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 :陈朝荣</h3><h3>摄影 :陈朝荣</h3><h3>编辑 :瑪 麗</h3> <h1>谨以此文献给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负伤和活着归来的战友!</h1> <h3>1979年3月14日,战地记者陈朝荣前线归来,广西龙邦凯旋门留影。(广州军区宣传科记者段秋生摄)</h3> <h3>这是被我41军123师攻下的河安县城,县政府如同我国当年人民公社的小平房。战地记者陈朝荣手持木杖,疲惫的身躯,两脚裤腿沾满尘土,仍微笑期待胜利在望。</h3> <h3>作者陈朝荣向驻贵港123师侦察营营长赠送《战地记者见闻录》和光盘</h3> <p>作者简介</p><p> 陈朝荣,广东揭西人,生于1942年4月,1962年6月参军入伍,1965年任41军123师政治部新闻报道员、摄影干事。1979年2月17日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为战地记者。</p><p> 战后转业至广东省计生委工作,后任广东省计划生育宣教中心,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艺术家,塔山之星勋章荣获者,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名人协会高级会员,广东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士。</p><p> 《解放军报》、《南方日报》、《广东人口报》、《精彩人生丛书》、《家政》等报刊先后报道其事迹。并著有《战地记者见闻录》、《舍己救人好干部邵荣雁》、《琼崖小兵》、《要饭篮与照相机》、等书。</p><p> 简历已入选于《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及《中华人物辞海》。</p><p><br></p><p><br></p><p>瑪丽的话</p><p> 这一集,作者以详实的文字,讲述123师侦察大队为配合师主力向高平西侧实施大纵深,大迂回的穿插合围战术,决心切断高平越军西南退路。1979年2月16日深夜11时,提前进入越南境内,打乱敌人的部署。</p><p> 在硝烟弥漫的背后,还有多少尘封许久的故事不为人知,作者把39年前穿插所遇到许许多多令人惊心动魄的作战细节,一一还原。一改其他回忆文章笔风,注重写实不写虚的文学风格,章章相接,环环相扣,有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提炼,也有人物内心真实的惶恐不安,惊惶失措的战场表现。</p><p> 文章讲述侦察兵一路穿插一路作战,惊险处处,危机四伏,极度艰苦,极度危险。战斗中又锤炼了侦察兵,机警应变,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无惧牺牲,有着过人智慧的超强心理。他们无愧是123师的英雄!</p><p><br></p><p><br></p><h1>第六章 冲破层层封锁——生死难料</h1><p><br></p><p><br></p><p> 2月16日晚上,我在边界探望并送走刘显祖和侦察大队,他们便从念井摸到边境内的一座小山头,隐藏在草丛之中,等待时机越过边境。深夜11时,伸手不见五指,侦察大队从边境西路118号界碑东南侧越境,迅速沿铺中唐向南穿插,穿插的路线是一条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p><p><br></p><p> 123师侦察大队下属两个侦察连,原师侦察连编为1连,连长厉新民,指导员张家发,兵力约140人。</p><p> 367团侦察排排长钟敏能24岁(广西玉林人)与369团侦察排排长李敏礼(广西玉林人)另配属60迫击炮一个班,40火箭筒一个班,工兵一个班,防化一个班,15瓦电台一部合编为侦察2连,连长吴其珍,指导员朱秀金,兵力约90人。