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起三十年前的记忆碎片

知之

<h1>照片与视频 : 文卫国,黎重圆,张永娥等提供</h1><h1>文字与编辑 : 知之</h1><h3><br></h3><h3>(如果您不需音乐打扰,可点右上角的音乐键关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三十年</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弹指一挥间</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间脚步匆</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往事如云烟</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唯有三田事</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历浮眼前</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岁月风雨中</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刻扣心弦</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篇中黑白照片均为三十年前的留影)</h3> <h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的脚步总是那么来去匆匆,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人生之路,就步入了黄昏。</h1><h1> 1980年元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三田矿子校工作,1987年又调往离家最近的一所煤矿子校,这一来一去,就是七年半时间。这里,是我步入教育生涯的开始;这里,让我结识了很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的老师;这里,热情厚道的同事给了我工作上的热心指点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短短的二千七百天,在这所规模不大,“深居简出”的小学校,却留给我回忆多多,感受深深,收获大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友分别三十年</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均已额头满皱纹</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岁月就是不饶人</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霜无情留印痕</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绿茵广场逢故人</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久别相见分外亲</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忆闸门即打开</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昔日感动涌心中</h1> <h1>  如今,早已退休在家的我,相隔离开这所学校的时间,已经整整三十周年! 人生长河中,有多少个三十年呢?然而在三十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和摸爬滚打中,我又何曾忘记过这所不起眼的小小学校呢?提起它,老同事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往事历历,记忆犹新。</h1> <h3>以下照片为85年学校老师带着几个优秀学生赴桂林的留影。</h3> <h1>  难忘子校热情好客的老师们,在那个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里,逢年过节,住在附近的几位老师,常常邀请我们住校的几个到他们家里做客,那一桌桌美味佳肴的盛情招待,把我们的嘴巴都吃得甜甜的,而且是吃了又吃,我们从不讲客气。那时,这种同事情谊让我们倍感到亲人般的温暖,那些欢聚一起的一个个场景,虽沒能留下照片,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中!</h1> <h1>  记得学校是一栋两层楼房,包含了上课的教室,老师办公室,宿舍,厨房等。那时由于交通不方便,家不在附近的教职工都住在学校宿舍里,我家离学校几十里,吃住在学校,办公也在自己宿舍里,这种家庭式的独立办公,真给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带着孩子的那段时间,我办公可不限制在八小时之内,随意性很大,必要时,课余可以去处理私事。晚上的空闲时间里,又用来做点公事,备课,改作业等。 孩子还沒进幼儿园时,课余时间,很多学生拥到我宿舍来,围着我孩子玩耍,哄他,抱他,给他零食吃, 又给我这个临时家庭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孩子天天在这个热闹的环境中,特别开心。更少见的是,每天上午还沒放学,厨房里,我们一个个住校老师就各自都在忙于烧菜(饭有专职的人帮我们蒸),炒菜声和浓浓的菜香味也飘进了正在上课的教室和正在坐班的老师办公室,对于我们的特殊化,沒有谁眼红。所以,在这里我感觉工作生活的轻轻松松,毫无压力。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真该感谢学校领导的人性化管理,为住校老师大开绿灯,也感谢老同事们对我们的宽容大度,特殊关照。</h1> <h1>  因为有您,心存感恩。