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的春节长假结束,恢复了日常的上班,趁着这一间隙,和春运火车的良好班次时间,去一趟想望已久的苏州东山游。</h3><div>上 预先在网上购好3月1日的火车票,很意想不到的是上海到苏州火车票票价为5元(是不是有点“天方夜潭”?)。</div><div>中1 这列车是上海到河南信阳的加班车。</div><div>中2 硬卧代替硬坐的车廂,人並不太多。</div><div>下 7:40到达苏州站。到南广场乘坐502路大站快车直过苏州东山首末站。说是快车,也要近2小时</div> <h3>上 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13个分景区和2个独立景点,而苏州的东山景区是其分景区之一。</h3><h3>中 从地图上看,东山是苏州这块土地伸到太湖中的一条腿(一个半岛,西山是太湖中的岛),图中下面一个就是东山。</h3><h3>下 东山景区主要景点是四个:雕花按、紫金庵、陆巷古村和启园。</h3> <h3>东山雕花楼坐落于苏州洞庭东山镇,是吴县香山(今属苏州吴中)建筑雕刻的代表作,木刻浮雕出于香山木雕艺人周云龙之手,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民间雕刻艺术传统、地方流派和技法难得的实物。</h3><div>雕花楼,是苏州吴县(今苏州吴中)香山建筑雕刻(吴县香山以营造宫式建筑著称,香山建筑雕刻工匠,在江南一带素称“香山帮”)的代表作。木刻浮雕,内容取材于《三国演义》、《二十四孝》、《西游记》和传统寓意图案。</div><div>东山雕花楼是在上海做棉纱生意发了财的金锡之、金植之兄弟为孝敬母亲而建造的一座豪宅,由香山帮著名匠人陈桂芳设计,雇用250多名工匠,耗资17万银元,自1922年动工,历时3年竣工。</div> <h3>未入大门,学问就来了。地面上是用彩石铺的花街铺地。一个大花瓶,里面插着3支戟,边上一个乐器笙,取“平升三级”之意。大门对面是一堵曲尺照墙,上有砖雕“鸿禧”二字,比喻出门见喜。两扇漆黑大门上的青铜雕饰拉手称为金雕,由菊花瓣、如意和6枚古钱币形组成,喻意伸(拉)手有钱。接下来就是美轮美奂的砖雕门楼了</h3> <h3>这是从门楼内看门外的照壁。大门对面是一堵曲尺照墙,上有砖雕“鸿禧”二字,比喻出门见喜。</h3> <h3>大门的砖雕门楼:正面门楼的砖雕分三层:</h3><div>中坊,即门楣上题:“天锡纯嘏”4个大字,喻意天赐洪福,左右兜肚雕的是《三国演义》古城相会和古城释疑的故事,喻意忠孝仁义;(古城相会故事大概:关羽与张飞在古城相会,张飞一直认为关羽背了兄长,降了曹操,所以见关羽就挺枪就刺,关羽为了向张飞表真心,亲自斩了蔡阳,张飞明白是冤枉二哥了,便和关羽抱头痛哭,并请进城款待关羽,随后二人便去寻找刘备,最后兄弟相见,在回古城的路上。遇上了 赵子龙 ,刘备收了赵云,更是欢喜不已。)<br></div><div>上坊,雕灵芝、牡丹、菊花、兰花、佛手、祥云等图案;<br></div><div>下坊,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均是吉祥之意。<br></div> <h3>华夏第一砖雕门楼。</h3> <h3>屋脊的顶脊正中是聚宝盆。</h3><h3>上坊,是王母娘娘做蟠桃盛会,八仙庆寿的场面,取“寿”的意思;<br></h3> <h3>接下来一栏雕了10只梅花鹿,(图中上面一条雕刻)既有“十全十美”又有“禄”的意思;</h3><h3>中坊,里面额题:“聿修厥德”4字,为清代书法家尹立勋所题,意为修行积德,左右兜肚雕的是“尧舜禅让”和“文王访贤”的故事,喻意德与贤;</h3><h3>下坊,是唐朝大将郭子仪做八十寿庆,他的7个儿子8个女婿前来贺寿的场面,多子多福,取“福”的意思。再加上顶脊正中的聚宝盆,门楣上方的双喜字,合在一起,就占全了“福、禄、寿、喜、财”5个字。</h3><h3>今年的豫园狗年灯会中的黄金广场,有五位小童子围绕金葫芦,也是代表了福禄寿喜财五个字。看来,这是中国人富裕的象征,千年不变。</h3> <h3>砖雕门楼的前面就是前天井,面对正面的是大厅(图下),大厅右侧是花厅(图上右)。</h3> <h3>正厅的长门窗上雕的是“怀橘奉母”、“戏彩娱亲”等24孝图(门上部短板);前厢房的夹堂板和长窗的裙板上,分别浮雕古人发奋读书、少年登科(“囊萤夜读”、“道途磨杵”)的“二十八贤”故事。</h3> <h3>大厅的包头梁(厅内横梁伸出屋外)上的黄杨木雕,叙述的是“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等48个三国演义的故事,画面着力刻画武战人物大气磅礴的气势和威严勇武的神态,惟妙惟肖,十分耐看。其中人物的头部特别大,容易刻划看出脸部表情。包头梁的两面都有立体雕刻。</h3> <h3>同上。</h3> <h3>这是整幢雕花楼的主厅,也称为凤凰厅。