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明天就是元宵佳节,传说中152年一遇的月全食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回想起来我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半夜的拍摄,一周的制作,终于收获了半分钟的月全食延时视频。心理上也经历了从期盼到焦虑,再到崩溃,最终获得暂时的解脱。那段时间,我满眼都是月亮:天上真的月亮,望远镜里的月亮,相机里的月亮,显示器里的月亮,手机里的月亮。一边用各种软件处理着自己拍摄的月亮,一边看着朋友圈发着的各种月亮。有拍的月亮,有P的月亮;有黑白的月亮,有红蓝的月亮;有静止的月亮,有变化的月亮。睁开眼被月亮晃瞎,闭上眼被月亮吓醒……总算挺了过来,冷静了一段时间,抚平了内心的创伤,才开始回忆这段难忘的经历,再不写出来就真要忘记了。<br /></h3><h3> 通过这件事情,首先让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事情,就是不能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尤其是自己没亲自干过的。有些事情看似简单,真正深入做好却是那样的困难,而错误的判断会导致自己对于时间和节奏的安排出现严重问题,吃苦受累不算,往往欲速而不达。我要是早知道拍个月亮会这么麻烦,或许从开始就放弃了。不过话说回来,不折腾一下谁又能知道这么麻烦呢。没准还要感谢无知,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无法预知世道的艰辛,从而保留了活下去的勇气吧。</h3> <h3> 作为一个天文爱好者和延时摄影爱好者,从开始我就明确地想用延时摄影的方式来记录月全食的过程。这样除了艺术上的美感,还有一定的科普价值。但是在具体细节上一直伴随着纠结,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h3><h3> 其实早就关注这次月全食,但真正开始准备拍摄还是在元旦后,基本上按照工业生产上的"人机料法环"几个要素。</h3> <h3> 我其实非常愿意和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摄影技巧和经验的,我自己也是大量学习朋友们的经验慢慢成长的。对于能够细致分享传授技艺的大师们,我除了欣赏他们的作品以外,更加敬重他们的为人。感谢互联网使得这种交流更加顺畅。在拍摄方面,我也非常愿意同朋友们一起,尤其是星空摄影,深山老林,黑灯瞎火的,大家互相提个醒,壮个胆,减少了许多寂寞和恐惧。但是大家多有公务家务在身,星空摄影又是对天气和时间要求很严格的,往往看天气不错,时间窗口适合说走就走的,很难像扫街那样,提前约好。好在这次月食,对拍摄地点要求不高,虽然是周三,但是发生在上半夜,总体时间段还可以。不过我想用赤道仪和望远镜拍摄,很沉重,自己又只有一个拖行李的小拉车,限制了活动范围。在交流时也有朋友提出"老司机带带我",本司机自己根本没车,又拖了一堆东西,怎么拍也没想明白,真是难以带人呀。常约的几位老铁也都到时再说的,也没法约定带我。所以我做好了独立战斗的准备。本来这是一次很好的亲子观测科普教育的机会,最该带的人是女儿,但是一是天寒地冻有点心疼,再者为了专心拍摄我只好放弃了。给女儿留下一个双筒望远镜和她妈妈一起目视观看,每次想起来感觉很对不起女儿,希望暑假那次能够补偿。</h3> <h3> 设备上我请出了买了几年很少使用的赤道仪和天文望远镜,购买时花了不少钱,因为太重,限制了经常使用,非常可惜,这次终于派上用场了。相机有两台,Canon 6D单反和Sony a7r2微单,具体哪台接望远镜有了点纠结。