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曲,南京!(走在南京随手拍)2

范国庆

<h3>  当提笔构思着该如何为这篇《恋曲,南京!》题写开篇词时,古城春风拂面,枝头花苞欲放,柳梢初见嫩绿,路上行人刚从传统佳节的团圆中走出,兴致勃勃谈论着新春,言辞间溢满幸福……该写些什么呢?笔尖划过纸笺,只留下思绪不能抵达的只言片语。留白吗?不合适!这座城市给予历史的太多,历史给予她的同样厚重,应该为这座城讴歌留墨。何处落笔呢?思绪游走于这座城的古今、人文、景致,甚至于大街小巷,终因辞不达意力不从心,而一再搁笔。前几日,不知何故,忽忆起几年前阅读的一篇散文,名《呼吸南京》,遂寻出,复读,文略长,不生涩,如同与熟悉的挚友茶室品茗交谈。我想:用此文作此篇《恋曲,南京!》的开篇文字,恐较贴切,故此推荐给各位朋友,望您如我一样喜爱这篇散文,喜欢这座城!至此,谨向原作者致意并示感谢!</h3><h3><br></h3><h3> 呼吸南京</h3><h3>来自网络:天涯社区</h3><h3>作 者:静 水</h3><h3><br></h3><h3> 南京不是我的故乡。但是南京对我而言,却很有故乡的味道。“一见如故”是指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初见时的那种相契。但这个词,其实也很适合用来讲人和城市的相遇。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相契,也是某种缘分。宝哥哥初见林妹妹时,很坦率地说,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我想,南京,对我,就是这么一个曾经见过的地方。</h3><h3> 又一次来到南京,我仍然为它淡定从容的美所沉醉。站在细雨蒙蒙的秦淮河畔,看着乌衣巷口的那堵粉墙,有一种想要说些什么的冲动,但是终归于沉默。泰山大石上的那四个字“予欲无言”大概也是写于这样的天气和这样的时刻。当年李白来这里的时候,一定也会来到这王谢故居,长衫飘飘,行走在这青色的小巷里,想像并吟唱着成了寒烟衰草的六朝旧迹。他是否听到了东晋士大夫东渡的哀怨,是否听到谢安在淝水大战奏捷时那从容的棋子落桌的声音?还是会在这里怀想着东吴的繁华和孙仲谋、周渝们的灰飞烟灭?他当然不知道,多少年后的我,也会在这里,怀想他,并且和他一样,追想着在他以前的历史。</h3><h3> 这个城市的历史实在是太漫长了,曾经走过这里的值得追想的人和满天的星斗一样不可计数。从三国到六朝,从南唐到大明,再到民国,这个城市兴了又衰,衰了又兴,名字也一改再改,白下、秣陵、建康、建邺、江宁、金陵……而到了今天,它还是那么安静的站在这里,安静得让你无法相象它曾经的风雨。这曾是一个多么风流的城市,它曾见证了六朝文人的风雅,眼见他们在《世说新语》里的种种风流放诞的作派;也看到那个南唐皇帝,在夜色里等待手提金缕鞋悄悄来相会的情人,然后看他把这一切都写在词里,轻轻吟唱“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秦淮的流水也曾目睹过王献之在渡口见他那个叫桃叶的妾;听到小长干的船家们在唱和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它一定会记得龚自珍离开时黯然的一瞥;到明末清初,河畔的青柳,曾见证过多少佳人才子的悲欢离合,柳如是、董小婉、顾横波、李香君们和她们深爱的男人一起,构成了那段完整的历史。</h3><h3> 这也是个归隐的城市。文人们爱在这个城市里,构筑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段梦想。王安石在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来这里构筑了半山园。多少个日落日出,他栖息于此,像普通百姓一样,过着平淡的日子,但是他仍然留下了诗和几首极美丽的词来诉说他的胸怀和这个城市,“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在如今的清凉山公园里,还有龚贤老先生的故居,那是一个叫扫叶楼的地方,拾阶而上,就看到一个自然天成的石人像,长须飘飘,迎风而立。那个安静的小小院落,曾经是明末清初的画家、诗人、戏剧家的聚会之所,就在龚贤家破人亡悲愤去世之后,这里,也是文人常来凭吊的地方。