走进前楼大厅,只见方砖漫地,堂上摆放三组清式红木靠椅、茶几,色调古朴典雅。梁上高悬“仰蘧精舍”横匾。此语出自蘧伯玉名言“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意为主人十分敬仰蘧伯玉反思人生,不断进取之精神。堂上柱联“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反映主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操。厅内雕刻八十六对凤凰(见下一组图),当地方言“八六”与“百乐”是谐音,喻意百年快乐;4根厅柱上端雕有4副乌纱帽的帽翅(上),象征“回头有官”所以又叫官帽厅。大厅被专家誉为“江南满堂木刻”的代表作品。</h3> <h3>接上面图组:厅内雕刻八十六对凤凰,当地方言“八六”与“百乐”是谐音,喻意百年快乐;(上二幅图是凤凰),大厅沿廊饰有20只花篮(下),分别雕有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四季花卉。</h3><h3>在楼之前厅承重大梁上,雕刻着9幅“八仙过海”的故事。在楼之后厅承重大梁上,则通体雕刻着25幅“西厢记”故事。</h3><h3>大厅被专家誉为“江南满堂木刻”的代表作品。</h3><h3><br></h3> <h3>大厅的右侧是花厅(上),该厅建筑工艺取花篮厅做法,步柱不落地,代之以短柱。长短窗上雕刻“题金山寺”、“论语两句”等典故(中2)。倒挂柱上刻有牡丹花,取名“国色天香”。故主人在花厅内檐悬挂“天香阁”匾额(下)。</h3> <h3>书厅在大厅的左侧。</h3><h3>上 书厅的门裙板,裙板上雕刻古人奋发读书等二十八贤的故事。</h3><h3>中 书厅</h3><h3>下 书厅内对联</h3> <h3>后楼底层是内厅,又称女厅,为家眷活动之处。走进内厅,梁上高悬“厚德堂”匾额,由清末状元张謇题书。匾上附有跋记,以说明金氏家族的历史及“厚德堂”之渊源。前柱联“敬以持已,恕以及物;勤可补拙,俭可养廉”,为于右任先生题书。此联反映主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内厅大梁和轩梁上雕刻《西厢记》故事,与前厅包梁上的《三国演义》雕刻相呼应。</h3> <h3>厚德堂内右边有一“堂名”。明后期至民国初,大户人家请艺人做堂会,三四个艺人就在堂名内坐下吹拉弹唱。堂名用红木制作,雕刻精良,也是件艺术品。这堂名可以拆卸,通常艺人班子是自带的。但春在楼金家有钱,在厚德堂内定做了一副。</h3> <h3>二楼走马廊为希腊科林式雕花檐柱(上二个图),栏杆为欧洲洛可可铸铁件(下二个图),每片铸铁栏杆由“延年益寿”四个篆字与四只蝙蝠组成,该铸件从外国订制进口,並不会生锈。</h3><h3>前后楼栏杆部位的巴洛克花环装饰及包头梁上全套《三国演义》故事均为黄杨木雕刻。这些具有中西方不同建筑元素的装饰件,巧妙地揉合在一起,竟浑然天成。这是苏州“香山帮”营造师在民国初期的杰作。</h3> <h3>上二图:中式的楼房加上小阳台(西式),阳台上的护栏也是在西洋定制的铸件,其图案与前面的“延年盖寿和蝙幅”有所不同。</h3><h3>下二图:楼梯的雕刻。</h3> 上 楼的原名春在楼的匾。取“向阳门第春长在”之意。<div>下 屏风式缕空隔板,雕刻精细,配以书法。</div> <h3>二楼内部走廊的彩色玻琍窗。</h3> <h3>房内全是正宗的红木家俱。</h3> <h3>上 老爺书房取名“牧心轩”</h3><h3>中和下 老爺书房的花格子窗。</h3> <h3>上 少爺卧室及红木家具</h3><h3>中 二少爷卧室</h3><h3>下 少爷书房 书房的中式家具与西式的花挌子窗以及二只单人沙发,显得很和谐。</h3> <h3>上 小姐房</h3><h3>下 丫环房 丫环的床也是精雕细作。</h3><h3>二楼分隔成老爷房、大少爷房、小姐房、丫环房等一间间卧室。每个房间的家具也都是红木雕刻,件件都是艺术精品。有介绍说,雕花楼因其精美的雕刻,及富丽堂皇的古宅厅堂、楼阁布局,早就受到影视界的青睐。先后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宰相刘罗锅”、“画魂”、“首富”、“纸醉金迷”等上百部影视剧在此拍摄外镜。</h3> <h3>二楼有一大间陈列着“名人在雕花楼”:1979年以来,共接待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及侨胞共30万余人,以及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h3> <h3>上 厨房</h3><h3>中 饭厅 饭厅左面的八仙桌也是精雕细啄。</h3><h3>下 晒台上的观山亭。民国初期,太湖上有强盗刼匪出没,观山亭可以瞭望匪情,当然平时也可观景。</h3> <h3>雕花搂还有个花园</h3><h3>上 雕花楼的外立面</h3><h3>中下都是雕花搂的花园,中1是同去东山的老旅友李伯强。