经过再三的思考,数次推翻以前的设想,临到拍摄时才最终确定用sony a7r2微单相机(S35模式)接到裕众102apo天文望远镜上拍摄月亮的特写镜头,用Canon 6D单反相机接适马14/1.8固定参数和机位拍摄广角的月亮位置和亮度变化,细节就顾不上了。这种的搭配应该是我手头设备的最佳利用方案了。</h3><h3> 关于物料方面,比较简单,消耗很少。带点零食,热水足以。后来用了暖水袋给电池防冻,准备的发热暖贴也没有用上。</h3> <h3> 拍摄方法也让人非常纠结,在准备期间,和朋友们交流了不少,还听了Steed老师的星空摄影课,看了李召麒老师的拍摄攻略。自己也想了很多,什么月食银河呀,什么鸟巢月食呀。由于辎重拖累最终一一否定。</h3><h3> 拍摄月亮也算是星空摄影吧,但是和星空和银河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月亮本身亮度较高,可以在城市里拍摄,受光害影响较小。同时月亮(尤其是满月)本身太亮了,远远超过了各种地景的亮度,除非刚刚升起时那短暂的"蓝色时间",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把月亮和地景同时进行合适的曝光。如果按月亮设置曝光参数,地景就会漆黑一片,哪怕是肉眼看上去的灯光璀璨,车水马龙。要是地景曝光合适了,月亮就会严重过曝,甚至出现星芒。这种巨大的亮度差异很难通过后期制作来补偿。在月食过程中,月亮本身亮度和亮暗部面积也在不停的变化,而且亮度差异巨大,很难通过一次曝光,把不同时期亮暗部的细节都体现出来。再有,对于本次月全食,月亮上升起来的仰角很大,甚至看上去都快直着升上去了。而延时摄影基本上是按照16:9的宽屏展示模式,对于表现这种"瘦高"的运动路径不太方便。</h3> <h3> 环境方面,天气自己也改变不了,也很难机动了,只好听天由命了。唯一能有点选择的就是机位了。自己没车,拖着赤道仪望远镜几十斤的东西,虽然可以打车,实施却很难。大家都理解地景难找,我也在周围溜达了一番,尤其是奥运场馆附近,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景,兼顾广角和望远镜延时拍摄。而且又是个公园,拍半截人家要下班清场我怎么办?</h3><h3> 在这种情况下,家和单位成了我主要的考察地点。家住一楼,小区周围高楼林立。既算不上特色地景,又在画面中添堵。如果架起望远镜大张旗鼓地拍摄,肯定有无数路人看热闹,而这次不是路边天文活动,拍摄者的脑子已经非常混乱了,再说望远镜后还有一个广角画面呢,尽可能减少闯入画面最好。靠谱选择的只有我亲爱的单位了,那几天,我不但仔细查看了单位及周边的卫星地图,对照月亮运行的方位角和仰角确定了相互位置关系,还抽空把能爬上去的楼顶都转了几遍,累的腰酸腿疼的。本来自己工作的楼顶就很好了,还方便供电,只可惜有遮挡被迫放弃。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我最终选择了一个机位和一个备用机位。只是必须全部依靠电池供电了。</h3><h3> 由于仰角过高,地景也只能取一点了,显得有点局促。有地景要拍,没有地景创造地景也要拍,望远镜和赤道仪本身也是运动因素,又带有天文特色,符合月食拍摄的主题。但是屋顶地方局促,摆放到快到楼顶边缘了,才能避免望远镜挡住月亮的上升路线,但是旁边的一个小房顶是无论如何避不开了。这楼不是为我拍摄设计的,也没法追求完美,还是要感谢这个楼房的管理没有锁门呀,或许因为检修,呵呵。</h3> <h3> 随着日期临近,月亮也由小月牙逐渐变大了,位置也向发生月食的区域逐渐靠近。赶上天气好的话我就先在自己楼顶开始了试拍,熟悉设备,确定参数。在月食前两天的试拍中,还幸运地遇到了双圈月华。我想这可能是个好兆头。</h3> <h3> 眼看日子就剩下一天准备了,我突然想起来,微单的供电问题还没有解决。原来没有这么长时间的拍摄,或者可以用机内app外接充电宝。