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元宵节词话</h3><div><br></div><div> 海小粟</div><div>端起细瓷小碗,白润如珍珠的元宵放入口中,香甜的馅料便四溢开来——凭窗望漫天的烟花开满苍穹,热闹的灯市人声与圆月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在缤纷绚丽的情境里顿生诗情。</div><div>元宵节始于秦汉,兴于唐宋,虽经过2000多年的演绎更替,在民间始终保留着吃汤圆、赏花灯、放烟火、舞龙灯、跑旱船等南北各异的习俗。“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最后是“泪湿春衫袖”,惟妙惟肖地描绘了灯节约会而未见到的失落。清代符曾写的“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让我知道了南方做元宵的场景,也让我知道了马致远家还是做元宵的“老字号”。</div><div>古代没有相机、手机这些现代工具,文人墨客却用诗词歌赋,记录下那些唯美的瞬间,比较有名的,也是我很喜欢的要算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词《青玉案.元夕》了。</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一回首,愁肠百结的相思、茶饭不香的想念、欲罢不能的恋慕,在那样一个“慢”的年代,呈现出了千古常新的爱情状态,这是现代快节奏里品不到的滋味儿。“以前马车很远书信很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样的语言可能是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的欣喜、深沉的爱恋的一种呼唤吧!</div><div>这首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都说烟花易冷,可这些开在空中的绚丽多姿的花朵就像东风送来的春天的色彩,即使下落,</div><div>也像星星雨一样浪漫,丝毫没有花落的悲凉。词人用寥寥数字描绘了那夜的灿烂,接下来的“宝马”、“香车”、“凤箫”、“玉壶”、“鱼龙”……等一大串富贵、美好的字眼堆叠出了繁花灿烂下的市井热闹,词人的眼睛不次于一架摄录机,他收藏热闹又排开喧嚣,他经过满头插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的盛装女子身旁,那些盈盈的身姿,伫立彩灯之下,莺歌燕语,衣袂飘摇而去时弥漫的香气经久不去,这更让词人急于寻到自己的心上人。仿若一曲古乐,悠扬流畅开场,在急促筝鼓与紧密的丝弦共同演绎下,终于达到了盛世花开的效果,这一回首,佳人清立于万千人中,只为等待这月圆之夜的相约,即使朦胧遥远,却引人千百年来想入非非。</div><div>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玉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div><div>处。”此第三境也。把一句词提升凝练到人生境界层面,也只有静安能做到吧!</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从腊月初八开始,小年祭灶、三十守岁、初一拜年到正月十五闹花灯,这节奏很应中国人的审美,从开始的简单安静,到高调展示,最后的元宵节就好像是这场节日盛会的高潮,人们纷纷从急切的归乡与家人团聚走出来,开始扩展人际交往的圈子,在漫天繁花,彩灯如潮,鼓乐和鸣的欢快里,或把酒赏月、或畅叙友情、或情人约会、或享受天伦……有诗为证: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div><div><br></div><div><br></div> <h3><br></h3><div>作者简介</div><div>海小粟,原名王莉,女,现为黑龙江省密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鸡西市作家协会会员,鸡西市诗歌协会会员,黑龙江煤矿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华夏散文》、《黑龙江日报》、《鸡西矿工报》、《鸡西晚报》、《江苏邮报》、《老年日报》、《鸡西日报》、《北方时报》、《农村报》、《鹰山文学》、《长江诗歌报》、等报刊杂志。出版诗集《浅唱低吟》,有喜欢诗歌的可以联系作者。</div><div><br></div><div>联系电话(微信):13555062688</div><div>邮箱:346188065@qq.com</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