</h3> 雕花楼原先是明代开科第一位状元施槃故居。(清末时金家祖先将其买下)故居内陈列着施槃考试试卷,及一应家俱等,状元及第的匾,大厅大梁上有苏式彩绘,因为不是游雕花楼的重点故不作详细介绍。<div>中1 状元及第大厅</div><div>下 施槃写的诗,刻在碑上,是明代的文物。</div> <h3>参观完,不忘在此留影,游后印象深刻,中国古代的雕刻艺术实在叹为观止。</h3><h3>据资科介绍,春在楼(雕花楼)共耗资17万银元,折合黄金3741两(按2018年2月25日每克黄金272元及老秤一两31.25克计算,折合人民币1.34亿)。整幢大楼共有各类雕刻3854幅,其中木雕2708幅,砖雕289幅,金属雕611幅,泥塑160幅。“春在楼”因无处不雕,无处不刻,无雕不精,集砖、木、石、金雕刻艺术之大成的建筑特点,被民间誉为“江南第一楼”。</h3><h3>在中国,清之前称为古人,民国称为近代,雕花搂的诞生展示着中国古代的灿烂的雕刻艺术得到了传承(传承到近代、现代),雕刻的具体工作是由工匠做的,工匠是劳动人民,而召集这些工匠的是有钱人,所以,有钱人才是传承文化的载体。</h3><h3>雕花楼参观到此结束。</h3> <h3>雕花搂之后,马上乘东山627公交车到紫金庵。紫金庵是又一“重头戏”,中国罗汉两堂半,而紫金庵是其中的一堂。</h3><h3>上 紫金庵门面招牌</h3><h3>中 捡票口 上面紫金庵三字是趙朴初所书。</h3><h3>下 入门口 右边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h3><h3>门口是二只调皮的石狮形象。</h3> <h3>紫金庵和一般的寺庙不一样,这里没有和尚,没有尼姑,没有大雄宝殿,没有钟楼鼓楼藏经楼,是吴中区下属的一个文化事业单位。原来只有两幢建筑,一座罗汉堂,后面一座净因堂,茶楼展厅都是后来造的,连同果园花园,整个院子一共只有5亩地。</h3> <h3>进入大殿,正面端坐在覆莲座上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迦叶和阿难侍立在释迦两旁。这些佛像都保持了唐代雕塑艺术中那种丰腴的特点,头梳螺髻,身披袈裟跏趺而坐,双目俯视,神态作禅定式,两边还有护法神,它们的背面为南海观音。</h3><h3>十六尊罗汉分列于大殿两侧的佛龛内,</h3> <h3>上中:大殿左边八个罗汉像</h3><div>下: 大殿右边八个罗汉像</div> <h3>十六罗汉是宋代雷潮雕塑的。到了明代,明末由邱弥陀增塑八尊。当时已盛行十八罗汉,因此邱弥陀在紧靠罗汉的两边,又各添塑了一尊罗汉,左边塑禅月大师贯休,他爱吟诗、作画,与“听经”罗汉合成一组。右边是弥勒佛,他坦胸露乳,须眉弯眼,神情是那样的愉快。还有六尊便是高僧和山里人所供奉的对象。他们正面端坐,神情肃穆。在罗汉像的上方,还有利用仙山,浮云托起的“四大天王”和“二十诸天”,这些塑像错落有致,表现了神的威严。</h3><div>罗汉像在清初,曾用矿物颜料重新装銮。彩绘十分精工,色泽至今依然如新,这是清朝南塑佛彩的代表作品。</div><h3>上 右边后殿四尊。(第一尊就是弥勒菩萨)</h3><h3>下 下图的右一半是左边后殿四尊</h3><h3><br></h3> <h3>十六尊罗汉分列于大殿两侧的佛龛内,诸位罗汉有的在冥想,有的在假寐,有的在愁苦,有的在开怀,各种姿态雕塑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长眉”罗汉慈颜善目,满脸福相;“评酒”罗汉遍尝杜康,醉态朦胧;“伏虎”罗汉法力无边,威风凛凛;“抱膝”罗汉傲气横溢,轻视“伏虎”;“降龙”罗汉双目圆睁,神态威严;“钦佩”罗汉,眼望蛟龙,抿嘴摊手;“藐视”罗汉转过头去,心口异态。“听经”罗汉最为虔诚,专注一境,听佛说法。“沉思”罗汉低垂双目,冥思苦想。雕塑者虽然塑的是佛国罗汉,但充满世态人情,塑像神态各异,许多细节非常精致,连内穿的衬衣和外罩的袈裟都层次鲜明,衣服上的褶皱清晰可见。</h3><h3>图上 降龙罗汉</h3><h3>图下 伏虎罗汉</h3> <h3>十六尊罗汉都和真人一般大小坐在那里,他们的头部额骨园中带方,高鼻大眼,具有西域人的特征;每一尊罗汉的表情和神态都可以用一个字来慨括:慈、虔、瞋、静、醉、诚、喜、愁、傲、思、温、威、忖、服、笑、藐;令人叫绝的是其中第十二、十四、十六三位尊者,这三位罗汉的目光全部都注视着在柱头上的一条虬龙, 但三者的眼神又各不相同,第十二尊者正在施法降龙(降龙罗汉),脸部表情有一种“威”严之感,而他旁坐的第十四尊者(</h3><h3>钦佩罗汉)则全神贯注地在看他降龙,手一摊、嘴一抿,表示钦佩而“服”,在他旁边的那位(藐视罗汉),两眼似闭非闭,架起右腿,摇晃左手,显示出一付不屑一顾的“藐”视的样子。</h3><h3>图上 讲经罗汉</h3><h3>图下 评酒罗汉</h3> <h3>十六罗汉群像装饰十分精工,全是彩色汉装,衣褶线条流转自如,层次分明。