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典范 伉俪楷模——周恩来邓颖超光昭日月的世纪爱情

祥富

<b>  2018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今天,试通过周恩来邓颖超的部分合影照片和书信,缅怀这对中国最杰出的夫妇携手走过的光辉岁月,纪念中国唯一的正国级革命家伴侣和伟人。</b> <h3><b>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邓颖超结婚照。</b></h3> <h3><b style="color: rgb(1, 1, 1);">  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于“五四”运动。当时,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在天津学生界已很有名气;而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有趣的是,周恩来喜欢演话剧,而男生的学校没有女生,所以他就扮演女生。而邓颖超所在的学校没有男生,她穿长袍马褂、戴一顶礼帽,扮演男新闻记者,周恩来还指导她们演话剧。不过邓颖超一直相信,那时的周恩来把她看成小妹妹——那一年,她只有15岁。</b></h3> <h3><font color="#010101"><b>  一年后,周恩来作为197名赴法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中的一员前往巴黎,邓颖超则到北京师大附小当了教员。两人鸿雁往来,但仍没有往那一方面想。邓颖超后来说,“我知道他那时有一个女朋友,人长得比我漂亮。所以后来恩来跟我提出时,我根本就没往那方面想。”</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  邓颖超看了明信片,不觉呆住了。这份感情对邓颖超来说太突然,连她自己都很纳闷儿,周恩来为何会追求自己。</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你第一个登台发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周恩来后来说。</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那是1919年的一个夏天,当时还只有15岁的邓颖超(原名邓文淑),穿着白衣黑裙、梳着发髻,在南开大学的礼堂里,满怀激情地进行演讲,她用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看着台下的同学。</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正在激情演讲的邓颖超并不知道,此时在会场的一个角落里,21岁的周恩来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下了她的名字——邓文淑。&nbsp;</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后来,周恩来的侄女曾好奇地问起两人当年的往事,周恩来坦诚相告:当年在法国的那个美丽的朋友,对革命也很同情,但是,我觉得作为革命的终身伴侣她不合适。</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在周恩来眼里,“坚持革命”的小超便成了终身伴侣的最佳人选。“我们是在信中确定关系的。”周恩来说。</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聪明的邓颖超反复看着明信片,只觉一股甜蜜热烈的情感猛地攫住了她,震撼了她的心灵!原来他已经悄悄地爱上了她,这个对外宣称单身主义的美男子,竟然对渺小的她如此炙热的表达……</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在欧洲期间,周恩来给邓颖超寄了100多张明信片。并在一封长信中表明:他已决定一生献给革命,唯有勇敢坚强的小超,才能和他终身共患难,同奋斗!希望尽早得到她的明确答复。</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邓颖超被周恩来情深意长的来信深深打动了,她对他长期纯洁的友谊,陡然升华为美妙热烈的爱情:恩来确是她理想的终身伴侣!</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这就是他们的爱情:</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始于深情,结于承诺,</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  认定了,就是一生。</b></font></h3> <h3><b>  在世俗的眼光里,邓颖超的外貌似乎与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周恩来有些差距。周恩来后来对侄女说,要找终生伴侣,别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全心全意地为国家奋斗。</b><b>邓颖超后来说,她“理解恩来”,“他所需要的是能一辈子从事革命工作,能经受得住革命的艰难险阻和惊涛骇浪的伴侣”。</b></h3><h3><b>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那个年代的爱情,就象那个年代的结婚证言。</b></h3> <h3><b>  第二年,邓颖超只身南下广州找周恩来。