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睹物思人,又捧起老父亲遗留给我的几本书籍,感慨万千,思绪如麻,老父亲生前那张熟悉的温而厉、刚而正的面孔再次映现在我的面前。为纪念家父,我的微信头像用的是父亲收藏的《四书》里的孔子头像。</b></h1><h1><b>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生民未有,万世之师”,家父1949年的藏书对孔子评价已是至高无极。</b></h1><h1><b> 此头像孔子身着宽衣博带,面貌温而文雅,应该是画圣吴道子版本的“孔子行教像”。这也是流传千年的最为权威、最为典范、最有代表性的孔子儒家形象造像。去年七月份济宁市人社局在孟子故里举办首期传统文化培训班,我有幸参加。更为荣幸之至的是亲聆当代大儒、曲师大历史系教授、国内研究孔子国学大师骆承烈先生的教诲。骆老以82岁高龄亲赴会场,给我们传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我受益匪浅,也坚定了自己竭诚宣传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b></h1> <h1> 曲阜师范大学骆承烈教授至小时候起,便钟爱收藏孔子像,七十多年来,乐此不疲。现已收藏孔子像2800多种,世界上首屈一指。1997年便被上海大世界俱乐部世界吉尼斯记录“收集孔子像最多的人”!</h1><h1> </h1> <h1> 父亲一生颠沛流离,但身边这套书保存得还算完好,这是我们书香门第对文化敬仰的标志吧!作为清末文秀才的曾祖父收藏了很多书籍,后来从曲阜回到老家后开起了药店,也是为了拯救那些日日被各种病魔吞噬的生命。虽祖上留了些许家底,无奈总有很多穷苦人被救了命却没买药的钱,如此年复一年,曾祖父落了个十里八乡皆知的“储善人”的美誉,生意因为只投入,回不了本,数年后只好关门。家里很多乐器我小时候倒是见过,诸多藏书包括很多名人字画早已无影无踪。很多医药书籍包括《本草纲目》、《黄帝内经》、《药典》等皆被后来周围村庄里靠行医谋生的所谓“江湖野医”们弄走,我只有耳闻,那些珍贵的资料我从未见过。儿时我倒是见过很多线装的水墨人物画,我总喜欢当小人书欣赏,现在也都消失殆尽,唯有镌刻着老父亲印章《储庆勋 1949年》的几本藏书还蕴藏着我们书香门第的物证和印记。<br></h1><h1> 那些纷乱狰狞的岁月,留点祖上的记忆,真难!我家的贞节牌坊历经五年时间,耗费巨资方得落成,一度成了方圆几十里的佳话和美传,结果1968年伟大的“四清”运动,一股脑儿连根拔起,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和任何文字史料,倒是家乡几十里范围内的很多村间小桥下,横躺着牌坊的肢体。小时候,常常有很多文物贩子到我们村来高价购买牌坊上的石头,小块的200元;大块的300元;因为早已被红卫兵们肢解到各地,文物贩子落了个空欢喜。<br> 六七年前,还真有村里的一个财迷,偷藏了一大块牌坊石,埋到地里,结果倒卖文物的人开卡车来到村里想拖走时,以大哥为首的村民拿着铁锨等工具,用武力捍卫了我们祖宗的尊严,留下了仅存的一点文化记忆。</h1><h1> 关于牌坊落成大典,老父亲跟我说起过多次,场面之大,人员之多,影响之广,在我们那地儿绝无仅有。据说是惊动了曲阜土旺村里在朝廷做官的杜姓大人物。最初以为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经打听方知是一普普通通的书香门第。古人注重名望,于是我的曾祖父成了土旺杜府的快婿,顺理成章曾祖父是在曲阜进的秀才,当时曲阜每年考选秀才12人,古代科举制度名额控制非常严格。</h1><h1> 作为曾祖父最为喜爱的长孙,父亲得到真传,对读书情有独钟。我无法考证这套书标志的1949年,父亲是否在曲阜县政府做国民政府秘书,还是已经回老家做私塾先生,但是这套书真实记载了父亲与书结缘,并且开始了十七年的教学生涯。</h1><h1> 1991年报考大学志愿之时,父亲胸有成竹的说,报考师范学校,当老师最好。其实凭我当年成绩以及那时的形势,不选择师范院校更有发展前景,我没有犹豫,结合家庭经济状况,报考师范院校更能减轻为我操劳一生的父母的负担,我毅然决然迈进了济宁师专的大门,开启了我的教师梦,一晃二十五个春秋。</h1><h1> 我无怨无悔,甚或愈来愈对父亲感激有加。凭我的刚直、坦诚、实在劲儿,也就是做个老师最为合适,我也终于能承载起我们诗书门第的的衣钵!</h1> <h1> 浸透着老父亲心血和汗水的《四书白话新解》,我如获至宝。父亲奋斗了一生,把十几个儿孙抚养成人、成功,在儒、医、商、政诸多行业崭露头脚,各有千秋,父亲在天之灵,得以宽慰!</h1><h1> 父亲写的一手好字,是曾祖父手把手培养出来的。颜体和欧体是父亲最为擅长的。父亲在我们村同龄人中,几乎是唯一有文化的。我记得有很多人前去我家让父亲帮着读信、写信,过年时前来求写福字、求写春联的更是门庭若市,父亲尽管数十天忙忙碌碌,却是不亦乐乎,一定是父亲感受到了文化的尊严与价值。</h1> <h1>父亲钢笔签名庆勋及印章。</h1> <h3>父亲钢笔手书书籍目录。</h3> <h3>父亲毛笔字手书。</h3> <h3>父亲毛笔字手书《十三经歌诀标用谱》。</h3> <h1> 公元二零一四年农历四月三十日,时值老母亲五七祭奠日。泪眼朦胧之中,我为父母写此祭文,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h1><h1> 昨夜农历二零一八年正月十五夜,父母携手入我梦来,仍然那般温暖,那般慈善,那般疼爱他们的五儿。重温父母恩情,共享天伦之乐,我忽然成世间最为幸福人!</h1><h1> 喜极而乐醒,唯有枕头热泪两行!</h1><h1> 只愿苍天来世能让我再做一次我的老父亲、老母亲的真真诚诚、踏踏实实的儿子!!</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