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悍的民风,勇敢者的游戏 ——蜀河古镇““烧狮子””

百炼成鋼

<h3>彪悍的民风,勇敢者的游戏</h3><div>——蜀河古镇““烧狮子””</div> <h3>  </h3><div> 在陕西省的东南部有一条汇入汉江的支流叫做蜀河,据传这里是古蜀国所在地流域内又有蜀王冢因此得名,蜀河和汉江交汇处依山傍水而建的古镇就叫蜀河镇,因其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在陆上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这里是鄂、陕、川水运物流交汇的重要集散之地,素有“小汉口”的美誉。至今保存完好的黄州会馆、杨泗庙、三义庙、等历史遗迹仍然向世人诉说着蜀河古镇曾经的辉煌。物流的畅通带来的是五湖四海的人汇聚到这里,各种地域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蜀河古镇特有的风格鲜明的文化底蕴,最为突出的便是流传了三百多年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烧狮子”。</div> <h3>黄州会馆</h3> <h3><font color="#010101">杨泗庙</font></h3> “烧狮子”又名太平灯会,寓意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是老百姓祈求五谷丰收,人丁兴旺,生活安定,日子红火的一种民俗仪式。“烧狮子”与南方舞狮重在表演的形式本质上有天壤之别,但也更显雄风。蜀河民风彪悍,也可从这“烧狮子”的活动中体现一二。每逢“烧狮子”大会,不论男女老幼年纪大小,纷纷上阵,舞狮的舞狮,烧狮的烧狮,整个蜀河古镇可谓万人空巷,热闹非凡。<div>  </div> <div>  “烧狮子”是勇敢者的游戏,体现的是蜀河口特有的民俗和彪悍的民风。“烧狮子”重在一个“烧”字,这是区别于南方舞狮的最重要特点,舞狮重在一个“舞”字,其特点是造型花哨、动作骚情,体现了南方人阴柔闷骚的一面,蜀河口的“烧狮子”则是体现了北方人的阳刚和霸气。狮子如果分公母,南方的狮子是女的,蜀河口的狮子就是男的,而且不是一般的男人,是金枪不倒,一柱擎天的纯爷们、真汉子。</div><div><br></div>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  古镇的“狮子”是蜀河百姓祈福保太平的一种象征。更是人老几代几百年传承下来已经融入血液里的灵魂。蜀河古镇的“狮子”是用来烧的,烧的越猛烈,祈福的意义就越强烈,其中蕴含的勇敢,无畏,奋勇,克难的精神就越能体现。这也是古镇人集体共有的精神。时代在进步,社会再改变,但是有些传统不能丢掉,特别是代表一个地方精气神的传统更不能抛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长久兴盛,光靠制度和规定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精神,能够凝聚民族团结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民族精神,没有了这种精神,一个民族就失了脊梁。就是个软蛋,人人都能欺负,蜀河“烧狮子”就是古镇人的精气神。<br></h3> <h3>  说到“烧狮子”,关键在“烧”,这是当地的特色,也是与众不同的地方。于是便产生了“花子”,“花子”就是“烧狮子”时的工具,好比放牛的鞭子相当的重要。“花子”的制作方式也很独特,蜀河自古汉回混居,回民多以牛羊为食,吃剩的牛羊骨头也都加以利用,牛骨敲碎了,其中的骨髓是冬季补身的上等佳品,碎牛骨可用来熬制浓汤,也是羊肉泡的汤底。唯独牛角不能食用,聪明的蜀河人一番钻研,将牛角前面锯平钻眼,后面掏空,用来盛装“烧狮子”的火药,到也物尽其用,不过由于“牛角花子”制作麻烦装药量也越来越难以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已经逐渐被硬纸筒取代。</h3> 说到这“花子药”,配方也很独特,工序相当繁复。