8月7日,邓颖超终于抵达广州码头,她在人群中搜寻着周恩来的身影。<br></b></h3><div><b> 此时,两人已是五年没有见面了,可眼见着车站的人都走光了,他也没有出现……<br></b></div><div><b> 等了一夜没有见到周恩来,直到第二天,五年未见,通过书信谈恋爱的两人,终于相见了!</b></div> <h3><b>  就在这一天,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了。这一年,他27岁,她21岁。</b></h3><h3><b> 他们没有仪式、没有满座的高朋,有的只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和温馨美好的新婚之夜……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就走了,他正在忙于指挥省港大罢工。</b></h3> <h3><b>  这是他们结婚期间的留影。</b></h3> <h3><b>  “和爱的人走到哪,哪里都是家。”——邓颖超</b></h3><h3><b> 1926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周年纪念(在广东汕头)。</b></h3> <h3><font color="#010101"><b>  第一不可忘国忧,第二不可负卿卿。爱情里最重要的,就是相互扶持,在动荡的岁月里,彼此不离不弃。正如张爱玲所言: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b></font></h3> <h3><b>  眉间是银河,眼里有星辰。</b></h3><h3><b> 1935年10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陕北。</b></h3><h3><b> 那时,他们经过艰难卓绝的跋涉,走完长征,在瓦窑堡留下憔悴的合影。</b></h3> <h3><font color="#010101"><b>  1937年春,周恩来与邓颖超在西安办事处。</b></font></h3> <h3><b>  1938年,邓颖超和周恩来在武汉。这是他们在荷兰进步友人伊文思赠送给八路军的电影机前留影</b></h3> <h3><b>  1938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武昌珞珈山</b></h3> <h3><b>  1938年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武汉会见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和作家、《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b></h3> <h3><b>  周恩来和邓颖超送给母亲杨振德的照片(1938年)</b></h3> <h3><b>  1939年,邓颖超陪同周恩来到苏联治疗臂伤。这是他们在莫斯科的合影。</b></h3><div><b> 可是建国后,作为总理夫人,为了顾全大局,邓颖超再也没有跟周恩来出国,没有一次。</b><br></div> <h3><b>  1940年1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莫斯科的合影</b></h3> <h3><b>  1940年1月,邓颖超同周恩来到国际儿童院看望毛岸英、毛岸青时的留影</b></h3> <h3><b>  1940年1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莫斯科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任弼时等合影。右起:蔡畅、张梅、任弼时、陈琮英、邓颖超、周恩来、孙维世。</b></h3> <h3><b>  1940年1月在苏联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看望在莫斯科学习的烈士遗孤,并同他们合影留念。前排左起为张芝明(张太雷之子)、赵令超、赵施格(赵世炎之长子和次子)、后排左二为郭志成(郭亮之子)</b></h3> <h3><b>  1940年1月周恩来、邓颖超和孙维世(右二)</b></h3> <h3><b>  1940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15周年“水晶婚”纪念,在重庆合影</b></h3> <h3><b>  1940年8月,邓颖超与红岩村办事处同事的孩子们,在13号门前留影</b></h3> <h3><b>  1940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被日本飞机炸毁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前留影</b></h3> <h3><b>  1940年周恩来与邓颖超</b></h3> <h3><b>  1940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重庆红岩村</b></h3> <h3><b>  “望你珍慑,吻你万千!”(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一组书信)<br></b></h3><div><b><br></b></div><div><b>超:</b></div><div><b> 告你一件事:线拆了,痛未止,所以未能出院。现在急需做个“兜子”,非你莫办。尺寸你上次看见过了,需要将全部兜起来,并要有宽紧带。