</p><p> 两个连队组成的师侦察大队兵力总数约230人,由李德元副师长兼任侦察大队大队长,师侦察科温干卿科长兼任副大队长,大队部人员由师侦察科的赖恒、林参谋、杨参谋与367团侦察参谋及巫远新等两名军医以及其他配属人员组成。</p> <h3>李德元副师长,侦察大队大队长。</h3> <h3> 战前123师召开临战誓师大会,侦察大队2连1排(367团侦察排)排长钟敏能综合全排战士的决心,向侦察大队党总支部递交了全排官兵《请战书》,原文摘录如下:</h3><div><br></div><h1><font color="#808080"> 《请战书》</font></h1><div><br></div><h1><font color="#808080">侦察大队党总支部:</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经过师首长的动员,我们全排战士心潮激动,信心百倍,表示坚决完成好上级首长交给的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前,越南当局追随苏修,充当苏修的忠实走狗,东方的古巴,亚洲流氓,在武装侵略柬埔寨的同时,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不断挑起事端,对我边境开枪开炮,滥杀我边境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我们早已忍无可忍,满腔怒火,一定要给越修以罪有应得惩罚。上级首长把这么重要的战斗任务交给我们,并且做了深入的动员,发给锦旗和各种物资,在精神上与物质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激励,我们全排干部战士经过深入讨论,并分析了利弊条件,人人精神振奋,个个摩拳擦掌,一致表示这次穿插战斗中坚决做到,不怕牺牲,不怕困难,不怕山高路险,不怕敌众我寡,英勇战斗,勇敢沉着,机智灵活,服从命令。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坚决圆满地,以较小代价完成好上级交给的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战斗任务。每个同志争当战斗英雄,为英雄团队增添荣誉,为保卫祖国,保卫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我们的最大力量。绝不辜负上级首长对我们的期望,不完成这次战斗任务绝不回来见首长。</font></h1><div><br></div><h1><font color="#808080"> 这里说一下侦察2连1排的基本情况。</font></h1><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div> </div><h3> 侦察2连1排(367团特务连侦察排)下属3个班,排长钟敏能,另配一名通信员池小波,湖南长沙人,共计29人。1班班长王瑞明(广东电白人),2班班长蔡宗伟(广西玉林人1955年4月—1979年2月);3班班长田国林(广东五华人,1955年4月—1979年2月);侦察排的新战士(1979年1月入伍)有12人,占全排兵力41%,近一半战士为刚入伍三个月的新兵,要执行异国作战,尤其是长距离穿插作战任务,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千日养兵一日用”,况且我们的这支部队已30年未经实战锻炼了,部队的战斗力是“打”出来的,这倒是一次难得的锤炼部队的好机会。</h3><h3><br></h3><div> 经过八天的临战训练,主要是针对性地提高侦察大队在漆黑的夜晚判定方位,按图快速行进,在各种复杂地形上处置各种敌情的能力以及在深夜里组织指挥,通信联络,协同配合等能力。</div><div><br></div><div> 经过三天的作战物资准备,战斗物资基本适应我们这次穿插任务的需要。