雕塑手法把衬衣、中衣、袈裟三层服装交待得十分清楚,并能表现出丝绸、纻麻的质感。服装上的刻花填彩具有宋代瓷刻的风格。图案丰富多彩,有翎毛花卉、博古人物,是宋代装饰作风。十六尊罗汉塑像中,降龙、伏虎两尊高3尺5寸,其余皆高3尺4寸。所有塑像头部前额突出,额骨圆中带方,具有西域民族丰颊高鼻、粗眉大眼的特征,具有极细致生动的表情和各自的特殊性格。</h3><h3>图上 打坐罗汉</h3><h3>图下 托塔罗汉(塔已失)</h3> <h3>早在1958年紫金庵就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后的文革期间,也有红卫兵进来要冲砸,被当家和尚苦苦阻拦,闻讯赶来阻拦的还有当地的乡亲们,告知他们紫金庵是周恩来提出要特别保护的。为了防止夜长梦多,紫金庵派人去省城南京,拿了一份保护的红头文件,才保全了这堂罗汉泥塑。在那个全国上下文化毁灭的年代,紫金庵能够幸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h3><h3>图上 愁思罗汉 眉头紧锁,目光视而无物,一手搓腿,一手握拳,表请丰富含蓄,似愁非愁,似忧非忧,滿目惆怅。</h3><h3>图下 挖心罗汉 面容开朗,形象浑厚,左手托着从胸中挖出的心脏,仍然神采焕发。其实甚是荒唐!!</h3> <h3>十六罗汉名字形象的来历:雷潮夫妇依据唐·玄奘所译《大唐西域记》中所载十六罗汉的名字,构思出这个名字的脸部表情而创作出来。据说总共化了十六年的功夫。</h3><h3>图上说明牌中讲,沉思罗汉是雕刻创作最好的罗汉。试比较上面一幅中的愁思罗汉,同样是思,沉思与愁思,其表情完全不同。雷潮夫妇雕塑手法扱为髙超传神。</h3> <h3>除了罗汉像,紫金庵有著名的三宝:</h3><div>第一宝:大殿供奉的释迦佛像眼睛会随游人走动而移来移去,就像活的一样。佛的慧眼是指无论你处何处,释迦大佛双眼总在注视着你,让你感到佛法无边。</div> <h3>第二宝:诸天像手中的经盖,这是用来盖在书上的绢帕,诸天的左手将绢帕顶起,右手撩起绢帕的一角,纳帕就自然下垂,皱褶流畅而飘飘然。但是,它是泥塑的,令人叹为观止。</h3> <h3>第三宝:后面观音菩萨头‘顶上六角形的华盖,上面印有红色的缠枝牡丹和绛红色的盖面,象在微风中忽忽飘动,但仔细看无论是诸天手里的经盖还是观音大士的华盖,虽看上去都薄如丝绸,但实际上全是用宽仅一到两厘米的泥土塑成的,不细看几近乱真,其艺术造诣和精湛工艺的确不同凡响!</h3><h3><br></h3> <h3>明末邱弥陀增塑的八尊,其风格远不及前面的罗汉像逼真。其形态正襟端坐,目光呆滞,缺少细微的生动表情而失去传神之妙,与宋塑名手雷潮夫妇的十六尊罗汉像相比,差之远也。</h3><h3>图左二幅是明末邱弥陀所塑;右二图藐视罗汉和钦佩罗汉是宋雷潮塑,钦佩罗汉:他紧靠在降龙罗汉的左侧,他神情专注,全神贯注看空中的蛟龙,对降龙罗汉的本领,表示十分钦佩,心中油然而生敬意,因此,两脚鞋子也来不及穿,往上一搁手,嘴吧一抿,钦佩得五体投地;藐视罗汉;年逾七十,翘起二郎腿,转过头去,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但他那凹陷的眼睛却在窥视着柱头的蛟龙,看它是否真会被降伏,那心口异态的样,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组放在一起以资比较。</h3> <h3>净因堂三字为海灯法师李叔同的墨宝。</h3><h3>图下是脊梁上的苏式彩绘。</h3><h3>图上的人是同去东山的老旅友李伯强。</h3> <h3>净因堂现在放雕刻品展览销售,並由工艺师现场雕刻砚台。</h3> <h3>雕刻工艺师钱家男</h3> <h3>工艺美术师钱家男正在雕刻砚台。</h3> <h3>雕刻的砚台售价,较好的6800元</h3> <h3>石刻展品:图1 2001年获首届中国石壶技艺创新大奖赛银奖作品“如意古币壶”。</h3><h3>图4是孺子牛。</h3> <h3>白云居是近现代新建的。其中有当代画家亚明的画《寒山问拾得》,其对话很有禅意:</h3><h3>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h3><h3>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h3> <h3>紫金庵创建于梁陈,唐贞元年间废后复建,唐玄宗时修复殿宇,装金佛像,宋、元、明三朝屡建屡毁。清乾隆十一年,住持僧道宏创建罗汉堂正殿、净因堂, 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前庵后宅”小型佛教建筑群(一殿一堂),一直保存至今。</h3><h3>图上是大殿前的二棵桂花树,树龄分别是500年和600年,应该是明代中后期。</h3><h3>图下是院子里的千年黄杨树。古语云“千年黄杨碗口粗”,此两棵黄杨乃紫金庵建庙时所栽,距今1500多年。