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茶山臻味、佤乡秘境之旅中

梅子

<h1> 进入中缅边境后,沿途已有边防盘查了。</h1><h1> 在云南镇康县城西南的南伞口岸,西邻缅甸果敢,明清时即有边民互市活动。1912年设勐英镇,1941年改里仁镇,1984年改为南伞区驻地。南伞,傣语音译汉字地名,意为送公主的地方。汉、傣杂居。今为中缅边民互市口岸。</h1><h1> 过了口岸便是缅甸果敢,离果敢首府老街只有七公里。提起果敢,就让人想到罂粟、毒品、冲突、娃娃军。果敢地区原来是咱中国地界,后来让英国在1897年强行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果敢曾经(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权,通行果敢语(汉语),流通人民币,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后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但现在那里地方武装与政府军队依旧冲突不断。</h1><h1> 想去老街看看,口岸哨兵说要边防证、护照都不可以,办边防证需要提供当地的营业执照和临时居住证。当地摩的说100元可以帮忙偷渡到老街看看,我们心还没那么大,没敢去,只能乘公交围着南伞转一圈。</h1><h3><br /></h3> <h1>  入住孟定边关明珠大酒店,</h1> <h1>  因饭店里人太多,特色鸡血肠和鸡血饭没有等到,只吃到了酸菜鱼。</h1> <h1>  孟定镇为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辖镇,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云南唯一的副县级镇。<br /> 孟定"傣语为"弹弦的地方"。是云南傣家大姐西双版纳、二姐德宏之后,傣家待嫁的小三妹,这里大地如琴,江河如弦,四季如夏,柔情似火,素有"黄金口岸"之称,是祖国西南边陲的黄金口岸、云南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临沧市的绿色明珠。</h1> <h1>  众星捧月一一今夜的星空仍然是那么美,常听人说拍星星就拍不到月亮,拍月亮就看不到星星,今夜用手机居然全都拍到了。</h1> <h1>  滇西南茶山臻味、佤乡秘境之旅第九天孟定一芒黑一翁丁:今天的早餐没有米线吃了。</h1> <h1>  先过南汀河。公路沿河而修,两岸或峭壁险峻,或密林苍翠,泉瀑其间,有入幽谷的宁静。</h1><h1> 南汀河发源于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流域区处在澜沧江、怒江中下游,全长311公里。流经临翔区、云县、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县后于耿马县清水河出境(进入缅甸)。</h1> <h1> 顺边境公路进入秘境沧源,沿途是竹海、橡胶林、参天大树独木成林</h1><h3>,</h3> <h1> 途中看到一座白塔高高矗立在班老乡的山顶,犹如错觉自己置身于缅甸。在山顶眺望,即可看到中缅分界的山头。</h1><h1> 班老白塔:主塔直径8米,高23米,小塔直径4米,高12米。</h1><h1><br /> </h1> <h1>  班老村:隶属云南省永德县的小勐统镇,班老村离缅甸的果敢地区只有40公里,历史上通往缅甸的古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班老乡解放较晚(1960年)。在建国以前,村民把帮毒枭背毒运毒作为谋生的手段,并在当地形成了传统。村民主要以马仔的形式帮境外的毒枭毒贩背毒品,再贩运到保山等内地去,班老村基本上家家都运毒贩毒。据公安部门掌握的数字,目前全国有十分之一的毒品来自临沧,临沧的毒品一半来自班老村所在的永德县。而当地最近5年抓获的贩毒分子,又有85%是班老村的农民。班老村的农民之所以铤而走险,去背毒贩毒,当地贫困落后的经济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当地政府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动用经济手段,来帮助农民尽早脱贫。