但这次为了保险想用三张的包围曝光,就只能用外接定时快门线驱动了,而多功能插口只有一个,淘宝肯定来不及了。幸好我曾经买过一个全pin的S2插头,原来由于懒也没制作,这回只好临上轿现扎耳朵眼了。还好,有个坏的充电线没有扔,快门线的2.5cm插头也有一个。翻腾出电烙铁,桌面瞬间凌乱成了电子制作场所。网上查找资料,测试线序,焊好了一条"充电快门线"。硬件的准备工作终于在24小时前彻底完成。</h3> <h3> 晚上把赤道仪望远镜相机和一系列杂七杂八的东西分几次搬上顶楼,跳窗户拎到楼顶上。在边角处安装好,对好了极轴,试拍结果还不错。临走决定把赤道仪留在楼顶不动,其他东西分次搬下楼去。一则为了明天不用对极轴了,二则实在有点搬不动了。毕竟单位内部的楼顶,没人知道就是安全的。这个决策后来给拍摄带来了极大便利,因为雾霾导致当时没法看到北极星。</h3> <h3> 正日子终于到了,早上起来,稍有雾霾,但总体上还好,看到群里南方的一些朋友已经在抱怨了。把所有的电池充上电,再次确认所有物资准备到位。考虑的晚上气温偏低,对电池影响较大,从家里带了两个暖水袋和几件衣服准备给电池保暖。</h3> <h3> 下班前就偷偷地把物资一件件搬上楼顶,还搬了一把折叠椅子增强舒适性。由于赤道仪已经调整好了没动,安装望远镜和相机就很快了。过了月出时间,发现没啥动静,以为雾霾影响月升拍不到了,就准备下楼去食堂饱餐战饭。临走前回头一望,月亮已经露头了,赶紧窜回望远镜边上,立刻开拍。金黄的大月亮正好从奥运公园前的瞭望塔旁缓缓升起,与五环标志交相辉映。以前也拍摄过长焦的日出月出镜头,算是有点经验,一般会留下上升空间。但这次经验主义害死人,忘记是赤道仪跟踪拍摄了,月亮在画面中几乎是不动的,结果构图不是很理想。延时摄影有这个问题,一旦开拍了,中途发现问题也不好更改了,因为虽然作为单片来说及时改正失误可能效果会很好,但是整个延时序列就作废了,只好满怀悔恨的拍下去。月升很快,钉子塔很快就出了画面,"蓝色时间"也结束了。</h3> <h3> 由于月升拍的手忙脚乱,弄得没有了吃饭的心情。下楼匆匆吃了一碗泡面就又回到了战斗岗位。这时天已经黑透了,半影月食已经开始了,肉眼也能看出来月亮左下角稍微有点暗淡。两个机位早已就位,19:30同时开拍。</h3><h3> 活儿真正干起来了,反而头脑干净,没啥多余的想法了。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电池能否挺住。赤道仪用的12V电池昨晚测试过,还安上了小的led电压显示器,和微单用的充电宝放在一起,裹在一件羽绒服里用一个大暖水袋取暖。微单的快门线单独用一个小暖水袋。Canon6D单反机加上手柄装入两块电池,魔灯固件间隔拍摄已经实践过多次,还是很令人放心的。没有经过这种实战,微单和赤道仪的电源一直让我操心。过一段时间,我就低头猫腰摸到赤道仪下(减少自己闯入广角画面)看看月亮的位置是否过度偏移,适当调节,用手摸摸暖水袋热乎乎的,看看电压足够就能放心坐一会儿。月食的几个重要阶段,我还打电话给女儿,一起交流了观看的感受。</h3><h3> 四个多小时的拍摄,由于忙忙叨叨感觉过得还很快。由于物资准备充足,我觉得冷了就又多套了一层衣服,忙里偷闲还吃了点饼干坚果,喝了两杯热咖啡,好不惬意。唯一令人不爽的是机位正好在卫生间的顶上,还有个排风管通出来,寒风过处,送来缕缕恶臭,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复圆后又多拍了一段时间,看到月亮已经到达广角画面的边缘了,便结束了拍摄。用尽最后的力气把值钱的东西搬下楼去,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回家时已经到下个月了。本来想合衣眯上一会儿意识恢复一点后再勤奋地开始后期制作,没想到再睁眼已经天亮该上班了。</h3> <h3> 有的人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摄影就结束了,而有的人却刚刚开始。