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印度(2):伤感的繁华____加尔各答

晋葒

<h1>  <br> 从昆明到印度最近的城市就是直飞✈️加尔各答,只需要2个半小时。我们最开始制定行程的时候,郑老师建议安排阿姆利则,这样需要增加2-3天,放弃加尔各答,飞德里,然后往南部方向走到达阿姆利则,再回走。经沟通大家都认为时间太长,另外不愿意放弃加尔各答,所以还是维持原有计划加尔各答进出,当仁不让地选择东航的红眼航班啦😂😫<br>  奇葩的印度交通,飞机✈️不正点是常事,我们23:10的飞机21:00就攀到( 昆明话:忙不迭 )长水机场,还是被" 水 "了。晚点一个多小时,只是在✈️上找会两个半小时,于加尔各答当地时间0:30降落🛬️在钱德拉·鲍斯国际机场。</h1> <h1> 郑老师带前一个团结束后没有回国,在印度等我们。出国前一再交代我们最好自己出关(自称自由行比较好),并把出关线路交代清楚。我们17人下飞机后就自觉不自觉地聚在了一起( 简直太有纪律性了,真是领导在与不在都是一个样 ),然后按照出国前郑老师标注好的出关线路图快速走到了海关台。才走进印度就领教了印度人的办事效率,真是不敢恭维😡😡 两个工作人员办理我们17个人的出关整整花了一个半小时😓😢😡慢!太慢!非常慢!轮到我时印度老哥反反复复不停地看了护照又看我,不知道这个时候" 涩迷倒眼 "(昆明话形容困到极致)的我是不是与护照上的照片差之甚远🤣🤣🤣,这个时候已经是国内夜里的4点了,困得站都站不稳😴😴😴</h1> <h1> 不要嫌人家慢,人家叫认真负责。出关后下楼梯之前还要核实一下护照上的盖章是否齐全才放行。以后这样的情况经常遇见,比如办理值机时,除了工作人员核对信息发放登机牌和行李托运外,还专门有人在输送带旁检查行李牌是否与登机牌一致。当然就需要耐心等待⌛️啰。</h1> <h1> 好不容易出了关拿到了行李同时也见到了敬爱的郑老师和导游sunny,正在大家以为出机场就可以坐上大巴🚌的时候告知要穿过好几条马路才走到停车场。路很烂,一路上颠颠簸簸、小心翼翼,生怕还没有开始旅程箱子的轮子就飞掉了😓</h1><h1> 酒店🏨距离机场不远,大概10多分钟的车程。车窗外面看不清楚加尔各答的面貌,这里没有辉煌之夜,偶尔晃过的路灯昏昏暗暗。导游sunny给我们每个人献上了一串黄色的花环,说了些什么没有太多的印象,只记住了关键的两件:好像是我们分成两组,每组发一个wefi;还有就是每人发1000元(卢比哦),其他就真的认不得了……好想睡觉💤,这个时候已经是国内深夜5点了吧😴😴😴 昏昏噩噩地进入酒店,根本不知道周边的环境😓</h1> <h1> 早点是西式的,有煮鸡蛋🥚、牛奶🥛、蔬菜和我最喜欢的西红柿🍅酱煮黄豆,当然少不了印度薄饼。</h1><h1> 抓紧时间出来看看,也不知道方向,走出酒店四处张望了一下。也不知道身处何处。天空灰蒙蒙的,大路两旁都是垃圾。</h1><h1> 印度的第一天以雾中看花🌹开始?<br></h1> <h1> 加尔各答是印度生活气息最浓的城市。一踏入拥挤的市中心,就会被人、动物、各种车(汽车🚘、马车🐎、人力车)的噪声所淹没,甚至有时候耳边响起尖锐的鸟鸣声( 人力车的喇叭📣声 )。各种喇叭📣🎺让人无所适从,而且有时是同时从不同方向齐鸣,不知道往哪里躲让。在加尔各答小街上行走总是提心吊胆的。</h1> <h1> 只有在加尔各答才可以看到风靡印度57年的、已经停产的、最早的本土生产的轿车🚗:大使牌轿车。据说当时印度政府为了发展国产货,硬是让没有空调的大使轿车成为政要专座。如今只是加尔各答流行的出租车车型。</h1> <h1>  加尔各答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城市,进入加尔各答一个大商场迎面是印度四位获得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巨幅画像</h1><h1>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3年文学奖)</h1><h1> &nbsp; 喇曼(1930年获物理学奖)</h1><h1> 特雷萨修女 (1979年获和平奖)</h1><h1> 阿马蒂亚·森(1998年获经济学奖) </h1> <h1> 加尔各答(孟加拉语:কলকাতা,英语:Kolkata / 旧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 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属印度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孟买和新德里)。</h1><h1> 大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690年在加尔各答成立,公司代理人约伯查.