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秧歌情》</h3><div><br></div><div> 作者:宫本有</div><div> 图片来自网络</div><div><br></div><div> 很久以前,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唱歌跳舞,为了驱除妖魔,敲锣打鼓,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以后逐渐演化成了有组织、有规模的活动,称其为逗会,后来陆续加入了演唱、搞笑等更名为秧歌。</div> <h3> 乳山是大秧歌的故乡,扭秧歌在乳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风民俗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着丰富的文明内涵,成就了一个秧歌之乡的美名。乳山大秧歌素以场面壮观,恢弘豪放,活灵活现,风趣幽默闻名全国各地,能够一睹它的风采,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h3> <h3>“ 锣鼓声声彩旗飘,载歌载舞闹新春。” 为了烘托节日的气氛,每年春节,秧歌队要走村串户的去表演拜年。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秧歌节,经过选拔出来的代表队要来到城里参加比赛,届时汇集了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观看。表演是从政府广场开始,沿着大街进行,一直到河滨公园结束。那天街上是人山人海,卖糖球的,卖风车的,卖摇摇鼓的在人群中大声吆喝着,还有各种小吃的叫卖声,夹杂着孩子的吵闹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h3> <h3>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一阵阵锣鼓响起,演员们踩着鼓点扭着,花鼓手蹦着、跳着、敲打着,一排排俊俏姑娘媳妇摇着彩扇,翩翩起舞。舞龙舞狮,划旱船,耍黑驴,挑担背媳妇,五花八门,各现其能,逗的观众哈哈大笑。“场内翩翩舞姿,场外笑语喧哗。”</h3> <h3><br></h3><div>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开始在河滨公园外的广场上卸妆歇息。广场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车辆,车上面巨型的画布印上了活色活香的人物造型。在广场中央的空地上,是青石村秧歌队换妆歇息的地方。领队的队长是一位中年汉子叫山旺,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长的敦厚朴实,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汉子,此时正在指挥大家整理道具服装。春花嫂和柱子又在为今年谁能得第一在“吵吵”着。卸过妆的演员,有的开始坐着抽烟,有的在兴高采烈的谈论着,大家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人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div> <h3><br></h3><div> 不远处一阵“吱吱纽纽”的响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抬头望去,只见一位年轻妇女和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正推着一辆破旧的“轮椅,”边走边打听着向这边走来。说是“轮椅,”其实就是两个生了锈的破自行车轱辘,搁上了几块破木板箍在一起,走起来摇摇晃晃,有点不堪重负。</div> “ 轮椅”上坐着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灰白的头发看不出一丝纹乱,似乎经过精心的梳理,黄白的脸上一双慈祥的眼睛和蔼可亲。 推车的年轻妇女,穿着紫色上衣,黑色的裤子己经洗的有点泛白,脚穿一双衲底布鞋。微黑的脸上一条条皱纹掩饰不住她的美丽,因汗水两鬓湿湿的贴在脸上,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露出慈母般的目光。全身穿戴虽有些土气,但很整洁,有一种淡雅别致,典雅端庄的滋味。一举一动,落落大方,浑身透着一股特有的魅力。 小男孩一对乌黑发亮的大眼睛里透出一股灵气,闪烁着天真快乐的光芒,有一种农村孩子特有的成熟、懂事,让人喜欢,让人怜悯。 <h3>她们一边走一边打听:“师父,请问一下,青石村的秧歌队在哪?”说起青石村,大家自然而然的想起了它的秧歌队,那可是无人不晓,无人不知,每年比赛总得第一,全县首屈一指的。山旺听见有人在找,忙应了上去说:“你找谁?”年轻妇女答道:“俺找青石村的秧歌队。”“啊!我们就是,我是队长叫山旺,”山旺看着妇女。“师父,你好!你看,我们来晚了,没能看上你们的演出,可不……可以……再演一场秧歌让我们看?”妇女压低了声音,怯声怯气道。山旺一愣:“什么!你在说一遍,”“可不……可以……再演一场?”旁边的柱子忍不住的开口:“你在开玩笑吧!我看你年纪也不小,别在这里拿我们寻开心了,你说的倒轻巧,我累的腿都拉不动了还要演给你看?走吧,快走吧,别在这里叨叨了。”妇女张了张口,似乎有难言之隐,脸上露出一副哀求的样子。一旁的孩子急了,抹了抹头上的汗珠,稚声稚气的说:“叔叔,阿姨,你们演一场吧!我和妈妈天不亮就推着爷爷走了五十多里路,到现在还没吃饭呢!”“是啊!孩子说的都是实话,他爷爷病了快十年了,经常唠叨,我这辈子要能看上青石村的秧歌就好了。为了老人此生的愿望,我想尽办法,说什么也要让他老人家今年看上青石村的秧歌。”妇女不停的说着。春花嫂看着她可怜巴巴的样子,一种女人特有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对着山旺吼道:“你们这些大男人,心都怎么这么狠,连个孩子都不如,人家不就是要我们演一场吗?你就不能满足一下他们一家三口的愿望!快……快……快演一场!”春花一脸嗔怒。其实山旺看到她们祖孙三代,老的老,小的小,早以心动,听春花嫂这么一闹,便打定了注意,随即扯开嗓门大声喊着:“大家听着,现在穿好演出服装,我们现在再演一场秧歌。”