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跑马,不能不锻炼(之二)

大好荷杉

<h3><b>距上次儋州自己第一个全程马拉松整整两月之后,2018年2月25日,再次站在了马拉松的赛道上。这次是在东京。</b></h3> <h3><b>2018年东京马拉松的参赛人数达到了36000人。作为世界6个大满贯赛事中最年轻的赛事,以组织出众、服务优质、线路出色、观众热情等因素,一直是被众多马拉松跑友追捧的赛事。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马拉松"、"一生一定要去参加一次的马拉松"。</b></h3><h3><b><br /></b></h3><h3><b>每年都有几十万人报名东马,中签率约为8%,能够被抽中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次的参赛途中,我就看到很多举着自己已经x年未中签的牌子的观众,有个观众已经连续12年未中签了,祝他2019年如愿。我是一年前就拿到了参赛名额。由于那时我刚开始练习长跑,几乎还不了解马拉松,尚无任何马拉松的成绩记录,自然没有资格参与抽签了,只能通过慈善名额报名。了解了东马的各种诱惑之后,便在冲动之下找到运动赛事组织机构"来跑吧"交款报了名。</b></h3> <h3><b>到达篇</b></h3><h3><b>上次踏上日本本州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是参加公司的旅游活动,在东京市区只停留了一天,甚至连地铁都没体验一下。那时的日本给我留下了整洁、友好、秩序、严谨的印象,虽然这十几年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也去了不少,再次踏上东京,良好的感受依然印象深刻。</b></h3> <h3><b>入住的酒店在新宿区京都市政厅对面,也是本次马拉松的始发点。酒店前台早已准备好了印上姓名的信封,各类所需信息一应俱全。</b></h3> <h3><b>安顿完毕已是下午四点了。一天下来只是在飞机上用了简单的盒饭,此时明显感觉饿了。酒店周边有一个步行街,餐饮、商店很是热闹。选了一家看着入眼的小馆入座。不知他们是没有,还是觉得我是本地人,服务生递上的菜单只有日文,好在有图。点了一份牛肉套餐,</b><b>十分钟后就光盘了。是太饿了?还是分量太少?不得而知。</b></h3> <h3><b>赛前篇</b></h3><h3><b>东马的关门时间是7小时,我觉得无论如何也可以轻轻松松完赛,因此这次主要是来体验大满贯的氛围和东马的盛誉。结合自己的能力以及儋州首马的经历,赛前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1,完赛。2,不做最后一名。3,超越上次的成绩。</b></h3><h3><b><br /></b></h3><h3><b>经历下来,这两次赛程各有不同的艰难。儋马主要是累、孤独和担心。这次倒是真热闹,可前程冷,中段累,后程饿。全程下来一点也不比首马轻松多少。</b><br /></h3> <h3><b>赛前头一天,来跑吧组织我们做了5公里热身跑,又带我们去了号称跑步装备第一品牌的Asics亚瑟士旗舰店测脚型。最后给大家送到马博会会场进行注册登记和领取装备。</b></h3> <h3><b>办理注册时,我排了有生以来最长一个队伍。粗略估算了一下,在我前面不下3000人!由于大家秩序井然,组织得力,大约排了40几分钟便进入到馆内注册区。</b></h3> <h3><b>整个注册、领取装备半个小时就办完了。转过来就进入到了人山人海的马拉松博览会现场。热爱跑步的人真多呀!</b></h3> <h3><b>晚饭后的时间基本就交给收拾装备和查阅手册了。好在酒店就在集结区边上,省却了早起赶场的辛苦。定好早上6点的闹铃,10点半便躺下了。</b></h3> <h3><b>由于三天前刚从国外回到北京,马不停蹄转战东京,或许是时差缘故,或许是大赛兴奋,早上5点多就醒了。</b></h3><h3><b><br /></b></h3><h3><b>日出前从酒店望出去的市政厅大楼。</b></h3> <h3><b>静静的出发台,以及早早就集合在那里的工作人员。</b></h3> <h3><b>8点下楼前往集结区。路上不断涌来的参赛选手。