》“事业”、“道路”篇,虽将洛克伦河南岸的城堡称为“镇西营堡”,但在正文或小注中明确记载“镇西营堡”是锡纶所筑,亦即洛克伦河南岸的“镇西营堡”就是锡纶修筑的“锡营”。杨存蔚只是在《绥来县乡土志》“兵事录”中提到,北五岔户民赵兴体也修筑了“镇西营堡”。杨存蔚虽未指出赵兴体修筑的“镇西营堡”的具体地理方位,但绝非是他在“事业”、“道路”篇中他自己所记载的锡纶在洛克伦河南岸修筑的镇西营堡。如果是这样,杨存蔚的《绥来县乡土志》中“事业”、“道路”与“兵事录”中的记载就自相矛盾了。</p><p>西营镇—锡营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先后担任布伦托海(福海)帮办大臣、哈密帮办大臣、乌鲁木齐领队大臣、古城(奇台)领队大臣、塔尔巴哈台(塔城)参赞大臣的锡纶为了“夹击乌垣,又可杜俄兵东犯”在准噶尔盆地沙漠南缘莫索湾沿洛克伦河修建的军屯之所 — 城堡。“西营镇”称“锡营”;嘉庆年间已有的“东古城”称“公安堡”;“野马城”称“同安堡”;149团场种畜连无名堡称“必安堡”;“马桥城”称“攀安堡”;新湖总场1分场1连西南2千米古堡称为“义安堡”,它们以“锡营”城为中心,五堡环峙,形成了沿洛克伦河南北岸东西排列的自成体系的军事堡垒群。</p><p>同治初年,受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新疆各地相继变乱,天山南北两路失守,伊、塔亦陷。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乘机占领我国南疆全境,同治九年闰十月又占乌鲁木齐。虎视眈眈的沙俄为了和阿古柏争夺我国北疆,于同治十年五月十五日悍然发兵侵占了我国的伊犁地区,声言“收复”玛纳斯、乌鲁木齐。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七月,同治帝命署伊犁将军荣全亲往俄界交涉;命哈密帮办大臣景廉带兵收复玛纳斯、乌鲁木齐。九月,景廉奏请作战极为勇敢的前布伦托海帮办大臣锡纶赴营相助,十月,清廷准奏,赏锡纶头等侍卫,接景廉为哈密帮办大臣。同治十一年八月,锡纶抵任巴里坤。他向景廉建议:“乌垣贼势,非两路夹攻不破;西路(赵兴体)民团,无大员董率,难聚易涣;荣全远在塔城,兵力单薄;布伦托海难民半为札拉参遣辙,兵勇若招集成旅,会合沙山子兵民扼要以驻,既可夹击乌垣,又可杜俄兵东犯”。</p><p>锡纶,字子猷,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蓝旗人。同治、光绪年间,转战于新疆各地和蒙古高原多年。他向景廉提出,从塔城失陷时逃往布伦托海的蒙兵和蒙族喇嘛兵中挑选久经战阵的兵勇组成军旅南下玛纳斯,会合(玛纳斯)沙山子兵民在沙山子附近择要据险驻扎,建立稳固的军事战略据点,打通巴里坤—奇台—玛纳斯北沙山子一线,将代理伊犁将军荣全驻守的塔城和乌鲁木齐都统景廉驻守的巴里坤清军两大军事基地联接起来,既可钳制玛纳斯叛匪,夹击乌垣,赶走阿古柏侵略者,收复乌鲁木齐;又可防止俄兵东犯玛纳斯、乌鲁木齐,稳定天山北麓清军阵线的正确战略构想。景廉十分赞同锡纶的建议,于九月上奏。慈禧、同治帝谕准,锡纶北上募勇。</p><p>有清一代,蒙古诸部和清政府关系十分密切,蒙古高原一直是清廷安定的后院,社会稳定,驻兵很少。正值此时,原陕西回民起义领导人之一白彦虎为避清军追杀,率众万余出关,同治十二年九月十一日,分股窜至布伦托海,被锡纶驱散;白彦虎企图窜入玛纳斯和伙北犯时,锡纶命令徐学功将其击溃。</p><p>同治十三年八月,督办新疆军务钦参大臣景廉筹议三路进兵:自攻乌鲁木齐,改任乌鲁木齐领队大臣的锡纶攻玛纳斯,张曜由哈密进攻吐鲁番。由于同治帝驾崩,未能实行。</p><p>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八日,清政府采取“海防、塞防并重”的政策,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绪二年四月,清军大队出关,左宗棠咨委护运俄粮的锡纶带马队前往沙湾、沙山子予筹截剿,防贼北窜。闰五月十一日,清政府不无担心地谕令左宗棠、金顺:要该大臣等拣派劲旅于北路地方据险扼扎,防贼被剿返窜。左宗棠解释说:“锡纶生长边陲,熟悉蒙部情形,能通蒙文、蒙语,闻其为人亦甚倜傥,近时,俄粮续由沙山子一带运送一百余万斤,既系锡纶迎护。兹令防剿窜匪,更为攸宜” 。六月二十二日,金顺、刘锦棠发动古牧地战役,二十八日攻克米泉,二十九日收复乌鲁木齐。七月十五日,金顺、锡纶在玛纳斯登高麾队于缺口直上攻城未克。八月,锡纶从玛纳斯攻城前线率防北之师东赴古城严密设防,防贼回窜。光绪三年正月,锡纶调任古城领队大臣,二月到肃州拜见左宗棠,十月调任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十一年五月代理伊犁将军。十四年升任伊犁将军,后殁于任。</p><p><br></p><p>洛克伦河南北岸的营堡</p><p><br></p><p>解放后称为马桥河的“洛克伦河,在城(昌吉)西二十里,……,折而西北流一百一十里至洛克伦旧卡,东为洛克伦河。又流一百一十五里至双岔河口,又流三十里至马橙(桥)子入绥来(玛纳斯)境。又西流二百余里经沙碛碱滩入阿雅尔淖尔(玛纳斯湖)”。我们今天称之为马桥河的河流就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由昌吉城西二十里流经(呼图壁)芳草湖并汇集了呼图壁东河水流之后由莫索湾流入玛纳斯湖的洛克伦河的河流了。由于年久断流,垦荒造田,河道堵塞,上游是昌吉老龙河,下游便是莫索湾的马桥河了。</p><p>洛克伦河南岸的三岔口,是阜康、昌吉、玛纳斯三道北进的汇合地﹐由此经玛纳斯湖东唐朝渠东可北达蒙古游牧地布伦托海、蒙古高原。锡纶选择三地北上交通要道三岔口当道平地筑堡,称为锡营,在锡营以南修筑了义安堡,洛克伦河北岸在嘉庆年间已有的公安堡以东依次排列修筑了同安、必安、攀安堡。锡营西北至公安堡直线距离11.5千米,公安堡至同安堡2.25千米,同安堡至必安堡4千米,必安堡至攀安堡3.75千米,锡营南至义安堡11.5千米。</p><p>锡营(西营镇),正方型,边长570米,城垣上有垛口,四角设有圆型望楼,城外有护城壕,宽约6米,现在北墙残高约3.5米,上口宽约3米,北墙残存长度370米左右。公安堡(东古城),正方型,边长260米,底部残宽约4米,残高约2.6米,城垣上设有垛口,城外护城壕清晰可辩,修渠时南墙垣已经挖除,成为洼地,南北残存长度137米,仅为原长的一半。同安堡(野马城),菱型,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95米,城垣上设有垛口,西南角残高3米,北墙已平为道路,东、西、南三面护城壕清晰可见。