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民族服式形制简介

知秋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汉朝形备的冠服体系。汉服从黄帝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故而中国也就有了“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之美称。汉服历经几干年,虽经历了清朝统治者的“剃发易服”但仍旧有极大的生命力,其原因就是汉服蕴含着儒家文化思想理念,四书五经贯穿于整个汉服体系之中,透视着的是民族自信与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div><h3>近十多来年在以知识份子及年青一代为主体的汉服复兴者的推动之下,国人对汉民族服饰的认知度正在不断的提高。以2003年11月22日山东济南市的电力工人王乐天身着自己与朋友一针一线手工缝制曲裾汉服行走在济南市的公园、商场,穿街过巷,用自己的行动来推广汉服,使绝迹了358年的汉民族服饰重现神卅的街头为标志,全国兴起了推广汉服的高潮,而这一天也就成了全国复兴汉服的纪念日。</h3><div>揭阳汉服文化社成立10周年来,不忘初心,不断耕耘,在推动发扬汉民族文化中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汉服的推广上做了大量实实在在有益的工作。每年的年会、汉服行走日无不浸透着辛勤的汗水。去冬今春更是成功配合完成了由社长琳琳成立的汉风文化工作室策划的冬至雅集、钟厝洋第二届桃花文化节,选十二花神,粤东地区首次汉婚大典。这些工作都是心血凝成的结晶。汉服文化社这种为复兴汉服,推广汉民族服饰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借此机会要对汉服文化社及全体同袍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div><div>汉服历经四千多年,各朝代形式有所变化发展,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其基本特点:交领、右祍、系带。基本形制: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这些变了就不是真正的汉服了。</div><h3>下面是根据汉服文化社和汉风文化工作室在各场合展示的汉服形制所拍摄的简介,形制文字由琳琳社长及方霞老师所提供,一並致谢!</h3></div> <h3>齐胸儒裙;最早见于南北朝,流行于隋、唐、五代及北宋初年,且对日韩等国的妇女的传统服饰产生深刻的影响。</h3> <h3>大袖衫:大袖衫出现于中唐,一直流传明末,常作为礼服外套使用。</h3> <h3>半臂:半臂,又称半袖,是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h3> <h3>褙子:褙子,又名背子。始创于秦,流行于后世的宋与明,其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礼服以及男子的便服。</h3> <h3>直裾深衣:直裾,即:襜褕〔chān,yǔ〕,语出《说之解字》,其短者谓之短褕,衣襟裾方直,裾就是指衣服的大襟。直裾下摆部分剪裁为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h3> <h3>曲裾深衣:曲裾深衣,最早出现战国时期和后汉,多作礼服使用,男女皆可穿着,东汉后逐渐被直裾深衣所取代。</h3> <h3>竖领对襟长袄:竖领对襟长袄出现于明中后期。竖领对襟是基于直领对襟的基础演化而来。长袄是指穿着时下摆长度超过膝盖的上袄。经史料记载明后期的中国北方妇女已普遍使用竖领襟或斜襟的上袄,取代传统的交领袄,成为又一种明代标志性的女性服饰。</h3> <h3>圆领袍:圆领最早出现于商代,起初作为内衣穿着。南北朝时吸收了当时中亚和西北少数民族的“胡人袍服”元素,进而发展成圆领袍。成为隋唐两代的标志性服装之一。从宋朝开始,圆领袍成为官员正式制服,并沿用至明朝。圆领袍理论上男女皆可穿着,但经考古及文献发现,男性穿着圆领袍多为纯色,女性穿着则多会缀以绣花作装饰。</h3> <h3>曳撒:曳撒,原为蒙元时期非常重要的宫廷礼仪服饰,全名为曳撒质孙袍。明朝建立后,将原先的质孙服与传统的汉服进行融合,创造出今天汉服中的曳撒形制。曳撒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明朝形制之一。</h3> <h3>直裰:直裰,是从宋朝开始就有的一种日常男装服饰,两宋时期的直裰多为僧侣穿着,而到了明朝,直裰的款式发生了变化,并开始在文人、士大夫和普通市民中流行。</h3> <h3>交领袄裙:交领袄裙流行于明中期及明后期的南方地区,由衬里的交领短袄和下裙组成,是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h3> <h3>马面裙:马面裙始于明朝延续至民国。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光面,俗称“马面”。马面裙与各式或长或短上衣搭配,成为“袄裙”或“衫裙”,如此两截穿衣的特征,一直贯穿于后世,成为中国女子装束经久不衰的经典搭配。</h3> <h3>罩甲:罩甲是明代戎服的一种,对襟,用纽扣固定,无袖或短袖,左右两侧及后部开裾,衣身可缀申片,也可用纯织物制作,底边通常缀有彩色的排穗。</h3> <h3>大氅〔chǎng〕大氅是汉服传统服装之一,又称氅衣,属于男装罩衣的一种。特点是对襟大袖,整体宽大且有系带,只作常服穿着。</h3> <h3>交领襦裙:交领襦裙是汉服的一种,是汉服中常见的服饰。其持点是上襦为交,交领襦裙在宋代颇为常见。按风格分,可大致分为唐式、宋式、明式交领襦裙。接对象分,可分为男式交领襦裙,女式交领襦裙。</h3> <h3>交领袄裙。</h3> <h3>交领袄裙。</h3> <h3>曲裾。</h3> <h3>男交领襦裙。</h3> <h3>直裰。</h3> <h3>圆领袍。</h3> <h3>圆领袍。</h3> <h3>小孩马面裙。</h3> <h3>汉服形制展示模特。</h3> <h3>汉服形制展示模特。</h3> <h3>十二花神之一月梅花花神:师娴圻</h3> <h3>十二花神之二月杏花花神:高洁玲</h3> <h3>十二花神之三月桃花花神:钟文蔚</h3> <h3>十二花神之四月牡丹花花神:钟丹佳</h3> <h3>十二花神之五月石榴花花神:许帼英</h3> <h3>十二花神之六月莲花花神:陈紫婷</h3> <h3>十二花神之七月杏花花神:郑斯仪</h3> <h3>十二花神之八月桂花花神:郑奕媛</h3> <h3>十二花神之九月菊花花神:陈赋</h3> <h3>十二花神之十月芙蓉花花神:杨金容</h3> <h3>十二花神之十一月山茶花花神:郑可菡</h3> <h3>十二花神之十二月水仙花花神:江惠敏</h3> <h3>以下为汉服社2018年年会表演花絮。</h3> <h3>箭阵</h3> <h3>箭阵</h3> <h3>剑阵</h3> <h3>剑阵</h3> <h3>汉舞《相和歌》。</h3> <h3>汉舞《相和歌。》</h3> <h3>汉舞《越人歌》。</h3> <h3>汉舞《越人歌》。</h3> <h3>汉舞《长安歌》。</h3> <h3>钟厝洋第二届桃花文化节开幕式开篇汉舞《礼仪之邦》。</h3> <h3>神仙眷侣。</h3> <h3>钟厝洋第二届桃花文化节汉风团队合影。</h3> <h3>钟厝洋第二届桃花文化节十二花神合影留念。</h3> <h3>桃花节十二花神与主持人达思合影留念。</h3> <h3>钟厝洋第二届桃花文化节十二花神与汉服社及汉风工作室团队合影留念。</h3> <h3>钟厝洋第二届桃花文化节汉婚大典合影留念。</h3> <h3>钟厝洋第二届桃花文化节汉服美女合影。</h3> <h3>汉服社2018年年会全体同袍合影留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