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序</font></i></b></h3><h3>大溪滩中学87届初三,是我在农村初中任教时完美收官的一届。时光犹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已经过了“而立”。为增进同学情师生谊,2018年2月19日初三(3)的全体同学在上余镇初中召开了“87届大溪滩初中三(3)班30周年同学会”!</h3><h3>为留住这一美好瞬间以作永久纪念,特作此美篇。</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第一章 母校觅青葱</font></i></b></h3><h3>历史就是有那么惊人的巧合:30年前全市有640多所学校,而今不到70所,许多学子现在已找不到母校了,大溪滩中学得以幸存,尽管它易名为“上余镇初中”,然,这届学子还是极为幸运之人。</h3><h3>母校:我们来了!87届初三(3)班同学们如此向母校倾诉。</h3> <h3>从校正大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当年我们读小学时所建的教师宿舍大楼。记得左数第三间是我们化学老师徐良水的房间。</h3> <h3>左侧一排旧房子不就是我们当年的教室吗?穿过这幢教室的通道,后面一排就是我们当年读初一的教室了,当时人称“小台湾”,小园子的左右两侧是老师宿舍,好像物理老师祝小明就当时就住在右侧的。</h3><h3>是的!是的!!是的!!!</h3><h3>大家仿佛又看到当年的那些“学霸”在孜孜不倦地“啃书”情景;仿佛又看到了当年老师在慷慨激昂、循循善诱地为同学们传授知识;仿佛又看到某某同学在老师讲课时在看“小人书”抑或是在做小动作……</h3> <h3>30年前我们毕业时曾在教室的门前合过影。(从左往右)</h3><h3>马丽芬 范诗央 祝小丽 刘建明 祝里根 何乾勇 徐伟平 祝娟 范虹 王水君 </h3><h3>徐合珠 郑桂兰 郑忠林 朱寿义 朱光根 祝小明 陈泽诚 郑延湖 徐良水 徐才信 祝前海</h3><h3>江良雅 徐粹仁 郑小元 周小仙 祝玲敏 周蔚君 王文云 陈丽娟 李军仙 毛建蓉 祝晓蓉 邵龙花 </h3><h3>徐志军 姜祥水 刘建荣 祝展韬 王太阳 郑连亮 王金法 柴云友 祝小荣 毛有才 刘和新 江根明 郑建朝 </h3><h3>江良清 余朝明 徐根名 陈存方 余建伟 郑锡荣 余志强 祝华 范志才 祝轶良 祝孝明 李兴法 </h3><h3><b>当年的校长:郑延湖,副校长:陈泽诚。现在的校长:周福田</b>。</h3> <h3>为把时光留住,来来来,再来合个影吧,或许再过30年,这便是个弥足珍贵的东东了。</h3><h3>(左起:余建伟 王祖杰 何乾勇 余志强 徐志军 姜祥水 柴云有 祝里根 王金才 范虹 周蔚君 李君仙 祝展韬 祝华 徐粹仁 马莉芬 范诗央 王水君 祝玲敏 陈存方)</h3> <h3>美女们来一张,徐粹仁显得“万绿丛中一点红”。余建伟这位帅哥经不住美的诱惑来了个“百花仙子一鹤立”。</h3> <h3>男神们也来一张。个个精神抖擞,阳刚之气满满。</h3> <h3>右侧这幢教学楼当年是大祠堂,还有老师宿舍(王祖杰的父亲便住在大门边上的一个房间里)与办公室,二楼是我们学生的宿舍和部分老师宿舍,徐才信老师就住在我们旁边。</h3><h3>1986年11月1日,我们曾在这里聆听过化学教师徐良水的讲课。当时参加听课的老师有各县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衢二中教师,江山市各区教师代表等。</h3><h3>拍张照,来个拥抱吧!看看拍摄效果如果呀(范虹与余建伟)?</h3> <h3>这是当年化学考试部分同学的成绩记录。事实上:</h3><h3>1987年上学期江山市统考时化学平均分三个班依次为:77.38、76.64、75.62;合格率依次为:93.33%、94%、83.33%。</h3><h3>1987年中考时化学平均分三个班依次为:75.80、75.72、75.30;合格率依次为:86.04%、77.80%、75.60%;优秀率依次为:23.20%、32.50%、37.80%。</h3><h3>这年中考,按3‰计,全校化学平均89.5,为城关区之冠。</h3><h3>看看当年的化学成绩,“化学霸”的情愫油然而生!</h3> <h3>不仅如此,竞赛也是“无人匹敌”的:</h3><h3>1986年12月13日,城关区化学竞赛大溪滩初三学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范美蓉(95.5分)、陈存方(95分)、江益娟(80分)、余灿军(77分)、王明英(77.5分)、龚羽龙(68分)、周惠君(66.5分)。</h3> <h3>回想往事,浮想联翩。</h3><h3>在这既熟悉又有点陌生校园的边边角角里,寻找到了当年遗落在这片热土上的青葱岁月!(上两图为当年初一教室的外墙和小学教室的外墙)</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第二章 翠竹林回味</font></i></b></h3><h3>通过这条路,也就是离母校100米处,便是遮天蔽日,嫩绿欲滴,一片片云雾嵌绕的杨柳爿毛竹林,一条不太宽的泥路(这便是当年跑道)歪歪斜斜地隐藏在竹丛之中(据说,这条泥路便是大溪滩中学的学生们踩出来的!)。它见证了当年同学们在晨曦中在烈日下在夜幕里跑步漫步与燕语呢喃,今天它迎来了30年前的常客——87届初三(3)班的同学。</h3> <h3>如今这条“跑道”已不见踪影,代之以的是刚刚开拓出来的道路,尽管如此,大家还是饶有兴趣地在寻找当年的“足迹”。图中右侧的高楼大厦据说就是2018年要入驻的上余镇初中新校区。