由于侦察大队未配属民工运输弹药、器材,以致侦察兵的战斗装备不得不从孤立无援而要坚持一段时间作战的角度去考虑:每个冲锋枪手至少要带子弹460发,手榴弹4枚,愿多带者不限制。</div><div><br></div><div> 实际上有不少战士带子弹超过500发,轻机枪手每人带1300发子弹和4枚手榴弹。每人带压缩干粮3天和防毒面具、塑料雨衣、三用水壶、每人带急救包2个,每个班带小铁锹4把、小洋镐2把,全排还另带微声冲锋枪一支(专用子弹120发)、探雷器一部、对讲机2部、匕首15把、指北针15个、砍刀、钢剪各3把,和一些打仗必需的药品,燃烧块,御寒衣物及化妆的服饰等。</div><div><br></div><div> 这样,每个冲锋枪手带的战斗装备重量达到50至60市斤,机枪手超过80市斤,按此重量步行尚可而快跑就比较困难。但是按此标准携带已是最低限度,不能再减少,所以我们必须按这个重量携带。</div><div><br></div><div> 2月16日,侦察2连1排战士把原先带的背包(棉被、多余的衣物等)捆包装车,所有的人一律按战斗装备携带。在吃完中午饭装车前,1排有十多个战士将吃饭用的饭碗顺手朝草丛里一扔,并说“不用他了”。排长钟敏能一想不对劲,灵机一动,一语双关地说:“同志们,这个饭碗我看还得保管好,以便你们在返回的时候,能有个家伙吃饭!”有几个战士一想也是这个理,马上去草丛中找回饭碗,洗净擦干,夹在背包中间。但仍然有几个未捡回来饭碗的战士,后来作战中牺牲的多数是丢掉饭碗的那些战士。</div><div><br></div><div> 事后想起来,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一个巧合吧。</div><div><br></div><h3> </h3> <h3>侦察2连1排2班出征前合影。从左至右:后排蔡宗伟班长(烈士)、郑齐福副班长、官琪新兵(烈士)、刘建海新兵、铁广明老兵。</h3><h3>从左至右:前排李旺胜老兵(烈士)、温雄科新兵(越语翻译)、苏世智老兵、杨建明。</h3> <h3>侦察大队1连连长厉新民</h3> <h3>侦察大队1连指导员张家发</h3> <h3> 侦察大队接到师基本指挥部最新指示,命令侦察大队将越界时间推迟到深夜11时整。大队首长立即命令大家抓紧时间睡一会儿,而2连1排有很多战士躺在草地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们大概都在思考:再过几个小时,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各种复杂的战场情况即将面临,各种危险必须面对……诚然,对这些从未与真枪实弹的敌人交过手的年轻战士来说,出现这些念头,或称之为“紧张”,是情有可原的。</h3> <h3>侦察大队2连连长吴其珍</h3> <h3>侦察大队2连指导员朱秀金烈士</h3> <h3> 123师侦察科参谋赖 恒(烈士)</h3> <h3> 深夜11时整,侦察大队开始越界。</h3><h3><br></h3><h3> 2连2排(369团侦察排)为尖兵排,排长李敏礼带领该排比侦察大队本队前出100多米,紧跟而上的是1连、大队部、2连,每个单位距离保持30—50米。李副师长和侦察科科长以及1连连长厉新民、指导员张家发走在中间,2连1排在大队部后面跟进,主要任务是随时保卫大队部的安全。</h3><h3><br></h3><div> 白天,他们已经派人侦察过,发现通天岭国界线的越南境内,有两个哨所,每个哨所约有3个敌人。不干掉这两个哨所,侦察大队很难通过。几个干部碰头后,刘显祖招手让后边的部队隐蔽好,和邹宁军带领尖兵班,包围了两个哨所。不到五分钟,不声不响地把两个哨所的敌人干掉。随后,小声向后边传达:继续前进。</div><div><br></div><div> 侦察大队在向导(广西边境民兵积极分子)带引下,借着天际星星发出的微弱光亮,踏着那条长满杂草、树丛的山间小路向前进发。侦察兵走的这条路与其说是山间小路,倒不如说是山间小溪更为恰当,这条小路旁长满了灌木杂草丛,有多处必须用砍刀边走边砍来开路,不然前面的人走进去,后面的人就找不着。