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位于曲阳县城内的北岳庙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512年),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此后,各代均进行过维修与扩建。主要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台殿遗址和德宁之殿,两侧还有六座碑亭,碑墙和石雕。清初以后,改祀山西浑源。北岳庙不仅是遥祭北岳恒山之神的风光宝地,更是一座内涵厚的文化艺术殿堂。它集古代建筑、绘画、书法、石雕、定瓷等艺术于一身,向世人展现出我们伟大祖先的勤劳、聪明与智慧。</h3> <h3>北岳庙 大门口伫立着一块巨大的雪浪石,上书“北岳庙”三个遒劲的红色大字,煞是醒目。</h3> <h3>北岳庙的大门朝岳门。</h3> <h3>这是朝岳门前残存的牌坊柱石。</h3> <h3>御香亭为平面八角形,三层檐,布瓦顶,花琉璃脊,内外檐柱各八根,四面设券门,台基高1.5米,玲珑俊俏,系明代建筑,新中国建立后重修,保存完好。它是皇帝举行祭祀大典之前更衣的地方,所以也叫更衣亭。</h3> <h3>曲阳北岳庙第二道门凌霄门。凌霄门建于明嘉靖年间。面阔三间,进深而间,单檐硬山顶,门前设有八字照壁墙,1987年重修。二侧分别为北岳恒山和北岳庙线刻图。</h3> <h3>北岳之图。</h3> <h3>北岳恒山线刻图。</h3> <h3>北岳庙第三道门三山门,建于明嘉靖年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1986年重修,</h3> <h3>这是清代摹刻的北岳庙德宁之殿西壁画:飞天神(“曲阳鬼”)线刻图。</h3> <h3>三山门二侧的石碑。</h3> <h3>“韩琦碑”(《大宋重修北岳庙之记》碑),被誉为三大宋碑之一。多年征战于河北的北宋名将、政治家、书法家、曾封魏国公的韩琦撰文并书丹:“天下之岳五,独北岳常山,人曰为大茂山,而岳名不著……”。</h3> <h3>雄壮的德宁之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外带回廊环绕,重檐庑殿式,琉璃瓦脊,青瓦顶,高30米,占地面积2009.8平方米,为宫殿式建筑,双檐高琢,以青瓦铺顶,黄色琉璃瓦为殿脊。整个大殿建在石砌的台基之上,殿内柱子的配列采用诚柱法,梁架为中柱式;殿檐斗拱为一朵、二朵式。全殿面宽9间,进深6间,下层四周为走廊,地面均以方砖、条砖墁地。殿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栏板望柱,柱头装饰有石雕狮像,殿四角有螭头。<br></h3> <h3>北岳庙的主殿德宁之殿重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年),庄重、朴厚的殿宇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元代木构建筑。大殿四周,顶端向里倾斜的棵棵大柱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在众多古建筑中别具一格。</h3> <h3>北岳庙的主殿德宁之殿重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年),庄重、朴厚的殿宇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元代木构建筑。大殿四周,顶端向里倾斜的棵棵大柱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在众多古建筑中别具一格。月台汉白玉望柱上,九十九个神态各异的石狮无一雷同。</h3> <h3>东壁画为《云行雨施》,绘有众多天神、地祗,兴云布雨,普降甘霖,为民造福的形象,最大的人物高达3.3米;北山墙壁画是《北岳恒山神出巡图》,相传曲阳北岳庙壁画人物与赵县柏林寺壁画上的水都是唐代著名画家吴 道子所绘,所以有“曲阳鬼,赵州水”的传说</h3> <h3>西壁画为《万国咸宁》,画的是众天神胜利完成兴云布雨的任务后偃旗息鼓、得胜回宫的情景。西壁的飞天神是全幅壁画之精华所在,肌肉粗健、相貌狰狞、横枪倒戈、腾空飞奔,它护佑一方百姓平安,当地人们都称之为“曲阳鬼”。两壁画共有人物73人,众多人物形象神态各异,无一雷同,个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h3> <h3>大殿内景。</h3> <h3>这是北岳山神崔莹。</h3> <h3>曲阳博物个馆全景。</h3> <h3>博物馆门楼。</h3> <h3>博物内景,古典的四合院,清幽雅致,绿树成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