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锋 回家

张忠锋

<h1><br></h1><h1> 四十年的军旅生涯以宣布退休命令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h1><h1> 脱下军装,收拾行囊,腾退办公室。离开营房成排,树木成行,军号声声的军营,心中充满着恋恋不舍,同时又有几分轻松。恋恋不舍的是,回顾几十年军旅生涯,曾西北大漠镇守边关,军校教室挥汗苦读,三尺讲台传授马列,政工岗位勇挑重担。一生献给了国防,青丝变成了白发。人民军队永远是我成长的老师,前进的力量和情感的寄托。轻松的是,自古以来,无论是戍守边关浴血疆场的士兵,还是坐阵帐中运筹帷幄的将军,到了一定时候,总要或解甲归田,或告老还乡,可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谁都不能例外。而我的理解是,一生拼搏奉献之后,该回家了。</h1><h1> 回家,对于军人来说是十分向往的。记得当年在西北边陲当战士时,有谁被批准回家探亲,一个连的战友跟着激动。而本人则是启程前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后来上军校,每逢寒暑假,总是早早的就踏上了回家的列车。结婚后和妻子分居八年,每年的探亲假都成为梦中的期盼。家,对于军人来说,是父母的牵挂,是妻儿的笑脸。想家,想回家,是堂堂军人最脆弱的情感,是出生入死后最能够安抚灵魂的思念。然而,许多年来,有这样一些军人最终也回到了家里,但不是铮铮硬骨,不是血肉之躯,而是冰凉的骨灰。</h1><h1> 在我四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有两次护送战友骨灰回家的经历,那撼天动地的悲戚场面成为我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h1><h1> 第一次是1978年。那年夏天,我当战士的部队组织炮兵演习比武。我所在的军直地炮团指挥连测地排奉命为比武勘测场地。勘测工作在起早贪黑的忙碌中顺利进行着。7月27日,是勘测工作最后的一天,第二天各炮兵部队将进入阵地。这天,天色瓦蓝,骄阳眩目,茫茫戈壁保持着大战前的寂静。下午三点左右,入伍不到一年的新战士张勤随班长去测量区域,分头显示最后的测量目标。此时的戈壁滩, 热浪滚滚,沙石反射,远处升腾的水气形成虚迷的幻影。跋涉中,张勤蓦的被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原来这是从祁连山发源的黑河,夏季冰雪融化后河水猛涨至河面有近百米宽。经过計算,最后一个测量目标就在河的对岸。此時河流已不能涉水通过。班長嘱咐张勤从上游大约四、五公里处的一座桥梁通过。张勤二话不说,扛着标杆大步朝上游走去。大约走了一公里左右,正在操作经纬仪的班长突然从望远镜中看见张勤朝河边走去。心想不好,这小子要过河。深知夏季黑河水性的班长不顾一切的,一边呼喊一点挥手朝上游跑去。但是已经晚了,空旷的戈壁滩消解了班长的喊声。张勤这个来自四川绵阳涪江边长大的孩子,可能觉得过河没问题。但他不知道就是在夏季,黑河的水也是冰凉刺骨而且汹涌喘急的。果然张勤下水后没游多远就一下没有了人影,之后又冒了几个头顶便无影无踪。班长疯了似的沿着河边跑着、喊着,一切都无济于事。河面只剩下急速的水流和粼粼波光。</h1><h1> 消息传回指挥所,所有的人都放下工作朝黑河跑去。直到深夜,不见人影。</h1><h1> 第二天,部队派出人员继续沿河寻找。直到午后,阳光减弱,雪水减少,开始露出一些河床。傍晚,在距出事点50余公里一处河水消退的河滩,战士们发现一块灰绿色的布料,拉出一看,正是遇险溺水的张勤。此时的张勤,经激流几十公里在河床上的冲撞。遗体已是伤痕累累。</h1><h1> 遗体拉回团部,卫生队的军医连夜进行了清洗和整容,换上干净的军装。接下来就是通知家属。</h1><h1> "张勤训练受伤请速来部队"的电报发出第四天,张勤的父亲和弟弟来到了部队。得知实际情况后,顿时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部队领导介绍了张勤训练中遇险的经过,指出张勤是为了保障部队演习的顺利进行因公牺牲的,部队已追认他为烈士,给了张勤父亲一些安慰。</h1><h1> 张勤父亲这位四川绵阳的普通工人,通情达理,深明大义,没有给部队提更多的要求。临走时提出要见一见张勤的班长。当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那位自出事后就陷入深深自责的班长,只说了一句:"老人家,我对不起你,我没有带好张勤……"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h1><h1> 追悼会后,张勤的父亲和弟弟带着张勤的骨灰和几百块钱的抚恤金回家了。团里决定由指导员和我护送他们。</h1><h1> 东去的火车沉重地掠过茫茫戈壁和巍巍群山。车内的我看着那个装着张勤骨灰的包裹,心中巨大的惋惜阵阵袭上心头。就在半年多前,不到二十岁的张勤从四川绵阳的一家工厂应征入伍,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投入西部的大漠戈壁。他绝对想不到会在半年多后就以这种方式重回故土。当他走向河流时,想到的是尽快完成任务,绝对没有想到正在走向死亡。这就是军队在遂行军事任务时与危险时时相伴的一种存在方式,常常是瞬息万变,预料之外。</h1><h1> 张勤就这样回到了家乡。骨灰安葬在烈士陵园。新增的石碑上刻着这位不到二十岁的战士的名字,在四季轮回中永远伫立着。我每次到绵阳都会去看看他。</h1><h1> 第二次是1988年的春节前,当时我已是第三军医大学军医八三大队的教导员。带着60名学员在距学校300余公里外的两所地方医院实习。这批学员还有半年就将毕业走向部队。一天,突然接到其中一个实习点的学员党支部书记的电话,报告一名叫邢文章的同学病情危重,急需回校医治。