必安堡(149团场畜牧连无名堡),正方型,边长110米。攀安堡(马桥城),长方型,东西长185米,南北宽160米,已被沙埋,仅在西南角可见残垣,高约0.6米。义安堡(新湖总场一分场一连西南约2千米处无名堡),城垣上无垛口。上面六个城堡的城墙都是夹板分层夯土结构。</p><p>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景廉、荣全、锡纶、左宗棠在奏疏,慈禧太后、同治、光绪二帝在谕旨中一再提到的玛纳斯赵兴体民团驻地沙山子在什么地方?《绥来县乡土志﹒兵事录》中提到的赵兴体修筑的“镇西营”堡与锡纶修筑的“锡营”到底是什么关系?</p><p>《新疆四道志》载:“哈齐克卡伦,既今日沙山子,距城东北七十里”。同治、光绪二朝君臣、士民一再提到的玛纳斯赵兴体民团驻地沙山子,就是哈齐克卡伦所在地。哈齐克卡伦,在《旧刊新疆舆图》中标注十分清楚,在绥来县县治以北、锡营以南大约正中位置。</p><p>玛纳斯县城以北北五岔乡所在地的清代兵站─哈齐克卡伦以北有一座“西公村”堡古城遗址。现在的“西沟村”地名就是由“西公村”堡的名称演变而来的。可见,杨存蔚撰修的《绥来县乡土志》并非自相矛盾。沙山大庙的“西公村”堡就是杨存蔚提到的赵兴体修筑的“镇西营”堡,它是赵兴体以哈密帮办大臣景廉第一次整编西路民团时的军事单位名称—“镇西营”而命名的“镇西营”堡,148团场场部以北3千米的“西营”城既是旧文献《新疆四道志》、《旧刊新疆舆图》中记载的锡纶修筑的“锡营”。</p><p>锡纶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长期驻守边疆大臣中了解新疆敌、我双方全面军事态势、具有战略眼光并第一个发现阜康、昌吉、玛纳斯北上交通要道—洛克伦河南岸三岔口重要战略地位的满族大员。按照当时沙俄、阿古柏激烈争夺玛纳斯和白彦虎企图由玛纳斯河东原路返窜蒙古高原的军事形势,锡纶选择三地北上交通要道构筑了“锡营”等军事堡垒,它东与振武中营徐学功据守的上马桥﹑南与振武左营赵兴体据守的北五岔沙山子镇西营堡﹑西与焦生有据守的老沙湾营盘互为犄角﹐形成了沿洛克伦河南北岸东西排列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自成体系的军事堡垒群,在当时是起了巨大军事作用的、稳固的军事战略据点。它对安全的将俄粮运往阜康清军金顺大营、遏制玛纳斯妥得璘叛乱势力、防止白彦虎返窜蒙古高原、夹击乌垣、赶走阿古柏侵略者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同时阻止了沙俄东犯玛纳斯、乌鲁木齐的企图。</p><p>左宗棠领导的收复新疆的战争,是晚清时期反抗外国侵略取得唯一胜利的一次战争。锡纶在莫索湾修筑的《锡营》堡、赵兴体在北五岔修筑的《镇西营》堡,则是这次战争留下的宝贵的遗迹。</p> <p>这是新疆清朝老地图。上面标有大庙,可见古时新疆之大。大庙地理位置在当时新疆的重要。(大庙代表一个地域名称,而不是一个地点)。现在若按原貌重建大庙,没个几千万是建不起来的。大庙被拆毁是北五岔人永远的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庙将会成为传说。而在我们这代人,大庙是抹不去的记忆。</p> <p>北五岔人民公社在大庙东500米处。早期管辖玛纳斯县城以北广东地,六户地,新湖,莫索湾,玛纳斯湖和丰盐场。</p> <p>公社所在地为现在的大庙村。当时叫红星二队,村民大部为吕姓。</p> <p>在距大庙东北两三公里外有一较大的村堡。当时称西沟村。(西营堡又称西公村))堡为土夯墙。约为正方形,长宽约500米,高3米多,厚约近两米。,椐说这是清未回乱时期当地名人:被称为关外三义士的赵兴体率民众所建,并组建当时新疆较有影响的绥来县民团。保护民众。抗击沙俄入浸所建。七十年代也被毁,小时候也去玩过。记忆较深。左宗棠收复平定新疆回乱,这段历史,“清实录“中有记载。我的先辈吕天芳在这段历史记录中也有记载,民团主将有王结巴子,易仓,吕天芳,党德文,党德武等。这支镇番民团“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为新疆的统一。收复新疆和平定回乱做出了巨大贡献。</p><p>同治年间“关外三义士”</p><p>1864年6月,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回民在清军驻迪化绿营参将索焕章(回族)的带领下发动反清,当天攻占迪化城,举阿訇妥得璘为清真王,建立地方割据政权。随即四处征战,至1864年底,除古城(今奇台县)满城一隅外,从今木垒县到精河县一带都处于妥得磷割据政权统治之下。由于社会和阶级的局限性,乌鲁木齐反清很快蜕变为一场封建割据混战。在清朝统治者的挑拨利用和清真王“圣战”的旗帜下,民族仇杀愈演愈烈,战乱中幸免于难的各族百姓纷纷自寻生路,其中部分逃往邻近的甘肃及阿勒泰、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地;奇台、木垒一带的居民多随清军退往巴里坤、哈密。阜康以西的难民退路已绝,不得不向南、北深山戈壁逃亡。随后这部分难民自发组织起来,各举首领,生产自救,结团自保。于是,徐学功起迪化(今乌鲁木齐),赵兴体起绥来(今玛纳斯县),刘兴民起河西(今玛纳斯河以西石河子、沙湾一带),沈廷秀起昌吉,以汉族为主的地方民团纷纷建立,或数十人,或数百人,由团首统带,活跃在远离人烟的深山戈壁。这些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团,既不同于陕甘等地的地主团练武装,更异于江南镇压太 平天国革命的湘、淮练军,它是近代边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难民自救自保组织。民团公举首领,随带家眷老小,且耕且防,自屯自守。民团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孤军奋战近10年,出生入死,历尽艰辛;其中以徐学功为首的迪化民团,以赵兴体为首的绥来民团和以孔才为首的吉木萨尔、奇台民团最为出名,史称三位民团首领是同治年间“关外三义士。.绥来(玛纳斯)地区汉族民团</p><p>在绥来地方有屯户赵兴体组织的民团,民团以沙山子(今玛纳斯县东北四十 公里的北五岔,为根据地,一面屯种,一面防守,保护了大批家属和汉族难民。 后来,民团发展到团勇一千名,他们自备军粮,尽力保护根据地和汉族屯民。民 团的其他首领还有王结巴子、尹仓、吕天芳、党德文、党德武等。