</b></h3> <h3><b>组委会将选手按成绩分在A-L等12个不同的区域出发,优秀选手靠前,像我这样的菜鸟只能被圈在L区了。好在东京地面干净,否则跟在千军万马之后,尘土都不知要吃到多少。</b></h3> <h3><b>在等待出发时,再次排了一个长队。如果你内急时赶到一间厕所,发现前面有600人排着300多米的长队时你会是什么感觉?估计眼泪快比尿多了。这是L区等待上男厕所的队伍,手机镜头不够广角,只拍到队伍的六分之一。好在组委会为男士们安排了20个临时厕所,而且为了加快速度,把所有的门都拆了!在上千男女的众目睽睽之下行私密之事,侧目观去,挺壮观的。好在我提前到达集结区,还有充足的时间排队。</b></h3> <h3><b>不过,经过这两次超级排队,我深刻体会到,队伍再长,只要秩序不乱,等待便不是煎熬。</b></h3> <h3><b>参赛篇</b></h3><h3><b>东京,2018年2月25日,天气:阴,温度:3-8度,风力:3级。</b></h3><h3><b><br /></b></h3><h3><b>上午9:10,发令枪响。(照片来自澎拜新闻)</b></h3> <h3><b>从L区出来到达计时起点还有好几百米的距离,这段路程用了我二十几分钟。出发时的气温在5度左右,从8点下楼一直到蹭过起点,一个半小时光着半条腿在外面,着实冻得我够呛!</b></h3> <h3><b>到达计时起点。忙着自拍的基本都是来打酱油的。</b></h3> <h3><b>跟着大部队的节奏,开启了我东京马拉松的征程。</b></h3> <h3><b>东马的线路安排在城市中心区,从新宿区的东京都政府大楼前起跑,经由浅草、银座等地点,途径不少风景点、居民区和办公区。出发后就不停地拍照,东瞧西看,与观众互动。全程跑下来,照片拍了一百多张,至少占用了20分钟的时间。</b></h3> <h3><b>首马到这次东马间隔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中间经历了一次流感,加上两次时差,前后有半个月没有锻炼,累计只跑了90公里。出发后感觉状态不是很好,前10公里是整个赛程中的下坡路段,可即便是这样,我的用时也比训练时多了8分钟。当时还安慰自己,出发人多,拍照占用了时间,后面能追回来的。</b></h3><h3><b><br /></b></h3><h3><b>可到达20公里的时候,时间不但没追回来速度反而又降了一些。心里一边算着各个计时点的关门时间,一边告诉自己,不能再在拍照上耽误时间了。可即便是这样,后续也没少拍。</b><br /></h3> <h3><b>东马的线路设计有三个折返点,因此每次折返后你都能通过对面赛道上的情况,特别是收容车的位置来了解你所处的形势。</b></h3> <h3><b>西游骑跑群的跑马前辈周总在日本跑过,事前就听他说日本人做事认真,关门收容一点也不含糊。我对"收容"两字有阴影,提到收容就会想起孙志刚。再加上儋州那次被收容车撵了10公里,更是避之若浼。不过这次的关门时间长,我跟收容车一直保持在2公里左右的距离,基本上没有什么压力。</b></h3> <h3><b>可是这几位就壮烈了,被严格执法的裁判收容了。本次东马收容了1400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好同情你们呀!</b></h3> <h3><b>这次从25公里就开始感觉疲劳加重,并且逐渐有要抽筋的感觉,膝盖也觉得不舒服,每到上坡便只能大步走。全程喷涂了十几次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的喷雾。</b></h3><h3><b><br /></b></h3><h3><b>刚刚跑过28公里处,一大批人从我身后涌过,中间居然夹杂着"完走"兔子,这可把我吓坏了!我觉得日本兔子会严格按照时间配速进行,见到"完走"基本就跟见到收容车一样了。</b></h3> <h3><b>那时正是我最累的时候,以他们的速度前进我估计坚持不到终点,可是不追上他们就会被收容车追上。抱着拼死也不能等死的念头,咬牙跟了上去。可是跑了几百米就渐渐跟不上了。我放弃了一切拍照、观景,甚至补水,一心闷头在跑,始终保持"完走"在视线之内。接下来的2公里是这次参赛期间心情最复杂和灰暗的时候。<br /></b></h3><h3><b><br /></b></h3><h3><b>我想到了被收容。