后面掉队的同志寻找前面人员的去向的唯一办法就是用微光手电筒仔细察看地上烂泥被踩出来的痕迹。因为已经进入越南境内,情况复杂,即不可发出声响,又必须严格灯火控制,否则落入敌埋伏圈也未可知。</div> <h3>侦察2连1排排长钟敏能</h3> <h3>侦察2连2排排长李敏礼</h3> <h3> 虽然多数人穿的是人民军的制服,戴的是人民军的帽子,但毕竟是一场战争,每个战士第一次参加战斗,第一次进入敌人的心脏,第一次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心情难免会紧张。寒风夹着细雨,战士们的帽子和衣服有点湿,但身体里却在往外冒着冷汗。</h3><h3><br></h3><h3> 这条羊肠小道石多路滑,加上战士们穿着才发下来没几天的防刺钢板鞋,鞋底又硬又厚又滑,许多人滑倒了,究竟是心情紧张还是夜路不好走,谁也说不清。但没一个喊出来,而是悄悄爬起来继续前进。</h3><h3><br></h3><h3> 沿着崎岖的小路前进,没有发现地雷,也没有发现其他情况,他们的速度加快了,行进倒算顺利。</h3><h3><br></h3><div> 尖兵排连同刘显祖和排长在内,共有33人,个个戴着人民军的军帽,绝大部分穿了人民军的军装,除了刘显祖和邹宁军使用微声冲锋枪之外,全部使用56式冲锋枪,并配备了2挺机枪。</div><div><br></div><h3> 行进不到一个小时,6班副庄国辉发现队伍里多了3个人。何时插进尖兵排?33个人变成36个人。尖兵排与后面的队伍保持50米距离,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后面的人是不会闯上来的,而且除尖兵排,1排和3排多数穿的是解放军军装,只不过摘下帽徽和领章。再注意观察,这3个人始终靠在一起,走在队伍的前面,其中一个扛着苏造盘式轻机枪,我们军队没有配备这种武器。一个背着苏式50冲锋枪,还有一个是56式冲锋枪。庄国辉悄悄地靠近副连长刘显祖,将此事告诉了他。</h3> <h3>6班副庄国辉</h3> <h3> 刘显祖早已注意到队伍里增加了3个人。他暗地里与邹宁军打了个手势,示意这3个人一定是人民军,把我们误为“自己人”,插进来一起行进。要及早把这3个家伙干掉,以免后患。邹宁军会意地点了头,并做出“杀”的手势。他又向后边做出另一个手势,让大家停止前进。这3个人没有发觉什么,继续向前疾走,当他们听到后面脚步声停止,正想回头看个究竟时,两支微声冲锋枪同时开火,3个家伙嚎叫一声倒在路上。</h3><div><br></div><div> 队伍继续前进。约摸过了半个小时,旁边的一条小路有小队人马约十一二人插了进来,也并入尖兵排2排的行列,由于天太黑,只能模糊地看到10米以内,这帮人看不到后面有大批队伍,只看这个排“自己人”。</div><div><br></div><div> 这条路太狭窄,不能采取行动,刘显祖和邹宁军互相示意,暂不下手,但已看清,他们的确是人民军。</div><div><br></div><h3> 走着走着,有个扛56式冲锋枪的家伙,靠近刘显祖想和他交谈,并低下头想看看刘显祖的模样。刘显祖急中生智,拍了拍这家伙的肩膀:“弟!”(越南话“走”的意思)那家伙点了点头,和其他人继续往前闯,刘显祖又抬手,示意后面的人停止前进。不到半分钟这十几个人已往前闯了十几米,这时,刘显祖小声喊“打!”两支微声冲锋枪及另15支冲锋枪同时开火,一起射向这伙人,把他们往黄泉路上送。</h3> <h3>侦察1连副连长刘显祖</h3> <h3><font color="#010101">侦察1连2排排长邹宁军</font></h3> <h3> 侦察大队在漆黑的夜里翻过一个又一个山拗。为了避开村庄与敌人可能设在道路上的岗哨,侦察兵索性沿着山谷间的小溪搜索前进,开始走的那一段小溪只是涓涓细流,对他们行进速度无多大妨碍,后来越走水越深,并且越来越难走了。</h3><h3><br></h3><h3> 前面出现一个小村庄,一条穿村而过的土路,村两边都是陡峭的石山。如果从小路走很容易遭敌伏击,为预防不测,必须沿小河淌水过去。于是,侦察兵一个个淌着没膝深的水隐蔽地涉水前进着,走出了那段狭窄的河段。