现树高9米多,冠幅8米多,直径30公分,仍生气勃勃,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被当地人尊为“神树”,是吴中区著名古树名木之一。</h3><h3>紫金庵参观完。</h3><h3>顺便交待一句:还有一堂半罗汉是,一堂在山东长清灵岩寺,半堂在苏州甪直镇保圣寺。(甪直离上海很近,11号地铁到花挢,换乘151公交到南钢汽车站,同站换乘109公交到甪直,甪直也是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分景区之一。另:世遗项目 《江南水乡古镇》将在2019年申报,共11个水乡古镇,其中也有甪直。)</h3> <h3>紫金庵之后,再乘627公交到底,便是陆巷古村。从地图上看,陆巷在东山半岛的最前端(再偏北些)。</h3><h3> 陆巷古村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古村落,也是中国最美的古村落之一,目前江南建筑群体中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明清建筑艺术博物馆”。这里民风纯朴,古宅名宅众多,有三元牌坊、怀德堂、怀古堂、惠和堂等各擅其胜,令人叹为观止。很多电影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最著名的有李少红导演《橘子红了》,这里除了古建筑外,漫山遍野都是橘园和茶叶(碧螺春)。 </h3><h3> 陆巷因村中有六条直达太湖的巷弄而得名。</h3><div>陆巷古村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王鏊曾连捷解元、会元、探花,其门人唐伯虎称他为“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鏊母亲姓陆,其村因此得名。</div><div>图的牌坊是现代建造的,图上是正面,图下是反面。四柱三门重檐牌坊,坊额刻有“陆巷”二字;内柱联“万顷碧波奔眼底;千年史诗激落胸中”;外柱联“山与人相见;斜日橘林秋”。</div><div>下图 牌坊北面匾额是“崇德尚贤”,两旁对联内柱联是“里巷存遗风步履百度寻觅,湖山乃旖旎气韵千番袭人”,外柱联犹显大气自豪:“宰相状元进士第,教授博士院士乡”。</div> <h3>上 捡票口 一个村庄要买票进入,这便是当下的生财之道,幸好老年人可免票。当地人不从这里走,实际上,一个村庄或小镇,往往有较多的进出通道。</h3><h3>捡票口的横匾上写着“民康物阜”,点明了这个小村庄的富庶。</h3><h3>中和下 进了捡票口,前面一条河,河水直通太湖,图中的墙上有寒谷渡三字。</h3> <h3>河道拐个弯,前面是个渡口。在依靠舟楫交通的年代,这里便是通往外界,走出古村的唯一通道。</h3><h3>渡囗的名字叫寒谷渡,有一条小路直通到寒谷山,山上有小庙,叫寒谷寺。这个渡口取名寒谷渡也是顺名理章的。</h3><h3>据村民说,当年王鏊宰相进出村,就是在这儿上下船的。</h3> <h3>上和中 古村的石板道。春节刚过没多久,游人稀少。特别给人的印象是这个偏辟小村的干净、整洁和宁静。</h3><h3>下 古村的小店。</h3> <h3>陆巷古村有三个牌坊,也即三元牌坊,这是陆巷人引以为自豪的荣耀。明朝成化十年,本村人王鏊在科举考试时先后连中三元。后来在正德皇帝时,官至宰相,就在村子里建造了三座牌坊,以示荣宗耀祖。</h3><h3>图是解元牌坊。顺便讲一下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第一关是院试,由县府级举办,考试合挌者称为童生,也即是秀才。接着由省范围内举办乡试(每三年一次)乡试合格称为举人,举人就具有做官的资格,举人中的第一名称为解元。(换言之,解元就是考试全省第一名)</h3><h3>明成化四年(1468)王馨参加县、府、院三级童生考试,均为第一名。王得秀才六年后,即明成化十一年(1474),王又得乡试第一名解元。</h3> <h3>举人可以直接做官(当有空缺时,吏部会直接命名做个七品小官),或继续读书,三年后可去会试,会试由礼部主持,参加会试的人数有名额限制,每年都有变化,一个省有几十名到一百多名不等(例如明朝正德年间浙江省名额为95名)。会试共录取二百到三百人,称为进士,其第一名称为会元。进士是正式的官了,朝庭会委派他相应的官职。</h3><h3>明成化十一年(1475)王会试得第一名会元。</h3> <h3>会试中的前十名,再进行殿试。殿试由内阁大学士出题,皇帝确认,仍是筆试。考试的科目是策问,策问的内容就是施国方针,皇帝要用你,看你有多少理国的才能和方法。评定只计名次,没有淘汰,第一名称状元。现代认为,殿试只是对会试的再次确认。</h3><h3>连中三元就是三个级别的考试都是第一名。王鏊殿试时中的是第三名探花,怎么是连中三元呢?王中会元后,进入殿试,殿试时众考官建议将其列为殿试第一名---状元。