<br /> </h1> <h1>  在班老村休息时见一院孑里有一棵大榕树,听当地人说,以前这个院子是军营,树是当年在这里的驻军战土种下的,到现在还有当年的战土回到这里拍照留念。</h1><h1> 我们也爬上去拍照留个纪念</h1> <h1>  未出土时先有节,作为"四君子"之一的竹子被寓意坚韧的品格,在山林中、崖壁上兀自生长,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似谦谦君子。千百年来,它不知走进了多少骚文墨客的诗词中,它的铁杆粉丝郑板桥先生,一生爱竹,画竹,咏竹,给后世留下无数经典作品。同行的广心受他的影响,在征得领队的同意下,向当地老乡要了一截深山竹子,想放与室中,借它一点精神,愿自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h1> <h1>  在等广心砍竹子时,到当地佤族家转转。房前挂着一排腊肉,房后有两只大鹅在嗄嗄的叫,不由得想起了"鹅、鹅、鹅,曲颈向天歌"这首诗。</h1> <h1>  中午在快乐饭店吃农家饭,菜做的有点咸。</h1> <h1> 饭后继续前行,目的地芒黑,这个小村子隐秘在大山深处,小到导航也无法定位,几经打听,方才找到。</h1><h3><br /></h3> <h1>  入阿佤山,一路佤山云海,梯田相伴,真正的秘境之旅刚刚开始。</h1> <h1>  这个叫做芒黑的小村子,是最后一批回归祖国的乡镇。该村截止2008年底,水、电、路、电视、电话都没有开通,无路灯。全村有8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h1> <h1>  走进芒黑村,开始还以为这是傣族村落,后来更正为是佤族村落。芒黑的房舍都是用用竹子盖的,最少两层,底层放杂物或养家禽。每一家都有一个小院子,用篱笆围了起来。家家户户看起来都差不多,看不出來哪一家的条件会更好一些,小村子安静的如同世外桃源。</h1> <h1>  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两边,是一间间挨着的竹楼房,竹楼前有一个简易的梯子,房屋太简陋了。生活在这里的佤族人,保留着古老的生活习俗,也保留着传统的贫穷,但依然乐观的生活着。竹楼底层有两个小孩在荡秋千,有几个在村外的球场上打篮球。看到他们的生活环境,觉得我们现在生活的所有时光都是幸福的。</h1><h1><br /></h1><h3><br /></h3> <h1> &nbsp;村里有一座寺庙,僧人多数是小孩子和未成年的年轻人,这在云南地区的寺庙里很常见,寺庙不仅仅是修行的地方,同时也是学校。</h1> <h1>  &nbsp;村子里转悠完了,跟着领队到村外田间地头看看。到村外还需要翻过一个栅栏。寨子边有一块块人为开垦的梯田。现在是春分播种时节,地里播种插秧的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h1> <h1>  这里有抽烟斗的妇女,劳作中或在空余休闲时,都会拿出烟斗抽上几口。</h1> <h1>  亭子里安放的是佤族人崇拜的一种图腾寨桩</h1> <h1>  离开芒黑村前往翁丁村。路越来越难走,沿途都在修路。</h1> <h1> 下午五点左右到达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翁丁村。这就是临沧市境内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从古至今,都被世人称为秘境之地。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h1> <h1>  刚到翁丁寨寨门,佤族人会给每一个人额头上点一个"摸你黑",一群村民身着佤族服饰,载歌载舞欢庆我们的到来。</h1><br /> <h1>  突然而起的佤族歌舞让我们兴奋不己,我们立马卸掉背包冲进去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h1> <h1> 跳舞结束,进入翁丁寨。</h1> <h1> 来到广场,看到大榕树上挂满牛头骨,古朴的寨门倚靠着厚实的大榕树,古老沧桑神秘的气息,不请自来。 就如同时光逆转,一脚从现代文明跨进了刀耕火种的年代。