因为痛的地方,恐怕是血块未散,故须向上兜。其他办法都试过,均失败,只有求救于你。<br></b></div><div><b> 夜半仍不能眠,非吗啡针不能入睡。<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翔 <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七月一日</b></div><div><b><br></b></div><div><b> 这封信写于1942年7月1日,重庆歌乐山的医院。此时,周恩来高烧不止,是小肠疝气,写信时,他已做完手术,不能翻身,周恩来写信向邓颖超“求救”,请她做一个兜子,将往下掉的小肠全部兜起来。</b></div><div><b> 邓颖超收到信后,立即精心缝制了一个兜子。</b></div><div><b><br></b></div><div><b> 周恩来在7月3日给邓颖超的信中赞道:</b></div><div><b><br></b></div><div><b>超:</b></div><div><b> 昨天你们走后,朦胧睡去,醒来已近黄昏。晚饭以稀饭配火腿充饥。饭后读唐诗数首,食柑子一个……天气虽热,尚能静心,望你珍慑,吻你万千!</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翔</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七月三日</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br></b></div><div><b> 虽然邓颖超隔一天就去医院探望一次,周恩来还是忍不住要给妻子写信。三天后,周恩来内疚病中说错了话,赔礼道歉道:</b></div><div><b> 结婚十八载,至友兼爱妻;</b></div><div><b> 若云夫妻范,愧我未能齐!</b></div><div><b><br></b></div><div><b> 一天后,邓颖超的回信来了:</b></div><div><b><br></b></div><div><b>来:</b></div><div><b> ……真的,自从你入院,我的心身与精神,时时是在不安悬念中如重石在压一样……</b></div><div><b> 现在,你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而且快出院了,我真快活!……</b></div><div><b>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 颖妹 手草</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七·七 前夕</b></div><div><b><br></b></div><div><b> 写这几封书信时,两人已结婚十八载,字里行间,仍饱含深情。</b></div><div><b> 革命事业,峥嵘岁月。时光本无情,却因爱情而绵长;岁月虽艰辛,却因爱情而温柔。</b></div><div><b> 正应了那句话:爱情最好的样子,不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而是一起看着同样的方向!</b></div> <h3><b>  1944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延安</b></h3> <h3><b>  1944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延安</b></h3> <h3><b>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户口卡片</b></h3> <h3><b>  1946年5月,邓颖超到南京,负责中共南京局的工运、青年、妇女工作。这是她和周恩来在中共代表团驻地南京梅园新村</b></h3> <h3><b>  1946年5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在南京中共代表团驻地梅园新村30号院内</b></h3> <h3><b>  1946年12月,一次送走了客人之后,周恩来和邓颖超留影</b></h3> <h3><b>  1946年12月周恩来和邓颖超</b></h3> <h3><b>  1946年12月周恩来和邓颖超</b></h3> <h3><b>  1946年12月周恩来与邓颖超会见外国友人</b></h3> <h3><b>  周恩来与邓颖超</b></h3> <h3><b>  1947年周恩来邓颖超在延安窑洞前</b></h3> <h3><b>  1948年夏,周恩来和邓颖超重逢</b></h3> <h3><b>  1948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延安</b></h3> <h3><b>  1948年5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西柏坡合影</b></h3> <h3><b>  1949年3月25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西柏坡田头合影</b></h3> <h3><b>  1949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孙维世在西柏坡</b></h3> <h3><b>  1949年9月,周恩来邓颖超在颐和园</b></h3> <h3><b>  1949年9月,周恩来邓颖超在颐和园</b></h3> <h3><b>  1950年2月3日,邓颖超写信致周恩来,当时邓颖超心脏病发,在家休养,但对丈夫的关心也丝毫未减:</b></h3><h3><b> “觉要多睡,酒要少喝,澡要常洗,这是我最关心惦记的,回来要检查哩!”