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实验一小 刘娜

<h3>  寒假期间为积极响应学校组织的“读一本好书”的阅读活动,我有幸拜读了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当告别节日的喧嚣,终于静下心来走进这本书时候,那种感觉真是相见恨晚,感触良多!同样是作为母亲,龙应台对待孩子的成长教育却有着她独特的见解。</h3> <h3>人物·简介</h3><div>龙应台,作家,1952年2月13日出生于台湾,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其主要作品有《孩子你慢慢来》、《目送》、《亲爱的安德烈》等。</div> <h3>  这本书讲述了龙应台女士和她的两个儿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整本书中,每一个与孩子相处的细节,都是母爱的流露,同时也体现了母爱的伟大。</h3> <h3>  在书中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h3> <h3>  生活中,我也是一个八岁男孩的母亲,面对儿子的成长教育问题,有时难免也会手足无措、力不从心。总在期待儿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学习、去生活、去成长。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做,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却很少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他的真实感受,以至于失去对一个同样为生命体的最基础的尊重。正如这本书中提到的“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就像安安说的,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多么简单朴素的家庭真理啊!”是啊,连孩子都能领悟到的道理,却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潜心学习的方向。</h3> <h3>  工作中的我,我是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每天面对着一个个活泼、机灵又调皮、个性的孩子们。班级工作的琐碎,有时真的让我失去了最初的耐心,于是情不自禁的采用命令式的沟通方式,期待孩子们言听计从。在表面看来,这种沟通立竿见影,但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却从此埋下了不安的种子,真实想法难以表达,进而阻断了师生之间恰当的沟通。回头想想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静心地坐下来“和风细雨”地用真诚去和孩子们交流了,对于孩子们我欠他们一份等待。</h3><div><br></div><div> </div> <h3>  孩子们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h3> <h3>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h3><div><br></div><div><br></div> <h3>  孩子们的观察力又有着他们独到的一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观察结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观察这个世界。</h3> <h3>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h3><div><br></div> <h3>  学生就是校园里的花儿,我们不能急于看到花朵的绽放,其实每一朵花都要等待几个季节的风霜雪雨洗礼。他们有可能娇艳无比,也有可能还是一支寂寞的小苗。但你会发现他们都在不知不觉地成长。不管是怒放 的小花还是静待花开的小苗,都会有自己的精彩。<br></h3><div><br></div> <h3>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