</h1><h3><br /></h3> <h1>  同行的小伙伴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佤族麻衣,立即穿上嘚瑟起来。受其影响,我们也换上佤族服饰各种秀。 </h1> <h1>  跟着领队到我们今晚住宿的地方,这个地方有別于其他地方的是竹楼下没有养家禽,环境优美。</h1> <h1> 登上二楼,俯瞰寨子,依坡而建错落有致的草屋从立,整个村子被上百年的茂盛古榕团团而围,有着遗世独立旷古恒景的感觉。</h1><h1> 望见村外层层梯田在夕阳的余晖映衬下格外美丽,立即决定到村外看看。</h1> <h1> 在田野里漫步,闻着麦田和油菜花的芬芳,到田间地头坐一坐,看云卷云舒,夕阳西下,梯田在大地上舞出最妩媚的曲线,晚霞洗去一路风尘。岁月如斯,人生如梦,一切都是浮云。</h1> <h1>  到翁丁寨子里悠闲的走一走。翁丁寨中的"翁"为水,"丁"为接,意为连接之水,也有云雾缭绕之地的意思。这里生活着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佤族人民。这是一个唱歌比说话多,喝酒比喝水多,跳舞比走路多的民族。佤族在古语当中的意思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着自己的民族创世史诗《司岗里》,佤语"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就是从崖洞里出来的意思。<br /> 翁丁寨是中国最后一个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部落。</h1> <h1>  寨子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现在居住着101户人家,接近500人。佤族民居都是传统的干栏式竹木楼,房屋的屋顶一般都用茅草穿成草片覆盖,分上下两层,均为竹木结构,下层堆放杂物或畜居,上层住人,透气凉爽,外面有竹篱笆围墙,从侧面看,厚厚的半圆形屋顶就像一顶大圆帽。竹楼一家挨一家,有序排列,屋里不论有人没人,鲜有掩门挂锁,似乎都可以随意探访,来去自便,路不拾遗亲近友好古风犹存。</h1> <h1>  整个村庄坐落在森林怀抱中,佤族村寨周边的树都不能砍,树是保护村子的神林,所以佤族村庄周边的树都很茂盛,形成林墙。他们世世代代都把这些林木奉为"保护神",神圣而绝不可冒犯。</h1> <h1> 寨子中心处,高高矗立着的是"寨桩"。寨桩是佤族人的一种图腾崇拜,代表着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最高的杆是幡杆,顶部有几圈竹篾做的饰物,据说是避邪的物器。篾圈下面,有一尺长的木船,代表着一帆风顺,木船下面,有一条木鱼,代表年年有余,这预示着全村风调雨顺、万事大吉; 幡杆旁是有一人来高的木塔桩,上面粗犷地刻着一些特殊的图案,有圆点、方形、三角形等,分别代表世上的人民赖以生存的天地山川和一草一木。杆脚下有个鹅卵石即是"寨心"。</h1> <h1>  阿佤的妇女有抽烟斗的习俗,她们用的烟斗都是自己做的,烟杆和烟斗取自山上的竹子。</h1> <h1>  翁丁村至今保留着男耕女织的习俗,村外大量的梯田都交给男人来打理,女人则负责家庭。在翁丁闲逛,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妇女坐在家门前织布,佤族人通常自己织布,自己制衣。妇女的红色头巾仿佛也是一种传统。</h1> <h1>  人头桩:佤族有一个"猎人头"血祭的风俗,是古代遗传下来的一种祭祀风俗。据说当时种谷物收成不好,想尽各种办法谷物也生长不出来,后来有人告诉佤族人要用人头祭祀神灵才成。于是他们真的用人头祭祀,结果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真的长势良好,获得了大丰收。祭祀活动这一天要砍一个活人头回来做供奉,标准是男性、年轻健壮、长相英俊,最好是有络腮胡子面相又白的那种美男子。我国在1958年将这野蛮而又残酷的方法彻底禁止了,"人头祭祀"改成了动物头颅,现在瓦族山寨会看到很多悬挂的牛头,挂在家里显示富裕,如果挂在祭祀点则是奉献给神灵。佤族人的寨主宝座之位也要挂上动物头颅,表示尊敬。</h1> <h1> 夕阳西下,余辉洒满整个翁丁寨,美丽炊烟和那婆娑树影的奇幻光影,原始村寨的生活让人返璞归真。 