在小院的素墙上,我看到了孔尚任的题词:“娓娓闻前言,所嗟生最后。落日下西林,秋冷橘与柚。晚看烟满城,早看云满岫。”凭栏远眺,南京郁郁苍苍,一派平和而又深沉。碧森森的竹林里有水在流,那些苍老的大树上挂满了藤萝,看着桂花悄悄的开了又落,有一种安静,悄悄渗进心里。你会感到,你听到了南京的呼吸,这个微雨的清晨。</h3><h3> 人们都说,这个城市的怀古,是和悲哀分不开的,因为它经历了许多朝代的亡国。而这些文人的故事,不论是风流的还是悲怆的,自然也就是这部历史大书里的苍凉之歌了。其实从另一方面看,它同样经历了许多朝代的开国。那些鼎盛的岁月里,一定也有许多嘹亮的歌。六朝、南唐、明朝最好的岁月是从这里开始的。民国成立时,这里也是当时最繁华的地方,它也曾见证过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场面。其实,这里是中国历史最好的一个载体,展示了起起落落中的种种玄机。人们在战乱中来这里寻找相通的历史情绪,在和平的时候来这里追寻文人的流风余韵,就是对这些一无所知,那就来豁蒙楼喝一碗茶或是吃一碗面吧。在多年前,朱自清也这么建议。</h3><h3> 你不必知道这个楼是张之洞为了纪念杨锐而建的,也不必知道这个名字是来自杜甫的一首诗,你只要来,喝一碗茶或吃一碗面,你就知道南京的味道了。你凭窗而坐,看到古老的长堤在雨中蜿蜒着,而玄武湖水面的雾气仿佛一直飘到你手中的清茶里,你安静地听着雨打屋檐的脆响,心里宁静得没有一丝喧哗。鸡鸣寺里那些青灰的楼台和你一起静默着,那些墨绿的山恋和你一起呼吸着。你碗里的面朦胧成你生命中一种润泽而温暖的享受,你会在心里悄悄对自己说:“我也许确实到了该啖一碗素面的年纪了,那么,南京,正是这么一个地方可以让我安心地吃这碗面。”</h3><h3> 在这个城市里,你大可悠闲一下,你知道没有什么可以重要到让生命紧张不堪。在清晨顺手买两个小笼包或者是一盘干丝两个烧饼,小笼蒸包不必是包顺兴的,干丝亦不必是清和园的,随便哪里买的都好。你悠闲的吃着,看着窗外的一派蓊郁的树木,你会想到生命也许真的是绿的。你沿着广州路走吧,那些干净的建筑开始慢慢在晨曦里醒来,五台山体育场山坡下的木椅子悄悄地在风里舒展着身体,颜真卿祠旁的那条小河旁芙蓉花开得正好,你看到拎着鸟笼的老人爬上高高的台阶,你想,有什么会比这样的早晨更美好的呢?去莫愁湖看看吧,去夫子庙转转吧,要不就去中山陵也好。那里的桂树开始飘香了,你可以在路边挑着竹箩的乡人那里买几个新鲜的水果,在回家的时候捎上几个嫩嫩的茭白。不必绿柳居的素菜,也不必春八鲜,更不必是桂花鸭,只要这几个茭白,再加一碗糖藕粥,还有一碟麻油腌菜心,就是一餐清香的晚餐了。如果你不怀古,南京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而温暖的城市,让你觉得,做个盛世的小民,确是一件美好的事。如果你怀古,你也会觉得,这清香的小菜饭的日子,也蛮好蛮好。</h3><h3> 南京和别的城市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名胜并不单单是独立的名胜,它们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让你不知道名胜的高贵,也不知道城市的市俗。走到哪里,你都可以认为这个地方没有历史,是你初次发现了它的美丽;但走到哪里,你也知道,也许就是你脚下的同一方土地,曾经印着王谢子弟的脚印,曾经浸染过秦淮女子的泪珠,甚至它就是王献之和桃叶初见的那个渡口旧地。在这个城市,层叠着的历史没有被封锁陈列起来,因为有很多的东西,不是一个什么纪念馆之类的建筑所能容纳的,即使你不去明孝陵,不去燕子矶、雨花台、甘熙故居,你就走吧,随便在哪条路上走,你知道,你脚下层叠着的,决不单单是一代人的流风余韵。你也知道,那些历史早已过去,这里的阳光和别处的阳光一样,甚至道路两旁的商店和建筑也一样,说不上有什么特色,而你走的路,将来也会是一段历史。</h3><h3> 这是个可以安心的地方,如果你是游客,不要忘了,在临走的时候,记得鸡鸣寺里飘动的风幡上那行字“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其实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就是南京,说的也是你我的生命。