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梅祖卡到菲斯有480公里路途,从荒芜的沙漠到热闹的菲斯这一路见的是冰火二重天!快到菲斯时我们路过了伊夫兰。</h3> <h1><b><font color="#ed2308">遇见“伊夫兰”</font></b></h1> <h3>伊夫兰是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中部城市,海拔1,650米,2013年人口40,104。是摩洛哥著名的滑雪胜地,自然风光优美,有“小瑞士”之称。这是伊夫兰滑雪场。</h3> <h3>滑雪的人非常多</h3> <h3><br></h3> <h3>想不到非洲还有那么好的滑雪场</h3> <h3>我们也成了别人相机里的风景😄</h3> <h3>到访伊夫兰是个意外,游程里是没有的,只能说我们是路过。</h3> <h3>伊夫兰有全摩洛哥最贵的美国大学,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夫人就是这所大学毕业的。由于她接受了西方教育,尽管是阿拉伯人但是她不包头,婚前就与丈夫说好是一夫一妻,这在阿拉伯国家皇室可是开了先列了。</h3> <h3>这里的建筑都是欧式的,城市安静,整洁,街边上全是豪宅,也是富翁们度假的地方。</h3> <h3>这幢房子的一楼是这里最好的咖啡馆。</h3> <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20迪拉姆一杯咖啡,在摩洛哥属于最贵的了,一般的只要10迪拉姆。不过想想还不算贵,我们上个洗手间曾经付过5迪拉姆。</font></h3> <h3>先生点了一杯咖啡,慢慢享用。</h3> <h3>伊夫兰的标志是一头石雕狮子,二战时由一名德国人雕刻。这里平时拍照都要排队的。</h3> <h3>用雪堆的狮子,还蛮像的。</h3> <h3>在摩洛哥阿拉伯人是不让拍照的,但是在伊夫兰却不一样,这一家很大方地让我们拍个够。</h3> <h3>小女孩非常漂亮,大大的眼睛看的让人心也醉了!😄</h3> <h3>小镇很美丽,可惜我们只是路过歇了半个小时,没有好好领略这个城市。</h3> <h1><b><font color="#ed2308">走进“菲斯古城”</font></b></h1> <h3>大巴进入菲斯的地界,一改沙漠的荒凉和山区的雪景,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农田,菲斯土地可真肥沃,怪不得成了古代的皇城。</h3> <h3>由于菲斯河为两岸的农田带去了大量泥沙和矿物质,因而便于农作物生长。菲斯在阿拉伯语意为“金色斧子”,也有“肥美土地”之意。</h3> <h3>菲斯城坐落在半山腰,默默地俯瞰着这雾气蒸腾的大平原。</h3> <h3>在菲斯最有看头的就是古城了。建于公元808年的古城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也是阿拉伯民族精神的原点之一,1981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菲斯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典型的中世纪风格的城市之一,在阿拉伯国家可与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埃及的开罗、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和也门的萨那等城市相媲美,菲斯保存着原汁原味的中世纪风貌。</h3> <h3>17公里长的城墙基本完好</h3> <h3>城墙用粗笨的石块作基础,上面是夯土层,城墙上筑有略带夸张的箭垛。墙体留下无数个方形小孔,可能是当年筑墙时搭脚手架的痕迹,但一直没有填没它,据说后人发现这些小孔意外地具有渗水和防震功能。</h3> <h3>进了这个蓝色的城门就是菲斯老城麦地那了 。城门正面的蓝色是“菲斯蓝”,其北面是绿色,属于“伊斯兰绿”。</h3> <h3>走进城门便是热热闹闹的市场</h3> <h3>在菲斯老城,最令人难忘的是 9400多条小巷,如迷宫一般,据讲当地人(除了土生土长的老人)也难以分辨,何况外人了。</h3> <h3>进老城前导游一再强调,要紧紧地跟着,千万不要串到边上的小巷子里去,那你就走不出来了。</h3> <h3>小巷弯弯曲曲,陈旧简陋,窄的地方胖人还得侧身。</h3> <h3>狭小的道路,陈旧的建筑。</h3> <h3>进古城领路的是一位当地官导(政府派的导游),后面压阵是我们的地接社的导游,他一个个盯紧着我们,幸运大家最后谁也没有丢。