</b></h3> <h3><b>  1950年5月1日,在住地中南海西花厅拍摄纪念五一合影照,总理在帮邓颖超整理服饰</b></h3> <h3><b>  1950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二十五周年,在西花厅拍摄的纪念照。旁边是孙维世、孙新世</b></h3> <h3><b>  1951年春天,邓颖超因病在杭州休养。夫妻二人鸿雁传书,表达了浓厚的深情。</b></h3><div><b> </b></div><div><b>来:</b></div><div><b> 抵杭已一周,前数日阴雨绵绵,春寒袭人,不亚北国之寒;但其深度与江南景色,却与北地有别。前日放晴,春风和煦,已带来温暖,令人心情精神为之爽振。我们曾冒细雨拜岳庙,登孤山,山顶眺望,全湖在望,殊为大观。湖滨山岭,梅花盛开,红白相映,清香时来,美景良辰,易念远人。特寄上孤山之梅、竹、茶花、红叶各一,聊以寄意,供你遥领西湖春色也。<br></b></div><div><b> 钱江铁桥亦一大建筑,我们于放晴之晨,前往游览。桥分三层,下行舟,中行火车,上行人。桥旁有六合塔。沿桥而行,左右观览,钱江风景,至为壮丽。留此期间,当分别游览胜地。待北返,相见时,再细诉罢。</b></div><div><b> 你赴天津之行如何?旧地重游,回味犹甘?良友欢晤,乐也何如?寄你浙地特产香榧一盒,望分饷友朋和女儿辈。我远在西子湖边,你应自知珍重。就寝时间之公约,实行得如何?念念。<br></b></div><div><b> 纸短情长,就此打住。<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超</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三月三日</b></div><div><b> </b></div><div><b>超:</b></div><div><b> 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这次也并未忘怀,只是懒罪该打。你们行后,我并不觉得忙。只天津一日行,忙得不亦乐乎,熟人碰见不少。恰巧张伯苓先一日逝去,我曾去吊唁。他留了遗嘱。我在他的家属亲朋中,说了他的功罪。吊后偕黄敬等往南大、南中一游。下午,出席了两个干部会,讲话,并往述厂、愚如家与几个老同学一叙。晚间在黄敬家小聚,夜车回京。除此事可告外,其他在京三周生活照旧无变化,惟本周连看了三次电影,其中以《两家春》为最好,你过沪时可一看。南方来人及开文来电均说你病中调养得很好,颇慰。期满归来,海棠桃李均将盛装笑迎主人了。连日风大,不能郊游,我镇日在家。今日苏联大夫来检查,一切如恒。顺问朱、董、张、康等同志好。<br></b></div><div><b> 祝你日健!</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周恩来</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三月十七日</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br></b></div><div><b>来:</b></div><div><b> 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回报虽迟,知罪免打。此间湖山之地有五多:山多、庙多、泉多、花多、茶多。大小可游之处甚多也。更巧的是雪芬携剧团来杭公演,我得两度做其观众,但彼却未能知晓。我们在此每日遨游于山水之间,或泛舟于西子湖中。此外,在寓中常作乒乓之戏。因此系全身运动,且可防腹部肥胖,有益颇多,望你亦能试行之。老人归期尚有待,我在期满后可能先归,究如何,尚在考虑中。先寄语桃、李、海棠,善备盛装迎接主人呀。<br></b></div><div><b> 匆复。祝你健康!</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超</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三月二十三日 </b></div><div><b> </b></div><div><b>超:</b></div><div><b> 昨天得到你二十三日来信,说我写的是不像情书的情书。确实,两星期前,陆璀答应我带信到江南,我当时曾戏言:俏红娘捎带老情书。结果红娘走了,情书依然未写,想见动笔之难。寄来西湖印本,均属旧制,无可观者。望托人拍几个美而有意义的镜头携归,但千万勿拍着西装的西子。西湖五多,我独选其茶多,如能将植茶、采茶、制茶的全套生产过程探得,你才称得起“茶王”之名,否则,不过是“茶壶”而已。乒乓之戏,确好,待你归来布置。现时已绿满江南,此间方始发青,你如在四月中北归,桃李海棠均将盛开。我意四月中旬是时候了。忙人想病人,总不及病人念忙人的次数多,但想念谁深切,则留待后证了。</b></div><div><b> 望代候各同志。</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周恩来</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三月三十一日</b></div> <h3><b>  1951年5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大连海滨</b></h3> <h3><b>  1951年5月下旬-7月初,周恩来和邓颖超一起在大连休养</b></h3> <h3><b>  1951年6月周恩来和邓颖超由张学思将军陪同乘坐炮艇视察大连海岸线</b></h3> <h3><b>  可惜的是,孩子,是邓颖超和周恩来这份感情里唯一的遗憾。