正当王鏊将成为连中“三元”的关节眼上,主考官商辂出于妒忌(商自己是“三元”),借故将王鏊定为二甲,众考官不服。在金銮殿上,众考官争执激烈,相持不下。经阳伊公力争才放到一甲第三名(探花)。此事明代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等笔记中均有记载。(摘录于故居内说明牌)故而在家乡东山人的心目中,王鏊是连中三元的。</h3><h3>(注:清代时,前三名试卷由读卷官读给皇帝听,然后由皇帝钦定前三名的名次)</h3> <h3> 惠和堂,这里就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居,也叫“宰相府”,现在做为王鏊纪念馆。惠和堂取名是取“惠风和畅”之意。</h3><h3>前些年,周迅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中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王鏊故居里拍摄的。</h3> <h3>进门后是桥厅。相当于现在的车库。</h3><h3>上是官桥 是人抬的。</h3><h3>下是车桥 是用马拉的。</h3><h3>上的桥厅说明牌上写着桥厅和门厅合而为一:这座门厅是与轿厅连在一起的,门厅是一进,轿厅是两进,上面却只有一个屋面,两屋合二为一,类似鸳鸯厅格局,既节约了用地,又解决了采光、排雨水的难题,其屋顶建筑结构是江南所少见的。</h3> <h3>大厅是跪接朝廷圣旨,迎接达官显贵和举家操办红白喜事所用。</h3><h3>大厅正中的“王鏊塑像”。王鏊(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明代正德年间宰相,文学家,明代才子唐寅(唐伯虎)的老师。王鏊对明代的“弘治中兴”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王鏊虽有凌云之志和匡时之策,无奈明武宗昏庸,刘瑾与焦芳勾结,专权乱政,“以志不得行”,于是王鏊急流勇退,三次上书请求,于正德四年(1509年)毅然告老回乡。</h3> <h3>介绍王鏊。其门人唐伯虎写一幅对联“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称赞他的老师。王鏊殿试答卷可以说是明朝八股文的典范,故称其为文章第一。</h3> <h3>“惠和堂”是规模宏大的明基清建官宦宅第大型厅堂建筑,进深五进,纵轴三路,中轴线上有门楼、轿厅、大厅、堂楼、后楼和后花园;左轴线上有花厅、客厅、书楼、小花园;右轴线上有茶厅、灶间、杂房等,左右均有长长的备弄可通。惠和堂是整个建筑群的主厅,也是举家议事的地方。</h3><h3>上和中 惠和堂大厅</h3><h3>大厅对联:著述前篇遗后世海内文章第一,辅佐三朝匡社稷山中宰相无双。</h3> <h3>上 王鏊后辈人才辈出,王鏊之后,从这个宅子里走出了众多的各界名人。解放后,(中)王鏊的故宅依然儒风习习,育人无数。</h3><h3>下 堂楼的一楼中间,是个过厅,两侧是木板壁,作为左右房间的隔断。过厅中挂着一幅书法,落款是文徵明,怎么回事呢?</h3><div>王鏊在京城首辅四十年,告老还乡后又教出了两个有名的学生:一个叫唐伯虎,一个叫文徵明。</div><div>所以,这里放上文的书法作品並不奇怪,不过不是原件真跡,而是文征明的原字体,经过重新排版的复制品,两首诗的译文:</div><div>太液池</div><div>泱漭沧池混太清。芙蓉十里锦云平。</div><div>曾闻乐府歌黄鹄。还见秋风动石鲸。</div><div>玉蝀连蜷垂碧落。银山缥缈自寰瀛。</div><div>从知凤辇经游地。凫雁徊翔总不惊。</div><div>日上宫墙诗</div><div>日上宫墙霏紫埃,先皇阅武有层台。</div><div>下方驰道依城尽,东面飞轩映水开。<br></div><div>云傍绮疏常不散,鸟窥仙仗去还来。<br></div><div>金华待诏头都白,欲赋长杨愧不才。<br></div><div>右诗作于嘉靖乙酉春三月,甲寅六月十日重书,于是三十有年,余年八十有五矣,徵明<br></div><div>(注:文征明长寿活到九十岁)(日上宫墙诗原作拍卖到55万人民币。) 唐寅的形蹟在这里也有的,因仓促未曾拍到照,故从略了。</div> <h3>宰相府后花园</h3><h3>上中 寒翠亭 对联:水色山光皆画本 花香鸟语总诗情</h3><h3>下 半边亭连着长廊。</h3> <h3>上中 水榭名湖光阁,对联是唐朝虞世南的诗句:“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h3><h3>下 半边亭匾额“眏浓豁朗”,对联是“庭花无影月当午,檐树有声风报秋”,是影印清朝戴熙手书的对联。</h3> <h3>花园全景扫描。</h3><h3>王鏊纪念馆参观完。</h3> <h3>怀古堂是明代宰相王鳌家族祭祖的地方。