民团驻沙山子, 活动于东起马桥子城(今芳草湖农场境内),西至小拐、大拐(今克拉玛依境内)。 东与芳草湖民团首领高四,西与玛纳斯河西民团首领刘兴民相呼应。</p><p>在绥来(玛纳斯)有乡绅李兆熊,是咸丰年武举第二名,当回民军兴起时, 李兆熊督率户民三千余人组织民团,驻防石河子华树林子,与回民军作战,不久 李兆熊民团与赵兴体会兵一处,成为保护地方安宁的一支重要力量。</p><p>在玛纳斯河以西,今石河子地区,乡约刘兴民也组织汉族屯民,建立河西民 团,有团勇四百多人。他们与赵兴体民团相互支持,共同战斗,以防守为主,保 住了一部分汉族屯民的生命财产。(摘录)</p> <p>距大庙南两公里地。有一较大的庄子称董家村。该庄子为土夯墙。高约3米多厚约近两米。为正方形长宽约百米。四角还建有碉堡,据说这是当地董氏家族居住生话所建。也是当地比较大的-个家族。该庄子应建于清末民初,农业学大寨时被挖毁了。</p> <p>玛纳斯是北疆重镇,距乌鲁木齐250多里,分为南北两城,城虽小却坚固一场,阿古柏在这里集结了两万人以上的兵力,打算把这里作为他在北疆最后的立足点,玛纳斯不攻克,阿古柏主力不歼灭,西征军一旦回师,他们随时可能卷土重来。玛纳斯之战,清军兵力总共是两万六千左右,金顺统帅了19营共计1万多人。事实上清军对玛纳斯的围困早在光绪二年正月就已开始,当时乌鲁木齐和古牧地都还在阿古柏手中,这几个地方互为犄角,叛军负隅顽抗,斗志颇为顽强。玛纳斯之战确实是一场恶战,西征军在围攻北城的前哨战中出师不利,总兵冯桂增阵亡,副都统额尔庆额受伤,伤亡官兵300多。随后西征军几次试探攻城,也未奏效,于是采取了围困的办法,利用敌军顾此失彼的弱点,分兵攻克了古牧地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地方失守,对玛纳斯城里叛军的士气形成巨大打击。北城的头目黑宝财见大势已去,困守孤城早晚被全歼,于是在七月初一带着部下死党逃跑,带走了5000多兵力。城里剩下的守军士气更加消沉,战斗力已下降了许多。这样,实力此消彼长,城池再坚固也经不起消耗,又经过两个多月,玛纳斯城终于被收复,西征军付出的代价是伤亡士兵千余名。客观来看,金顺率领部下在玛纳斯之战中担任主力,立下功劳,不过他也犯下错误,主要是攻克之后纵兵杀降,有失民心,左宗棠也对他予以警告。</p><p>玛纳斯收复,下一步就是伊犁,但收复伊犁没这么简单,占领伊犁的不是阿古柏,而是俄国军队。</p> <p> (清实录中关于沙山子,及北五岔的记录)○谕军机大臣等、景廉奏、陕回攻扑上马桥。派兵援剿。锡纶奏、拟撤蒙兵。暨副总管于兵溃后随同破贼。请免议罪各摺片。陕回白彦虎率党攻扑上马桥。景廉以徐学功兵力甚单。派令沙克都林扎布带队驰援。该逆人数众多。意在掠粮。占踞要隘。沙山子地方。素称产粮之区。且为西进大兵要道。上马桥距沙山子仅数十里。该处稍有疏虞。则沙山子新渠等处。皆形吃紧。徐学功所部止有三营。兵力实形单薄。前经谕令荣全。饬令驻扎沙湾之孝顺一军。迅速驰往会剿。并谕令景廉、于就近各军如有应拨之处。即行调遣。以期无误兵机。何以孝顺一军。屡催未到。著荣全即饬孝顺迅速统兵前往。会埽逆氛。该处军情紧急。傥各军任意延缓。必至贻误事机。著景廉严催孝顺所部速往应援。如再迟延。即由该都统严行参办。兵事旦夕异宜。应敌岂容稍缓。嗣后各军傥有不遵调遣者。即著景廉指名严参。以肃军令。沙克都林札布所带各队。景廉即饬令会同徐学功认真防剿。以待援军。锡纶所部无多。并著该领队大臣统率前进。会同孝顺、沙克都林札布两军。进驻沙山子扼要防剿。务将该逆合力歼除。毋任蔓延为患。副总管蒙库吉哷噶尔所带蒙兵。闻贼即溃。不能得力。锡纶拟将此项蒙兵裁撤。腾出饷银。招募民勇。即著咨明荣全、景廉、英廉、巴彦特古斯等。将此项蒙兵内。由锡纶酌留二百名应用。其余悉数裁撤。该兵月饷。即于出奏之日停止。以节糜费。蒙库吉哷噶尔在乌梁海所属之克克莫敦军台地方。遇贼败溃。实由乌梁海部众闻警远避。又因蒙兵惊溃。以致失机。姑念其于兵溃后。尚能收集残众。随同破贼。蒙库吉哷噶尔、著免其议罪。将此由五百里各谕令知之。 (清实录中关于沙山子北五岔的记录)。十三年,白彦虎犯上马桥,荣全遣军败之沙子山。光绪二年,师克玛纳斯南、北二城。荣全数有功,寻召入京,历兼护军统领、右翼前锋统领。五年,卒,恤如制。(清史稿关于玛纳斯沙山子北五岔的记录)</p> <p> 《清实录》关于玛纳斯沙山子北五岔赵兴体的文字记录。○又谕、奎昌等奏、遵旨查明保奏一摺。据赵兴体等禀请续支牛具价银。恳拨民勇黏补衣履之需。及战马军火等项。请将该营奖励各情。经奎昌等发给牛具价银二干两。并于科城军火内拨给火药铅丸。复发银二千两。俾资黏补。尚能不分畛域。仍著奎昌、文硕、文麟、景廉、悉心会商。随时接济。俾各民勇皆乐为我用。益形踊跃。其请拨援兵战马应如何调拨之处。并著妥为筹画。仍一面咨商陕甘总督等查核办理。千总李昶。既据奎昌等奏称差委得力。著照所请。作为俸满千总。归入直隶候题守备本班。遇有应升题选缺出。不计俸资。尽先即用。并赏加都司衔。单开之军功伊仓、著以从九品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并赏戴蓝翎。王所杰著以把总遇缺尽先拔捕。并赏给五品蓝翎。朱绍智著以按察司照磨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并赏戴蓝翎。勇目冯魁等六名。均著以经制外委遇缺尽先拔捕。并赏给六品蓝翎。赵兴顺等十七名、乡约王学礼等五名、均著赏给六品蓝翎。景廉接奉七月十七日谕旨后。自应迅筹前赴乌噜木齐。已有旨令西征粮台拨银十万解交景廉。藉资筹备。成禄俟徐占彪到肃。即可整旅出关。如能会合前进。声势较为联络。所有该大臣起程日期。及现在由哈赴乌道路情形。并民团赵兴体等如何妥为驾驭俾为用而不为贼用之处。均著迅速详细奏闻。事机至迫。该大臣当力任其难。迅赴戎机。景廉起身后。哈密防务。著文麟妥为办理。毋稍疏懈。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 </p><p> ○又谕、文硕奏、筹办沙山子民团事宜一摺。沙山子团绅赵兴体。派队在玛纳斯呼图壁交界地方。截击乌噜木齐援贼。尚属得力。该处民户聚集日多。自应妥为拊循。以壮声势。仍著文硕随时酌度情形。妥为筹办。千总李昶遇贼受伤。曾否就痊。文硕已派都司扎拉丰阿等带兵前往布伦托海。查看情形。笔帖式文龄接办李昶诸事。如果相宜。即著赏给五品顶带。俄人行至察罕鄂博折回。声言秋凉再由西进。著文硕饬令赵兴体等豫为筹画。禀商办理。荣全业已起程前赴伊犁。带兵无多。所有后路派兵解饷及转运事宜。著奎昌、多布沁扎木楚、文硕、懔遵前旨。妥速筹办。毋稍推诿。沙山子等处未运粮石。即著文硕饬令委员等提存贞义堡内。以备荣全后路接济。前经叠谕杜嘎尔抽调马队一千名。令吉尔洪额、讷苏肯、带赴荣全军营。著该副都统迅速饬令起程。