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原创)

晴岚

<h3>  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宛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是最伟大的!母爱的话题,被人们叙说过无数,但这永远是个年轻的话题。因为,母亲在我们心中永远年轻。今天在网络里看到“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这篇文章,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诉说了母亲对她的思念,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h3> <h3>  母亲是一个心底非常善良的人,因为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带着我们姐妹四人,日子过得很辛苦,每天母亲都是起早贪黑地去工作,记得七岁前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天,我总是被母亲用自行车拖着去上班。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个乞讨的人,母亲马上下车给了她一角钱(六十年代的一角钱可是能派上大用场的),还从书包里掏出给我预备的一个馒头给她掰了一半分给了她。我不解的问母亲:“妈妈,她又没有问你要钱,你为什么要主动给她呢?”母亲把我抱到自行车上,温和地对我说:“孩子,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更何况她还是个没有收入的可怜人呢?</h3> <h3>  在我的记忆里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十岁的那一年,因为二妈去世了,母亲带着我回老家去奔丧。记得二爸哭的很厉害,一边哭,一边对母亲说:“嫂子,她才36岁就走了,以后我带着这六个孩子可怎么活呀?”母亲一边安慰二爸,一边哭着对比我小五岁的弟弟说:“愿意跟着大妈到太原吗?”弟弟眨着他那一对大大的眼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时候,二爸和哥哥姐姐们赶快告诉弟弟说:快说和大妈去太原住,太原比老家好多了,有很多好吃的。五岁的弟弟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中跟着我们来了太原。</h3> <h3>  本来就不富裕的日子,因为弟弟的到来就更加拮据了。母亲白天要上班,晚上回来吃过晚饭后经常是在缝纫机前给我们姐弟们缝补衣裳,记忆中我们从来都没有穿过买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给我们制作的。弟弟生性老实,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但是毕竟是个男孩子,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玩具可玩,上树成了男孩子们的一种游戏方式。弟弟的上衣、裤子经常被树枝划破有口子,母亲总是一边给弟弟修补衣服,一边说弟弟:“儿子,别再爬树了,衣服破了,妈妈可以给你缝补,要是你身上被划破口子,妈妈可就给你补不了了。”弟弟总是听话地点点头,但是,第二天依旧是上树,衣服还是常常有破洞。</h3> <h3><font color="#010101">  七十年代之前,大多数家庭都是住在平房里,我们家也不例外,院里的邻里之间总是爱串门,尤其是女人们。可是母亲从来不串门,她总是在家里有干不完的活,家里被母亲收拾得一尘不染,把三个姐姐也都锻炼出来了。记得每天快到母亲下班的时候,三姐是放哨的,每当母亲快到大院门口时,三姐就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告诉大姐和二姐,妈妈马上就回来了,于是,大姐和二姐就把已经扫得很干净的砖地上再洒点水,这样家里显得就清爽了许多,母亲看到自然是很高兴的。</font></h3> <h3>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院里的居委会也跟着闹得热火朝天,那时候院里的家庭妇女多,女人里面没有几个知识分子,母亲因为是太原财会学校毕业的,自然就成了她们眼中的猎物。但是善良、勤劳的母亲,从来也不与她们家长里短地说三道四,更不要说结怨了,她们自然是找不到母亲的毛病。因为二姐脾气拗,有错从来不认错,偶尔母亲打她,她的哭声可能被那些多事的女人听到过。于是她们就鼓动当时只有12岁的二姐给母亲写大字报,贴在了我家的前门口,把门都堵的开不了。有一天中午,母亲用自行车驮着我和弟弟回来了,前门被一张和门一样大的大字报糊住,上面题目写着“打到牛鬼蛇神的张银屏,为革命后代把冤伸!”</h3> <h3>  我记不清楚我和弟弟是怎样从母亲的自行车上下来的了,只记得当时的母亲脸色苍白,手在发抖,差点摔倒,她强忍着站立住,轻声对我和弟弟说:“千万别从前门回家,别把大字报撕破了,走后门回家。”回到家,母亲没有吃中午饭,二姐那天中午不在家,不知道去哪里了。