这位“官导”最后已经学会用上海话说“快点,快点……”催我们跟上了,哈哈!</h3> <h3>在古城,毛驴仍旧是当地人的交通工具,因为小巷道路实在太窄了,车辆根本无法行驶。</h3> <h3>古城除了局促与逼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外,还保留了阿拉伯风格的历史建筑,无不透着老城的历史积淀。</h3> <h3><br></h3> <h3>古城艺术博物馆。因时间关系和不能单独行动我们也没有进去参观。网上讲,里面展示整个菲斯古城传统工艺品,见证了摩洛哥历史的演变。</h3> <h3>穆雷•伊斯梅尔(古都建造者)陵寢</h3> <h3>这不仅仅是陵寝,而是唯一给非伊斯兰教徒参观的清真寺。</h3> <h3>墙上的雕刻非常精致</h3> <h3>卡普因清真寺(原址是卡拉维因大学的学生宿舍)</h3> <h3>该大学建于公元862年,比第二古老的牛津大学都要早将近两百年,摩洛哥人骄傲地宣布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学”。</h3> <h3>其所属图书馆早在中世纪即已负盛名,收藏有带彩色画面的古兰经以及大量手抄本和古籍。</h3> <h3>古兰经学院。这是菲斯保存最完好的一间学院。</h3> <h3>门口蹲着一位乞丐,不过这乞丐倒不是脏兮兮的样子。</h3> <h3>古城保留着许多手工作坊,展现了菲斯古老的工艺。这是马赛克手工作坊。</h3> <h3>精美的制品</h3> <h3>铜器手工作坊</h3> <h3>纺织品工场及展示厅</h3> <h3>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皮革染色作坊,也称皮革大染房。</h3> <h3>摩洛哥的皮革制造业还是很有名气的,也是当地旅游的景点之一。这家是菲斯最大的皮革作坊。</h3> <h3>未到大染房,一股臭味就扑面而来,进门每人发一株薄荷,可这薄荷味真抵不住那股臭味,也就是自我安慰罢了。臭气来源于染料里加了鸽粪,这是沿用至今的古老配方,据说可以保持皮革永不褪色。</h3> <h3>工人们仍用古老的工艺进行皮革加工,工作环境比较艰苦。</h3> <h3>菲斯出皮革,皮子倒是好皮,但其处理方式原始,因而质量就差了,加上皮件的款式也不多,能看中的不多。</h3> <h3>导游告诉我们第二个注意事项是:不能拍女人,这对我们这个摄影团队无疑是“残酷”的,看见阿拉伯美女我们只能“熟视无睹”,“忍痛割爱”,呵呵!</h3> <h3>其实,老城人特多,拍照也很不易,想拍只能静音盲拍,只是功夫还不到家,废片较多。</h3> <h3>参观大染缸出来,这个孩子对我叽里咕噜一番话不知说什么,他指指自己,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给他看后,小孩又是叽里咕噜一番话,实在不知什么意思?是要照片?可是我没有随身打印机啊!还是问我要收费?看孩子一脸真诚好像不是。</h3> <h3>马赛克展示厅的营业员,可以拍。</h3> <h3>没人做模特,只能请陪我们参观的官导(我们称他为黄袍子)作陪衬了。</h3> <h3>“黄袍子”在这里熟人非常多,一路打招呼过去。一位孩子还将自己的一瓶水给他喝。</h3> <h3>菲斯古城要记录的东西太多了,我特意做了下面的视频,请观看:</h3> <h3>菲斯新城掠影</h3> <h3>古城之外就是新城了,但是规模没有古城大。</h3> <h3>菲斯皇宫</h3> <h3>皇宫建于13世纪,皇宫大门是金灿灿的安达卢西亚风格,非常精致。我们一大早就去,刚下过雨,显得非常安静。皇宫内不能进去参观,边门有卫兵值守。</h3> <h3>手工制成的大门,那工艺叹为观止!</h3> <h3>前面是大超市</h3> <h3>大巴路过,这条道路通老城。</h3> <h3>我们的宾馆</h3> <h3>宾馆花园和游泳池</h3> <h3>16世纪马林王朝的废墟</h3> <h3>我们在马林王朝上面的平台,拍摄落日下的老城。</h3> <h3>这里有士兵守卫,规定时间才开放,为了让我们看完美丽的落日,士兵们超过了关门时间,在一边静静地等待,我们走出大门时一个劲地向士兵们表示感谢!</h3> <h3>我拍了一段延时,旅友说这太阳比我们在国内看到的大呀!</h3> <h3>菲斯新城夜景,在宾馆阳台上长焦所拍。</h3> <h3>在菲斯当晚,正赶上先生和一位旅友先后两天生日,导游和驾驶员特意去买蛋糕,跑遍菲斯城就买回来这个蛋糕,硬硬的切也切不动,谁知旅友们一入口才知道是冰激凌蛋糕,一致说超好吃!</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