毋再延缓。将此由六百里各谕令知之。 </p> <p>大庙大渠边以前长了很多树。胡杨,白榆,柳树,离庙西南约1公里处有棵老榆树,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现在想来可称千年古榆了,树干直径约1米半左右,树冠近30一40米。生产队全体社员常在树下开会。而我也常在榆树下和童年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在大庙拆后不久也被砍伐了。而听父辈讲。在庙西北不远还有一棵胡杨树,树体比大榆树还要大,成立农村合作社时被伐。用于产队设施和生产用全部农具。可见此树之大了。现在想来,如果大庙与千年古榆,胡杨不被砍伐拆毁。现在是怎样一个北五岔啊!可这只能成为永久的记忆与遗憾了,时过境迁,只能留下远去回忆了。</p> <p>在大庙正北与正西方向纵横交错了几道宽约4米深近3米的壕沟。围绕整个大庙周边,这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在大庙驻军挖的战壕和防御工事。是为了在绥来县以北重镇大庙抗击由塔城和阿尔泰方向县城和迪化进军的三区革命军的。在清末民初时期大庙地处北疆交要道管辖玛县以北广大地区。西至塔城,北至阿山,可见当时此地的重要。国民党也是重兵把守。而据老辈们讲当时国民党军队。当地百姓都叫它‘伤脑筋”。是让百姓们头疼的部队。新疆和平解放时都是925起义部队了。我一个战友的父亲就是大庙驻军的国民党兵。而当时有一个连的国民党兵就住在我们吕家大庄子院内。小时侯记的,国民党军队的骑兵马棚还在。我们晚上常在棚下抓麻雀,说到吕家大庄子还要从北五岔吕氏族近六百年的迁徙史从头说了。</p> <p>玛纳斯县北五岔乡乡政府驻地东北约2公里处有一座城堡遗址,解放后被称为西公村堡,它是清朝同治年间,玛纳斯乡民赵兴体为了自卫而修筑的贞义堡营盘。后来以军事单位名称称之为镇西营堡。此营堡由赵兴体带领民团修建屯垦驻守,保家卫国,坚持达7年之久,成为中国近代抵御沙俄、浩罕入侵和防止白彦虎由原路反窜蒙古高原的军事斗争中的重要战略据点。</p><p>清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四日,玛纳斯南城失守,八月十六日北城又丢,玛纳斯乡绅赵兴体率众避居于城北沙山子,在哈济克卡伦附近筑打贞义堡营盘。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十五日赵兴体民团奉令整编成镇西营,赵兴体便以军事单位名称将贞义堡改为镇西营堡了。同治十一年(1872年)六月初一日,经清政府批准,又将赵兴体镇西营整编为振武营,而镇西营则作为地名流传下来,它在今天玛纳斯县北五岔乡政府所在地,是新疆旧民主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革命历史遗迹。</p><p>筑打营盘 取名贞义堡</p><p>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绿营低级军官、玛纳斯协营外委铁福元在玛纳斯起事,率五十余人夺门进入南城,烧毁大十字鼓楼一座,大楼两座,抢夺军械,一路焚掠,驻守在南城的玛纳斯协右营都司、守备、千总、把总、经制外委、额外外委战死,六月十四日占领南城,率队攻打无粮、无械之北城。副将德祥、知县段桂龄率北城的绿营左营兵丁700余名和民众登城固守,紧接着西关接仗,兵民战死者五、六百名,八月十六日,烧毁北城大楼两座,乘火势占领北城,德祥、段桂龄殉职。但起事的领导权被黑浚、伊马木、马生福把持,城乡民众四处逃难。“时,赵兴体起绥来(今玛纳斯县)”,“时有北五岔户民赵兴体者,少习技,勇有胆量,报义愤,为该处户民立为团长,以故勇谋之士多归之,凡本境及他境逃难者,无不广为招徕,以壮声势。”他在绥来县北沙山子 筑打营盘一座,安置难民,以朴素的封建忠君爱国思想将营盘起名为“贞义堡”,将年轻力壮者编为团勇,马队一营、步队两营,保护难民,男女老幼垦荒种地,解决吃饭问题。在与清政府断绝联系、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了七年之久。</p><p>以军事单位名称改成镇西营堡</p><p>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二十八日,邻省的科布多(今蒙古国扎尔噶朗特)参赞大臣奎昌、帮办大臣文硕奏报清政府:“绥来县民人、六品军功赵兴体,因县城失守后,率众避难于沙山子地方。该军功深明大义,练勇一千余名,力图报效。沙山子民团规划、约束尤称得力,派千总李昶(chặng)前往宣慰”,请求清政府奖励赵兴体。同日,清政府批准赏给赵兴体守备衔,并赏戴花翎。</p><p>三月,清政府严令出关的哈密办事大臣文麟、帮办大臣景廉抵达哈密,整编天山以北民团。孔才民团被编为定西营,徐学功、赵兴体民团编为“镇西营”,由在哈密的孔才统带。赵兴体被编为镇西左营。文麟颁给赵兴体统带镇西左营官兵防钤(qián)记名嘱其坚堡自守,以待大军。三月十五日,清政府批准了文麟整编西路民团的建议,赵兴体将贞义堡以整编后的军事单位名称改为“镇西营”堡了。</p><p>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旧土尔扈特南部落佐领额尔德尼由天山珠勒都斯(今巴音布鲁克)北返,路过沙山子。赵兴体请他向文硕报告俄人占领伊犁的军事情报,认为俄人入侵“恐受其荼毒,虑及彼或来占据,”请文硕“亟应早为预备。”同一时间,侵入塔城的俄官差人来霍博克赛里(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向旧土尔扈特北部落车林拉布坦亲王说:“闻沙山子有赵姓乡约,数年练勇,生命很大,亦欲见其人。”约于六月下旬前来,逼亲王带路。亲王将俄人欲见赵姓乡约的事用蒙古托忒文写成报告,钤印画押,交由沙山子李昶派科布多路过霍博克赛里的外委杨登云面呈文硕,并特意告诉杨登云:“且闻彼国现拟派二千前往玛纳斯。”请杨登云呈报文硕核查。接到各地关于沙俄人入侵伊犁的军事情报后,文硕向清政府报告说,俄人欲见之乡约即守备衔赵兴体。</p><p>沙皇俄国原先是一个欧洲国家,同中国并不接壤。由于它极力向东侵略扩张,到十七世纪初,逼近了中国边界,开始了对中国西北边疆的侵略。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七日,以武力威胁、外交讹诈的手段逼清政府在塔城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把边界推到了中国的伊犁、塔城附近,现在侵占伊犁后又要派兵二千到玛纳斯沙山子,要见乡约赵兴体。