希望在日落的黄昏后,翁丁村翁丁人能走到村外,走出沉重,走过贫穷,走向轻盈……</h1><h1> </h1><h3> </h3> <h1>  撒拉房,白天人们劳作歇息的地方,到了晚上,就是情侣们谈情说爱的地方。想象着那情景,感觉好生浪漫。</h1> <h1> 醇香的佤族鸡肉烂饭</h1> <h1> 酒足饭饱之后围着在火塘边,喝茶望月聊天,享受真正的原生态生活。</h1><h1> 佤族人也很崇拜火,每家必有一个火塘,火塘的火自新年取火后,就要让火种保存下来,不能熄灭,直到来年新年,再把火灭掉又取新火。</h1><h3><br /></h3> <h1>  2018年春节滇西南茶山臻味、佤乡秘境之旅第十天:清晨起来先游览了佤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展示厅。<br /> </h1> <h1>  女神图腾桩是佤族女神崇拜"木依吉"的化身标志,是以刻木记事的方式对司岗里创世史诗的部分传承和释然。图腾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头部,有高举的双手、眼、鼻、口;二是颌部,没有图案;三是身部,有很多图案符号:圆点代表天上星星;斜纹代表着山川和河流,解释了司岗里传说中山川河流的形成;燕尾形符号代表了火神燕子;牙形图案代表了果实和丰收;三角符号代表着不息的火塘;最下端横和竖条纹代表着能与天神对话的木豉。</h1> <h1>  木鼓房:用来存放木鼓的房子。在佤族的各种器物中,最神圣、尊贵之物莫过于木鼓。木鼓佤语称为克罗儿,是佤族独创和独有的打击乐器,佤族人民把木鼓当作灵物崇拜,认为敲木鼓可以通神灵,驱邪魔,降吉祥。目前村子里还保留着游客到来敲击木鼓列队欢迎的仪式。</h1><h1> 颇为有趣的是,这木鼓还有公母之分,在木鼓房里一左一右,分别陈放着公母两只木鼓。公鼓声音低沉母鼓声音清脆,不知是不是因为崇拜女性,母鼓还要比公鼓略大。</h1> <h1> 据说敲打木鼓可以带幸运和福气</h1> <h1>  曾经的佤王府,佤王座椅、枪杆与烛台还在,都保持原样,火塘也依然熊熊,然时光流转,世事变幻,天下平和,已无须那份霸气与威严,只是心怀恩与义,存留一份遗址,让人游赏或者祭拜,都是挺好的。<br /> 看护佤王府的老人,七十五岁,有着阅尽千帆的淡定,也有着初心难忘的执着,还有着佤族人的友好与善良。极少言语极少动作,却会为每一个前来的人奉上一碗橙红透亮冒着热气的大叶茶,饮之鲜醇回甘,心神俱清。</h1> <h1> 早餐后又到村外转转,站在梯田的高端,看到一望无际的梯田,就像从人间登上天堂的天梯,非常壮观美丽,其景色别具一格。</h1> <h1> 太阳每天升起,生命总在延续,生活还将继续,只有不断奔跑,才会靠近梦想,有血有肉、有滋有味的原始部落,既是历史对翁丁昨天的选择,更应是历史对翁丁明天的交待。此情此景,真有陌上花开,走在春天里的感觉。</h1><h1><br /></h1> <h1>深山木瓜花,盛妆迎春早。<br />纷纷开且艳,不辜赏花人。</h1> <h1> 翁丁石斛,第一次看到寄生在树上的石斛</h1> <h1> 关于翁丁村,我想就是用更多的画面,再多的语言,都无法原原本本揭开它的本来面目,因为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它的丰富而又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更因为翁丁原本就是一种氛围,一种境界。<br /> 2014年翁丁村是评出的"云南最美观景拍摄点"首批20个入围地点之一。 </h1> <h1> 午休后前往勐冷天池。勐冷天池在刚刚准备开始开发的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h1><h1> 这个地不好找,从山上找到半山,又找回山上,幸好碰到管理员,登记完才让进去</h1><h1> 驱车进入森林道路后,莽莽原始森林里,树木遮天蔽日,看不到四周边际,道路两旁开满花儿的参天大树非常吸引人。十三公里石头路颠簸绕行了近一个小时。&nbsp;</h1><h1> &nbsp;这里似乎很少有人到访,爱幻想的人凑在一起,不缺的自然是编故事。车上的人脑洞大开,突发奇想,编说起熊出没的故事。</h1><br /> <h1>  勐冷天池是一个很灵秀的湖泊,这边的环境非常的原生态,环境基本无污染。