刘校长,对我们的生活能以人为本,体贴入微,点点滴滴,记忆犹存。在工作上却是重原则,不讲情面。他富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治学严谨,带领老师们互帮互学,成绩卓著,那时学校的学风校风达一流。他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记得我们考专业合格证,需要评定讲课成绩,他组织几位老教师,听了我讲《夜走灵官峡》一课,我自认为能过关,可刘校长却直言不讳,说我小说体裁沒把握好,好像讲议论文,叫我再讲一课,我虽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只得讲第二次了。正是刘校长的高标准,严要求,促使我教学不断长进,第二年在新调入的学校里,获得矿务局年轻语文教师课手赛二等奖的荣誉。我知道,后面的成绩,离不开前面的“磨刀”工夫,离不开在三田刘校长对我的“鞭策”!</h1> <h1>  刘校长夫人李老师是我的家乡人,都是彭高人。我来到这里,李老师待我像亲人一样。难忘她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照。我生了孩子的那年冬天,买了木炭(那时靠这个取暖),苦于附近沒有火钵买,李老师知道,主动把自家的那个送给我用,解决了我的取暖问题,还说,你带着孩子不方便,需要啥,说一声就是,只要我有。听着这句暖人的话,烤着木炭火,从身到心都是热乎乎的。</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黎老师,德高望重,学生眼中,可敬可畏,说话和声细气,语重心长,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耐心细致,是三田子校全体教师的楷模。我最佩服她出色的班主任工作。不管是否和她扛班,她都能在班级管理中,帮助出谋划策,热心指点。在我面前,是一位具有亲和力的长者。</span><br></h3> <h1>  陈老师,心地善良,热心助人。她老家在上海,每逢年过节或假日,都会回上海。那时候物资匮乏,像衣服布料等,只有上海能买到。那几年里,她每次的探亲,就成了我们大家的“采购员”,她每次回上海,只见大袋装,小袋放,满满的行李都是帮我们买的,尽管多次这样,陈老师从沒怨言和厌烦。</h1> <h1>  细微之处显真情,平凡之中现伟大。左老师,和我年龄差不多,却比我成熟,老练,能干。为人热情善良,豁达乐观,她出现在哪里,欢乐的“哈哈”就会出现在哪里。那时作为陈家的贤妻良母和孝顺儿媳,无人不知。她帮我缝制的漂亮电扇罩,既挡灰尘,又做装饰,至今还在使用,完好无损。以下有图为证。</h1> <h3>下图为左老师三十年前帮我缝制的电扇罩。</h3> <h1>  张永娥,和我一同毕业进校。我俩曾同住一间房,同炒一锅菜,同吃一锅饭,合作相处如同亲姐妹,后来我俩都生了小孩,才分开吃住。更难忘她,为了照顾我身边有老母亲,把一楼最方便的住房让给了我,她住二楼,把方便让给了别人,亳无怨言。</h1> <h1>  文老师,年轻气盛,性格开朗活泼,人缘特好,学生也很喜欢他。酷爱文艺,能歌善舞。擅长摄影,书法,杂技,春锣等,乐器演奏,无所不会。常跟我们照相,照片都是他亲手制作,冲洗,连胶卷钱也不收我们的。感觉有他在,学校更加充满生气和活力。</h1> <h3>(下图是文老师三十年前为我儿子在校门口摄下的照片。可惜沒好好保管,仅存这张)</h3> <h3>以下为文老师奏乐和春锣的视频,点击可打开。</h3> <h1>以前名称都沒听过的陶笛。</h1> <h1>  还有一位周老师,得知我娘家买不到化肥(那时物资匮乏),凭他的私人关系,到矿上帮我要过几次,并亲自将化肥送到我娘家。他家住在离校二十几里处,与我娘家同向,我回娘家常搭他便车,载着我这一百二十几斤的“肥猪”,他从未说过二话,周老师的为人让我深受感动。然而,三十年间,他一直杳无音讯,待我打听到关于他的电话时,他却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真令人扼腕痛惜,潸然泪下!愿周老师天堂之路,一路走好!</h1> <h1>  除了上面说的,还有众多的老师,彭老师,钟老师,谢老师,熊老师,刘老师等,他们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和热心助人的优良品质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或多或少产生了积极影响。</h1> <h1>  想想那时的单位有这样的同事在一起,感受到这所小学校有大家庭的温暖。工作上,初出茅庐的我,有经验丰富的同事为我热心引路,保驾护航。生活上,初为人母的我,有热情友好的同事,关怀备至,鼎力相助。是的,三田矿子校,在人生最难熬的时光里,却让我顺利度过,而且过得那么舒心和惬意,这一切都让我终生难忘!</h1> <h3>视频:18年2月26日,我们能互相联系到的老师,一起聚于矿区小餐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结束语</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舟共济仅七年</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生今世皆有缘</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事友情深似海</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之永远记心间</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激心情难表达</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言两语放美篇</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生之年多联系</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珍惜这份情和缘</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