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甘肃平凉东川(上至四十里铺下至花所)及南北二塬(崇信、索罗)一代流传着正月十五揣猴灯这一文化习俗,目前还没有完整资料反应这一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及文化背景,但爷爷揣过猴灯、父親背过猴灯、父親又为女儿准备着猴灯这一风俗习惯却祖祖辈辈流传着…… 遗传学认定人是 猿猴衍生的,所以这一带的人们为正月十五之前结婚的女儿准备了猴灯(糜面先蒸后揉成团再黏),大猴灯一个或者一对,其余若干小灯(数量与女儿爷爷奶奶或者长辈的年龄有关),等待着十五这天回门女婿抢回家(大猴灯只允许女婿抢走),当然愿望是儿孙满堂、子嗣延绵的美好喻意。 《 抢灯背猴》这一奇持的地域文化已被平凉市文化局申报并通过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文化项目。本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原则,2018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我和影友带着浓陏的兴趣走访了平凉东川和北塬,路上的探访由于某种原因不顺,但到家中却受到了主人们的热情接待和积极配合,显示了平凉人质朴热情好客的传统民风,親身感受到了这一民俗文化氛围的气息的浓烈及父母对女儿女婿的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愿望,一天的采访紧张有趣,随未拍到理想的镜头,但这些记实照片活神活现,彰显了平凉东川一带人们的对生活、对儿女的美好情憧……<br></h3> <h3>一 为親家黏猴灯 在向导岳大姐的带领下,我们走访的第一家,位于索罗乡沟圈村。黏猴的主人正专心致志,她是为自己的儿媳儿子来到親家的家里親手黏制着猴灯,喜从心生,瞧多精心。黏好了一对大猴灯乐的笑开了花,争相留念。到下午他们支起了九层桌子酉时点亮猴灯。但由于我们下午在白水乡走访出现了交通阻塞未能按时赶到,错失了良机,留下了遗感……</h3> <h3>这位岳大姐是我们此行的向导,也是民间黏猴灯的高手。你瞧她黏的龙活神活鲜。</h3> <h3>二 小康屋里的传承 在沟圈村的西面不远处就是索罗乡有名的小康屋,90多岁的老奶奶是位黏猴灯的民间高手,现在已把枝术传授给了女儿和儿子。他们热情好客,把我们从另一家挽留在他们家吃饭。厨房里黏了一案板的小油灯,其中十二生肖挧挧如生,活神活鲜。遗撼我们没有看到下午酉时的点灯场景。</h3> <h3>小重孙看着生相"面灯"格外好奇,老太君乐开了花……</h3> <h3>三 花所寺沟村寺沟村当天有四家回门女,村中親邻为她们积极黏着各式各祥的灯,主灯则请了位黏灯师傅。主人为自己的女儿女婿跑前忙后积极张罗,准备着各种材料,又不时地坐在桌前和女儿一起黏着面灯,分享着女儿的快乐…</h3> <h3>回门女端庄文静,为小油灯插着芯捻时难以拟制内心的喜悦……</h3> <h3> 老太太看着为孙女儿做门喜庆的猴灯,忆起了当年、思绪万千……</h3> <h3>还年轻的老泰山为女儿女婿早准备好了一切,等待夜幕的来临……</h3> <h3>这位红衣回门女是位白衣天使,瞧:黏着面灯时和工作时一样仔细认真。</h3> <h3>小俩口有着相同的职业和单位。瞧俩人在一块多么甜密幸福,共同绘织着未来的梦想……</h3> <h3>天使面容清纯靓丽看着面灯,回味着幸福时刻,拟制不住内心的喜悦。</h3> <h3> 揣着黏做的面灯留下了永久的纪念……</h3> <h3>四 集会白水打虎村 下午我们访到打虎村,与另一路访问人员相遇,在打虎村的一家完成了点灯的拍摄任务。这家回门女的爸爸开朗热情豪爽,按我们的要求终于找到了很稀有的八仙桌、老坑桌、斗和升。又打扫庭院整理环境,为女儿的活动积极做着各种准备。女儿的娘却穿着舞装一边招待着客人一边不时地还参加着门口对面村里组织的九大广场《广场舞大赛》,大赛后是村里的灯火焰会,真的忙的不亦乐乎,村里人热闹非凡…… </h3> <h3>小俩口添灯油</h3> <h3>女儿的奶奶親手将猴灯安放在最高的位置。</h3> <h3>瞧 我们的摄影大师们忙的……</h3> <h3>女儿的爹爹为女儿女婿压上了"猴"金,整理了"猴"容。</h3> <h3>女儿的娘还在参加广场舞大赛……</h3> <h3>一切就绪,留张全家纪念照。</h3> <h3>酉时夜幕开始降临点灯开始了,女儿的祖父親手点燃了大猴灯的同时,親朋好友齐上阵点亮了所有的灯。</h3> <h3>油灯全部点燃时祭祀开始,焚香烧纸:一拜天地再拜高堂三拜猴灯。抢灯开始,同时点然焰火……</h3> <h3>愿平凉的这一独特的地域民俗持久发展代代相传……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