不远处便进入越来越宽的河面,水虽浅了,烂泥却深了,更加大了行进的难度。为了加快速度行进,必须走旱路。前面隐约传来狗叫声说明有村庄,大队首长命令大家加快速度,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村庄。由于每个人的裤子与鞋全是水和泥,重量增加影响走路速度不说,走快时两个裤脚互相碰撞发出的响声,在夜深人静时老远就能听得到。但是,争取时间要紧,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加快了前进的步伐。</h3> <h3>越南北部的喀斯特地貌。(平时风光无限,战时危机重重) 图片来源:大风号</h3> <h3> 由于同一条路的人太多(我军122师)侦察大队也同我们走一条路,并且是在我们队伍后头跟进,发出的声响自然就大得多,走出不多远,突然“砰砰”两声枪响,划破了山沟里的寂静,侦察兵原是一路跟进的队形“哗”地一下迅速卧倒,各自占领有利地形。山头上枪声又是点射,又是单发地打个不停。深夜里的山沟显得更加漆黑,既不知道从哪儿打出来,也不知道朝哪儿打去。估计是附近山头上敌火力点的越军听到有异常声响,又不敢下来看,只好到处乱放枪。大队首长立即命令大家加快速度前进,趁敌人枪声掩盖侦察兵走路的响声,一路小跑起来。侦察兵越跑越快,敌人的枪声也没停止过,幸好这一阵冷枪未伤到我们的人。</h3><div><br></div><div> 侦察兵越走越远,枪声也随之渐渐远去。</div><div><br></div><div> 侦察大队在崎岖的山路上又前进了2、3公里,到了布介村东南侧的山沟里,当时大家紧张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突然,走在最前面的张发权(配属侦察大队的越语翻译)、黎瑞芳(配属侦察大队的越语翻译)及温雄科(侦察2连1排2班战士、系越南驱赶回来的华侨精通越语)他们三人已遇到了情况:两个在山口站岗的越南公安屯哨兵,叽里咕噜地向他们三人问话,使后面的同志着实紧张了好一阵子。幸好走在最前头的张发权脑活嘴快,立即提高嗓门用越语大声答话:“我们是346特工队的,是自己人,你们不要误会!”张发权这样高声答话,实际上是给后面的同志报警,大家老远就知道前卫排遇到了越军,都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div><div><br></div><h3> 就在张发权他们与越军哨兵对话了一会儿后,越军哨兵似乎已经相信眼前这次人数众多的“特工队”了——侦察兵大多数人外套都穿上越南的军服,有的穿人民军服装,有的穿越南公安服,有不少则穿便服或其他服装,服装显得乱七八糟,不伦不类。</h3><h3><br></h3><h3> 尽管如此,尖兵排还是顺利地过去了。</h3><h3><br></h3><h3> 紧接着轮到1排过去,1排战士穿上越军军服的不是全部,有一部分战士仍穿着解放军的军装(只是把领章帽徽拆下),解放军的军装在近距离的轮廓与越军军服的差异多少还能看出来的,越军两个哨兵开始有点怀疑我们这支队伍了,但在这么多人的队伍面前他们只好敢怒不敢言。</h3><h3><br></h3><h3> 为了消除后患,减少后续部队的麻烦,与1排同行的师侦察科赖恒参谋向1排的几个大个子发了个信号,表示要把越军哨兵干掉。</h3><h3><br></h3><h3> 他趁敌哨兵不备,跃到一个背向他的敌哨兵身后,脚起手到,好一个猛力“踹腿锁喉”,对那个“越南猴子”如老鹰抓小鸡一样,那敌哨兵一声没吭出来就见了阎王,另一个敌哨兵一看来势不妙,拔腿就跑,说时迟,那时快,3班的新战士陈贵良(贵阳市一大块头新兵),向前跃出几个箭步,左手一把揪着敌哨兵的后衣领,右手反握匕首朝敌人上腹就是一刀,匕首直刺胸膛,鲜血倾刻外喷,哨兵当即倒地,嘴里还发出哼哼吱吱的声音,小陈又再捅几刀,敌哨兵不吱声了。3班其他战士用匕首帮赖参谋把一个已勒昏的敌人补捅几刀。动了手的几个战士把那带血的匕首在敌哨兵衣服上擦干净,然后把那两具尸体推到山边杂草丛深处,侦察大队又轻松地向前进发了。