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3><h3>谨以此篇献给我们的知青朋友,献给“三八国际妇女节 ”</h3><h3> 东二中(69届)程振华<br></h3><h3><font color="#010101"> 2018-3-8</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图片:左 戢解文 (已去世) 中 程振华 右 丁建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966年--1969年我在武汉市东方红二中度过了我的中学时代。当我踏入中学的大门的那一刻,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就已经开始了。我清晰的记得老师给我们讲授了几何课程的”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的定义,之后热火朝天的革命大串联席卷全国。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乘火车到上海进行了为期约一周的串联活动,主要是到大专院校抄、看大字报。我还和几个同学手持介绍信到北京串联,在毛主席(第十一次)接见红卫兵的这一天,我非常荣幸的见到了毛主席,心情非常激动。</font>随后我的中学时期是在断断续续的学工、学农、上课中结束的</h3> <h3>图片:中学毕业的我</h3><h3>1970年初,十七岁的我积极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奔赴农村,临行前我在照相馆留下了这张“革命熔炉百炼成钢”的照片</h3> <h3>1970年2月17日我母亲亲自送我到集合地点集合,母亲选择了一个大红油漆的木箱,装着我一年四季的换洗衣服等物品以及棉被。我们下乡知青站立在敞篷大卡车四周,恋恋不舍地与亲人告别,与生活了十七年的城市告别,踏上了人生新的征途<br></h3> <h3>在农村我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青年,刚开始确实不习惯,但是人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慢慢的我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插秧、割谷、施肥、除草基本都会,农闲时还自己绣花做袜底,冬季在本大队的山上割茅草,留存雨雪天烧火做饭用。我也与当地的姑娘嫂子们聚在一起聊聊天,当地农民非常淳朴,隔三差五的就有人給我们知青小组送腌菜、豆瓣酱,我们自己也尝试着种豆角、白菜,但是没有坚持下来。我们的大米是够吃的,每个月60斤谷子在电动碾米机上碾米,大约可以加工成40多斤大米<br></h3><h3><br></h3> <h3>图片:前排龚中纯、程振华,后排吴明芳(已去世)、周三云</h3><h3>我们知青小组一共有六个女生有龚还林、周三云、龚中纯、余红、程振华、吴明芳。我们比较团结,相互关照,长期坚持按时出工,插秧、割谷、除草样样都能干。我们与当地的姐妹一起劳动,向她们学习挑担子左右换肩,赤脚走泥泞的田埂等等。我们自己烧火做饭,每人一天值日轮流做饭,而且不影响出工</h3> <h3>封存了四十八年的一张代表证:</h3><h3>湖北省京山县 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四好单位 五好战士 代表证</h3><h3> 一九七0年十一月</h3> <h3>这张代表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于1971年底将部分内容裁剪掉而成为一张不完整的代表证,代表证内页的内容是单位、姓名(“陈”为错写)、编号等。我现在仔细端详着这张代表证,依稀回忆起当时开会的部分场景,会议是在京山县城的一个大礼堂召开的,从会议报到至会议结束大约二天时间,只记得在大会上听取了几位代表们的发言心情很激动,决心回队后继续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br></h3><h3><br></h3> <h3>图片:我当时的日记本</h3><h3>第二年我在本大队中心小学教书,主要是担任五年级的语文、图画、音乐老师。由于我的扎实的小学学习功底,基本上是能够胜任其教学的,但是必须在课前认真备课和预习。虽然小学条件比较简陋,我非常珍惜这个职业(农村临时教员),喜欢我的每一个学生</h3> <h3>图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平公社中小学纪念毛主席题词体运会合影(1972年夏)(第二排左一站立的是我)</h3> <h3>图片:二张图画是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林海雪原》中的小常宝,是我当年在农村画的。我没有学过绘画,我是在原画册上画上小方格,然后在空白纸上画对应的小方格,对照涂画而成。回城后,这二张画是我送给我的男朋友的礼物,因为我觉得这画很有意义,我先生一直珍藏到现在,我非常感谢他为我保存了这么珍贵的图画</h3> <h3>图片:回城前夕,和平公社中心小学领导赠送的日记本的扉页 “战斗友谊!永作留恋”</h3> <h3>图片:赠给下乡知识青年—程振华同志永作留念</h3><h3>1973.10.6</h3><h3>这是中心五小队在我离开农村返回城市时送给我的日记本上的留言。</h3><h3>大红印章依稀可见“京山县和平人民公社中心大队第五生产队”印迹</h3> <h3>71年以后,六九届知青开始陆续返城,由于我们毕竟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青年,因此每个人都期盼返回我们熟悉的武汉,与我们的父母亲在一起,与我们的兄弟姐妹团聚。现在回忆那一段历史,我们还会有一些感慨,在农村的几年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锻炼了我们的体魄,知道了食物的来之不易,重要的是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知足。我们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且在近五十年之后的今天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联系在一起,而且淳朴无暇。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三年的农村生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铸就了我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孜孜不倦的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工作。</h3> <p class="ql-block">最后,我谨以此片献给我们的知青朋友!献给“三八国际妇女节。” 祝我们同龄女同胞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2018-3-8 于湖北武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