</h1> <h1>  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天空如同刚被洗过一样,万里无云。沿岸边行走,见一人静坐垂钓,这是进入森林保护区内见到的唯一同类了,</h1> <h1>  虽说叫勐冷天池,其实湖泊尽头是一座水坝,湖泊面积很大,附近森林植被没有遭受过任何砍伐和破坏,非常自然原始,这里是一片绿色净土。</h1> <h1>  由于现在是枯水期,水位较低,许多老树根祼露在岸边,如同鳄鱼来觅食,又好像额济纳的怪树林,青海湖的鸟岛</h1> <h1>  晚上入住沧源金佤国际酒店。此次的行程差不多入住的都是大酒店,好像有点奢侈。</h1> <h1>  沧源佤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俗称阿佤山区,也称"葫芦王地"。1949年4月,沧源佤族武装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了沧源县临时人民政府,1964年成立了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临沧市唯一的革命老区县,是一个以佤族为主体,傣、汉、拉祜、彝等20多种民族杂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对沧源县城有了一个最初印象。这里到处都是新建的宾馆啊,酒店,这里大概是一个人流涌动的旅游胜地。</h1> <h1>  谁能想到中国西南边陲小县城堪比国际大都市,瞧人家的酒店、小学、图书馆、电影院,奢华又不失东南亚特色。大赞!</h1> <h1>  2018年春节滇西南茶山臻味、佤乡秘境之旅第十一天:一早出发,前往山顶看云海。沧源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非常高,加之地形因素影响,冬春季常会在坝子、谷底上空形成逆温层,低海拔河谷的暖气与高海拔沿山下滑的冷空气相遇,让逆温层以下形成了厚厚的云海。<br /> 今天的云海不太给力,只能望云海兴叹了。<br /> <br /><br /></h1> <h1>  对着云海发会呆吧,此事古难全。</h1> <h1>  前往永和口岸。永和口岸就在观看云海的山头后面,距缅甸佤邦绍帕区3公里,是西南地区通往東南亚的一個重要通道。</h1><h1> 据说口岸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对缅甸的罂粟禁种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从永和口岸过去以后就是缅甸的佤邦,中国和缅甸,就隔着一条山谷。永和口岸作为中缅边境的国家二级口岸,允许边民互相往来,但不允许游客通行,游客可以免费参观口岸,从这个口岸过关的人不多,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h1><h1> </h1><h3><br /></h3> <h1> 接下来去拜访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古寺-广允缅寺。<br /> 遗世而独立广允缅寺:位于沧源县城勐懂镇大街北侧,坐落在县城的居民区里。广允缅寺又称学堂缅寺(缅寺即佛寺), 因滇西毗连缅甸,佛教由缅传入,故当地人都习惯把佛寺叫缅寺,寺庙与"西双版纳景洪曼飞龙白塔"和"勐海县景真八角亭"并列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古建筑,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允缅寺不收门票,但接受布施捐赠。</h1><h3><br /></h3> <h1>  &nbsp;广允缅寺为小乘佛教建筑。始建于清代,据传为清道光八年(公元1829年)清政府调停耿马土司内讧,册封罕荣高为土司时所建。</h1><h1> 寺庙为穿斗式木架结构,由一围廊式歇山顶三重檐殿堂与四方形五重檐亭阁组合而成。亭阁为重檐歇山顶,五重上跳,檐下饰斗拱,拱部饰云纹。大殿为三重檐歇山顶,第三层檐下两侧面和背面形成殿堂回廊,亭阁下为过厅。殿堂门窗作透雕装饰,梁坊门柱遍饰傣族传统工艺的"金水"图案,</h1> <h1>  寺庙门口立柱上的两条盘龙更是呼之欲出,两条栩栩如生的木雕金龙,双龙仰头一眼凝视苍穹,一眼注视着殿门,盘龙和寺庙融为一体,艺术性极价。