诺克在这里建立贸易站。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一百四十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东方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h1><h1> 在加尔各答,你能够看到世间百态:高贵与卑微同在;富有与贫穷共存;温文而雅与极度渴望并存。这座城市旧时的拼写总会让大部分西方人想到人类的痛苦(也许英国人是从三个小鱼村上逐渐扩张而控制印度的),但在当地人看来,加尔各答被视为印度的知识和文化之都:这里诞生了四位诺贝尔奖得主;这里是哲学社会学家、大文学家、画家、艺术家泰戈尔故居;这里哲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辈出,诞生诸多代表印度的著名人物以及艺术家,文化活动很盛行。据说加尔各答的人都善于思考,视金钱如粪土,生活节奏慢。生活水平相对于德里和孟买较低,10个卢比可以果腹。</h1><h1> 印度依然保持着过去,一望而知。印度的历史( 过去 )还没有退回到史书中,印度的过去仍然活在现实里。这就是加尔各答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h1> <h1>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允许少数民族当选国家总理,也没有哪个国家允许女人执一国之政,更没有哪个除共产党执政以外的国家允许共产党当政……印度就是这样一个奇葩国家<br> 印度共产党红色猛虎组织自1977年以来,在西孟加拉邦以绝对优势的选票数获得执政权,满街都可以看见大幅广告牌上这一届的女邦长头像。这个"红色猛虎组织"因大胆推行土地改革、赋予低收入农民👩‍🌾更多权力而备受西孟加拉邦人们的尊敬。同时还大量投资基础建设,投资小型制造业,吸引外资投资。<br>  坐在大巴🚌上,可以看到加尔各答公路两旁几乎每隔几十米就飘扬着一面鲜艳的镰刀斧头图案的旗帜🚩,在主要的建筑上也是如此。市区大街的中央隔离带上每隔几米插着的镰刀斧头红旗🚩更是夺人眼球。</h1> <h1>一晃而过的铁路边都是垃圾成堆</h1> <h1>也许垃圾堆旁边就是高级酒店或富裕人家</h1> <h1> 来到印度的第一天就发现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女人上厕所难😨😰 我们每次到一个景点,sunny就忙着指引厕所🚾方向😊<br>  走在印度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说不定你都会不时闻到阵阵尿骚味。因为印度的厕所陈设较少(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印度有2/3的人没有厕所可上 😰),为数不多的几个还是专为男性提供的厕所。这里的男人们只要想上厕所了,随处找个墙边或者角度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印度女性们,却因此犯了难。在印度,普通阶层的女性们是无法拥有自己的一个厕所的,这也给她们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br> 图片中郑老师大叫:" 要拍照就赶快拍,等哈我转身的时候千万莫举相机嘎📷"😂🤣</h1> <h1>酒店旁边的小巷里的市景无不透露出真真实实的印度气息</h1> <h1>  泰戈尔故居位于加尔各答市区偏北方位、一个拥挤熙攘的市场附近。如果不是街口通道的柱子底座标了"Tagores House"一溜小字,任谁也猜不到鼎鼎大名的诗人故居会龟缩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道内。回来后很后悔没有用谷歌地图搜索一下路标,不知道下次自由行的时候能不能找到。</h1> <h1><font color="#39b54a"> </font>"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h1><h1> 好美的人生啊!让人一辈子追求的人生!愿我的人生如泰戈尔的诗一样......<br></h1><h1> 中国人对印度的印度除了印度飞饼,伟大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应该排在第一位。如今身在加尔各答,怎能不去泰戈尔的故居看看!拜谒这位享誉世界的智慧长者!</h1><h1> 泰戈尔1861年出生在加尔各答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家庭,这片红砖楼房就是泰戈尔的出生地,也曾经是孟加拉文艺复兴时期中心人物聚集的沙龙所在地。