我们姐弟几个看到母亲沮丧的样子,吃过饭后谁都不敢说话,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听到母亲在里屋哭泣的声音,我们几个面面相觑。晚上很晚了,二姐回来了,母亲问二姐才知道是居委会主任让她写的。这个居委会主任是我家的邻居,平时母亲很照顾她,二爸每次从晋南拿来的白面,总是要给她一小盆,让她给她那个要来的儿子吃。后来才知道她不生孩子解放前是做妓女的,可能是她嫉妒母亲的才华吧,所以才叫二姐给母亲写大字报。</h3> <h3>  小时候家里很少买别人家孩子吃的那样又大又好看的水果,母亲总是给我们买有伤疤或者是有点烂了的水果,回来给我们洗干净,把伤疤削掉再给我们吃。我问母亲为什么不买好的吃呢?母亲总是笑笑说:“傻孩子,这样的便宜,同样价钱,这样的吃的多。”接着就又说一句:“勤能补拙,省能补贫。以后你成家了,也要这样过日子。”记得左丘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一个明智和懂得勤俭节约的人,会为未来打算,他在自己处于好运气的时候,就会为将来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身上的不幸遭遇做些提前准备;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根本不会为将来着想,不会考虑到明日艰难的需要,他会疯狂地把全部收入都花光,挥金如土。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就是如此。</h3> <h3>  因为弟弟的到来,二爸只要农活不忙的时候就会背着一袋白面,还有晋南老家的柿子、黑枣、红薯等特产大包小包的来看望我们。所以我总是盼着二爸来我们家,二爸也很亲我,每次来了总是把我举得高高的,忽略了弟弟,有时候弟弟站在那里都哭了,二爸才想起来抱抱他。每年跟着母亲回老家给奶奶、姥姥、姥爷上坟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的时候,老家的好吃的比自己家里多,母亲总是把黄豆炒熟了分给我们吃,给我们十几个孩子做好吃的饭菜,二爸家的小云姐比我大一岁,她总是吃完她的后,抢着吃我的,她一抢,我就哭着去找母亲,母亲总是让我再分给姐姐一些,可是二爸这时候总是要把小云姐打一顿,说她不讲道理。所以,我的记忆里二爸就和爸爸一样地亲我。</h3> <h3>  母亲的善良还表现在孝敬老人上,那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可是每逢过节,母亲都要给爷爷寄钱,过年回去看望爷爷时,给爷爷从里到外都要买新衣服穿,爷爷总是说:“别给我买了,我老了,穿了也没有人看了,把钱省下来给孩子们花吧。”可是一转身,穿上母亲给他买的新衣服,拄上他那二爸用树根给他特制的龙头拐杖,到外面逢人便说:“这是我儿媳妇给我从太原买的新衣服,可暖和了!”当别人投以羡慕的目光时,爷爷总是满意得满脸笑容,总是拉着我从村头走到村尾,见人就说:“看我孙女,长的就和仙女一样。”别人也总是说我长得像父亲,好看,爷爷心里乐开了花。等我和爷爷在村子里逛一圈回去,母亲和大姐便做好了全家的饭菜,大家围在一起吃饭,好是热闹,母亲便成了我们这一帮孩子的主心骨。</h3> <h3>  由于要照顾两个家庭,又要工作,母亲终于累得病倒了,79年在父亲去世三年后母亲得了食道喷门癌。动了开胸手术,只休息了二十天就又开始工作,这时候二爸也突然病故,母亲又把二爸家的比我小一岁的弟弟接到太原,给他安排了工作。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为别人考虑的多,从来都不顾及个人的得失,即便是在她后来癌症转移长达十三年的病痛中,也是自己强忍着疼痛,尽量地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照顾自己。到最后母亲卧床不起了,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她经常疼的满脸苍白,紧紧地咬住下唇,这时我给母亲打一只杜冷丁,她就睡着了,我带着一岁的儿子下班后急忙给她随便做点什么饭,着急地又去上班。等晚上下班回来,看见给母亲做的饭菜她一口都没有吃,当时不懂事的我还对母亲发脾气,嫌她不吃饭,岂不知道母亲已经是吃不下饭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没有好好地照顾母亲。</h3> <h3>  有一次我下班回来呼叫母亲,母亲没有吱声,我连续叫了好几声,她还是没有回答我,急得我哭着去推母亲的身体,母亲慢慢的睁开眼睛。一看母亲睁开眼睛了,我是又惊喜,又生气,惊喜的是母亲还活着,生气的是我叫她她怎么不理我?于是生气的质问母亲,我叫你,你为什么不吱声呢?吓死我了。母亲说:“她没有听见。”我又问怎么会听不见呢?母亲慢慢的告诉我,她只有一个耳朵能听见,我说那我带你去医院看看。母亲摇摇头说:“看不好了,那是你二爸一个耳光扇的。”我满脸疑惑,惊的嘴巴张着合不拢。</h3> <h3>  母亲看到我吃惊的样子,便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母亲嫁给父亲后,父亲就跟着一起解放临汾的首长去临汾工作了,把母亲留在了农村的家里。当时奶奶、二妈还有我母亲在一个月之内生了三个女孩,奶奶先生的小姑,接着母亲生了大姐,五天后二妈生了笨姐。