相传门梁正中原悬一琉璃珠,寓意二龙戏珠,宝珠现已损坏或遗失,但挂珠的位置却依然显目。</h1> <h1>  过厅殿堂内外墙面及藻井均绘有彩画,主殿风格较多受汉式建筑的影响,同时又保留了上座部佛教寺院建筑的基本形式,是汉式建筑外形与傣族寺院内部装饰的有机结合体,在建筑艺术上独具一格。</h1> <h1>  在佛寺的双龙门前,有一个巨大的木鼓,为何佛寺里会有佤族原始文化的木鼓出现呢?相传建寺时,为得到上好的建筑用木材,傣族土司请友好的佤族头人让老大哥帮忙,诚信的佤族头人发动部落的佤族群众找到阿佤山上最大的一棵千年红毛树,砍伐后送给傣族兄弟盖佛寺,并把一段不能作建筑材料的树杈留下来,命族人做了一只身长1.58米,直径0.8米的大木鼓。不久佛寺落成,阿佤人把木鼓赠送给傣家作礼物,傣族土司把鼓置于寺中留作纪念。</h1> <h1>  大殿里放置了众多佛像,贡品琳琅满目。墙壁四周的彩绸佛幡,是由剪纸制成长长的佛幡,用各种颜色的纸剪出象、马、鹿、牛、龙等等,它是傣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内容题材广泛,专门用于佛寺。</h1><h1><h1> 织锦伞盖之下有尊释迦牟尼的全身像,全身贴金,发呈尖塔状,两耳及肩,慈眉善目,仪表祥和,胸前无繁饰,束腰,跌跏跌坐,属典型的缅、泰上座部佛教的佛祖法身像。大殿内墙上绘制的10幅彩色壁画,具有传统中国画的风格。除两幅画的内容属佛传教故事外,其余八幅均为风俗画。画面中有楼阁、城池、园林等;人物有达官贵妇、侍女仆役、文官武将、兵丁、乞丐……人物的服饰多样,达官贵人的穿戴,多像明朝的打扮;武士的马蹄窄袖上衣、顶带等衣着,是典型的清代服饰。</h1></h1> <h1>  游荡于此才发现寺里只有一个有残疾的僧人</h1> <h1> 离开广允缅寺来到司岗里溶洞,它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流,由于地壳运动,地层变迁,河水改道而成。</h1> <h1>  上得台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神树</h1> <h1>  抬头仰望,只见轻云薄雾从洞顶中漂浮出来。</h1> <h1>  刚进洞口,妙趣的是这里洞中有洞,这个洞似天眼大开,透出一柱阳光;那个洞如人体天门,降临全新生命。</h1> <h1>  司岗里溶洞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从洞口下台阶大约150米共304个台阶。主洞内又分左洞和右洞,右洞现已开发600多米,左洞现已开发800多米。</h1><h1> 该溶洞洞口位于海拔1200米的凹地中。洞中通道险峻,高低错落,层次分明。</h1> <h1>  岗里溶洞的洞口空旷开阔,四季都会有一层淡淡的云雾缭绕盘旋,给人一种虚幻迷离的感觉。从洞口向上斜望着蓝天,看着石崖上的花蝴蝶,似乎在倾诉着什么。</h1> <h1>  沿石阶而下,则为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石柱、石笋、石花、石幔等,参差错落,溢彩流芳,似人似物,维妙维肖,千姿百态,遍布洞中,蔚为奇异,妙不可言,似在一种幻境中前行。</h1> <h1> 神田</h1> <h1>  这个溶洞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保留了佤族先人留下的壁画。历经千年,这些壁画依然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清晰可辨。壁画的内容让人浮想联翩。有日月同在,是佤族先人在观察天象?有硕牛奔跑,是佤族先人操作农活?有举刀人形,是佤族先人抵抗外侵还是牺牲拜祖?</h1> <h1>  站在天然自成的空旷溶洞中,听着洞壁几次反射回来的音波,看着不曾褪色的壁画,思绪飞腾,自己仿佛也成为几千年前在洞中繁衍、生息、耕作的佤族的一员。</h1> <h1>  穹形的洞顶让溶洞显得宏伟壮观。绚丽多姿的石花、亭亭玉立的钟乳石峰让人犹如进入一个神话般的世界。</h1> <h1>  石钟乳更显得古朴粗拙,有的像河中猛兽鳄鱼的锋利獠牙,有的像已经石化的飞泄瀑布。有的洞壁如同凝固的岩浆,有的则像叠好的书卷。</h1> <h1>  曾经看过许多溶洞,但这个溶洞更让我震撼。