</h1><h1> &nbsp;泰戈尔是家中第14亇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 从小聪颖伶俐,备受全家宠爱,据说他受不了学校的沉闷枯燥教育,于5年级就辍学了。当泰戈尔用孟加拉传统诗的韵律写出第一首诗时,还不足9岁。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泰戈尔一生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创作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40多部戏剧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不仅如此,诗人泰戈尔还是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一生中作了2500多首歌曲,形成了其独特的兼容并蓄的音乐风格。世界上没有哪一位音乐家的词曲被两个国家选为国歌;他老人家在60岁以后才萌发作画的冲动,在有生之年创作了600多幅具有很高艺术造诣的绘画作品。</h1><h1> 泰戈尔以著名诗集《吉檀迦利》在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击败其他12位竞选者而获得殊荣,是印度乃至亚洲第一位获得这一崇高荣誉的人。当年的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 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他的诗让世界的目光投向了这古老的国家、投向了贫穷的亚洲。</h1> <h1>  这幢建筑🏚是他爷爷建造的。一位诗人,一生走过许多的地方,唯有这桩房屋是其生于斯、逝于斯的归属。<br> 很多资料上都说这个塑像是泰戈尔本人,我们大家忙不迭地在塑像前合影留念。经sunny介绍才知道是泰戈尔爷爷的塑像,原来搞了个乌龙🤣<br>  参观泰戈尔故居时,内楼道迂回,跟着sunny兜兜转转一圈下来可能用大约一个多小时。这样一栋今日在加尔各答都算得上豪宅的房子(已有二百年历史),用脚趾头想一想也该知道泰戈尔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看了其家庭简介,才知道他出身于一个非常富有的家族,他爷爷辈是最早和英国人打交道的商人。通过常年经商,该家族在蓝靛、糖、茶叶、煤和硝石矿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拥有了自己的银行和庄园。到了泰戈尔父亲这辈,其父在重新振兴家业的同时,还醉心于宗教与心灵方面的探索,是当时印度有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他的哥哥姐姐们也是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富裕的家境、父辈的思想,这两大要素为泰戈尔辉煌的一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耳濡目染可不是吹的 ,可谓是龙生龙、凤生凤👌👌 哎……非要说吗?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h1> <h1>  "天空没有鸟儿飞过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 <br>  对中国读者影响最大的,应该要数1916年出版的《飞鸟集》了。《飞鸟集》包括325首寓情于山川景物,充满哲理的无题诗,几乎全是诗人电光火石般对自然景物刹那间的印象、联想与感悟:</h1><h1> "鸟儿愿是一朵云,云儿愿是一只鸟。<br> 雨点吻着大地,微语道:我们是你思想的孩子,母亲,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这里来了。<br> 我的梦幻恰是一团萤火在幽暗中闪烁着灵动的流光。<br> 天空没有鸟儿飞过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br>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他的天空。<br> 我的思想随着这些闪耀的绿叶而闪耀,我的心灵因为这些日光的抚触而歌唱。<br> 瀑布唱道:当我找到了自由时,我找到了我的歌。<br> 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把他们的影子投到了自己的前方。<br>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真理却不怕失败。"