</h3><div><br></div><div> 凌晨1时,侦察大队摸到越南境内靠公路的第一个村子,改董村附近,估计村子里会有敌人。为了不暴露目标,经请示大队部同意,绕道从左边上山寻找小路行进。</div><div><br></div><div> 哪知上山后,路更难走,在石头缝、树丛中转来转去,行进速度很慢,像进了迷宫似的。再过3、4个小时,天就将亮了。怎么办?侦察科长提议:派人到村里找个向导。</div><div><br></div><div> 1连3排长带了2名战士和1排2排的翻译周容君、张林木,到附近的巴瑞村,敲开两家的门,翻译用越语讲述部队在山上行进迷了路,请他们带路。两名越南壮年男子以为是自己的部队,满口答应,并每人扛了一支三八大盖,跟着来到山边,见这批人穿的都是人民军服装,是“自己人”,便同意带路。</div><div><br></div><h3> 这时,已是凌晨3时,能看清周围的一切,向导已经看出,走在前面的一个排的确是“自己人”。眼看这一关可以瞒过了,谁知,后方不知哪位我方人员用普通话说:“如果不老实,就把他们干掉”。这下子惹来麻烦,两名向导,由两名翻译和5班一个小组陪着走在前面,接着是4班。刘显祖和邹宁军警惕地跟在后边,继而尖兵排,1连、2连。走着走着,其中一位向导回过头来,很想和4班的徐凯搭话。徐凯不懂越语,又怕露馅,立刻站出路边,挥手指挥大家一个紧接一个前进,把向导支开。</h3> <h3>4班长徐凯</h3> <h3> 他们沿着崎岖小山路行走,时而转左,时而转右,时而避开挡路的巨石,约走了11公里,天已大亮。两个民军(越南称民兵为“民军”)不断往后面观察,显得惊慌失措。看到他们的样子,跟在后面的尖兵班也引起了警惕。这两个民军已知道上了当,带错了军队,无心带路,正在想方设法甩开这只来路不明的队伍。他们把这队人马带到一块悬崖峭壁前,就想撒腿溜走。</h3><h3><br></h3><h3> 留下这两个人反而是祸根,弄不好会暴露我们的行踪,必须结果他们。紧跟在后边的邹宁军一个箭步冲上前,以“锁喉式”卡住其中一个的脖子,另一个也被战士们处理了。连长厉新民从后边赶上来,问“向导怎么样?”2排长作出“杀”的手势。厉新民小声地说:“不能留下任何痕迹。”</h3> <h3>侦察1连连长厉新民(左)二排长邹宁军(右)</h3> <h3>123师侦察兵精英。从左至右:前排2连1排长钟敏能、2班班长蔡宗伟(烈士);后排1连3排长陈荣、2连2排长李敏礼。四人均为广西玉林人。</h3> <h3> 在敌对国家里,找向导就像抱着颗炸弹走路,随时有爆炸的危险。</h3><h3><br></h3><h3> 现在没向导了,路就要靠自己找。</h3><h3><br></h3><h3> 翻过几座山,大家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由于大队部和2连尚未到达,连长、指导员组织队伍就地休息,吃点干粮,喝口水,抹去脸上的汗水,并将队伍收拢一下,5分钟后,又在黑暗中艰难行走。</h3><h3><br></h3><h3> 这时,尖兵班最后的一名战士罗耀方发现后边不明不白地跟上来5名人民军,前面一人牵着一匹马,驮着一挺重机枪,其余四个人各背着一支冲锋枪和三支自动步枪。罗耀方立即由后向前小声通知:发现敌人,准备战斗!</h3><h3><br></h3><h3> 当刘显祖和邹宁军接到通知时,这五个人已插进5班和6班之间,并用越语和我们的战士打招呼。</h3><h3><br></h3><h3> 鉴于侦察兵都在小道两侧行进,如果突然向敌人开火,务必会伤到自己人,副连长刘显祖立即示意翻译张林木和敌人搭话,并挥挥手势:“快走!”这五名人民军真乖,拉着马快步通过。</h3><div><br></div><div> 由于敌我交错,情况复杂,刘显祖赶到后面,向大队部作了汇报。担任后卫的侦察2连与大队部、1连走散了,大队部领导做出决定:1连2排迅速占领875高地西北侧,2排3排及大队部占领西侧,天亮后待后续部队会合后再作决定。</div><div><br></div><h3> 凌晨5时,2排按5班、6班、4班的顺序向875高地西侧搜索前进,每班保持50米的距离,刚沿小路前进了200米,突然6班后左侧上来了24名人民军、公安、其中还有部分是女兵。