</b></h3><div><b> 第一次怀孕时,邓颖超为了工作,放弃了这个孩子,周恩来知道后,曾发了很大的火,他说:“你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是我们两个人的后代。”<br></b></div><div><b> 但更悲痛的是,第二次怀孕已至预产期时,邓颖超在产房里煎熬了三天,最后医生不得不用产钳,却导致孩子头颅受伤,生下来就夭折了。<br></b></div><div><b> 此后,邓颖超再没有怀上过孩子。<br></b></div><div><b> 爱情,大概是有遗憾的吧。</b><br></div><div><b><br></b></div><div><b> 他们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把深沉的爱播洒到人间,关心普天下的儿女,关心祖国的未来和人类的希望。在他们的深情哺育下,无数革命后代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b></div> <h3><b>  1951年7月15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同侄儿女在颐和园;和侄女周秉德合影</b></h3> <h3><b>  1951年周恩来,邓颖超等在大连公园玩扑克</b></h3> <h3><b>  1951年周恩来和邓颖超</b></h3> <h3><b>  1952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同任弼时夫人陈琮英及孩子们在一起</b></h3> <h3><b>超:</b></h3><div><b> 你的休养情况如何?这次没能同来广州,许多同志问到你,我也有时想到你。昨天车过广卫路,发现了广卫楼,快三十年了,不能不引起回忆。明天拟再过万福路,看看南华银行大楼在否?据蔡大姐(蔡畅)说,她经过文明路,已看出区委的旧址,我却没有看出。文德路(192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住在广州文德路文德楼)又是什么机关在过?三月二十事变,我们是否住在那条街的巷子里?这次只许走马观花,不许下车探路,时间比上次多,实际恐看得更少。但是如此休养,也别有趣味,我是不择地的。……</b></div><div><b> 专书问好。</b></div><div><b> </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周恩来</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十一月九日(1954年)</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br></b></div><div><b> 1954年11月,周恩来去广州出差,邓颖超久病未愈,没有同行。周恩来给妻子写了这封信。信中所说的“快三十年了,不能不引起回忆”,正是指1925年8月8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之时。</b></div> <h3><b>  1955年5月7日,邓颖超抱病到机场迎接从万隆会议归来的周恩来</b></h3> <h3><b>  1955年8月22日下午,周恩来和邓颖超游八达岭长城</b></h3> <h3><b>  1955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故宫后景山公园合影</b></h3> <h3><b>  1957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合影,正值海棠花开时,他们都喜欢海棠花</b></h3> <h3><b>  1958年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和郭沫若一家在一起。郭当时有5个孩子,邓颖超对郭沫若夫人说:“你的孩子真多,羡慕死你了!”</b></h3> <h3><b>  邓颖超说:“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b></h3><div><b> 1959年1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合影</b></div> <h3>1959年1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合影</h3> <h3><b>  1959年1月周恩来在广州从化温泉休养时,帮助服务员蹬三轮车运送毛毯</b></h3> <h3><b>  1960年2月,周恩来、邓颖超在海南兴隆华侨农场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b></h3> <h3><b>  1960年2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海南岛同美国进步女作家斯特朗合影</b></h3> <h3><b>  1960年5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花溪</b></h3> <h3><b>  1960年5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花溪</b></h3> <h3><b>  1960年5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花溪</b></h3> <h3><b>  1960年8月30日,埃德加·斯诺首次来到新中国两个多月后,周恩来夫妇相约斯诺一起游览密云水库。