</h1> <h1>  进入故居需脱鞋👟,禁止拍照。进入博物馆,空中回荡着悠扬的旋律,这是泰戈尔生前作词作曲的歌曲。他的卧室,简洁素雅,双人大床上方悬挂着作家的白胡子头像,1941年他就是在这张床上逝世的。<br> 作家的书房是简朴的书桌木椅,纸头发黄的手稿和书信,还有他的亲笔画作都在默默讲述着作家一个个往日的故事。泰戈尔的画作,独具一格,他平生并未在专业美术院校学习过,而且是在年近60岁时开始作画,竟能无师自通,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应该是大师已经是一通百通了吧。他的画大多是自然景物、人物肖像包括自画像和一些抽象画。<br>  泰戈尔故居展览厅内有一室是由上海档案馆制作的"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展出了很多照片与中文出版物。另一室是著名画家徐悲鸿为泰戈尔作的中国画和素描作品。一行人匆匆而行,还好一偏头看见了曝光率甚高的那张徐悲鸿画的泰戈尔画像。</h1><h1> 进入中国馆就看见佤家昆明著名的剪纸艺术家汪元的剪纸作品:泰戈尔像。我们都很想在这里留个影,求了半天未遂😩</h1><h1> 泰戈尔一生中游历了很多国家,博物馆分别建有他游历国家的专门展馆。在美国馆中看见了一张泰戈尔和爱因斯坦的合影,天才与天才、伟人与伟人的合影!</h1> <h1>  参观泰戈尔故居的门票🎫外国人50卢比,馆内是不允许拍照📷的。自从今年开始院子要拍照必须交50卢比照相费(手机、照相机都必须交)。<br>  想不到在这里,悲催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进来照了两张照片就发现" 电量🔋不足",📷彻底罢工了。冲到街上发现我们的大巴🚌已经开走😭😭😭😓😥,幸好韩姐姐及时献出她的手机💪💪</h1> <h1>  &nbsp;由于游客稀少,整个故居内让人感觉幽静祥和。几只自由自在的🐶🐶安静地躺在泰戈尔故居的院子里,文艺的气氛是不是也使得这些小家伙们尽情享受这安详和谐的生活。我们毅萍童鞋只顾着拍照,不小心踩着狗🐶的尾巴,惊扰了人家的好梦,几只🐶🐶狂吠声倒把我们吓的不轻……</h1> <h1>一</h1><h1>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h1><h1>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h1><h1>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h1><h1>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h1><h1>我相信自己</h1><h1>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h1><h1>不凋不败,妖冶如火</h1><h1>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h1><h1>乐此不疲</h1><h1>二</h1><h1>我听见音乐,来自月光和胴体</h1><h1>辅极端的诱饵捕获飘渺的唯美</h1><h1>一生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h1><h1>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h1><h1>我相信自己</h1><h1>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h1><h1>不盛不乱,姿态如烟</h1><h1>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h1><h1>玄之又玄</h1><h1>......</h1><h1> 1941年,伟大的泰戈尔留下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随即与世长逝,享年80岁。6年后,印度宣告独立。</h1> <h1>另一位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是特蕾莎修女。她创立的特蕾莎仁爱之家位于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br /> 特蕾莎仁爱之家 Mother House,是特蕾莎修女创办的慈善机构。她创办了" 死者之家 "、" 弃婴之家 "、" 麻风病人之家 "。每天早上7点来自各国的志愿者就来到仁爱之家,简单地吃过早点后(仁爱之家为义工免费提供面包和热茶),7:30开始工作,没有人监督你的工作。我们领队郑老师也曾经来过这里当义工,照顾孤寡老人和看护残障儿童。