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家晚上好,今晚给大家讲解一下格律的基本知识。</h3><div><br></div><div><br></div><div>第三节 律诗的粘对</div><div><br></div><div>格律诗讲究粘对,有“对句相对,邻句相粘”之说。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粘”和“对”是不同含义的两个规则。一首诗中的诗句,不合乎“粘”的规则叫“失粘”。诗句不合乎“对”的规则,叫“失对”。失粘和失对都是格律诗的大忌,应该避免的。</div> <h3>粘,就是相同的意思,格律诗的粘,也就是平声粘平生声,仄声粘仄声。诗律中有这样的要求:绝句的第三句和第二句,律诗的第三句和第二句,第五句和第四句第七句和第六句,在除句末外的节奏落脚点上,字音的平仄要基本相同。</h3><div><br></div><div>对,就是相对、不同的意思,格律诗的对,也就是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诗律要求绝句的第二句和第一句,第四句和第三句,律诗第二句和第一句,第四句和第三句,第六句和第五句,第八句和第七句,在除句末外的节奏落脚点上,字音的平仄的基本相对。</div> <h3>相见时难别亦难——平仄平平仄仄平</h3><div>东风无力百花残——平平平仄仄平平</div><div>(第二句与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平仄相对) </div><div><br></div><div>春蚕到死丝方尽——平平仄仄平平仄</div><div>(第三句与第二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粘) </div><div><br></div><div>蜡炬成灰泪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div><div>(第四句与第三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对) </div><div><br></div><div>晓镜但愁云鬓改——仄仄仄平平仄仄</div><div>(第五句与第四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粘) </div><div><br></div><div>夜吟应觉月光寒——仄平平仄仄平平</div><div>(第六句与第五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对) </div><div><br></div><div>蓬山此去无多路——平平仄仄平平仄</div><div>(第七句与第六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粘) </div><div><br></div><div>青鸟殷勤为探看——平仄平平仄仄平</div><div>(第八句与第七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对) </div><div><br></div><div>粘对的作用在于其能够使全诗的平仄分布和声调更加和谐,更加多样化。如果失粘,前后两联的平仄也会出现雷同的现象;如果失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会出现雷同的现象,讲究粘对能使诗歌的平仄富于变化,从而在音律上形成回环、优美的节奏,粘对的规则能够帮助我们记忆并掌握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只要知道第一句的平仄,整首诗的平仄就能轻易推导出来。粘对的规则,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品质。因为不管多长的长律都必须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诗句的平仄。</div> <h3>第四节 律诗的孤平</h3><div><br></div><div>孤平是诗律中的术语,就是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王力说)。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应该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时,也应该注意避免孤平。诗律要求,在五言“平平仄仄平”的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生就是犯了孤平。因为此时除了韵脚之外,就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也就是说除了韵脚之外,只余一个平声是诗律所不许可的,在律诗的句子中,如果只有一个平声(除平声韵脚外)前后都是仄声,这就犯了孤平。孤平在格律诗中是犯大忌的,不但在写律诗中需避免。在写词中也避免,有时甚至在古风中也需避免。</div> <h3>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当然在古人作品中偶尔也会见到不论的;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再如对于平平脚的句子记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来说,前者第三字后者第五字也不能不论。否则会出现三平调,即句子的结尾出现三个连续的平声字。犯三平与犯孤平同是近体诗之大忌,必须避免。</h3><div><br></div><div>这样看来,七言仄脚的句子,可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135不论的话,并不是完全正确的。</div><div><br></div><div>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字分明也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要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那么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需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不是完全正确。</div> <h3>第六节 学习平仄的捷径</h3><div><br></div><div>平仄是声率基本定式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是使诗歌的声调抑扬顿挫。还有一条基本要点:平仄一定要相间。近体诗的平仄变化很难掌握,靠死记硬背自然是不行的,必须掌握便捷规律。</div><div><br></div><div>1、单句的平仄基本定律</div><div><br></div><div>单句的平仄基本定律是近体诗格律的基础。近体诗的格律都是有单句的格律组成的。单句的平仄基本定律共有四种。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将这四种单句的平仄基本定律分为以下两组:</div><div><br></div><div>第一组包括两种定律</div><div><br></div><div>甲:平平仄仄仄平平</div><div>乙:仄仄平平平仄仄</div><div><br></div><div>这两种单句的基本定律的共同点是起结的平仄相同。中间有三个平仄相反的字。</div><div><br></div><div>第二组包括两种定式。这两种单句的基本定律的特点是起结平仄不同,中间四个字平仄交替:</div><div><br></div><div>丙、平平仄仄平平仄</div><div>丁、仄仄平平仄仄平</div><div><br></div><div>近体诗基本格律都是由上面的四种定式组成,不会出现其他的定式。记忆这四种句式很容易,凡是起结相同的,不是甲式就是乙式。凡是起结不同的不是丙式就是丁式。只要把这四种定式背下来就可以灵活应用。</div><div><br></div><div>既然了解了四种单句的平仄基本定律,那么要怎样安排这四种基本定律,才能构成一首诗的格律呢?</div> <h3>诗的格律主要有两种排列,一是绝句的排列,二是律诗的排列。</h3><div><br></div><div>不论何种排列,原则上都是要看上句找下句,即根据上句起结的平仄来决定下句起结的平仄。看上句起始的平仄,根据“粘对”规律来找出下句起始的平仄;看上句结尾的平仄,根据押韵规律找出下句结尾的平仄。当两句诗起结的平仄都确定后,就可以找出单句的基本定式,从而类推出全诗的基本定式。这样,一首绝句的平仄规律就完成了。对于五律、七律,此方法也同样适用。</div><div><br></div><div>2、粘对规律(同反规律)</div><div><br></div><div>所谓粘对规律,即同反规律,就是说一首诗中第一句第二字的平仄与第二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对(相反);第二句第二字的平仄与第三句第二字的平仄相粘(相同);第三句第二字的平仄与第四句的平仄相对。要注意的是,之所以将第二字作为判断的标准,是因为有些情况下首字平仄可以不论。</div><div><br></div><div>掌握了粘对规律,无论律诗还是绝句的平仄关系都能够迎刃而已。</div> <h3>文字:辽阳边义</h3><h3><br></h3><h3><br></h3><h3>编辑整理:傲雪寒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