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戊戌正月,学长故地重游,昔宁静校园,今落孤如此,矗立无语,感慨颇多。拍照给吾,嘱吾排版编辑。余不敢怠慢,昼思夜想,搜故忆今,绞尽脑汁,凭添白发几根,徒增皱纹两行,伤脑细胞数亿,头晕目眩,才有此小作,是为交差,亦慰吾思乡之情,幸甚至哉!</h3> <h3>曾经的交通要道,一度变得寂静,蜿蜒曲折穿村而过的通道,如今硬化成笔直的水泥路,站在这头便能看到那头。韩家铺台与王家大院不复存在,新路道和大巷道亦不见了踪迹。当年的三悬之一“走路时心提悬”已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h3> <h3>记得逢年过节时“成分”不好的爷爷们弓着背在这条重要通道上捡石扫尘,一声惊雷,唯“成分论”一风吹散无影无踪,爷爷们得以解放。节日来临打扫的工作就交给学校的师生,百十名小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打扫这条一扎一堆石头的穿村通道。</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座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关帝庙,如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年一度的传统社火表演使得这里热闹非凡,据说当年逃亡的皇帝君臣化妆混进表演社火的队伍里才得以逃生,是哪位皇帝已不重要,老百姓只关心国泰民安风调雨顺。</font></h3> <h3>正月十五,关帝庙人头攒动,善男信女磕头煨桑烟雾缭绕,东西廊坊上就有许多人撒核桃枣儿糖,为的是感谢过去的一年里关老爷保佑了他,还有人许愿后到期来还愿,还有人是正月十三灯官老爷随机安排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在十五早上撒个满堂红。按照传统,十五早上要在庙里表演半场社火,十六晚上在结束整个社火表演前,还在庙里表演半场社火,加起来就是一场完整的社火。表演方式是所有节目全部在大殿前一起表演,锣鼓喧天,秧歌照唱,狮子照舞,马子照耍,八大光棍照扭,大头罗汉嬉柳翠……</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的社火要分别在下庄、中庄、上庄表演三天三夜。每到一个地方,负责接待人员放鞭炮欢迎,然后在上席位置请老人、远来的亲戚或德高望重一些的人入座,这时穿蓝衫子的傻公子和穿橘黄衫子的胖婆娘才分两组带领四位老秧歌、四位梆子、四位拉花姐开始扭秧歌,一套标准动作下来,至少得二十分钟,然后两组人马合并,形成一个走动的圆圈,这时第一个唱秧歌的傻公子站在圆圈中间,胖婆娘给他伴舞,依次是胖婆娘和四位秧歌唱四位拉花姐分别伴舞。一般情况下每人唱五六首歌,但十五这天人较多,会唱八九首,甚至有人唱十来首,唱词都是历史故事,如三国、隋唐、杨家将等,但每个人的第一首都基本上是赞美接待方的唱词,如:“三队的场儿圆又圆,三队地场上把社火玩,大人们出门挣大钱,娃娃们个个中状元”。最后一首是感谢接待方的唱词,如:“初八十八二十八,感谢了三队的好香茶,感谢个你来感谢个他,我唱的秧歌甭笑话”。秧歌表演完依次是狮子,马子,八大光棍,大头罗汉嬉柳翠…的演出。</font></h3> <h3>当年是先辈们肩挑手垒筑成的边塞古城,让疯狂年代着了魔怔的人们摧毁的几乎殆尽,辉煌只能凭借想象,城墙上跑马车的故事也许只能靠口口相传的方式延续。似悬崖又似峭壁,旧貌不再人亦不再。</h3><div><br></div> <h3>西城墙是目前保留最多的一段,历史在这里只留下了刀劈斧凿的残垣断壁,繁华已过,依城而居的住户早已搬迁离去,墙头上芨芨草在春风里颤动。</h3> <h3><font color="#010101">曾几何,我们打开了这扇门,从懵懵懂懂的幼童变成了识文断字的少年,是她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无论是嬉戏的闹声,还是朗朗的读书声,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校园时,一切又如此的清晰神圣,那怕是上课间操抑扬顿挫的喇叭声音,也会惹得出工的大人们站在高处或扒着墙头向操场里张望,看着大大小小的学生娃们合着音乐整齐的伸胳膊蹬腿,偶尔有个别腰来腿不来的娃娃会招来他们的猜测,当然忘不了寻找自家娃娃的身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校门前的这条路,应该是古城的中心路,一头是东门,一头是西门,所不同的是以前是土路,现在是水泥路。每次学校开运动会,这里便是六十米和百米比赛的跑道。</font></h3> <h3>人去屋空,门已生锈,配电盘随意耷拉,屋顶居然长出一米高的小树,还有几丛芨芨草,那只电视锅依然矗立在屋顶,接受着来自太空的信息。</h3> <h3>办公室老师们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的展示台,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展台依在,精神犹在,贯彻领会的纸进了垃圾袋😁😁</h3> <h3>曾经整齐划一的办公室,如今是堆放杂物的库房,面对如此狼藉,佘大书记你让先生们情何以堪😁😁😁</h3> <h3>五部联合器,这是唯一留在校园里的体育器材,如今锈迹斑斑,缺胳膊少腿,孤零零立在东城墙根。器材锈矣,尚能玩否?</h3> <h3>无数次梦到的就是这棵老杏树。无论是一树杏花的春天和枝繁叶茂的盛夏,还是绚丽多彩的清秋和厚雪压枝的严冬,都是梦里的常客。虽然老院已不存在,但魂牵梦萦的老树依然在,那百年的虬枝和千万朵杏花依然是心底的牵挂。</h3> <h3>对窝,这个特殊的工具,是用来椿麦子或青稞的器具。夏天大人们将选好的青稞倒入对窝里,然后用杵石椿青稞,直到把青稞皮椿没了,拿回家煮熟,撒上甜醅曲,捂上一个礼拜就变成酸甜可口的甜醅。椿的活一般由两人配合,一人趴在对窝边扶着杵石,一人站在对窝上抓住杵杆用力提,两人要配合默契,否则,杵石碰到对窝边,会磕出碎石混在青稞里。正月十五家家都要煮麦仁,来椿麦子的人很多,往往都是从正月初八开始椿,一直到十三晚上基本结束,十四开始煮香气四溢的麦仁。对窝依旧,斯人何在?</h3> <h3>离城十里的阴山林,是记忆中最神秘的地方,茂密的黑刺林、大三角的酸萍萍、陡峭的点兵台、神仙树所在的松树林……这里的野鸡、野兔、松鼠、狐狸……进了林子,蕨菜、地衣菜、草莓🍓……</h3> <h3>阴坡岭,据说当年建学校时一人抱不住的房梁就取材于此,而今即使把眼睛睁破也找不出一点森林的模样,是当年砍伐的彻底连根拔起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从森林,到耕地,再到草场,两次绚丽的转身,即使再投入十倍的努力,也找不回当年的辉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