先将生铁刨成铁条,铁条再轧细成丝,然后用药铺研药的碾子将铁丝研成粗细均匀的铁沫,以前一到正月初六前后古镇大大小小的药铺之中的药碾子都被搬出来碾磨铁沫,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碾子滚在铁槽里的声音,如今时代进步了,手工制作铁沫的加工方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购买现成的铁沫,古镇的药铺也退出历史的舞台,药碾子成为了蒙灰的古董。<div>  </div><div> </div> <h3><font color="#010101">  铁沫制好了再按照祖传的配方加入柳树木炭粉、硝粉、硫磺混合,花子药方成。其中各种成分的配伍有严格的比例,多一份危险,少一份无效。再将配好的花子药根据每个药筒的大小装入合适的分量,之后在药上装入一定分量的黄土,黄土须得选用山上向阳面的,都是精心筛选出来的细土,先将里面的石头木屑等杂质全部剔除,再将土粒捣碎,用筛箩筛成细面,用水合成半干。</font></h3> <h3>  黄土装入纸筒,再用和纸筒内胆粗细一般的木杵捣实,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导引”。所谓导引就是为花子安装引线,通过引线燃烧引燃花子让其发射。引线选用手工制作的牛皮纸,裁成细条,里面放入引火药,卷成细棒,从纸筒前部预留的孔中插入,再用纸将孔洞的缝隙塞紧,“花子”便制作完成,整个花子的制作过程相当考验制作人的功力,因为全凭手工,整个过程全靠经验判断各种成分用量,装药分量,黄土的装入量,杵的紧实程度。</h3> <h3>  高手做出来的“花子”燃放时,火花喷吐均匀,火光红亮,吼声大后劲足,花焰喷射距离长,散开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庸手做出来的“花子”燃放时,火花喷吐不畅,火光色暗,或是吼声太小,持续时间短,冲劲不足。或是吼声太猛,冲劲太足,导致“坐毒”。</h3><div> “坐毒”指的是“花子”制作过程中,装药过量,尾部黄泥杵的太过紧实,纸筒前面喷药口过窄,内部火药燃烧迅猛,喷口由于太窄,出药不及,纸筒内部产生的巨大压力向后坐出,导致尾部黄泥被火药燃烧产生的压力撞出,俗称“坐毒”,“坐毒”过程往往异常猛烈,火药燃烧产生的强大压力推动尾部黄土,产生的动能便如枪弹一般,威力极大,且挟带高温高压的灼热铁火和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中者必伤。轻者衣衫尽破,须发俱黑。重者皮破肉烂,浑身烫伤。</div> <h3>  再说这“狮子”,一共两只分一公一母,头部乃是由竹篾编成,上面用牛皮粗纸糊裱,用颜料涂上颜色画出狮脸,黑色的是公的,绿色的是母的,额头正中贴一金光闪闪的王字,寓意“狮子”乃百兽之王,威猛尊严,栩栩如生,“狮子”头上做成九个隆起,唤作“狮子”头上九个包,寓意太平吉祥,金银满仓。狮身却是用麻搓制成麻绳编成,背上却编出一排核桃大小的疙瘩,一直排到尾部,充当脊柱。</h3> <h3>  正月十三“狮子”出灯,须得等到天色微黑,先前往黑沟龙王庙拜会龙王,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前面由四盏方形头灯开道,头灯由竹干制成,糊上牛皮宣纸, 上绘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只神兽,背后写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类的祈福语,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头灯后面紧随一十八盏花灯,用长竹竿撑起,花灯成多面圆形,上绘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灯笼四周各挂一串彩纸扎成的垂须,头灯和花灯里面均是燃的牛油炼制的蜡烛,燃烧时,油香四溢,持久不灭,晚上点着花花绿绿,煞是好看。</h3> <h3>  “狮子”跟随在花灯之后,再后则是锣鼓队的乐手。舞狮的队伍和几乎倾镇而出的观众早已将黑沟围得水泄不通,一行人吹吹打打拜了龙王出灯仪式便算完成,“烧狮子”大会就此开始。</h3><div> “狮子”兵分两路,一路走马家坡上大坪过杨泗庙一路走上碥子经龙头嘴过小河东,挨家挨户上门玩上一会,此曰“送吉祥”,镇内居民不卯一家不漏一户,但是镇外任凭出多高的价钱接请一概不去,这是古镇人的一种讲究也是拒绝商业化对传统文化侵蚀,保持传统地域民俗活动的一种坚守。