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元宵节</h3><h3>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方水土就有一方习俗,按照老家的习俗,元宵节这天太阳落山后,要给故去的亲人送灯,就是在祖上安息的坟前点亮制作的灯,现在条件好了,可以卖盏灯,让他们也有感受到家人的问候和温暖。</h3><h3> 午饭后,准备好烧纸、香,卖了灯,驱车赶往老家。早早恭恭敬敬地在每座祖坟前上了灯,算是心灵的一种慰藉吧!</h3> <h3> 回来途经紫荆山,以我这个膝盖,是望而却步的。许是不登则遗憾,亦或许是这元宵节的感召,仰望山顶,松柏苍翠,登山的激情被点燃,儿子的冲劲使我努力攀登。身体原因</h3><h3>,刚走几十个台阶,已气喘吁吁,好在一下山的四五岁小儿让给了我一结实的木棍,懂事、质朴的小男孩!</h3><h3> 就这样手执一棍,一步步登顶。俯瞰山下,无比愉悦,只要心中有目标,有了方向,朝着那方,路就在脚下,迈力就能到达。这算是登山的快乐吧!</h3> <h3> 下山膝盖疼,继续一台阶一摁木棍,边走边感念那小男孩。</h3> <h3> 回到县城,华灯初上,虽然没有欧阳修笔下的“花市灯如昼”的热闹景象,但路两边旁红红的灯笼,今夜格外红艳!</h3> <h3> 晚饭后,老公说吕巷文化广场(刚建的)唱戏了,去看看。一向不爱出门的闺女,居然要去,一家四口一路欢笑。</h3> <h3> 戏台前座无虚席,人头攒动,好戏已开始。本想转转就走,我和孩子们都不太喜欢戏曲,平时都被游戏、娱乐化了。看着看着,哦,唱的是《劈山救母》(宝莲灯)。儿子一看入戏了,说是《沉香救母》,神话故事书讲的。没想到闺女看了半天,也没及早离开。</h3><h3> 春寒料峭的夜里,我穿着妈妈的花棉袄,儿子披着爸爸的大棉衣,我坐在妈妈的三轮车上搂着儿子看大戏,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几十年前,心里满是儿时在妈妈怀里看戏的悸动。儿子十分投入地看戏,一场过后及时猜想下一场出场的人物。看到沉香父亲悲切诉说沉香身世,我被戏曲曲折的情节,演员精湛的表演,深深打动了,直淌眼泪。</h3> <h3> 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戏曲圆满结束。</h3><h3> 此时 ,脑海忽然想起来儿时的歌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你也去……</h3><h3><br></h3><h3> 举头望明月,</h3><h3> 今年元夜时,</h3><h3> 吾与儿看戏,</h3><h3> 足矣,足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