</h3> <h3>重温当年的情景,回忆当年的惬意,一群“小顽童”情不自禁地攀援翠竹做出各种造型,力量不够的女生只能抱着或靠着竹子亮姿,有的还跑起了小步。</h3><h3>惊动了好多不知名的小鸟卟啦啦直冲竹梢的飞翔,真有点唐代诗人卢纶《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的意境。</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第三章 走进古樟林</font></i></b></h3><h3>与翠竹林一墙之隔,便是硕大无比的且有“触天”之感的古香樟林,那时人称“杨柳爿”。 这些樟树历经几百年岁月风霜,春天勃发,夏季成荫,是一道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林。</h3><h3>读书时,同学们经常在这里散步,在这里读书,在这里交流,在这里……</h3><h3>由于当年环保意识不强,滥砍滥伐香樟,目前尚存22棵,中间建有篮球场,周围建了房屋,有时成了鸡鸭鹅的“娱乐场”。呜呼,这实在是我们不愿看到的!</h3> <h3>尽管樟树林30年前无法比拟,但,这里仍可以说是天然氧吧。</h3><h3>走进香樟林,同学们的感觉还是心清气爽。</h3><h3>你看:祝华和余志强两人有多开心呀?!后面还有好多美女帅哥为围观。</h3> <h3>还是大家一起来留住这“清心可以”的感觉吧!<h3>左起:祝里根 王祖杰 柴云有 郑锡荣 祝华 余志强 陈存方 祝展韬 姜祥水 周蔚君 李君仙 范虹 江根明 郑建明 王金才 方小华 何乾勇 范诗央 马莉芬 余建伟 祝玲敏 徐粹仁 王水君 徐志军</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第四章 大溪滩览胜</font></i></b></h3><h3>在翠竹林和香樟林的旁边有一条似玉条缠绕的河,当地人曰“大溪”,河滩自然称之为“大溪滩”,这可能就是当时“大溪滩”地名的来历了吧?!当年的滩涂湿地很是宽阔,而如今仅剩一条小路。</h3><h3>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写过有关大溪滩的诗句,但不知是否就是写我们江山的大溪滩。</h3><h3>《大溪滩折柂》(南宋•陆游)</h3><h3>溪流乱石似牛毛,雨过狂澜势转豪,寄语河公莫作戏,从来忠信任风涛。</h3><h3>暮江初涨浪翻狂,一叶轻舟泛渺茫。我愧人非跛男子,安能与世作津梁?</h3></h3> <h3>上世纪80年代初,大溪上没有大桥,但架设了浮桥,溪对面的李家、大夫地、五程等村村民以及到大溪滩初中求学的孩子们,只能通过浮桥来到了大溪滩,每每“涨大水”(即洪水)时,只能靠五家山的船渡,抑或是步行20余里,经过江山的牛头岭再到达学校。<h3>而今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图”。</h3></h3> <h3>尽管没有什么滩涂,尽管见不到浮桥,尽管溪岸两边都被现代建筑所占,同学们还是循着泥路去寻找当年曾在这里留下的“溪里戏水、滩涂追逐、溪边交心……”种种痕迹,以找回当年的你我他。</h3> <h3>方小华与陈存方说:当年我们曾在这里一同看过洪水,一起嬉戏打闹过呢,还记得否?</h3> <h3>一二三四五六,个个笑嫣如花;<h3>借问何事高兴,争曰同学相聚。</h3><h3>工人农民老板,身手都不平凡;</h3><h3>二十年后再约,再创新的辉煌。</h3><h3>(江根明)</h3><h3><br></h3></h3> <h3>江根明同学的一首《同学会》将本次“寻踪览胜”推向高潮。他既描述同学们的澎湃激情,又深情地将同学之情永固。现录于后:<h3>卅载未聚今日约,同学见面分外鲜;</h3><h3>虽然秋霜已上脸,犹是当年青涩时。</h3><h3>竹林小道叙友情,杨柳爿边留芳华;</h3><h3>纵使明日复西东,悠悠之情淀心中。</h3></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第五章 情醉高塬红</font></i></b></h3><h3>最令同学们兴奋不已的自然是“高塬红农庄”聚餐、KTV这一环节了。</h3><h3>这也是所有同学会最精彩的“套路”之一。</h3><h3>傍晚五点左右,同学们从大溪滩兴冲冲地驱车来到了“高塬红农庄”。</h3><h3>他们相信:今晚注定是大溪滩初三(3)全体同学的不眠之夜!</h3></h3> <h3>趁晚餐尚未开始之际,同学们在“高塬红”的游乐厅中各自“找对”玩起了荡秋千、打羽毛球、乒乓球等,抑或是三五成群地拍照留念。这不,徐志军和方小华很有“国手”的模样吧?!旁边的女生可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h3> <h3>6点钟左右,同学们陆续来到了宴会厅。宴会厅正中悬挂着印有“87届大溪滩初中三(3)三十周年同学会”字样的横幅,红底黄字显得格外醒目。在横幅背景下,同学们纷纷排列组合,照相留念。最后全了张全家福。</h3> <h3>6点整,晚宴仪式正式开始。班长祝华作开幕辞:时光匆匆,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30年前,我们有缘相聚在大溪滩初中一起生活学习了三年,毕业后为了各自生活而各奔东西;30年后,在同学们都己渡过自己最艰苦的岁月,都己为人父或为人母的今天,我们能再次聚在一起实属不易。<h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语)。毕业30年来,已有两同学与我们阴阳两隔,现在我提议全体同学为他们默哀一分钟。此时似乎空气都将被凝固,场面极为庄严肃穆。