</div> <h3>  正月十三仍然寒冷,但是人们身上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脸上都挂着遮挡不住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此刻人们的内心都是火热的,跟着“狮子”也分成两路人马,从远处看仿佛两支出征打仗的大军,“狮子”是将军,群众是士兵浩浩荡荡席卷整个古镇的巷巷道道。</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  “狮子”不论走到哪一家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主人早在门口摆上方桌将干果水果摆满,“狮子”来了先放鞭炮迎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花子”招呼“狮子”,“花子”烧的越猛,“狮子”舞的越欢快,主人也愈加高兴,倘若“花子”火力不够,“狮子”便会卧在主人门前摇头摆尾“乞求”“花子”来得更猛烈些,主人若是拿不出足够的花子便会拿出红包或者烟酒“喂”给“狮子”,这时舞狮的队伍和围观的群众都拥上前围在“狮子”周围听喝彩人为主人家喝彩祈福,喝彩人说一句,众人便应一句“好”叫好的人越多声音越大主人家越是欢喜,把糖果、花生瓜子、香烟水果一股脑的散给围观的众人,喝完彩“狮子”再度起来围着主人家的门前随着锣鼓响器的韵律跳跃舞动一番,若是主人家有当年出生的小孩还会将狮子请进屋内将小孩从狮嘴递进去狮腹接出来,寓意孩子的灾祸疾病统统被“狮子”吃掉,佑护孩子长命百岁健康成长。</h3> <h3>  待到下一家放起迎接的鞭炮声,“狮子”随着人潮把“福”又带到下一家去。这种场面几乎要持续一整个晚上,舞狮的人也不嫌累观看的人也不嫌困,一直到把古镇的河东河西家家户户跑到,最后在杨泗庙下古镇码头会师。</h3><div> 正月十四、十五是古镇“烧狮子”的正会,“狮子”拜会完了古镇所有的居民,将主战场移至古镇街道。古镇老街道不长,从码头开始到黑沟口不足千余米,街道路面用青石板铺就,两旁是古色古香的青砖木窗雕梁画栋的瓦房。</div>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font color="#010101">  到了傍晚“狮子”从黑沟出来一路边走边烧先预热,来到杨泗庙下的码头边“烧狮子”的人马在这里吃了宵夜休整一番,“烧狮子”特有的响器一敲,“狮子”便冲进街道开始持续时间最长、激烈程度最强、参与度最高的“里街之战”。</font></h3> <h3>  此时千余米的街道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古镇的居民倾巢出动,街道两边人山人海,台阶上、窗户上、阳台上、楼顶上视线所及之处全都是人颇为壮观。</h3> <h3>  “狮子”还未出场,“烧狮子”的烧手早已就位,各式各样的头盔安全帽、口罩、狮子红围脖、迷彩服、防火服、粗线手套是他们的标配,每个人身上或挎或背着一个或多个帆布包,衣服裤子口袋里也塞得鼓鼓囊囊,里面装的全部都是军火——“花子”,人人手上还有一个随时准备战斗。</h3> <h3><br></h3><div> 伴随着“擦擦擦擦,咣咣咣咣。擦擦擦擦擦擦擦擦,咣咣咣咣咣咣咣咣”的出战号角声,两头威猛霸气的“狮子”冲进街道,早已蓄势待发的烧手们迅速点燃“花子”的引线冲锋陷阵,顿时火光四起,烈焰冲天,整个街道瞬间被花火笼罩,到处都充斥着硝烟的味道,漫天的花焰铺天盖地洒向围观的人们,两边的人墙波浪一样迅速向后涌动,人们纷纷用衣服帽子遮住头脸以防被铁焰烧伤。</div> <h3>  “烧狮子”算得上是一件高危高风险的活动,烧的过程中,很多难以预测的状况随时都会发生,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同时燃放“花子”的人数可能高达几十人,这项活动又是在狭窄的街头巷尾开展,地域狭小,人员密集,即便是防护严密,一场活动下来,浑身衣服也是千疮百孔,即便是戴着口罩脸面也被硝烟熏得面目全非,咧嘴一笑一口白牙恍如非洲黑人,并且随时有被“花子坐毒”的弹丸击伤的可能。