</b></h3><h3><b> 在密云水库的接待大厅里,斯诺仔细地端详着周恩来夫妇,用他特有的美国腔的中文发问:“让我看看,你们还像在延安时那样相亲相爱吗?”斯诺歪着头打量他们的神情和他幽默的问话,把周恩来和邓颖超逗得开怀大笑。</b></h3> <h3><b>  1960年8月,周恩来邓颖超陪同美国朋友斯诺参观密云水库</b></h3> <h3><b>  1960年8月,在密云水库</b></h3> <h3><b>  1960年,周恩来邓颖超在海南岛参观华侨农场</b></h3> <h3><b>  1960年,周恩来邓颖超前往探望病中的李克农及夫人赵瑛(左)、女儿李冰</b></h3> <h3><b>  1960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等</b></h3> <h3><b>  1962年,周恩来邓颖超陪同印尼总统苏加诺夫人步入人民大会堂</b></h3> <h3><b>  1963年2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苏州游园时,亲自清点随同人数并购买公园门票</b></h3> <h3><b>  1963年2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苏州</b></h3> <h3><b>  1963年8月8日,周恩来邓颖超结婚38周年</b></h3> <h3><b>  1963年,陈丕显陪同周恩来等在上海观看文艺演出</b></h3> <h3><b>1963年,周恩来邓颖超和陈毅、张茜摄于阳朔</b></h3> <h3><b>  1964年五一劳动节,周恩来和邓颖超</b></h3> <h3><b>  1964年一起会见越剧演员袁雪芬</b></h3> <h3><b>  1964年,周恩来邓颖超与工作人员的孩子一起</b></h3> <h3><b>  1964年,周恩来邓颖超与工作人员的孩子一起</b></h3> <h3><b>  1964年,周恩来和邓颖超</b></h3> <h3><b>  1964年,周恩来与邓颖超</b></h3> <h3><b>  1964年,周恩来与邓颖超</b></h3> <h3><b>  1964年,周恩来与邓颖超</b></h3> <h3><b>  1964年端阳节,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诗</b></h3> <h3><b>  1964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兴致勃勃地观看体育比赛</b></h3> <h3><b>  196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b></h3> <h3><b>  你的眼神是一首诗,刻在初春的暖风里。我的情愫是一封信,藏在无法投递的想念里。</b></h3><h3><b> 周恩来与邓颖超在西花厅</b></h3> <h3><b>  1970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纪念照</b></h3> <h3><b>  他们一同为革命事业奋斗过,一同对理想与信念的孜孜追求,彼此有同志式的关心与叮嘱,也有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更有对新朋旧友的关照,还有对长者晚辈的亲情。</b></h3><div><b> 风风雨雨,枪林弹火,已经走过四十五载。</b><br></div> <h3><b>  1971年周恩来和邓颖超</b></h3> <h3><b>  此时的周总理已经年过古稀,时间不仅侵蚀了他的容颜,也慢慢的侵蚀了他的躯体。他的心脏病时常发作,后来又患了癌症,可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b><br></h3><div><b> 邓颖超痛在心里,却不能打扰、不敢阻挠,她深知压在他肩上的担子有多重。<br></b></div><div><b> 她只能默默地陪着他,尽量给他以安慰和温存。</b><br></div><div><b> 1971年,周恩来与邓颖超</b></div> <h3><b>  邓颖超很早就有了革命的思想,从参加五四运动开始,就投身到了爱国的浪潮中。结识周恩来后,两人为了革命,付出了太多。邓颖超是一位知书达理、善良聪慧的人,不仅辅佐周恩来干革命和治理国家,自己也一步步做起,在政坛闯出了一番天地。</b></h3><h3><b> 新中国成立前,邓颖超在党内的地位很高。从基层一步步做到了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共中央局秘书长、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务。抗战胜利后,作为中共方面代表,出席国民政府的全国政协会议,是七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之一。</b></h3><div><b> 解放后,邓颖超一直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离开了政治中心。这是因为,周恩来慎重考虑后,建议自己的妻子邓颖超把家庭与革命分开,这样对国家和家庭才有利。他表示,只要自己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这样一来,建国初论能力资历本应安排正部级职务、工资定行政三级的邓颖超,不但不能进政府工作,工资也被低定两级为五级;后来,周恩来以邓颖超“身体不好上班少”为由再压低为行政六级。