我曾经天真地以为,拍摄完了,任务过半,接下来就可以免受冷吹冷冻,下班后呆在温暖的家里,守着温暖的电脑,舒舒服服地进行后期制作。加把油熬一两夜完事,把视频投入到朋友圈轰轰烈烈的激战中,没想到呀,噩梦才刚刚开始。</h3> <h3> 由于赤道仪跟踪会有一定的飘移,中途也人工调整了几次,月亮在画面中的位置有所变化。在后期制作时用Ae里的自动稳定器根本无效,合成视频后月亮在画面中"乱窜"。被迫采取了笨办法,用lr软件手动对齐每张照片的月亮位置。这真是考验眼力和毅力的工作,也幸好有个大显示器呀。鼠标拖动也要小心翼翼,稍微控制不好就矫枉过正了。这样经历了726次的折磨,总算完工。毕竟是人工对齐没有那么完美,合成视频后还是能看出来轻微抖动,我这次换用达芬奇软件进行视频的稳定,月亮终于不抖了。我的脸上刚刚露出笑容,马上就发现月亮的脸像中风一样轻轻抽搐了几下,我的脸也随之抽搐了。可能达芬奇软件的稳定像Ae里的"变形稳定器"吧,稳定的同时会造成图像轻微变形。这时我感觉已经黔驴技穷了,绝望之中突然想起来,先把合成后轻微抖动的视频,再用Ae里的自动稳定器中的"稳定运动"试试。不看广告看疗效呀,这一招真的把抖动治好了,又没有带来变形的副作用。I get it!</h3> <h3> 稳定做好了,我静下心来观察光影的过渡,越看越不自然,这个样子怎么拿得出手呀,回炉重炼。再次回到lrt-lr流程平滑光影,可是,卧槽,位置又tm变了。完了,前边的手工对齐算是白干了。这就是步骤走错带来的致命问题。虽然图像"抖动"是最不堪入目的问题,但还是应该忍到最后再彻底解决,先应该把曝光和色彩过渡做好。无可奈何只好又做了手动对齐之后,配合软件的自动稳定,终于可以算是"成功"了,这个所谓的"成功"其实是一次次失败堆积起来的。</h3><h3> 熬到小年才勉强把视频发布,受到了许多朋友的点赞鼓励,也算是对艰苦奋斗的肯定吧,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有多痛苦多麻烦。很快我又发现了视频中的一些毛病,不过,我却再也没有力气来完善了。先等等吧,不然都没法愉快地过大年了。好在朋友圈里对月亮的热情已经消退,我也不想再看到月亮照片了。这个恶魔般变化的圆盘,让我经历了一个月的前戏,半夜的高潮,一周的煎熬,半分钟的快感。这件事让我身心疲惫,突然感觉一下子变老了许多,竟然都掉头发了,眼睛也花了,几乎没法聚焦到显示器上。</h3> <h3> 真是奇怪了,这种痛苦不堪的事情为啥会吸引我入坑的呢?总说"不忘初心",我的初心又是什么呢?或许我本来就没有什么初心,就像孩子看到玩具一样,就是单纯地为了好玩而已。试想孤身一人忍受着刺骨寒风和恶臭在楼顶坚守,看着地上的万家灯火和天上的月缺月圆,听着两架相机有节奏地快门声相互应和,后来又在电脑旁极其无聊又无可奈何地一次次失败,最后勉强得到月全食整个过程的短暂视频。 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件事情,就算是经历坎坷,就算是结果缺憾,这些回忆都是独一无二的,最终变成快乐,永远记在心间。兴趣爱好本来没有什么用处,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或许就是为了让自己高兴,或许也是为了让自己逃避。延时摄影包含的两种要素摄影和音乐就是能让我躲避烦恼的最后一个角落了。我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折腾出来一段不完美的作品,不禁想起肖申克监狱的犯人们,他们偶然机会能够干完活在楼顶上喝一瓶啤酒观看夕阳的心情多半和我是一样的。</h3><h3> </h3><h3> BH1TLX</h3><h3> 2018年3月1日</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