<br /> 特蕾莎修女的本名叫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她1910年8月26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阿尔巴尼亚裔人的天主教家庭。在家庭的影响下,特蕾莎修女从小就有一颗火热的爱心,她穷其一生都在为贫穷人中的最贫穷、最孤苦的人服务,她不仅给了他们食物、衣服、住所,更重要的是她给了他们纯洁的爱和人的尊严……她的爱心感动了世界上不同阶层的人,影响了数以万计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但特蕾莎修女在去世的时候却只有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还有一张耶稣受难像。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将特蕾莎修女评选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三位获奖者之一"。</h1><h1> </h1> <h1>  特蕾莎修女的衣食住行都是非常地简单,曾经住过的卧室简单到简陋。她的衣着也是十分朴素,据说她从来没有穿过超过1美元的衣服。在特蕾莎修女朴素的装束下,隐藏着一个高贵的灵魂。她靠着无限的爱去服务穷人中的穷人,以她的一生为世人彰显伟大的爱。</h1> <h1>  1979年,特蕾莎修女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衣服走上了诺贝尔领奖台。不论是和总统会面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台下坐着珠光宝气、身份显赫的贵人,她视而不见,她的眼中只有穷人。台下顿时鸦雀无声:" 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 特蕾莎修女这样说。以穷人的名义领奖,是因为她一生都以穷人的名义活着。当她知道诺贝尔奖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时,她恳求大会主席取消宴席,她说:"你们用这些钱只宴请135人,而这笔钱够15000人吃一天。"宴会被取消了,修女拿到这笔钱,同时还拿到了40万瑞币的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款项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对她来说,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钱不值。<br />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大爱无限!</h1> <h1>  站在特蕾莎白色大理石灵柩前,默默地深鞠三躬,深深缅怀。想起特蕾莎修女常说的一句话:" 我们做不了大事,但我们能够做含着大爱的小事。",眼眶不禁充满泪水。特蕾莎修女属于神,唯有崇拜膜拜!<br /> 特蕾莎修女在一生中经常提到的"爱,直到成伤"、"爱是没有界限的"、"我们是为爱而活着的"。她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她的承诺,她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爱心和无限的思索。</h1><h1> 我这个时候怎么突然想把毛老人的著作《纪念白求恩》,想着放在特蕾莎身上也是一点也不为过哦 &quot;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quot;</h1> <h1>  Belur Math(斯瓦米威惟克纪念馆)是辩喜为他的老师罗摩克里希那于1897年开始修建的纪念馆。罗摩克里希那虽然来自偏远的孟加拉农村,并且是个文盲,但他打破不同教派藩篱而着眼本质的传奇性的灵性实践,以及对深奥哲学深入浅出的理解和阐述却让辨喜深深折服。罗摩克里希那的出现,使辨喜的人生开始发生重要的转变。</h1><h1> 在纪念馆内供奉着罗摩克里希那的塑像,很多印度人虔诚祭拜,塑像前摆满鲜花💐</h1><h3> </h3> <h1>  辨喜,英文名:Swami Vivekananda斯瓦米·维韦卡南达(1863~1902,39岁),又译斯哇密·维韦卡南达。原名纳兰德拉那特·达泰,法号辨喜。他生于加尔各答,属刹帝利种姓( 第二种姓 )。他是印度近代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印度教改革家。