原来距离中国边界甚远的玛纳斯、玛纳斯沙山子成为沙俄侵略的又一目标,也成了沙山子民众抗击沙俄东侵的军事前沿阵地。而以天山以北只有总兵何琯坚守的巴里坤、定西、镇西营部分民团武装和旧土尔扈特南、北、东、西、新五部坚守的游牧地。在这武备空虚、外警危急的时刻,文硕担心赵兴体、李昶没有中外交涉经验,不知接待要领,轻重失宜。钞发中俄历次签订的条约条款,庶知区处准绳,另示条教五则,以备接晤俄人,借用库存在科布多的迪化州印,以昭凭信,任命赵兴体为代理都司,以壮观瞻。派科布多绿营经制外委范学举贲印、持劄(zhã),于七月十五日驰赴沙山子,交给李昶、赵兴体,让他们以中外交涉程序接待,外交辞令回答。文硕的褡文说:问其带兵来意。当俄人回答说,新疆各城被贼蹂躏,日久无兵,所以前来相助。赵兴体、李昶可回答说,我们制台(总督)不日遵旨派委文武大员,前来办理恢复要事,“我们这镇西营贞义局良民、义勇在此保守地方,先行相机剿捕,以待大兵前来,无劳贵国兵力,”拒绝俄人带兵前来。如果此来俄官并非说理之人,可与耐心讲理:“贵官此来非理引诱,非义威逼,是何道理?此营男妇老幼全是大清良民,非义之事,虽死亦不甘从!”同时要注意(以中国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数)不与俄国随营妇女握手,犯则谓之武力;俄人在境,镇西营贞义局百姓五十岁以下妇女不可轻易出门,省却多少枝节。倘俄人有分兵往攻乌鲁木齐之意,可飞禀本城(科布多)和哈密大人(文麟、景廉),并就近传知镇西营官须学功知之。</p><p>七月十三日,沙俄在占领伊犁近二个月以后,才通知中国。十七日,两宫太后、同治帝在接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报告后,立即命令署伊犁将军荣全由乌里雅苏台(今蒙古扎布哈朗特)驰赴伊犁,与俄国带兵官科尔帕科夫斯基交涉,收回伊犁;命哈密帮办大臣景廉由哈密带兵西征,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令文硕即刻派人询问赵兴体、李昶,俄人今日来过贞义堡没有?要求二人与乌苏西湖乡约刘春元联络,由沙山子向西湖安设台站,转运粮食,接济荣全西进。</p><p>九月初四,荣全奉命带兵一百余人西进,赶赴伊犁。景廉派孔才由哈密督带马队驰赴奇台、古城一带,查点新收定西、镇西各营营勇。十月初二日,清政府命令文硕将沙山子未运粮石,饬(chì)令赵兴体、李昶,立即“提存贞义堡”堡内,藏储慎护,以备荣全提用。</p><p>十月初七日,景廉到达巴里坤。十五日,清政府补授景廉为乌鲁木齐都统,带兵收复乌鲁木齐。十一月十六日,清政府下旨,将定西、镇西各营归景廉节制、调遣。</p><p>十二月十八日,清政府接到文硕的报告:荣全西进伊犁,惟有塔城苇塘子、玛纳斯沙山子两路可通,而沙山子与伊犁辖境较近,见闻较确,便于筹度。荣全身膺伊犁将军,肩负与俄国交涉重任,身担西北大局安危,带兵无多。已到霍博克赛里的荣全,若就沙山子暂立为营,酌设驿站,徐图进取,方为万全之策。文硕提议荣全应在沙山子建立大本营,依靠赵兴体民团力量组建军队,阻挡沙俄东进。</p><p>早在十月初六日,到达霍博克赛里的荣全向清政府报告,行抵伊犁后“挑选索伦、锡伯、察哈尔、额鲁特等人众内精壮,会合各处乡团,规取玛纳斯各处,先断该俄东去之路。”清政府命令荣全妥为筹划,谋定后动,命令景廉饰催提督张玉春等营鼓行而西,会合沙山子等处团勇扫荡逆氛,收复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p><p>十二月十一日,荣全抵达塔城。由于沙俄派兵威胁,百计阻挠,未能赶赴伊犁,滞留塔城,在额敏河暂立行宫。</p><p>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月五日,清政府通知景廉,俄人又有进兵东路之说,应先事予防,景廉认为,俄人东犯乌鲁木齐、玛纳斯为必经之路。荣全前有挑选索伦等人众,会合乡团规取玛纳斯,先断俄人东路之议,最为上策。果能将玛纳斯城攻克,驻扎官兵,足断俄人来路。景廉飞咨荣全,尽快派拨伊犁索伦等官兵,赶赴沙山子,进攻玛纳斯,徼饬赵兴体筹办粮草。但因荣全未能赶赴伊犁,索伦等众难以调出,无法收集成军。</p><p>早在二月十九日,荣全到达俄国谢尔基奥波利(阿雅古斯)谈判收回伊犁。沙俄不但不归还伊犁,还硬逼融券将额米勒河塔城地方和额尔齐斯河上游科布多割让给俄国,遭到荣全的坚决拒绝,谈判失败。荣全侦知俄人有潜取玛纳斯之意,五月七日急返塔城,立即派护军参领英廉赴沙山子赵兴体营盘侦探。五月二十七日,清政府下旨,荣全赴俄谈判,俄人竟不议及交还伊犁之事,徒以口舌相争,恐亦无济于事。命景廉各营拔赴古城,整顿附近民团,相机进取,务将玛纳斯、乌鲁木齐早日规复。“方能居中控制,以扼西路之冲。”</p><p>六月初一日,景廉上奏,西路各营均系孔才统带,虽经文麟奏明归臣节制、调遣,而事权不一,遇有该营应办之事,孔才巴里坤、哈密两处具禀、请示,稽延时日。且文麟当日设立西路各营,发给关联钤(qián)记,数年之久,该营官等亦未亲赴大营谒见,“实属有名无实”,惟有将徐学功、赵兴体、沈廷秀、马兴业、方贤才各营改为振武营,由提督张玉春统带,定西左、中、右三营仍用旧名,仍归孔才统带。以前所发镇西营关防钤记,令其执掌,使各营有所禀承,不敢推诿怠慢。同日,清政府批准了景廉关于重编西路民团的请求,饬令:“所请将徐学功等分立营名,仍著饬令张玉春等妥为钤束,以资得力。”民团的名称变了,而赵兴体以军事单位名称命名的“镇西营”堡,却以地名名称流传了下来。</p><p>乾隆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后哦,为了严备边防、国防、护卫行人,以备不虞之瞥,在天山以北山口、河岸、孔道等扼要之区设有卡伦,配备人员、马匹、车辆,建有管卡营房、报警烽墩。玛纳斯以北数十里沙山子,是天山北路赴塔城及布伦托海(今福海县)蒙古高原的交通孔道,设有玛纳斯协绿营左右两营管理的哈济克卡伦,建有营房、烽墩,安排有守卡外委一名、兵丁七名、马八匹、大车数量。玛纳斯城失陷后,赵兴体以卡伦营房和烽墩为基地,在墩旁筑打贞义堡营盘,安置难民,编练团勇,保护民众,护卫庄稼。在烽墩上安排岗哨,四处瞭望,数里之内尽收眼底,观察敌情,调动团勇,垦荒、种地、生产粮食。在与清政府和关内断绝音讯、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了七年。 </p> <p><br></p><p>为收复新疆奠定基础</p><p>早在同治九年(1870年)闰十月,浩罕国侵略者阿古柏占领乌鲁木齐后,向西占领玛纳斯和玛纳斯沙山子,镇西营地有被沙俄浩罕外国侵略者东西夹攻之势。