</h3> <h3><font color="#010101">  虽然这项活动如此危险,但是古镇的人们趋之若鹜,尤其是年轻人,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这项活动简直就是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彰显自己英雄本色的机会。古镇的女孩子此时也都脱掉红妆换上戎装化身女汉子,小孩子也都参与到其中,享受这场火焰带来的狂欢。</font></h3> <h3>巾帼不让须眉的“烧狮子”女将</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场“烧狮子”便好比那出征杀敌,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征战沙场。喧天的锣鼓声,鞭炮声,围观人群的助威声,领“狮子”的摇铃声,“花子”的怒吼声更加刺激了人的肾上腺,荷尔蒙爆发,血脉贲张,一个个生龙活虎,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纷纷扑向“狮子”,用手中的“花子”与“狮子”奋力搏杀,场上火花四溅硝烟弥漫比起战火纷飞的战场也毫不逊色,众人越战越勇,群情激昂,催生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心壮志。</font></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font color="#010101">  “烧狮子”的人勇猛,“舞狮子”的人更加彪悍,面对猛烈的“火力”毫不退缩迎难而上,舞狮是三人一组,前面之人顶头,后面一人钻进狮腹抓住前面之人的腰部,身披狮麻,两人配合默契,同进同出,游刃有余,还有一人手持铜铃,专门引导“狮子”,另一只手持一木板或棕扇,用来替“狮子”和自己抵挡铁火。</font></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font color="#010101">  “烧狮子”的现场火焰耀眼硝烟弥漫,周围鞭炮声、锣鼓响器、观众的吼叫声交织在一起,舞狮的人顶着“狮子”看不到也听不清,全靠摇铃人引导辨别方向,还要顶着“花子”强大炮火的冲击起舞,不论是精神上还是体能上都是极大的考验,每隔几分钟便要钻进小巷里给“狮子”浇水换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场活动下来几乎个个衣衫佝偻筋疲力尽,但是舞狮人绝无半句怨言,因为他们都深深地热爱这项民俗活动。</font></h3> <h3>  更有好玩的勇者脱光衣服只留内裤光着膀子让人烧,正月十五的街道上经常会看到光身穿内裤的玩家被好几个“花子”追着满大街跑,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项运动传承几百年,正是因为它独特的魅力,其中体现出的暴力与美的结合堪称完美。比之西班牙斗牛犹有过之而无不及,称得上勇敢者的游戏。</font></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  古镇“烧狮子”从正月十三出灯到正月十六结束,持续四天时间,这四天就是古镇人集体的狂欢,到了正月十六“狮子”会被带到汉江边的河滩上,在这里“狮子”将接受烈火的洗礼,在烈火里“狮子”得到永生转化成神,狮神归位,天下太平。</h3> <h3>攝影 半塊瓦當</h3> <h3><font color="#010101">  “烧狮子”如今已成为了古镇的一张名片,一代代古镇人都是看着“烧狮子”长大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到其中,成为每个人记忆里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承载了古镇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只要这项活动还存在,古镇的游子都归心似箭,不管身处何地,离家多远,都会第一时间赶回来参与这传承百年的激情与勇敢共存,温暖与祝福同在的积极向上的饱含了民间智慧和希望的饕餮盛宴。</font></h3> 以上图片视频均转自网络,感谢旬阳摄影协会摄影师半塊瓦當的作品,也感谢所有提供照片视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