</h3><h3>为缓和气氛,班长祝华话锋一转:同学们,逝者如斯,希望大家抓住机会,趁大家都有能力和机会,一定要多聚聚,回忆当年青葱岁月,增进同学友谊。</h3><h3>一番情真意切的致辞,让大家重拾同窗岁月的点点滴滴,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怀旧的情结愈加浓烈了起来。</h3><h3>最后,为特意感谢发起者和组织者的徐粹仁同学,祝华代表全体同学给她赠送礼品。</h3></h3> <h3>晚宴仪式正式开始。席间,大家觥筹交错,把盏言欢,好不热闹。当年青涩的小男生如今也算开了窍,也与女生亲密无间不脸红了,女生们呢也没有当年的那种矜持。</h3> <h3>有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毕竟分别多年再重逢,大家心中的喜悦之情是溢于言表。<h3>你看:班长祝华醉了;江根明醉了;女生周蔚军,祝玲敏,王水君等都醉了!</h3></h3> <h3>在其乐融融、满满的怀旧宴席中同学们也增进了相互了解。<h3>原来班长祝华是个制药大师。他1995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2000年获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先后在珠海丽珠制药和上海恒寿堂药业工作过,现在是德国基伊埃工程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制药部大中华区销售支持经理。</h3><h3>地址:上海闵行区鹤翔路99号。</h3><h3>电话:021-24082288;13601777524</h3></h3> <h3>没有到会的郑建朝是个建造大师。他1994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工学士。现供职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岩土技术室主任,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因本次同学会未能参与,特摘清代袁枚的诗《苔》与同学们共勉:<h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h3><h3>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h3><h3>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莘砖公路518号1号楼</h3><h3>电话:021-67766238、13370003726</h3></h3> <h3>本次同学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徐粹仁原来是经营沙石料的老板。现居住上余镇李坪村,电话15215795006短号694006</h3> <h3>酒足饭饱以后便是一纵歌喉和一展舞姿的时间了。班里的麦霸、唱将、快男、超女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首首经典老歌或“新歌”被大家尽情地演绎着,或忧伤或欢乐或放纵。尤其是女生们合唱的一首《美酒加咖啡》让众多男神想入非非,不知是否私心在想:如果在30年听到班里女生唱这首歌,那才叫幸福满满呢。</h3>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跋</font></i></b></h3><h3>有道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夜已深,同学们在“今宵酒醒何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心镜中挥泪“离别”。</h3><h3>再见,母校!</h3><h3>再见,同学!</h3><h3>相约下次再聚!</h3><h3>行文至此,似乎“87届大溪滩初中三(3)三十周年同学会”已经叙述完毕。然而,我心中忽然升起了丝丝缕缕的莫名惆怅。那天由于有些许“小事”而未能与同学们一起寻找那段青葱岁月,曾经相遇却没有足够珍惜,呜呼,追悔莫及也!只有也只有期待下次再相聚!</h3><h3>行文至此,似乎《我在大溪滩中学的“八年奋战史”(5)》已是这一系列的终结篇了。但总感觉遗漏了点什么?哦,原来1987年7月,我还任教了大溪滩初中88届学生一个月的化学,特补之。</h3></h3> <h3>范东晖:大溪滩初中88届毕业。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浙派名师。出版专著1部,主编或参编10多本,发表论文30多篇。开发开设省精品课程5门,主持省研究课题多项并获一等奖。长期担任江山中学、宁波北仑中学等重点中学创新实验班班主任,培养了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一大批优秀学生,辅导学生竞赛获全国及省一二等奖越百。曾获第四届全国十佳中学班主任、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教师、宁波市名师、教科研先进个人、衢州市名师、江山市名师、拔尖人才等多项荣誉。<h3>现任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部主任。</h3></h3> <h3>1987年8月,我调到江山农技校任教导主任,开始了“我的十年职教生涯”之旅。<h3>详情请参看回忆录之八:我的十年职教生涯。</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