同治十一年(1872年)八月,哈密帮办大臣锡纶抵任巴里坤,他向景廉建议:“乌垣(乌鲁木齐)贼势,非两路夹攻不破,西路民团,无大员董率,难萃易涣。荣全远在塔城,兵力单薄;布伦托海难民半为棍噶扎拉参遣辙,兵俑若招集成旅,会合沙山子防务,同时可为塔城屏蔽,稳定天山北麓清军阵线,上报清政府批准。沙山子镇西营堡在当时的军事态度下,成为抗击浩罕、沙俄外国侵略者的重要军事战略据点,也成了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分裂势力重点攻打的目标。</p><p>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初六日,徐学功、赵兴体联队在玛纳斯以西石河子至三道河子、泉水地之间,将伪装成商队偷袭玛纳斯、玛纳斯沙山子的俄国人击溃;同治十二年(1873年),七月初七日,伊尔和布、徐学功将进攻沙山子的浩罕阿古柏侵略军击败于沙山子以东沙枣园;十一月初三日,徐学功、赵兴体将白彦虎击败于沙山子以西、玛纳斯河东龚家龙口;十九日,广州副都统福珠哩和徐学功将准备到沙山子报复的白彦虎击败于沙山子以东上马桥,二十六日,福珠哩将偷袭沙山子的黑浚击败于沙山子以北的六户地。沙山子的军事战略地位凸显,赵兴体把民团的主要力量放在了守卫重要军事据点镇西营堡方面。十二月二十三日,巴里坤领队大臣沙克都林扎布率吉林、黑龙江骑兵三百名、定西左营杜生万马队三百名进驻沙山子。十三年(1874年)年初,锡纶以原定方案也相继率额鲁特蒙古兵、喇嘛兵进驻。将沙山子、上马桥、昌吉北沈廷秀的新渠城堡、吉木萨尔的西泉与孔才在奇台的定西营连成了一线。清朝同治、光绪初的数年中,正是由于巴里坤绿营游击何琯,由伏尔加河万里回归祖国的旧土尔扈特东、南、西、北、新五部,天山以北的汉族民团的英勇战斗和顽强坚守,才为后来关内平定、清廷令左宗棠派兵由河西走廊和蒙古高原两路进兵收复新疆创造了条件,争取了十年的宝贵时间。</p><p>光绪元年(1875年),清军大队出关,二年(1876年)六月二十八日攻克古牧地(今米泉),二十九日收复乌鲁木齐,九月二十一日收复玛纳斯。阿古柏退守达坂城,金顺、荣全派兵西扎精河,沙山子镇西营堡的军事战略地位下降。</p><p>光绪二年(1876年)九月底,在玛纳斯前线的金顺派孔才督带定西营驻扎玛纳斯,管理城防,派徐学功督带振武营驻防昌吉,饰委绥来县官员谕令镇西堡民众归业,为镇守北疆和准备进军南疆、消灭阿古柏的清军供应军粮。十一月初十日,清政府同意金顺的安排,下旨绥来附近民众,著饬令地方官”妥为抚绥,俾各安生业”沙山子镇西营堡民众被遣返回家,做好明年春耕的准备工作。金顺返回昌吉,荣全西返塔城。</p><p>光绪十三年(1887年),地方官员在赵兴体率领民团战斗过的沙山子镇西营堡附近“建庙、铸钟、悬匾”,表彰其保家为国的历史功绩,这个庙就是北五岔大庙。</p><p>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赵兴体病逝,被葬在他的家乡镇西营堡以东数千米的新户赵家庄。1965年,将北五岔公社新户大队划归新湖总场,即现在的新湖四场。</p><p>解放初期,国家进行大规模大地测量,在沙山子哈济克卡伦数丈高的烽墩上设置大地三角点,墩顶1.5米以下埋有嵌入铜帽的标石,墩顶架设高大木架,上置占见标志,供地形测量和飞行器导航。烽墩在今天玛纳斯县北五岔乡政府驻地大门前方,1977年平毁,庙在墩旁数百米,解放后,改作商店,文革后期拆毁;镇西营堡在乡政府东北约两公里的位置,解放后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西公”村堡,后来被当作打麦场,现在北五岔和新湖总场三、四分场的西沟地名就是由“西公”村堡命名演变而来。墩、堡、庙相距仅2公里,堡与坟茔相距也不过数千米。</p><p>玛纳斯县北五岔乡乡政府所在地的清代贞义堡——镇西堡,在同治、光绪初年成了抗击沙俄、浩罕入侵,防止白彦虎由原路返窜蒙古高原的军事斗争中的重要战略据点。它为稳定天山北麓清军阵线,为后来清政府命令左宗棠派兵收复新疆的军事斗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就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p> <p>距大庙东南两公里处有一个叫李家大灰堆的地方,这是一个李姓老户人家的老庄子。房子己被平了,但他们祖祖辈辈用于做饭,取暖所烧的柴火灰堆积了近两米高,占地二十多平米,形成了一个小丘。而这种大灰堆在当地以前老户人家家的庄子里都有。大小不一。灰堆越大,证明庄子历史越久,可见这李氏家族之大,人口之多,在当地生活之久远了。这家有位老太太活到了一百多岁。我很小的时侯。还记的这些事。李氏在北五岔是一个大户。李氏后代也遍及玛纳斯县及全疆各地。</p><p>在大庙东三四公里处还有一坐废弃的庄子,叫石家庄,是当地石姓人早年居住的地方,庄子不大。为土夯墙占地近千平方米左右。后也被平了。 当地较大的姓有,吕,李,朱,田,张,王,刘,赵,魏,董,杨,窦,黄,周,高,潘,唐,宁,汤,骆,石,等。被称为新疆老户,北五岔老户因基本都是由甘肃镇番(民勤)迁到本地的,又称镇番户,几百年来传承着纯正的民勤口音和生活习俗。与当地其它地方口音有很大的不同。被称为北五岔话,几百年以来乡音未改,传承了先祖们形成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p> <p>据玛纳斯北五岔吕氏家谱记载:我们吕氏家族始祖原居山东,多为军队将校征战各地,明朝时期做为军队将校派往河北河间府驻守。明成化年(1487年),作为军队将校,我祖吕准,吕英毅然携家从军西征,赴甘肃姑葳(镇番,民勤)镇守守边关。为明成化年驻镇番卫所十八户落业指挥,镇守镇番,后代做为军户在甘肃驻扎了十代后或亦兵亦民,屯垦度日,因气侯变异,连年干旱,良田变沙丘,生活难以维系,祖坟也被风沙埋没,在清康熙年先祖吕尚文父子当机立断举家西迁,历经数年长途跋涉,于康熙十七年(1678)来到绥来县(今玛纳斯县)经过数十年的辛勤劳作,已达家畜满圈、粮满仓,人财两旺的富裕家境。在近三百余年的人口繁衍中,现居于玛纳斯、乌鲁木齐,昌吉、吉木萨尔、伊犁、塔城、库尔勒等新疆各地,吕姓大多是吕尚文的后裔。据2004年修族谱时统计,从康熙十七年定居至今,在新疆生活的吕氏宗族后裔已达二万余人。</p><p>吕宗立基五百年,后裔衍嫁八千里。我们这一支从始祖吕智(吕尚文上一辈,)至今据家谱记载,大清王朝封官晋爵者有:五品蓝翎顶带两位:吕天儒,吕天厚,六品蓝翎顶带两位吕天芳,吕天万,文生四位:吕尚文,吕兴诗,吕兴璋,吕天池,武生两位吕兴顺,吕兴漠,(吕氏家谱:清咸丰元年(1851年)吕氏八代嫡孙吕赞阳所著原序记载)</p><p>吕氏宗族自康熙十七年迁入至新中国成立(1678~1949),虽然在历次社会动乱中,族人遭到了屠杀、逃亡,祖产被毁或掠夺,但家族的发展却日趋完善,具备了像内地那样较为成熟的宗族体系。