这时才觉得完赛是一切,什么体验、观光等等都一文不值了。赛前我已开始筹划记录这次跑马的历程和体会,并已动笔在写,甚至《丑奴儿》的词也已填了大半。可是这些都是基于完赛而打的底稿,如果被收容那可就都要推翻了。我开始不自觉地在考虑修改文字和填词了。甚至规划着下次见到孩子们时,如何把一段励志故事转换成经验分享。</b></h3><h3><b><br /></b></h3><h3><b>在极其煎熬的心情下来到30公里的计时点。突然发现"完走"兔子停了下来,原来他们的配速快了,比正常时间早到了几分钟。这可是跟我概念中的"日本风格"差距不小。稍稍轻松了一些,一边抱怨他们配速不准,一边感谢他们把我的速度带了起来。但丝毫不敢懈怠,没有任何停留就继续前进。不过改稿的事暂且可以放一下了。从此再也没见到"完走"。</b></h3><h3><b><br /></b></h3><h3><b>随着疲劳期的度过,见到了36公里的指示牌。虽然依旧是走跑结合,但我彻底恢复了完赛信心,手机又被频频举起。</b></h3> <h3><b>最后一公里道路两侧排满了观众,既然成绩已无法超越上次了,那就体验、观光、互动吧。各种兴奋和乐趣早已掩盖了疲惫,体能似乎又恢复到了站在出发区的时候。这一公里用了20分钟才"跑"完。</b><br /></h3> <h3><b>跑过终点的那一刻很平静,似乎希望比赛还没有结束。或许在东马的奔跑中和赛道边才更让我激动吧。当工作人员把完赛奖牌挂在我胸前时,才真的感到了满足。不过赛前制定的三个目标只实现了两个,稍有遗憾。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呀。</b><br /></h3> <h3><b>再来说说途中的吃喝。</b></h3><h3><b><br /></b></h3><h3><b>赛前看到参赛指南上写着,除了水和运动饮料,组委会还会提供面包、香蕉、橘子、西红柿、葡萄糖、巧克力、咸梅干、果冻、羊羹、盐味糖果……。难道我们是来参加茶话会的吗?事前了解到沿途会许多市民发吃的,因此对于补给问题没有太多的担心。为了减轻负担,这次没有佩戴腰包,只是在运动短裤的口袋里装了三个能量胶,比上次全马少带了两个。</b></h3><h3><b><br /></b></h3><h3><b>刚跑出2公里就遇上观众在发巧克力,原来真的有好吃的呀!一路上看到观众提供各种饮料、食品和糖果。饮料有白水、咖啡、可乐、热茶、大酱汤、啤酒、红酒、功能饮料等等。点心有饼干、蛋糕、寿司,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点心。还有提供能量胶的。刚开始我还偶尔取个糖果、巧克力,几次之后就不再取了,太多了!</b></h3><h3><b><br /></b></h3><h3><b>跑到10公里时,吃了第一个能量胶。或许是因为近几天持续奔波饮食没有保障,再加上当天早餐也没吃好,跑到20公里时就开始感觉饿了。本着对组办方和观众的信任,果断消灭了第二个能量胶。再往后每次路过补给站时我都在找吃的,可只看到了水、运动饮料和橘子,说好的面包、香蕉、巧克力哪去了呢?这时路边观众手里除了水果糖以外,点心几乎不见了,能量胶更是彻底消失了。几次想吃了最后那个能量胶,甚至已经拿在了手上,可每次又都忍住了,还是留到山穷水尽时再说吧。到了30公里处,实在是又累又饿,终于掏出了最后的补给。</b></h3> <h3><b>再往后,一路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了路边观众的手上,甚至几次横穿到马路另一侧找吃的。可是除了可可脂类的巧克力和干得难以下咽的饼干,其它像样的东西怎么都不见了呢!</b></h3><h3><b><br /></b></h3><h3><b>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马路对面有人端着一个日式托盘,心想应该是好吃的,便急忙横穿过来。哇!是-寿-司!那时已经有几人围在那里边吃边摆pose拍照。盘子里的寿司不多了,为了保持风度只取了一个,谢罢人家便马上开跑了。跑出十米刚想吃,忽然觉得这是值得记住的时刻,便转回身去拍了一张照片。此时那几位还在美餐呢。气喘吁吁地吃东西还真有些困难,可也就跑出几十米寿司就下肚了。我动了再返回去的念头,甚至已经停下了脚步,可又舍不得浪费这宝贵的时间。回头深情地望望了那位好心人,还是咬牙继续前进了。