<br /> 从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参加世界宗教议会到1902年在加尔各答离世,辨喜的生命旅程就像一颗流星,短暂,却发出耀眼的光芒。他是第一个把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瑜伽修行介绍到西方的先驱者,其著作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西方世界广受尊崇。<br /> &quot;有没有地狱或天堂,有没有灵魂,这都不重要!瞧!这个世界就是充满贫苦穷困的世界,像佛陀一样走入这个世界吧!尽一切力量来减轻困苦,或是为了要做到这一切而牺牲吧!忘掉自己是第一课,这一课不管你是有神论者或者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或吠檀多论者、基督教徒或穆斯林……我的国家里,即使是一只狗没有食物,也要喂养它,这就是我的全部宗教。&quot;____《辩喜全集》</h1> <h1>  也许要验证加尔各答是一座充满知性的城市,我们行程中特地安排了参观辩喜庙( 斯瓦米威惟克纪念馆 )。这个印度神庙好像不是旅游的常规景点,只有我们一行歪果仁。</h1> <h1>第一次被印度人邀请合影留念,大家都很是开心😃</h1> <h1>一听郑老师说这个邮筒📮存在了100多年,我赶紧跟它合影😁</h1> <h1>身穿白色传统服装的印度教小伙子</h1> <h1>  这天恰逢印度 " 教育节 "(1月22号),全印度放假一天。人们盛装出行,供奉教育女神尕莉。纪念馆内供奉尕莉女神像,sunny说尕莉女神是辩喜老师罗摩克里希那的老师( 老师的老师,师奶?)女神像手拿西塔琴,身边放着高高一摞书。人们高声朗诵经文,举行祭拜仪式。</h1><h1> 在印度,书是很神圣的( 凡是有关知识传播媒介 )。读书必须正襟危坐,不能将书籍垫在屁股底。像我等之辈喜欢夹着一本书📕或一本杂志🗞、抑或是手机📱进卫生间🚽简直是大不敬哦。</h1> <h1>在主殿旁边有神职人员分发水果,本想凑热闹领点神果吃吃,可太多印度人排队啦。</h1> <h1>人们把祭拜和休闲结合在一起,祭拜结束后在院子里席地而坐,品尝美食🤑</h1> <h1>随后我们又去了辩喜老师的老师尕莉女神庙,庙宇的主体倒影在水中,非常漂亮。</h1> <h1>进入庙内必须脱鞋,不允许带包、手机📱、照相机📷<br /> 庙内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四周都供奉着神像。中间主体供奉的就是尕莉女神,祭拜的人排了差不多600多米。我们实在没有富裕的时间排队,只到两侧供奉保护神化身的庙宇看看。<br /> </h1> <h1>  进门的两侧供奉着林伽,人们用牛奶🥛灌入林伽上方的小罐子里,慢慢滴在林伽上的牛奶又顺着下方的约尼流淌。印度妇女都要祭拜林伽的,希望能多子多福。</h1><h1> 林伽是梵文 लिङ्गं (liṅgaṁ) 的音译,其含义为"标志","记号"。也有男性生殖器的含义,但是通常特指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 शिव (Śiva) 的生殖器。通常而言,林伽就代表了湿婆,特别是代表精力与不熄之火。约尼则是梵语 योनि (yoni) 的音译,其含义为"子宫","阴道"等。在印度,约尼是湿婆的妻子雪山神女 पार्वती (Pārvatī) 的象征,代表起源与创生。雪山神女就是喜马拉雅之神。与林伽类似,约尼也有崇拜的实物,通常是用一个带有通道的矩形表示。是不是有点像磨盘</h1> <h1>  等我们出来才发现少了一个队员,不知道什么时候小钱老师走叉了,没有跟上大部队。幸好她一来到印度就要了导游sunny的电话📞,开通的国际漫游打不通国内号码,还能够打通sunny的印度号码😄&nbsp; 好险!</h1><h1> 这以后sunny和郑老师随时都在数人数,生怕此类事情再次发生。</h1> <h1>外院里是辩喜老师罗摩克里希那的塑像</h1> <h1>  胡格利河是恒河的一条支流,因而既是加尔各答人心中的圣河,也是城市的生命之河。人们每天到河边沐浴祈祷,或等待生命灰飞烟灭时可以幸运地顺流而去。</h1> <h1>令加尔各答人骄傲的胡格利大桥</h1> <h1>这位教徒手拿一个貌似铃铛🔔的小锺,一根绳子缠在手上,一会将小锺远远地扔向河里,一会又把它拉回来,反反复复数次。而且口中喃喃自语,不知道叨念什么。我把图片给sunny看,他也不知道,哎.......我应该录一段视频就好了😪</h1> <h1>河水浑浊,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垃圾,仔细一看这些垃圾正如sunny说的确实是一些植物垃圾,都是些水果蔬菜。虽然有人洗澡,可能也是使用天然洗涤剂吧。</h1> <h1>色彩鲜艳的纱丽洒满岸边</h1> <h1>  听见" 库玛艺术街 "你会有什么反应?