宗族的凝聚力主要来自于对祖先的崇拜,这是最基本的理念。对于家族来说,举行祭祖与祭天是族内最重要的活动,并为此建造祠堂、祖坟,定期编修族谱。从开基祖迁入至1937年,共计二百七十余年,分别在明宪宗成化年1465年吕准,吕英在姑藏立家谱一册,后人在西迁西域时遗失,康熙五十七年(1718)修家谱一轴、载五世,智(单字),尚(中),乾(单字),周(中),时(中)嘉庆十一年(1806)续修一谱遗失、咸丰元年(1851)、修十世谱,灏{单字),生(中),因(单字),应(中),朝(中),天(中),兴(中)瑞(下),永(中),庆(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十世谱,大(中)道(中),世(中)明(中)德(中)诚(中)正,修,齐,志,平,后因难以起名自大字辈下未延用。民国二十六年(1937)进行了五次家谱的编修。修十世,有,学,世,培,厚,裕,诸,立,子,多。均因不好起名未被延用。1980年以后,吕氏族人由我五爷吕明庆等13名头姓组成家会,开始家族成员的调查 和续谱活动。于1982年在北五岔大庙吕家大庄子组织召开了一次家族代表家会。修仃了大字辈下的德,世,克,明四字辈,因时隔太久,大字辈下吕氏后人都不知字辈,从此理顺了‘’大‘’字以下的字辈。1986年,在前次10代谱的天、 兴、瑞、永、庆、大、德、世、浩、明等排行字 上,增加了50字,制成千年大谱。</p><p>吕氏家族建立了管理家族义产机构,组织宣讲教化活动。以教导子弟做孝子和顺民,调节族人间的纠纷。每当族内发生纠纷时,在族长调解之前,无论事情大小,不得自行到官府打官司,违者不论是非,先责其擅自告官之罪。这些宗族功能,吕氏宗族基本上已具备。唯一遗憾的是,吕氏宗族在迁入后二百七十余年的繁衍中,却很少出现步入仕途的达官贵人,也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地方精英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吕氏宗族在乡、县范围内的名望与影响力。尽管如此,由于吕氏宗族在绥来县时间较长,人口众多,基层中的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多被家族成员所占据,对于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稳定所起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p><p>不幸的是吕氏宗族和其它宗族一样,祠堂在盛世才主政新疆期间被强迫拆除。其原因是族内成员之间产生了纠纷,族长没有将关系协调好,结果族内有人认为族规太严,以不符合人性发展为由告到县府。县府派人调查此案,最后以拆除祠堂、废除族规、解散族内的管理机构等处理方式结案,自此吕氏宗族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其势力弱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宗族内部出现了严重分化,地主、富农、佃农、贫农及无业者之间矛盾重重,大大削弱了自身的力量。在前清时代,在荒芜人烟的地方,竟然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吕氏族人,感到惊讶和佩服,佩服我们吕氏先祖的勇敢!率领我们吕氏族人为祖国的统一,新疆的发展建设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充分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土地,我们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p><p>木有本,水有源,本固枝荣,源远流长,此万古不变之理也。物尚如此,何况人为万物之灵,岂可不探本求源,,颂先人之功德,遵祖宗之遗训,愿祖德宗功恩泽千载,使子子孙孙昌盛百世。</p><p>新疆玛纳斯县吕氏家族,在当地的诸多社会活动中,属于规摸较大,家会组织完备,家谱保存完整的一个,初步统计吕氏家族在玛纳斯县及周边成员超过万人之多,大多分布在北五岔,占全乡人口百分之60以上。(80年代):</p><p>吕氏家谱有大谱和小谱两种类型,内容完全 一样。大谱只有一部,尺寸约为50×20cm,用 上等宣纸毛笔正楷书写,折叠加硬皮制成书形, 用于保存和查对。小谱则是B5大小翻印版的册 子,分发到各家的头姓,备日常参照。目前的大 谱于1986年最新修订,内容包括序言、家族的 历史、族规、家系图及排行字(辈字)规定等5 个部分。序言和家族历史部分主要包括吕氏始祖 的来源、家族的苦难经历、家谱编撰的历史过程 及族规等3个大方面的内容。19世纪中叶以前 的记载片断而不连续,之后的记载逐渐详细。家谱在迁徙途中将家谱丢失, 后派人返甘肃寻根不得,继返河间探寻故乡族 谱,终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修成五代家谱。 这是吕氏家谱的第一次编撰,此后,又进行过7 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1986年。家谱记载了吕氏家族在近600年奔波 动荡的年月中,为保存和维护家谱前仆后继、不 惜牺牲的历史经历。19世纪中叶以后,家谱与 家族一起经历了3次大灾难,但都能化险为夷, 使祖宗的遗产保存下来。第一次灾难发生在阿古 柏入侵时期,北疆回民军首领马世民响应叛乱在 玛纳斯城杀掠汉民,战火殃及北五岔。当时吕氏 族长派族人带家谱藏匿北山洞穴,昼伏夜出,躲 过了乱兵的追杀。第二次是在三区革命时期,伊犁革命军直逼玛纳斯河西岸,北山哈萨克牧民的 骑兵队乘乱下山抢掠。许多村民被杀,有族人带 家谱深藏家祠地下的地道幸免遇难。第三次是在 “文化大革命”中,吕家作为地方封建世家受到 批判,家祠被砸,红卫兵从家祠中搜出了储藏家 谱的木箱,没收并运至县政府档案馆,准备与其 他类似资料一同销毁,族人曾为之悲伤哀嚎。文革”结束后,吕家冤案得以平反,族人竟然 奇迹般从县政府档案馆找回一箱未被烧掉的吕氏 家谱,众人喜出望外,皆大欢喜。</p><p>再次,详细记载了最近一次家谱的编撰及增 改族规方面的情况。民国26年第七次修谱制定 10代家谱以后,由于动乱和特殊的社会环境, 家会没能继续修谱。