由苏州张姓商人购得,化巨资修复。产权为私人,按照《东山镇陆巷古村开发协议》,游客进村统一收取门票,本村民及村民亲戚免费进入,但每一个进入惠和堂、怀德堂、怀古堂、宝俭堂等古堂景点的游客要进入参观需要验票,私人产业的堂主可凭借存根从东山旅游开发公司领取每名游客若干元的利益分成。</h3> <h3>楠木厅又名“聚仙厅”,堂上悬挂一幅王鏊朝服画像。像的来源据说是从故宫中临慕而来。</h3><div>画像两旁对联是“青山绿水千载秀,锦绣华堂百世荣”。<br></div> <h3> 上 走出门厅,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前面台阶上有一如意头形状的门洞,上面有砖刻名称----粒园,粒意即米粒吧,表示这个园很小。透过如意头的门洞,可以看见里面的楼屋及树木。</h3><h3>下 上粒园的台阶右边放着一尊造型及表情少见的和尚,大概是现主人收集来的。</h3> <h3>上 后楼的红木雕件</h3><h3>下 厅堂前的走廊下,靠壁一座观音像。估计也是现主人从哪里收集来的。</h3> <h3>上 遂高堂 遂高堂”是王鏊胞弟王铨的故居。</h3><div>现在的“遂高堂”已被改建为洞庭商帮陈列馆。</div><div>洞庭,是指苏州太湖流域的东、西两山区域,洞庭商帮,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商帮之一,而洞庭商人,即苏州商人的代表</div><h3>下 进门是佈置的蜡像,从前做生意招揽顾客的场景。</h3> <h3><font color="#010101">上 屋内是洞堂商帮陈列馆图片展。中 共有六个部份,图为第一部份。下 商帮组织早已不存在了,但它的后人都很有出息。</font></h3> <h3>上 “遂高堂”后楼上下两层,均为陈列馆展室</h3><h3>中 格子门窗的雕花。</h3><h3>下 遂髙堂大厅。内布置蜡像,模拟清朝商帮的经商情景。</h3> <h3>宝俭堂是南宋左丞兵部尚书大学士叶梦得的故居,坐落在陆巷古村的东南角,望山而建开门见山,门前大片果园菜田环绕,环境极为幽深静谧。园子坐北朝南,东西走向,目前开放面积足有三千平米,正中是门厅明德楼,东西两侧是花园,东院花园起名梦园,园中曲桥回廊、石栏水榭,将小园点缀得精致小巧,不失江南园林的精妙绝伦令人喜爱。园子在规模、造诣上虽不能和那些明园媲美,却也是官宦府第的典型格局。</h3> <h3>宝俭堂后壁两柱上有帽翅雕刻,故也称官帽厅。</h3> <h3>后楼称“明德楼”,两旁走廊门额各书“毓秀”和“倚翠”,乃是吴门画派的开山鼻祖沈周所书。</h3> <h3>上二图:花园虽小,但不失为精緻。图中水榭、曲桥等。</h3><h3>中:明德楼长窗门上的雕花。</h3><h3>下二图:砖雕门楼,门楼匾额“厚德载福”。</h3> <h3>花园全景扫描</h3> <h3>板壁上的多种介绍</h3><h3>下左 叶梦得简介</h3><h3>下右 叶氏后人兴旺发达,成就颇大,师级以上及教授人数众多(原上海市副市长叶公琦居然也是东山叶氏之后)。名人的后人往往也是名人,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其人,其原因有二:一是名人都是有钱人,经济条件好,从小有能力受到良好的教育;二是家族的优良基因遗传,这也是很重要的,跟漂亮的脸蛋一样,都是父毌给的。</h3> <h3>上 这是叶梦得后裔,向出资修建者许青冠先先的敬书。他书写了叶梦得的一首词《水调歌头》。现将《水调歌头》摘录如下;</h3><div> 叶梦得 《水调歌头》</div><div>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br></div><div>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徒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div><div>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div><div>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div><div>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div><div>下 水调歌头译成白话文。</div><div>陆巷王鏊故居惠和堂、怀古堂、遂髙堂及叶梦得故居全部参观完。</div> <h3><font color="#010101">陆巷之后,乘629公交到启园游览。</font></h3> 启园是苏州所有园林中唯一一座依山而筑,傍水而建的园林。整个园林中,四面厅、复廊、转湖、假山、新楼构图均衡,十分和谐。<div>下 制作者在此留影。</div><div>启园有五大看点和三大宝。</div> <h3>第一看点和第一宝是柳毅井。