也许是艺术家荟萃的地方,也许有满街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也许能够淘到具有印度特色的可心的工艺品。我是充满期待,除了照相机外,备足了充分的money💰( 嫌郑老师发的1000大洋不够,将所有家当都带上),准备狂拼一把。怀着眼睛和包包一同上天堂的美好憧憬紧紧跟随sunny进入库玛艺术街......</h1><h1> </h1> <h1>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所谓的库玛艺术🎨街是一条垃圾成堆,拥挤不堪,两侧危房🏚️林立,充满粪臭、尿臊臭的街道。就是这么一条如果在天朝早就以"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治理脏、乱、差"或"危房改造"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改造消失得无影无踪的街道,可人家印度硬是让它存在了上千年。 &nbsp;<br /> 实际上这里是一个专门制作在印度教法会礼拜仪式pujas上使用的神像雕塑的手工作坊区,位于Rabindra Sarani主路的西侧。<br /></h1> <h1>  绵延两个街区直至码头的一大片区域遍布着各种手工作坊,有扎稻草骨架的,有敷泥塑形的(那泥闻起来有股牛粪味道),有给神像上色描眉画眼的,有"美发师"植头发的,还有专门制作衣饰和装饰品的。这些手工艺人们在每年的八月到十一月的杜尔迦和嘉莉女神节期间最为繁忙。那些奇形怪状的半成品雕塑随意地在路边铺展开来,在阳光下伸展着肢体,使这个街区有了点异样的氛围。</h1> <h1>  人们就在垃圾旁边劳作、生活,这里每天提供加尔各答市民拜神、敬神的神塑像。sunny根本无视😾了满地的垃圾、屎粪💩和飘荡的混杂着各种气味的尿臊臭,指着两旁的危房说:"只要神在这里就会一直存在。" ,"看看这些存在千年的房子......." ,当然也用了不少的 " 太厉害啦👍"</h1><h3> </h3> <h3>有些神像并不是正古八经的,不知道是什么神像,非常妖艳</h3> <h1>  在旁边一片简陋的窝棚中矗立着一栋颇具英伦范的危房🏚️,红房白边,想当年一定是一户殷实人家的庭院。如今已经是人去楼空,部分房屋已经倒塌,窗户全无,藤条沿着墙壁肆无忌惮攀爬,鸟儿🐦在屋顶做窝栖息,老牛🐂们在院子里任意翻找垃圾……这就是印度,各式各样的房子高低错落,丑陋、华丽、贫寒、呆板、肮脏、富态轻薄的、高贵老迈的、五光十色的、摇摇欲坠的.......并存着;风格、质量、历史格格不入……并存着;垃圾、果蔬、鲜艳的纱丽、塑料.......令人眼花缭乱,这里的眼花缭乱可不是指新生事物,这里的丰富却是属于旧世界的眼花缭乱、旧日子的五彩缤纷、旧家具的雨后春笋。一切的一切都是被用旧的,但是没有死去,没有自卑,继续活着、用着,用得生龙活虎、熙熙攘攘、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前呼后拥、此起彼伏。</h1><h1> 这里的房屋🏠再破烂、再危房,哪怕是一片废墟也没有看见拆迁,物有各主,都是有主主的私人财产,那是怎样尊贵凛然的物产,与他人无关。每栋房子🏠,无论是豪宅还是贫民窟,一旦盖起来,就矗立着直到死去。甚至死了成为废墟,那也是有主主的废墟,他人是动不了的,也是动不得的。" 不同质而空洞的空间 " 、" 奇怪的公墓 "、" 多元并置的剧场 "、" 时间的碎片 ",这就是" 不可思议的印度 "___天堂和地狱的混合体。</h1><h1> 与印度相比,我们天朝近一百年的历史仿佛一场大扫除,人人都忙着搬新家、创卫、扫四旧,铲除看不顺眼👀的危房,干净得彻彻底底、干净得令人窒息、干净得令人欢欣鼓舞,干净得历史只有在历史教科书里找到😭😭😭😭 而印度没有焕然一新,那显而易见的历史感沉重得令人窒息。这使得那里的人们( 尤其是sunny )的表情😊无不呈现出某种尊严、某种自我意识:自信、自信、自豪、安详、平静( 我在行程结束时曾经和sunny说:你真的有为你的祖国骄傲的资本👏)。难怪走之前马世雯大姐就说过" 感受文明古国必须去印度 &quot;,这话一点也不假!</h1> <h1>贫穷并不等于不幸福</h1> <h1>穿着色彩艳丽的纱丽,两位纯情少女就坐在这样的环境里亲切交谈。</h1> <h1>很喜欢拍摄印度的小朋友,热情、纯真。他们经常主动要求你帮他们拍照。</h1> <h1>这个小男孩👦见我举起相机,还特地做了一个吹口哨的pose,真是酷毙了……不给个特写镜头都过意不去😜</h1> <h1>喜欢拍摄街景,那真是生活的街景。街边有为人专门理发剃胡子的营生;有盘腿打坐🧘‍♂️在窗台上做小买卖的;还有卖奶茶的.......</h1> <h1>印度人的眼睛👀总是很深邃</h1> <h1>伯勒斯纳特寺庙(耆那教镜庙)</h1><h1> 建于1867年的伯勒纳特寺庙主建筑是白色石刻的尖塔搭配四周金色小宝塔,墙面用玉石、镜面、玻璃镶嵌着繁复的绚丽图案。