</h3> <p>东郊国宾馆,始建于1957年,位于钟山风景区的紫金山南麓,占地三十余万平方米,层林叠翠,尊拥紫金,庭院幽深雅静,环境优美怡人,四季鸟语花香,自然风光旖旎。隐秘于山林间的国宾馆的前身是紫金山招待所(毛泽东行宫之一),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政要的重要场所,出于保密需要,一直被称为“中山陵5号”,它的面貌久不为市民所窥探,在人们心中,它是神秘的中山陵5号。2005年,“中山陵5号”更名为:南京东郊国宾馆,加入国际高星级酒店竞争行列,才得以对外揭开神秘面纱。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95%场景在南京拍摄,其中大部分来自东郊国宾馆。图为国宾馆紫熙楼</p><p><br></p><p><br></p> <h3>紫熙楼门厅</h3> <h3>旋转门上方为欢庆新春布置的旺狗卡通</h3> <h3>紫熙楼前厅</h3> <h3>紫熙楼前厅</h3> <h3>前厅左侧楼梯</h3> <h3><font color="#010101">迎接新年,大厅增添了喜庆气氛。</font></h3> <h3>祝福来宾新春愉快,招财进宝!</h3> <h3>对话——孩子与机器人小V攀谈。国宾馆内硬件设施经升级后堪称一流,准五星标准。</h3> <h3>夜秦淮</h3> <h3>金字招牌——奇芳阁始创于清光绪年间,是目前夫子庙地区最老的清真老字号,生意兴隆,南京人喜欢光顾,中外游客慕名前往。奇芳阁重檐飞阁,槛栏阁窗,厅堂宽敞,店招流金,古风依然,百余年的精心经营,传统小吃蜚誉金陵,享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美食口碑。</h3><h3><br></h3> <h3>南京百姓钟情的部分小吃,仅凭色彩搭配就足以让您垂涎</h3> <h3><font color="#010101">鸭血粉丝汤——不登大雅之堂,正规考究的宴席菜单中难觅它的踪影;深入百姓舌尖,寻常随意的早餐宵夜中常飘出它的鸭香。</font></h3> <h3>辣油小馄饨——“阿要辣油啊?”摊点老板的一句问话,已然成为南京坊间流传的经典。</h3> <h3>豆腐脑,又称豆腐花</h3> <h3>红枣桂花汤圆</h3> <h3>蜜汁糖藕</h3> <h3>七家湾李记牛肉锅贴,许多外地朋友认识它是源自《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h3> <h3>南京又称“鸭都”,一口回味三日的盐水鸭</h3> <h3>宁静的颐和路,昔日的民国要员的公馆区、外国使馆区。在笔者几十年的印象里,它始终是这么宁静,不见车水马龙,绝无人声喧哗。</h3> <h3>南郊雨花阁</h3> <h3>雨花阁腊梅待放</h3> <h3>高座寺前洗心池</h3> <h3>清凉山,龚贤故居扫叶楼</h3> <h3><font color="#010101">三月樱花季,鸡鸣寺前人如潮</font></h3> <h3>中国最美乡镇——浦口区永宁镇</h3><h3>万亩油菜花,南京市民赏花何须远赴江西婺源</h3> <h3>樱花季的家园</h3> <h3>春日登高,看大江东去</h3> <h3>五马渡码头</h3> <h3>古城春消息</h3> <h3>郁金香约情侣园</h3> <h3>异国情调</h3> <h3>夕照紫峰</h3> <h3>等待</h3> <h3>御道街的夏季,绿到心醉</h3> <h3>初夏白鹭洲</h3> <h3>大隐隐于市——于钢筋水泥万千楼厦之后,离繁华喧嚣桨声灯影不远,寻一座小院,江南风韵,约三、两知己,泡一壶温茶,道离愁诉柔情,即使闲着发呆,也很惬意……</h3> <h3>拈一段往事见花开</h3> <h3>老屋之恋</h3> <h3>旧窗新叶,触手可及</h3> <h3><font color="#010101">小巷深处,竟然是……</font></h3> <h3>南京艺术研究院</h3> <h3>这尊立于南京艺术研究院前的雕像,尽管生命沉淀,仍似有温度</h3> <h3><font color="#010101">杨柳岸,秦淮舫,浅浅迭迭悠悠,墨染一水,漾六朝如梦春意</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