真后悔怎么没多拿两个呢,死要面子一定活受罪呀!</b></h3> <h3><b>后来听说官方的补给都给前面的选手吃完了。可是,跑在后面的选手饿的时间更长,且以年老体弱和吃货居多,我们才是真正需要救济的呀!真想给东马提个建议,以后应该等到一半选手跑完了才把面包拿出来。</b></h3> <h3><b>人物篇</b></h3><h3><b><br /></b></h3><h3><b>志愿者</b></h3><h3><b>本届东马的志愿者有11000之多。东马的服务堪称一流,这与志愿者的素质和数量是分不开的。从注册登记,集结出发,沿途保障到完赛服务,志愿者的谦和、微笑、热情和高效始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选手是冲着东马的服务而来的。真心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b></h3><h3><b><br /></b></h3><h3><b>集结区存物点的志愿者。</b></h3> <h3><b>沿途服务站的志愿者不但主动给选手递水,还全程为我们鼓掌、加油。</b></h3> <h3><b>赛道上每隔几十米就有志愿者端着垃圾袋在为我们服务。选手将垃圾投入袋中后,总会听到一声"阿里阿多"、"干巴爹"(谢谢、加油)。</b></h3> <h3><b>还有最后一公里。照片右下角这位老者,在寒风中最少已坚守了5个小时。</b></h3> <h3><b>完赛服务区的志愿者给选手递上大毛巾,还亲自给你披上保暖薄膜。然后给每位选手挂上完赛奖牌,搭起人墙通道为你庆祝。最后发放饮料和点心。真的好暖心呀!(照片来自 i Ran Shao)</b></h3> <h3><b>清理赛道的志愿者。(照片来自知行合逸)</b></h3> <h3><b>参赛者</b></h3><h3><b>参加大众马拉松大赛的选手,除了同样的完赛目标,还有各自不同想法和行为。有的是为了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有点是为享受过程,有的是为公益赞助,有的是为亲人祈福,有的是为博个眼球……。就像各个大众马拉松赛场一样,东马也有各种奇装异服和花枝招展。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搜一下。这里只讲几位在常在我周围出现的人物。</b></h3><h3><b><br /></b></h3><h3><b>盲人选手和她的伴跑(照片来自知行合逸)</b></h3> <h3><b>赤脚大仙。<br /></b></h3><h3><b>当我们还在讨论哪个品牌的跑鞋好,哪款型号舒适时,人家已经赤脚飞奔了。这可让装备党情何以堪呀。不过我怀疑这位兄弟是迫不得已的,可能是睡过头了,猛然惊醒翻身下床就直奔赛场了。否则怎么还穿着睡裤呢?</b></h3> <h3><b>很是佩服这样的跑者。首马时我的双脚起了六个大水泡,其中两个大如花生豆。这次虽然有所改善只起了两个,但还是很受影响。</b><br /></h3> <h3><b>大花腿</b></h3><h3><b>虽然大部分跑马拉松的人都是独自参赛,但有个参照会让你更好地掌握节奏和估算成绩,而且有个追赶的目标,对提高成绩也会有帮助。因此主办方都会安排各个完赛时间的领跑兔子。出发后不久发现,在我前面总会出现这个大花腿,在人群中很是抢眼。有时我跑在前面,一会儿又被超越,我叫她花腿兔。特别是到后半程累的时候,在人群中找找这大花腿也能放松心情。</b></h3> <h3><b>"大姐"</b></h3><h3><b>这次参赛我有一半目的是为了感受氛围,因此总是贴边跑,这样便于拍照、观景、找吃的。初遇这位"大姐"就留下了印象,她也总是贴边。从后望去,虎背熊腰,感觉像是从梁山上下来的。不过稍近又发现这腿毛可是够雄伟的,原来是位哥。一身女士装扮,连内衣底裤都是,估计是借用了太太的。每每经过热情观众时,他总会减缓步伐与观众击掌互动,却待将要走过后,回头对观众笑笑,再隐隐撩起裙子的后摆半露雪臀,然后就听到观众的一阵尖叫。真会玩儿!</b></h3> <h3><b>观众</b></h3><h3><b>日本马拉松赛事最大的特点,就是那些比跑友们还热情无比的观众。即便当天的最低温度只有3度,东京市民携老扶幼,照旧在赛道上上演了世界上最热情的马拉松观众大秀场。