听山旺一喊,演员们纷纷穿上服装,搬来道具。</h3> <h3> 一阵锣鼓的响声,队员们排起了长队,走起了舞步。柱子把花鼓敲得上下翻飞,不时的在两腿之间来上一锤,春花脸上点上黑痣,扭动身躯,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演员们卖力的演着,轮椅上的老者微张着嘴看的津津有味,三人一边看,一边悄悄的谈论着,“好看,太好看了!真过瘾!”看到热闹时,老人还用那两只不灵活的手拍打着,同时晃动着身体,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演出结束后,年轻妇女感动的不知是好,向前对着演员鞠了一下躬,嘴里说着:“谢谢……谢谢……太感谢大家了。”然后与孩子推着轮椅出了广场,走在路上不时的转过身来点点头。</h3> <h3> 忙过了春夏,又忙过了秋冬,不知不觉过了一年。秧歌节又到了,今年的秧歌和往年一样,非常热闹,大家如同往常,演完节目后,开始卸妆。这时年轻妇女带着孩子推着轮椅来到了广场上,大家一眼认出就是去年来的三位,随及停止了卸妆,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她们。妇女看到了青石村的秧歌队很是高兴,过来对着山旺战战兢兢地说:“师父,不好意思,今年又来晚了,你看能不能再演一场?”看着她气喘嘘嘘疲惫的样子,看着她对老人的贴心照顾,看着她的孝顺,瞬间感动了所有的人。山旺看了看大家说:“演……演……我们演!”于是演员们把还没有换下的服装重新穿好,又开始热烈的演着。演出结束后,妇女千恩万谢的说:“演的真好,如果明年能够再来看该有多好?”旁边的老人也附和着:“明年还来看,还来看。”中年妇女和孩子推着轮椅走向了公路,望着远去的三人,大家反复谈论了很久。</h3> <h3> 第三年的秧歌节,青石村的秧歌队依旧重复着演出,演出结束后,大家早早的回到公园。不知怎的,今天没人卸妆,人们开始四处打量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其实大家都明白,就是期待着那三位特殊观众的到来。山旺摸摸兜里的红包还在,心里悄悄放下心来,那是秧歌队筹集的五百元钱。柱子摆弄着一根用枣树根雕刻的拐杖,那是给老人用的。春花嫂把一套崭新的运动服抚摸的平平整整,那是送给孩子的。还有拿点心的,拿饮料的,那都是给三人准备的。十一点多,三人终于出现了,孩子比去年长高了,年轻妇女依然穿着紫色衣服,老人还是那个样子没有什么变化。大家过来同三人亲切的打着招呼,各自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送了过去,妇女感动的哭了,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谢谢大哥,谢谢大妹,谢谢……谢谢……”妇女哽咽着。山旺带领着人们继续演着他们的秧歌。</h3> <h3>演出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春花向妇女问道:“大姐,看你们一家生活虽然苦点,但过的真幸福,好让人羡慕啊!”妇女笑了笑说道:“其实轮椅上的老人,不是孩子的亲爷爷,他是我的邻居二叔。孩子三岁那年,他父亲得了肺病,经过一年的治疗,不但没治好,反而越来越重,最后拉下了一屁股债走了。看看不大的孩子,看看家涂四壁,看看地里的农活,愁的真是没法活了。多亏隔壁的二叔帮忙照顾才得以生活下去。二叔年轻时曾有过一个未过门的媳妇,丈母娘看他家穷,死活不让闺女嫁他,闺女一气之下寻了短见。他哭干了泪水,人也变得呆板了许多,从此一辈子再也没找过女人。前几年一场脑血栓落下个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于是我便担负起照顾他的任务。”听着中年妇女的讲述,人们不断擦着流出的眼泪。</h3> <h3> 又是一年的秧歌节,三人未出现,第二年第三年再没出现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大家觉得很奇怪。青石村秧歌队依旧保持着那个特有的习惯,演出结束后不卸妆。大家坐在一起喝着热水,吃着点心,有人讲述着她们一家的故事,听的人越来越多,一年一年这里聚集了许多人。故事越传越广,妇女的孝心感动着大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很多人慕名来到这个幸福场地,希望能够看到他们一家三口。</h3> <h3> 不知几年过去了,又是一年的秧歌节。天空中飘起了雪花,落在地上便不见了踪影。秧歌队依旧表演着,今年的秧歌增加了尊老爱幼,文明和谐等节目。演出结束后,大家穿着演出服,在广场上说笑着谈论着。一位身穿黄夹克,文质彬彬的青年,推着一辆“轮椅“,后面跟着一位中年妇女出现在广场上,“轮椅”上堆放着一个大纸箱,格外醒目,大家看了一眼没人在意,又各自拉家常去了。两人来到秧歌队旁停下脚步,中年妇女对着大家说:“这是青石村的秧歌队吗?”山旺答应着:“啊!是,你有什么事。”“可不……可以……再演一场?”好熟悉的声音,大家一时愣住了,人们猜测着,难道是她们?经过几年的时光,年轻妇女和小孩的形象再和眼前这两人,努力的把画面重叠在一起,这不就是当年那位年轻妇女和孩子吗?春花用手指着妇女:“你……你们……”的说不出话来。</h3> <h3><br></h3><div> 妇女点了点头说:“我就是几年前的一家三口,由于很想念你们,今天特地来看看大家。几年前,孩子的爷爷去逝了,剩下我们孤儿寡母,老家的人希望回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就这样我在弟弟的一再催促下,领着孩子回了云南老家。如今孩子己经长大成人,今年又考上了大学,是秧歌队里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一直激励他的成长,我们才有今天。为了感谢大家,特地从云南赶回来,这是我自己熬制的红糖,还有我家的芒果,送给大家尝尝,东西不多,但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妇女和青年边说边从纸箱里往外拿着,每人送给一份,嘴里不停地念道:“谢谢……谢谢……谢谢大家以前的帮助。”</div> <h3> 人群中不知谁在喊:“山旺,快………快……快演一场,你都等了八、九年了,今天终于把人家等来了。”“哎!演……马上演……”山旺欢快的应着,广场上瞬间响起了锣鼓声,“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