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李玫瑾</b>,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任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犯罪心理及测试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二级警监等职务。</h3> <h3>想一想:从小到大,妈妈或爸爸对你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观念往往会让人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反应,也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h3><div>什么是性格?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div><div>行为方式有好多种:学习好坏,是智力行为;脾气好坏,是气质行为;一个人做事有没有道理,是观念和信念行为。但,社会行为一定和别人有关系,如自私、冷漠、残忍、冷酷无情;热情、宽容、善良、关心他人。</div><div>懂事不懂事,会不会替人考虑,心里有没有他人,完全看父母怎么教育,教育得当的孩子就懂事。分忧的孩子一定成熟得早,家里什么事都不让他管,他只要管好自己就行的孩子一定容易自私。</div><div>6岁之前性格养成了,大了以后想要再管就难管了。</div><div>6岁之前家长要对孩子管什么呢?</div> <h3><font color="#010101">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1、6岁之前说“不”!不管孩子怎么闹,父母也不能让步,但不要骂、不要打、不要说教、不要走开。等孩子哭到精疲力尽时,给他点儿爱,要让他知道如果他闹得没道理,你不会让他。要给孩子留条路,鼓励孩子讲道理,交流能力。</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2、自我克制。3天给孩子一次好吃的。延迟满足,提一个要求看他能不能过3天不吃了,然后奖励。克制孩子的冲动,等待,获取更大的成功。</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3、忍受与自私。孩子弱小的时候,需要别人帮,他只知道要管好自己,5岁左右让他吃饭时等别人吃他才能吃,让孩子要有个家庭意识,饥饿是人生最基本的痛苦,一个人只有自己感受到痛苦,他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防止孩子自私。</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4、经历挫折。父母教育中没有让孩子克服自私,他脑子里没有别人,也没有产生挫折忍耐力,而挫折忍耐力不是靠意志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所以孩子小时候要让他多吃一点体力之苦。</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12岁之前做好这些了,孩子以后发展就顺利多些了。</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妈妈宠、爸爸严,孩子的性格具有两面性。</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教育的关键点在孩子上学前。</font></div> <h3><font color="#010101">青春期12、13岁(性功能的发育期)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21岁之后,性格还未定型。</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认知的东西,看法、认识一生都可改变,但性格一旦形成很难改变。</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视觉会对人的心理有影响。儿童期,孩子依恋大人,因为他自己做不了;孩子好奇心重,是因为他什么都搞不清。但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想要平起平坐,为了取得自主权,开始回避父母的干涉,独立意识增强,自尊心特别强,很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怕唠叨,话多了嫌烦。逆反、固执、任性。父母话点到为止,不要坚持太久。</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视觉会对人的心理有影响。儿童期,孩子依恋大人,因为他自己做不了;孩子好奇心重,是因为他什么都搞不清。但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想要平起平坐,为了取得自主权,开始回避父母的干涉,独立意识增强,自尊心特别强,很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怕唠叨,话多了嫌烦。逆反、固执、任性。父母话点到为止,不要坚持太久。</font></div> <h3>中学教育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阳光比智力更重要。”逼”出来的教育会让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懂得排解。人的成功在于其自信,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全面的发展对孩子很重要。</h3><div>家长和孩子:平等+商量。要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背景中存在的问题。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同性别朋友对他的影响力很大。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向,尽可能引导和共同欣赏。给孩子信任,信任感是双方的一种默契,女性一定要学会一种大度的教育。表扬、鼓励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让他觉得自己活得有价值,有好的信念。</div><div>感觉单一,人就会痴迷,痴迷的人一定有回避现实的地方。不能让孩子总是只干一件事。孩子的心理问题在大人,大人要教育孩子学会生存,找出自己擅长的地方,让他明白活着的意义。人准能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要对孩子的兴趣表示肯定。</div> <h3>早恋多是家中性别缺失,女孩有特别优秀的父亲,男孩有特别出色的母亲,他们看异性的眼光自然就会很高,也不会出现早恋的现象。</h3><div>生理反应。家长不要僵持,用传统的文字方式写封信告诉孩子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要有标准、要有要求,不能轻易地把自己给别人。眼光要高一点点,要知道人的未来还有其他各种可能,未来可能还会有变化。女人、男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保持家中异性良好的接触。告诉孩子性交怎么回事,不回避。通过书信告诉孩子一些知识</div> <h3><font color="#010101">告诉孩子人生的真谛。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给孩子讲一些生命的意义。第一,要健康;第二,要自由,不犯法;第三,要有情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会回报你什么,互动才能产生情义。人生的起源就是情。</font></div> <h3>李玫瑾教授‖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h3> <h3><b>最后祝各位孩子:</b></h3><h3><b>新学期,新起点!</b></h3><h3><b>新征程,新收获!</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