相互理解几十年的邓颖超没有任何埋怨,再次理解了周总理的想法,于是投入到了妇联的工作中。<br></b></div><div><b> 1974年,毛主席提议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并亲自写了一封提名信:“政治局:我同意在四届人大安排邓颖超同志一个副委员长的职务。”但周总理在传达人事安排意见时,将此事扣下。</b><b>邓颖超也理解丈夫的不易,所以甘愿退居周总理的身后,拒绝了这个职务。</b></div><div><b> 直到周总理去世后,邓颖超才再次被推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主席(此前,曾担任全国政协主席的只有三人,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b></div> <h3><b>  1988年春节,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向全国人民拜年。</b></h3> <h3><b>  1975年11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的周恩来,点名让秘书赵炜陪邓颖超到医院。当赵炜跟邓颖超进了病房,周恩来从被子里伸出手说,“赵炜,咱俩握握手吧!”赵炜赶紧说自己手凉,不用握了,但周恩来却很坚持地说,“要握”。赵炜伸过手去,周恩来轻轻地说了一句,“你要照顾好大姐。”</b></h3><div><b>  1976年1月8日早上一上班,赵炜打电话告诉医院值班人员,说8点半邓大姐吃早饭,上午先不去医院了,下午再去,然后问情况如何,对方告之还可以。但半个小时后,值班打电话来,语气一连串的急促:“赵炜,快来快来!不好了,不好了!”<br></b></div><div><b>  赵炜一下子明白,最后的时刻已经到了。这时邓颖超正在刷牙,问赵炜怎么了。赵炜努力平静地说:打电话,要马上到医院去。邓颖超匆匆前往,下汽车快步向病房走去。赵炜紧紧扶着她,怕她摔倒。两人一推开病房的门,顿时傻了眼,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都站在旁边哭。来迟了!没来得及跟丈夫作最后告别的邓颖超一下子倒在周恩来身上,边哭边喊,“恩来!恩来!”<br></b></div><div><b>  医生仍在抢救。9点57分,监视器上画出一条直线,总理走了。病房里原本隐忍的哭声顿时成了一片号啕,邓颖超哆嗦着双手摸着周恩来的面颊,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无限哀伤地哭着:“恩来,你走了……”</b></div><div><b><br></b></div><div><b> 邓颖超与周恩来的遗体作最后的诀别。</b></div> <h3><b>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b></h3> <h3><b>  邓颖超坚持按照他的遗愿,亲手奉上周恩来的骨灰盒,拜托飞行员将骨灰撒向他热爱并为之操劳一生的祖国大地。</b></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海棠花祭(节选)</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邓颖超</b></div></b></h1><div><b><br></b></div><div><b><br></b></div><div><b>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b></div><div><b>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b></div><div><b> 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br></b></div><div><b>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br></b></div><div><b> 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再回来。你到哪里去了呀?<br></b></div><div><b> 我认为你一定是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br></b></div><div><b> 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和人民并肩战斗。<br></b></div><div><b> 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b></div> <h3><b>  她守着他最爱的海棠花,守着他们俩的家,守着他们俩的爱情。</b></h3><div><b> 这一生牵了你的手,没有丝毫的后悔,既然生前相伴,死后也要相互依偎。</b></div> <h3><b>  1992年7月11日6时55分,邓颖超逝世,享年88岁。生前,她亲笔写下遗嘱,按她“和周恩来同志约定”,将骨灰洒在祖国的大地上和江河里……</b></h3> <h3><b>  《周总理,您在哪里?》</b></h3><h3><b> 作词 柯 岩</b></h3><h3><b> 作曲 施光南</b></h3><h3><b> 演唱 李光羲</b></h3> <h3><b>  注: 本文中的图文素材来源自网络。谨向原作者和发布者致谢!</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