这次东马沿途两侧挤满了观众,从襁褓中几个月大的宝宝,到坐着轮椅的银发老人,从成群结队的公司同事,到举家出巢的大家庭,从专业的乐队、鼓手,到各类新奇装扮的年轻人,自始至终都在给选手鼓励和互动。每每在赛道上听到耳边连绵起伏呼喊的"干巴爹" ,真的很振奋人心。</b></h3><h3><b><br /></b></h3><h3><b>除了激情,他们也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坚强的后援保障。各种吃的就不说了,有从家里带来的,有的是沿街商铺端出来的,更有路边支摊现做的。这一路多亏了得到观众的补给,否则可能晕在半道上了。</b></h3> <h3><b>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沿途有无数的观众自带喷雾剂为选手缓解疼痛。刚刚跑出5公里我就看到了第一位为选手治疗的观众,越往后越多。到后来似乎人家很期待你能用他的喷剂。曾有一家路边药店还大量发放。除了在几个治疗点,主办方并没有在沿途设置这项服务,因此,几乎每个选手都享受了观众提供的治疗,我就受益了十几次。真心感谢他们!</b></h3> <h3><b>亲切!</b></h3> <h3><b>全家倾巢了。</b></h3> <h3><b>吃吧、喝吧。欢迎进屋坐坐。</b></h3> <h3><b>不小心跑进影视基地了。</b></h3> <h3><b>这么兴奋!能坚持几个小时?</b></h3> <h3><b>道具明年还可以接着用。</b></h3> <h3><b>弟弟、妹妹以后一定是马拉松冠军。</b></h3> <h3><b>抢到个前排的位置也不容易。</b></h3> <h3><b>我家的茶水绝对没有兴奋剂。</b></h3> <h3><b>端几个小时也是够累的。</b></h3> <h3><b>在我拍照时,妈妈把脸转过去了。画外音:人家做好事不想留名的。</b></h3> <h3><b>这个酸梅差点把我牙搞倒了。</b></h3> <h3><b>难道东京没有城管?</b></h3> <h3><b>正规乐队。</b></h3> <h3><b>干巴瘦,真有劲儿!</b></h3> <h3><b>远看以为是咱们的广场舞大妈,近看身材,原来不是。</b></h3> <h3><b>急着赶路。否则真想停下来多听会儿。</b></h3> <h3><b>后记</b></h3><h3><b><br /></b></h3><h3><b>跑马拉松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之所以要跑,是为了让自己始终保持接受挑战的心态和体能。当你有追求、有信心、有意志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没有条件你会创造和积累条件。参加不同的赛事是追求,每次完赛增强了信心,为了完赛坚持锻炼培养了意志。</b></h3><h3><b><br /></b></h3><h3><b>安则怠。过于安全,不知不觉麻痹懈怠。忽略远瞻,等到危机来临的时候,束手无策。</b></h3><h3><b>逸则惰。过于舒适,易滋生懒惰和保守。不思进取,久之将无法适应变化,惨被淘汰。</b></h3><h3><b>富则退。过于富有,自可不必亲力亲为。四体不勤,疏于用必使技能退化,沦为废人。</b></h3><h3><b><br /></b></h3><h3><b>可以不跑马,不能不锻炼。以这首"丑奴儿"作为结束语吧。</b></h3><h3><b><br /></b></h3><h3><b>【丑奴儿】笑看宅男</b></h3><h3><b>戊戌正月,东京马拉松2018完赛有感</b></h3><h3><b><br /></b></h3><h3><b>淡忘东瀛今重游</b></h3><h3><b>樱花待展</b></h3><h3><b>风瑟气寒</b></h3><h3><b>亲随万马鏖战还</b></h3><h3><b><br /></b></h3><h3><b>纵使未曾赛全马</b></h3><h3><b>笑看宅男</b></h3><h3><b>鬓霜酒酣</b></h3><h3><b>待望携子挂满帆</b></h3><h3><b><br /></b></h3><h3><b>谢谢您的观阅和鼓励!</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