5班和6班的战士见状,机警地退到小路右侧。</h3><h3><br></h3><h3> 当这批人通过5班和6班之间时,有几个越军甚至低头想看刘显祖和其他战士的脸,似乎对这支“兄弟部队”有所怀疑。刘显祖对低头的越军讲了一句“弟”(走)!并挥手示意让他迅速通过,这家伙才赶上队伍,沿小路向朗漂方向走去。</h3><div><br></div><div> 接着,又有30余名越军在4班后面跟进。走在前面的4班长符亚斌放慢了步子,严密监视着敌人的企图,并走在副连长跟前。刘显祖暗地里拉住符亚斌,示意4班停止前进,让敌人先通过。</div><div><br></div><div> 再回过来说说侦察2连。</div><div><br></div><h3> 路越来越好走一些,又走了1、2公里。</h3><h3><br></h3><h3> 在2连右侧200多米远有个小村庄,或许是侦察兵走路的声音惊动了村里的越军,便不紧不慢地向他们这个方向打枪。听枪声知道敌人是打冷枪,于是尖兵排更加快了行进速度,相当于小跑的速度了。</h3><h3><br></h3><h3> 队伍中有不少战士因脚打泡而跟不上,渐渐地拉开了距离,前面的越走越快,后面的越拉越远,最后连对讲机都联系不上了,(当时的对讲机最大联络距离一公里)估计后面的队伍已经掉队2、3公里了。</h3><div><br></div><h3> 走在前面的尖兵排(2排)与2连1排的部分战士及几个60炮兵大约50来人,由连长吴其珍带领着,经反复传口令下去,才知道大队部和侦察1连都没有赶上来,吴连长只好安排前面的队伍暂停,等后面全部人员跟上再前进。</h3><div><br></div><h3> 走在前面的50来人目标也很大,只好安排在还算隐蔽的一段山坡凹土路趴着,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估计后面的队伍也迷路了(因为向导与翻译都在前面的队伍里)。</h3><h3><br></h3><h3> 翻译张发权主动提出按原路回去找掉队的队伍,2连长吴其珍同意派他返回找队伍并带上来。</h3><div><br></div><h3> 翻译张发权刚走不久,突然,北边方向传来一阵阵闷雷般的震响,半边天连续闪了很强的亮光,紧接着便是轰隆隆的炮声和炮弹在天空中呼啸而过的响声,再接着便是山摇地动的爆炸声。在离侦察2连50来人隐蔽处不到一公里远的山头上顷刻变成了一片火海。</h3><h3><br></h3><h3>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h3><div><br></div><h3> 侦察1连与2连分开后,17日凌晨4时40分,自卫反击战打响,天还没亮,侦察大队已进入875高地侧翼的山凹。尖兵班四处寻找,发现有一条小山路可以下山,通往公路右边的班爱,而这时,公路上的越南人民军来来往往,还看到有汽车不断驶过。</h3><div><br></div><h3> 侦察大队这次提前出来的目的,是牵制敌人,打乱敌人部署,使敌人摸不清我军计划,从而保证主力部队顺利通过,然后再一鼓作气赶至扣屯,与367团2营在312高地汇合,共同切断河安守敌的退路,阻击太原及河内之援军。至于公路上的散兵游勇不是他们的主要打击对象。</h3><div><br></div><h3> 为了不暴露目标,大队部决定,暂时在山林中隐蔽休息。</h3><div><br></div><h3> 由于我军炮火的袭击,下面公路上和村里的小股越军到处乱闯,有的找隐蔽物躲藏,有的往山上跑。</h3><div><br></div><h3> 大队部又指示:有敌人靠近的就打,千万不要暴露目标。</h3><div><br></div><h3> 几个钟头里,先后有十几名人民军闯入侦察大队防区,都被2排的战士击毙了,但都是静悄悄的,有的用排长或刘显祖的微声冲锋枪,有的用刺刀、匕首,干掉后,派人拖去扔下山崖,不留任何痕迹。</h3><h3><br></h3><h3> 其他人都躲在茅草和小树丛中,吃着干粮,喝点水,并等待侦察2连归建。