我赶紧做了相应的安排,然后从另一个实习点火速赶回学校。</h1><h1> 这名学员回校后,病情进展很快,一系列的检查报告证实患的是亚急性重症肝炎。凶猛的疾病让这名学员很快就出现了肝昏迷的症兆。学校首长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h1><h1> 孩子的父母从家乡赶来时,孩子已经进了重症监护室。父亲说,孩子前不久才打过电话,怎么一下就病成这样,得的什么病?一连串的问号写在父母焦虑的脸上。由于几天看不到孩子,父母开始陷入恐慌,茶饭不思,彻夜难眠。每天战战兢兢的希望从陪同人员的脸上看出点什么。</h1><h1> 终于,孩子的病情太重,抢救无效死亡。</h1><h1> 第二天,当医院专家和学员大队领导组成的谈话小组将这一噩耗告知其父母时,几天来头顶千斤、摇摇欲坠的精神堤坝一下崩溃,变了声的嗷恸哭喊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纷纷落泪。</h1><h1> 孩子的遗体就要火化了。母亲提了唯一的一个要求:给孩子多穿几件衣服,孩子怕冷。</h1><h1> 来时心急如焚、两手空空的父母,走时带着孩子的骨灰回家了。我和大队的副政委护送他们。那是重庆市大足县一个偏远的山村。一路上,眼泪已经流干了的父母目光迷离、悲情戚戚。车内的空气凝固了似的。突然,车上的音响放起了歌曲。令我惊异的是,不知是驾驶员有意为之还是无意而为,放的歌曲,竟然是当时费翔的《故乡的云》。"天边漂来故乡的云,他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下的游子,别在四处漂泊……"此时此刻此境此曲,令我的心脏猛地收缩,只感到旋律是那样的凄婉,歌词是那样的冰凉残酷。联想到这名来自农村的学员憨厚淳朴,勤奋好学,眼看就要毕业回报他含辛茹苦的父母和山村,却这样仓猝而去,魂归故里,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潸潸而下。我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安慰这两位承受者天崩地陷般痛苦的老人。车里除了飞驰的风啸声,大家都静默着。</h1><h1> 下午快到山村的家时,突然,透过车窗看到的景象让我惊诧不已。只见道路两旁站着众多的男女,手里用竹竿挑着高高的用黑白布做成的旗幡,车子经过时,唢呐声声,爆竹震天,,青烟缭绕,震颤心灵的哭声从四面八方传来。原来是整个村子的人都出来了,他们悲痛,他们哭泣,来迎接这个已走出山村,曾是他们引以骄傲的军医大学生回家。这让人寸断肝肠的震撼场面,在这个山村是前所未有的。</h1><h1> 两次护送战友骨灰回家的经历,使我在近距离对军人的生与死有了切身的感知。诚然,和平时期的军人主要面对的不是枪林弹雨,但虽然无战事,仍然有牺牲。在中国上百万的军队中,相当数量的军人远离故乡,久别亲人,驻守在千里雪原,万里海疆。他们一旦穿上军装,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心底里就自愿签订了生死契约。这种契约以牺牲捐躯为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最高形式,成为中国军人一往无前,赴汤蹈火的精神源泉。这些年我们所经历的九八抗洪、汶川地震、天津爆炸、海外撤侨等等,无一不是中国军人冲锋在前,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开辟出一条条生命通道,显示了中国军人为了国家荣誉、人民利益舍身忘死的特有血性。在我四十年军旅生涯中,所接触的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 无一不是把忠实履行军人职责,直至献身看成是最神圣的。就我自己而言, 1988年因重病错过了一次带队参战的机会,成为我军人职业中最大的遗憾。这种中国军人的集体意识不仅牢固地铸造在现役军人心中,在千千万万退役军人的内心同样承载着。这些年,随着国际军事斗争的复杂化和敏感性,众多退役军人喊出了"若有战,召必回"的强音,令人热血沸腾。</h1><h1>  中国军人不怕流血牺牲体现的是这支军队把国家民族的大义看的至高无上。而组成这支千百万军队的个体,又是有血有肉,有家庭,有亲情的。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的角度出发,他们又十分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在出生入死中,他们牵挂父母,想念妻儿,看着家人的照片泪流满面地抽泣令人动容。因此,想家,想回家成了千山之隔,万水之边的军人无尽的思念。这些年,军队的高层乃至最高统帅,在把锤炼部队能打仗、打胜仗作为第一要务的同时,关心军人的生活和健康,帮助军人的家庭,改善退役军人的待遇,解决军队人员的后顾之忧。郑重提出,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千千万万军人及家属欢欣鼓舞。春节前,陆军司令韩卫国在给全体家属的信中,特别提出,陆军官兵在父母患病、妻子临产、家庭有难时,除非常特殊的情况,一定要回家。回家,成为了一种最具体的关爱和最暖心的感动。</h1><h1>  光荣退休的我,安然地回到了家。举目远望,还有多少军人远隔家庭在为了国家和人民站岗放哨。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远航,每一次巡逻,每一次抢险,能不能安然地回来,回到亲人的怀抱,回到家庭的港湾,是不能确定的。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昂首挺胸,义无反顾,向前,向前,向前。</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br></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