很多人觉得奇怪,这柳毅传书本身只是传说,柳毅井到处都有,何宝之有? 原来这里的柳毅井是正宗的。</h3><h3>柳毅传书”源于唐代传奇《柳毅传》,最早见于《太平广记》四一九卷,出自唐人陈翰所编《异闻集》中,由李朝威撰写。元代尚仲贤改编为杂剧《洞庭湖柳毅传书》,后世很多戏曲作品均取材于此。柳毅的墓据说是在阊门内五峰园中,有土山隆起,其东有柳毅桥。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记载:“柳毅井,在洞庭东山侧道”。</h3><div> 柳毅井栏八角形,井圈为武康石琢成,井栏内径 0.38米,高0.43米,井深4.5米。青石碑高1.12米,宽0.53米,碑上“柳毅井”三字为武英殿大学士王鏊于明正德五年(1510)所书。苔痕斑驳,古趣盎然。井旱涝无盈涸,风摇亦浊。井水香甜津润,异于他井,历史上为东山名泉之一。1994年环山公路扩建时,柳毅井石碑被围入启园内。</div><div>柳毅亭则是后来添加的。</div><div><br></div> <h3>第二看点是鉴湖堂。堂内有康熙大帝的坐像。康熙皇帝收复台湾和平定叛乱有很大功劳。</h3><h3>清朝的开国对今天的中国版图有着极大的功劳。明朝时疆土的面积只是中原和南方各省,东三省、新、青、甘、藏、内蒙都是清朝开国列入版图内的,侭管清末腐败喪权辱国、侭管滿清少数民族,但仍不能忘记清代几个开国皇帝的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功勋。这就叫做历史。</h3> <h3>康熙到东山的资料汇集。</h3> <h3>第三看点和第二宝:</h3><h3>公元一六九九年四月,康熙皇帝在此休息过。旁边是一棵用铁栅栏围起来的老树杆,虽然时下天气还处在较为寒冷的初春,但这棵“古杨梅树”却显得颇有生机。</h3> <h3><font color="#010101">第四看点:园内最为壮观的“镜湖楼”是一座宫殿式的二层建筑,端庄雅緻。走进“镜湖楼”室内,堂上高悬“宸幸堂”匾额,“宸”帝王居住的地方,意思是康熙皇帝在此下榻过。屏风上挂一幅漆雕《康熙巡幸东山图》,两侧柱联“绍闻衣德千秋凛;景福鸿禧百世凝”。</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镜湖堂是四面厅,它没有墙壁,四面都是门窗。图3是侧面,也有门窗对联,图4是内部辰辛堂匾额和漆雕。</font></h3> <h3>第五看点和第三宝是御码头</h3><h3>通往“栈桥”的湖岸处有“三排式四柱”石坊,石坊的中间上方刻着“万丈光焰”,石坊的左联“松柏有本心”;右联是“湖海尚豪气”。左侧副额是“康熙三十八年四月”;右侧副额是“圣祖巡幸东洞庭山”。</h3><div> </div> <h3><font color="#010101">牌坊的背面。当年席氏先祖在此迎驾,康熙皇帝亲笔手书“万丈光焰”四个字。</font></h3> <h3>沿着石砌栈桥走到尽头便清清楚楚见到亭子,只见亭额是御题“虫二”(虫二就是風月两字无边匡,),在亭的正中央高悬一块盘龙金匾,由清康熙帝御笔书写的“翠色满湖”四个字,亭中立一石碑,刻“御码头”三字,落款是刘墉。值得一提的是,这当年清康熙皇帝的“御码头”伸入水际,其气确实势颇为壮阔,这就是启园的第三宝了。</h3> 石牌坊后,便是浩瀚的太湖啦,碑亭直伸到太湖中。这也是启园有别于其他苏州园林的最大卖点,和启园的这片水面比起来,其他苏式园林的水域简直就是眼泪一滴。<div><br></div> <h3>御码头处全景扫描。</h3> <h3>启园内有几株梅树,当下正值梅花绽放时,不得不拍几张照。</h3> <h3>迴廊与复廊很美,但不算启园特色。苏州好几处园林都有迴廊。</h3><h3>实际上,启园是后建的,它集苏州园林之大成:有沧浪亭之复廊、艺圃之漏窗、拙政园之“飞虹”、耦园之“山水间”、狮子林之玲珑假山。它的最大特点是太湖就在旁边。借得天然山水浑然一体,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被称为是“太湖山水第一园林”。《半生缘》、《缘来就是你》等二十余部影视剧都曾在启园拍摄。</h3> <h3>湖桥美景。</h3> <h3>单孔桥全景扫描</h3><h3>启园参观完后,即乘629回到东山首末站,回程再乘527大站快车往火车站方向。</h3> <h3>购物:</h3><h3>图1 在东山陆巷买的猪油松糕。</h3><h3>图2 陆巷买的白玉方糕。陆巷白玉方糕为当地名特产,但在前面图片中放不下了(现在正好100张图片,到达上限)。</h3><h3>图3 回程中特地去木渎仃留晚歺,並购得当地特产 松子猪油枣泥麻餅。</h3><h3>图4 木渎购麻酥糖。</h3><h3>图5 5817次列车回上海(从淮北开出),到上海21点。</h3><h3>苏州东山一日游愉快结束,园滿双丰收。</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