家里就只有爷爷和二爸做饭了,就在母亲刚刚满月的那天,一早起来听到二爸在院子里喊母亲的名字,母亲应声出去问二爸叫她干什么?二爸一边骂母亲说,生了个女子,就生下皇上了?都一个月了还不起来做饭?接着就朝着母亲的脸狠狠地扇了母亲一巴掌,这一巴掌下去母亲的右耳就失聪了。这让我想起母亲一辈子每当你和她说话的时候,她总是把她的左脸侧过来,身体总是往左倾斜和人讲话。听到这里我肺都要气炸了,质问母亲,那你怎么还要把两个弟弟接过来照顾这么多年呢?母亲缓了缓说:毕竟是一家人,你二妈去世了,他一个人带着六个孩子也挺可怜的,我不帮他谁帮他呢?</h3> <h3>  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善良、贤惠、勤俭持家的女人,一个只为别人着想的母亲!试问,当今社会有几个女人能做到丈夫都去世了,还要照顾丈夫的弟弟及他的孩子们?在丈夫去世多年以后,依然给公公尽孝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可是母亲做到了,她就是这样的人,自己付出多少也不求回报。心里总是为别人着想。从小就记得母亲说过这样的话:“送人东西要送别人好的,不好的留下来自己吃、用。”母亲经常对我说:“节约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节约是一种智慧,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在母亲的熏陶下,我也养成了勤俭持家的好习惯,可就是这样的好习惯却被儿女看不惯……成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无法沟通。</h3> <h3><font color="#010101">  母亲还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听母亲说,自从二爸打了她那一巴掌后,她一有时间就学习,一心想考出去。母亲是姥爷家里六个姑娘里最小的一个,因为姥姥生了六个姑娘,没有生儿子,于是姥爷在解放前娶了小婆,那个小婆抽大烟,把姥爷家的光景也败光了,正好赶上解放,评成份姥爷家还评了个贫农,其实母亲是上过私塾的,而且是个成绩非常好的学生。被二爸打了后,母亲抱着大姐去临汾找父亲,父亲所在的部队改编成了临汾市公安局,父亲是局长的通信员。母亲说她很有运气,看了一晚上父亲拿回来的资料,第二天考试就考到了临汾行政干校。后来由于工作关系,父亲跟着局长又被调动到太原,母亲又考上了太原财经学院。我们姐妹四个在母亲的熏陶下,尽管没有参加高考,但是,后来都参加了成人高考拿到了学历。</font></h3> <h3>  说起母亲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母亲对我们姐妹们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姐妹们在母亲的熏陶下都很独立,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母亲就像一堵墙,遮住了风雨,挡住了烈日,让我们这些不经风雨的小树苗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母亲,就像慈祥的鸟妈妈,每天都用充满爱的手抚摸着我们这些幼雏的羽毛,鼓励我们去搏击万里长空。 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滋润干涸的心灵;虽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惊人的伟大。每每回想起母亲,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常常在心里责怪自己,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总是怕耽误了工作,总是怕一个班的学生在那里等着没有人去上课,总是把病重的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h3> <h3>  写到这里我已是泪流满面,内心的愧疚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在我短暂的生命里,这件事总是难以释怀,魂牵梦萦,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母亲的容貌依稀还在眼前,母亲的笑声宛如还在耳边,空气里似乎还弥漫着母亲熟悉的气息,但母亲的生命却已远离,化作了尘土,化作了我一腔浓浓的思念!有多少遗憾存于心头,有多少愿望还来不及实现?生命不能重来,生命也没有第二次。母亲的离去,让我懂得珍惜!珍惜自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h3><h3><br></h3> <h3>  作者:杨玉珍(上图),生于1960年3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汉语言本科,当兵时在28军84师宣传队,后到84师医院工作,从部队回地方后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