</h3> <h3><font color="#010101">侦察1连部分官兵参与高平的战斗,右二为刘宝全。图片由刘宝全提供</font></h3> <h3> 侦察2连自派出翻译张发权去寻找大队部和1连后,走后没多久,从村庄小路上走出来了10来个越军,匆匆忙忙地朝着2连隐蔽的这段路走过来。越军边走边交谈的越语侦察兵老远就听得见,当越军走到我们队伍的后头10多米时,越军向我侦察兵打招呼。2连1排排长钟敏能位于队伍的最后,离越军最近,越军打招呼他一句也听不懂,而翻译黎瑞芳还在几十米远的前头。找翻译已经来不及了,他坚持一条,绝不轻易暴露身份而影响穿插任务的完成,但还是不由自主地将冲锋枪的保险机拨到了连发位置。</h3><h3><br></h3><h3> 钟敏能想着,一旦出现不测,就用冲锋枪向敌人扫射。但如何处置效果最好,他脑际飞快地权衡利弊:如果用连发武器扫射敌人,或许能把敌人大部分干掉,但一旦尚有个别敌人有机会向我方队伍还击,那我们50来人均在敌人最密集的火力范围之中,我方伤亡必大,此为下策。如果枪响了误导后面跟上来的侦察大队的大部分火器朝我们这里开火,则猛烈的火力一定会大量误伤自己的人,其结果更糟。综合比较,还是先放过这10来个越军为上策。这时越军已靠的很近,距离1排已不足10米,反复用越语向我侦察兵打招呼。他此时想,人家冲你打招呼你不做点表示必然会露馅,但一旦出声肯定露馅。他灵机一动,点点头表示回答,越军也许已看出眼前这支队伍有点不太对劲,但面对的是前面黑压压的不知有多少兵力而不敢轻举妄动,但又想走过去。钟敏能当时也看出这伙越军此时的心思,便用手向路旁竹篱笆围栏的缺口处指了指,并挥动几下,意思是,你们就从这个缺口绕道走得了,前面人多堵路了。而那10来个越军也真采纳了这一个不错的方案。</h3><div><br></div><div> 这伙越军刚走过园子几十米,原先他们一路叽叽喳喳交谈声没了,接着便是吓人的寂静。钟敏能心想,不好,敌人已经看出我们底细来了。为了预防敌人朝我们隐蔽处扔手榴弹,他与身边的两个战士耳语一番,便尾随越军的后面去监视他们,幸好他们即未投弹也未开枪,越走越远,这时3人才放心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等候。</div><div><br></div><div> 张发权把大队部和1连的队伍带上来了。大队部决定,继续行动,这时天已蒙蒙亮,已经隐约看出前面山梁,一条不太平坦的下山道路直通山脚。大队部领导安排,侦察1连2排担任尖兵排。这时,搭乘坦克的367团2营部队陆续在下面公路通过,往河安方向开进。</div><div><br></div><div> </div><div> </div><h3> </h3><div><br></div><div><br></div><h3> 侦察大队以最快的速度往扣屯方向穿插,然而,战情千变万化,危机四伏,常敌我不分,危险重重,行进中,1连又与大队部及2连走散了。</h3><h3><br></h3><h3> 接下来,大队部及2连又将会遇到怎样的危险?1连又将如何面对重重危机,化险为夷?</h3><h3><br></h3><h3> 2018年3月9日定稿</h3><h3><br></h3><h3>请看下一集 战地记者战场见闻系列篇(四)—— 侦察英雄</h3><h3><br></h3><h3><br></h3><h3> </h3> <h1><font color="#ff8a00"> 致敬</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为共和国英勇献身的战士</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 <h3> 作者 陈朝荣</h3> <h3>美篇全部文章及图片均为陈朝荣作品,请勿随意拆载。根据国家新版权法的规定,抄袭改编他人作品,最高罚款不超过50万元。若有采用转载者,请与陈朝荣联系,并注明出处,写上陈朝荣供稿字样。</h3><h3><br></h3><h3> 尊重原创 保护版权</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