它少了些人工雕琢的痕迹,多了些自然天成的狂野。站在天然自成的空旷溶洞中,我的思绪飞腾,自己仿佛也成为几千年前在洞中繁衍、生息、耕作的佤族的一员。</h1> <h1>一柱顶立撑天洞,<br />空旷似穹无繁星。<br />千尺滴水铸石笋,<br />百鸟哑声蝙蝠鸣。</h1> <h1>  从溶洞出来,歇息一会就直奔画廊,这道门是进出沧源的大门,进入崖画谷景区就要从这里经过。</h1><h3><br /></h3> <h1>  董棕林旁边是一个佤族村寨,所有的房子都保留着传统的佤族风格,但是比几天前我们看到的翁丁佤族民居先进了一些。</h1> <h1> 穿过村庄就是一片甘蔗林,甘蔗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h1> <h1>  出了甘蔗林,便上了千米观光栈道。观光栈道正好建在麦地和董棕林之间。</h1><h1> 蓝天白云下的田间栈道令人心醉,走在上面感觉更好,左顾右盼皆美景。</h1> <h1>  面对这样的天气,想不出来更好的词来形容,只能说这里的人真的不懂得什么叫雾霾。</h1> <h1>  这里的山,雄伟不足而秀丽有余,远远地看上去如同一幅水墨画。又因为雄踞高原的肩膀上,所以只能以仰望的方式,才能看清它的秀气,它的坚实。就连绿色,都因为地质的年轮,所以用含蓄,无言的方式,静静释放春天的气息。</h1> <h1>  这条观光栈道起起伏伏大约两公里,走到头便来到了这座鹊桥之上</h1><h3><br /></h3> <h1>  一河之隔,一边是麦地,另外一边就是董棕林了。这个百年董棕林又称百年情侣园,当地人民始终对它充满着一种崇敬和爱慕之情,传说过去从县城一带,直穿勐来落水洞是一条又长又大的湖泊。每当夜幕降临时,一群身穿白裙的仙女们都要到此畅游一休,同时到人间寻找意中人。找到后,就双双到林中互诉衷肠,表达爱慕之情。日久天长,董棕林就变成了情人幽会、谈情说爱的地方,据说到那董棕林里幽会过的有情人都能白头偕老,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董棕树象征着永恒的爱情,因而人们便对董棕林充满了崇敬和爱慕之情。如果说哪一位想和他心爱的人白头偕老,就双双到林里走一走,一定会达成这个心愿的。</h1> <h1>  过桥后看到崖壁上如国画般的奇特山崖纹理,这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原生态的美,没有人工修饰。</h1><h3><br /></h3> <h1>崖画</h1> <h1>  拾级而上,我们被绿色的植物包围,被清新的空气陶醉,被美丽的风景征服。静悄悄的小路,静悄悄的色彩。虽然已是冬季,但我的心灵盈满了阳光,我的眼眸,注满了温润,我的生活,弥漫了了诗意。</h1> <h1>  道路沿着山壁而行,路上还能看到几个山洞,山洞深不见底,这里有众多的喀斯特地貌溶洞。</h1> <h1>  树根,并非一定得长在土地。如若爱上了崖壁,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爱的誓言,或者注解不离不弃。</h1> <h1>  我们走的山间道路位于董棕林中间,反而看不到董棕林全貌。山间的景色非常好,几乎没有开发,完全是自然的生态,枯叶也没有人打扫。 不停的上山下山,还真有点累,这是一条适合徒步的路线。<br /></h1><h3><br /></h3> <h1>  这就是董棕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非常珍贵。山崖上下董棕林非常密集,大概生长着上千株,董棕树高约15到20米。听说董棕树的种子非常坚硬,种植时必须先把它的种子泡在烫水中,等种子的外壳松软时,便可以种植。董棕树惯长在有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无论坡度有多大,它还是那样的笔直挺拔。董棕树的寿命一般在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间。到生长的后晚期,便会从树尖的树叶开始脱落,就像脱发的老人。当破开时,人们发现除内有腹丝之外,大都是空的。</h1> <h1>  今天有点累,中晚餐一起吃。</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