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叶子 - 红枫🍁

<h3>从小到大,我们被父母和师长教育时,亦或者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 有一句话常常被引用, 那就是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h3> <h3>在古代,万卷是指皇帝的试卷,读书为了进京赶考,金榜题名,行万里路意为走入仕途,为皇帝效力。</h3> <h3>那么现代引申用来,就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字面上来看, 这句出自明代画家董其昌的励志名句没有任何瑕疵, 更何况还有更多的名句推波助澜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是读万卷书,成了我们的梦想, 羡慕别人的手不释卷,枕书而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埋头苦读,成绩斐然…… </h3> <h3>这样的书海战术,试卷填鸭,幻想家易现, 改革者难出。 </h3><h3>那么人的一生当中,有几人可以读书万卷呢? 光读书,不是学问,是书海中漂流的呆子,不如有效的利用时间,有了一定的知识累积,去行路万里,观察感悟多了,才是真正的学问, 感触与体会有很多时候并非书中笔墨能够形容,只有亲身领略一番,才可明白个中的意义。</h3><h3><br /></h3> <h3>正如美国前总统奥巴玛夫人去中国北大演讲, 歪打正着的用中国谚语说出了西方的理念也正是我们应该借鉴的地方: "It's better to travel ten thousand miles than to read ten thousand books", 那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h3> <h3>在北美, 我的西人同事在谈及他们自己或孩子时,有很多都是高中毕业而没有直接去读大学, 而是走出去到其它城市与国家边旅行边打工且不计职位的高低贵贱,去实践去积攒人生经历, 感悟到人生的多样性以及自己的兴趣方向所在,在外一两年甚或几年以后再回来读大学, 亦或选择直接创业, 因为社会和这个世界是最好的大学。换做中国的家长,这样的理念是难以接受的, 最有说服力的话就是:"到什么时候就得做什么事, 否则一步赶不上, 步步赶不上", 其实很多时候, 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立体而动态的行走与实践大大缩短了我们奋斗的时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悄然远去, 新的时代与思潮是建立更多的学问立交桥,令人生多些选择与色彩,让精神世界不再静态的枯燥寂寥。 </h3> <h3>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要么旅行,要么看书,肉体和灵魂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 其实无外乎都在感悟着同样的道理:真正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更是实践中的身体力行,多了解世界, 多观察民生, 领略山川湖泊海洋, 接纳汲取多元文化的精华, 才是真正行走与阅读的完美结合。</h3> <h3>其实, 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顺序稍做调整也不失为一种睿智的人生,因为生命有限,那就更应合理统筹宝贵的光阴, 趁着年轻, 趁着有精力体力多行走, 多了解世界,多感悟生活,老了或是走不动了再向万卷书的目标迈进, 写出更多立体而饱满的感文去激励后人,即使读不到万卷, 谁还会怪你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