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以来,农具作为人民生产生活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每一次农具的革新和进步,都标志着生产力的解放、效率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虽着机械化的普及,用了几千年的农具正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风车主要用于风净粮食。风车上有进粮食的木斗,中有用于车粮食的木鼓,鼓中有几个同样是木制的车叶子,连着外面铁制的摇把,
木鼓的两边,各有两个把手,用于人抬着移动。下有两个出口,前出口与后出口,出口两边有四只木脚放置于地。使用时,将要风净的粮食倒入木斗,随机打开活门,摇动摇把,随着车叶子哐啷哐啷的声音,籽粒饱满的粮食便由前出口而出,而那些瘪籽、半粒儿,草屑、空壳等物,则由后出口扇出。 说它是车,有点不妥,车子最明显的标志车轮,它就一个也找不着嘛。它有四条粗壮的腿脚,站立在哪都显得特别敦厚、稳重、沉着,高度约一点五米,顶部是一个大得可以藏匿一个七八岁孩子的漏斗,左边是一个圆形的风箱,右边是一个四方的喇叭形出口,圆圆的风箱内装有一个四片风叶的风扇。在漏斗中倒入谷物,转动手柄起风,打开漏斗底部一个舌状的机关,它便“吱呀吱呀”地和着谷物滑落下来那“呼啦呼啦”的声响唱起了欢乐的歌儿。夏收、秋收时节,夕阳一寸一寸地向西山跌落下去,袅袅的炊烟东一缕西一簇地升起来的时刻,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晒谷坪上,风车就“吱呀吱呀”地响成一片了。 农家置备风车,主要是用以去除谷子、大米、豆子等农作物中的秕、糠、尘土等杂物,似乎没有其它用途。它总是被放置在庭院中、屋檐下、楼荫里,一幅老实憨厚的样子,农村长大的孩子,没有见识过那些洋味十足的玩具和家什,但眼前的一切都是玩具,如泥沙、石头、竹竿等,哪怕是扁担、竹笠等农具,也都能玩出欢笑,玩出情趣。我们一群年纪相仿的孩子经常溜出家门玩“官兵抓鬼子”、“捉迷藏”等游戏。记得有一回,我们几个孩子捉迷藏,有的藏在柴堆里,有的藏在弄堂后,有的藏在草丛中,我一着急藏在堂屋一架风车的漏斗中,不久他们就被一个接一个地“捉”出来了,而我却蜷缩在风车的漏斗中睡了一觉……😆😆😆😆 风车的消失,对我来说,意味着孩子时期一段美好日子的消失,意味着农村一个落后时代的结束。每次回家都会去三楼看看这个已经在这里静静躺了几十年的风车,里面有我的童年,有我的回忆……
手摇风车,像农耕时代的其他农具一样,这些千年不变的事物,在农业机械化的冲击下,已是翻天覆地、面目全非。但此情可待成追忆,它们在几千年农业发展中立下的不朽功勋,值得我们去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