1986年,在前次10代谱的天、 兴、瑞、永、庆、大、德、世、浩、明等排行字 上,增加了50字,制成千年大谱。从族规方面除 包括近亲不婚、孝敬养育、排行字选择和使用、 伦理道德方面的传统内容以外,还与时俱进地编 入了男女平等、妻女也要上谱的新规定。</p><p>吕氏家族始祖作为军队将校,从河北河间到甘肃姑藏,(甘肃民勤)再到新疆玛纳斯的迁徙是奉中央王朝的戍边之命,是正当义举。在移居玛纳斯后的几百年中,特别是晚清后期的战乱时期,吕氏家族屡遭周边其它民族追杀抢掠,保护和修订家谱成了家族群体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这种记忆虽具有悲凄的背景,但吕氏家族对新疆的巩固和建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和牺牲。是吕氏家族珍贵的文化遗产。</p><p>根据吕氏家族的迁徙史,通过查阅资料,吕氏始祖从山东到河北河间再到甘肃民勤守边,生活十代后迁移新疆,中途家谱遗失,返民勤未果,后返河北河间寻祖谱后续修订。从(民勤县志)中查阅到:明朝成化年河间府派往甘肃民勤守边的十八户落业指挥姓氏中吕姓只有一户,相对确定就是我们‘吕氏这一支,而返民勤寻根未果,是我们先祖是举家迁移。吕氏家谱随行携带,另吕氏在河北也是一较大宗族,有一支是从山东迁移到河间的。印证了相传我们古时是从山东迁河北河间这一记载。这还有待今后更深入调查,考证,才能加以更进一步了解我们吕氏家族在明朝和明朝前的历史渊源。</p><p>我们不是穿越者,难以重显历史。我们可以用史料把先辈的徙迁,繁衍推演的几近完美,但是推演毕竟是推演,再加上更多的也许、可能也难回归历史。但我们要不忘初心,不忘祖先,不忘根源,不忘来时的路,砥砺前行。我们一脉相承,有共同的血脉。山东一河北河间一甘肃民勤一新疆玛纳斯县北五岔是我们来的地方,祖先是我们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根。有了根(祖先),才一代又一代传下了今天的众多子孙们。众多子孙祭拜纪念祖先,对先人的哀思,用孝心把祖先艰苦奋斗、勤劳致富、行善积德创造美好生活的高尚情怀、崇高精神和优良思想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继往开来,永不止境。</p><p>不忘初心、不忘祖先、不忘根源,不忘来时的路,砥砺前行。这是无上光荣和美好的。</p> <p>北大,(北五岔大庙中学)简称北大。北五岔的学生都出自北大。上学时同班有很多太爷辈爷爷叔叔辈共同学习。记的当时同班有三个叫吕海庆的,老师只好按大,中,小来区分了。可见吕家人口之多,连名字都起不过来了。吕氐家族中重名的有很多。证明吕氏家族人丁兴旺。在北五岔我见到吕家人都是长辈。比我年龄小的爷爷辈叔叔辈很多。但同辈很少。当时我这‘’德‘’字辈辈份最小。被称为“人孙子”后来才知叫大房家出小辈,这也是大庙吕家大庄子的由来吧。</p> <p>老照片</p> <h3>那时也有集市,过年前部去供销社买年货。</h3> <h3>那是能坐上四套马的大马车是很高兴,很快乐的事。</h3> <h3>时常能听到,看到村中长辈拉几曲二胡听几段新疆小曲子。那时的人很容易得到快乐。虽然穷困,坚苦,但人们简单,友善,互助,真诚,积极向上。我敬佩我们的先辈和和他们那几代人。</h3> <h3>新疆曲子</h3> <p>乡村音未改,民勤,北五岔方言</p> <h3>消失的老物件</h3> <h3>农具</h3> <h3>七闲</h3> <h3>车马用的套具</h3> <h3>当时我觉的是很先进的一个东西</h3> <h3>算盘</h3> <h3>驴拉碾子</h3> <h3>磨</h3> <p>碾子</p> <p>猪槽,当时几乎家家都养头猪,</p> <h3>小时觉的这东西很神奇</h3> <h3>村子概貌</h3> <h3>村街道</h3> <h3>那时住的土坯房</h3> <h3>农户的街gal门</h3> <h3>家家基本有头驴</h3> <h3>这个家家有</h3> <h3>碾线的老人</h3> <p>当时的鞋</p> <h3>盐窝子</h3> <h3>公家才有的,马灯</h3> <h3>那时照明基本靠油,交通基本靠腿 ,犁地基本靠牛,娱乐基本靠X。</h3> <p>麻钱子,那时很多,现在可是宝贝。当时拿去当废铜买了,现在是古董。</p> <h3>斗,升</h3> <h3>八仙桌,大户人家才有。阿Q说:我家先前也是大户人家</h3> <h3>只有木匠才有的东西,时常偷偷拿上玩几下。有些是用牛角做的。</h3> <h3>推刨子</h3> <h3>钻,</h3> <h3>土块模子</h3> <p>很害怕这东西。刘胡兰是反动派用这个杀害的</p> <h3>耙</h3> <h3>耙地</h3> <p>会干活的牛</p> <h3>蒸把子</h3> <h3>称</h3> <h3>提子</h3> <h3>叫芘子,梳头用的。</h3> <h3>叫电把子,电池很难买,很贵。维一的家用电器。</h3> <h3>扬场</h3> <h3>学大寨,赶大寨,社社队队干起来。</h3> <h3>马车拉运麦梱子</h3> <h3>生产队的麦场</h3> <h3>检包米</h3> <h3>生产队里开大会</h3> <h3>光勾子在一起玩水的小伙伴</h3> <h3>女孩子玩象皮筋</h3> <h3>男孩子这么玩</h3> <h3>坐这样的车出行</h3> <h3>骑毛驴,被驴踢过</h3> <h3>摘棉花</h3> <h3>私家车</h3> <p>放羊</p> <p>拉草</p> <h3>机耕队的东方红</h3> <h3>丰收的粮食</h3> <h3>交公粮</h3> 赶大车<h3><br></h3> <h3>表演节目</h3> <h3>割麦子</h3> <h3>白面大馍馍</h3> <p>有个这样的老奶奶</p> <h3>这样的老爷爷</h3> <h3>这样的兄妹</h3> <h3>烧火做饭</h3> 灶伙,大水缸<h3><br></h3> <h3>电影是这么看的,</h3> <h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h3> <h3>样扳戏</h3> <h3>二牛抬扛</h3> <h3>二月二,烧猪头</h3> <h3>私家车:</h3> <h3>铁牛</h3> <h3>未完,待续。实时更新添加。(图片取之网络)</h3> <h3>吕德荣,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h3><h3>电话;18809050155。微信;lv1234567abc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