花园式的院子里亭台错落,美人鱼🧜‍♀️、马其顿士兵、阿拉伯贵族等雕塑与水池泛波,石雕、花坛和扶栏别致优雅相映成辉。不得不赞叹这个庙宇的小巧玲珑,精致。</h1><h1> </h1> <h1>通向耆那教镜庙的小巷两侧是关于耆那教大雄的故事,他主张" 万物皆自然 ",一切回归自然,主张裸体修行。</h1> <h1>  耆那教预言者辛塔鲁那托的白色石刻塑像端坐在银制莲花座上,额头上镶嵌有钻石💎</h1> <h1>  耆那教源于印度教,它不主张种性制度。认为人间相互是平等的。</h1><h1> 耆那教认为他们有2 4位祖师,教主大雄是最后一位祖师( 在耆那教历史上具有实际意义的奠基者是大雄 )。耆那教的基本教义为七谛说,即命、非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解脱。其教义的一个特点是特别强调不杀生,《杂宝藏经》中生动地记载:"见一外道出家之人,身服衲衣,安行徐步,去去众生。老婆罗门而问之言,何以并行,口唱去去?外道答言,我出家人,怜悯一切,畏伤虫蚁,是故尔耳。"由于他们害怕伤害遍布于一切的命根,所以在外出时往往手执掸子或扫帚,口戴纱布,边行边扫,口唱"去去"。在古代,人们不知道有微生物,尚且可以如此,在现代,要是这么严格的不杀生,岂不是水也不得喝一口,气也不敢喘,那多半只好改革教义了。</h1><h1> 耆那教认为世界上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物质"业",它可依附于人的灵魂,成为解脱的障碍,这种依附作用称为"漏入"。要求得灵魂的解脱,就必须摆脱业的束缚,需要"制御",所谓"制御"就是以消极和积极的方法抑制种种情欲或欲望。积极的方法属于正面引导,名为持"三宝",要求信徒作到正信、正智、正行。而消极的办法就是持戒,耆那教的戒律主要是五条,即:不杀生,不欺证、不偷盗、不奸淫、戒私财。好像又和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极为相似,不蓄私财一条其实在佛教的沙弥十戒中也有,即不蓄金银财宝。</h1><br /> <h1>  耆那教分为两个主要的分支,一支是白衣派,一支是裸衣派。白衣派相对更世俗一些,他们认为一位觉者(成道者)需要进食与排泄,妇女和男子一样能获得灵魂的拯救,低种姓的首陀罗和高种姓一样能得到拯救,不抛弃衣服一个人也能得到拯救,世俗家庭的主人同样能获得拯救,出家人允许占有14种必需品等等。而裸衣派除了出门时戴面纱外必须全裸修行。</h1> <h1>  镜庙内满墙和顶都是用宝石💎、玻璃、镜子镶嵌起来的图案,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而晚上如果点上蜡烛🕯️则会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进入庙宇主体长廊侧面是燃烧🔥了150年的长明灯。</h1> <h3>墙面上用宝石、玻璃镶嵌的图案,色彩鲜艳。</h3> <h1>庭院的地面也是用青花瓷片拼花的图案,非常精致漂亮。</h1> <h1>在庭院里正举着相机想拍下坐在阶梯上的帅哥时,这个伙子就凑到面前,做着各种表情😊要我给他照相。</h1> <h1>今天是教育节,很多印度女孩👧都穿着艳丽的服装出来游玩,手上用海娜粉画成各种花纹。印度女孩特别喜欢邀请你和她们照相。</h1> <h1>大理石宫殿(marble palace)<br /> 这是加尔各答19世纪最最富裕的有钱人姆利克于1835年为自己建造的宫殿🏛(据说从事农产品生意),现在仍有家人居住在这里。宫殿是用大理石建造的,内部布置成私人博物馆。<br /> 透过每个角落都摆放着当年富豪从世界各地淘来的艺术品可以感受到富豪的品味和一掷千金的的魄力。屋内大间大间房子里陈列着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雕像( 有一座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据说当年全世界只有两座 ),和铺满了灰尘的比利时玻璃和中国青花瓷瓶,墙上挂着各种没有标注的"名画"(据sunny说是出自名家之手,这时当然少不了他的口头禅😛)<br /> 这个宫殿是不对外开放的,因为sunny的缘故才在行程里特意安排,而且走时不知道给了领路的保安多少小费。谢谢啦🙏!</h1> <h1>  庭院里还圈养着各种动物🦅🐔🦒🦌( 这里是印度第一家动物园 ),漫步在园内不时传来鸟🐦鸣声。</h1><h1> 雨迹斑驳的大理石石狮、人物雕像以及石桌、石椅散落在草丛里,静静地诉说着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h1><h3> </h3> <h1>  与宫殿相隔就是加尔各答贫民区,人们也悠然自得地在垃圾成堆、摇摇欲坠的窝棚的生活,孩子们在晒满纱丽的铁丝下骑着自行车。真是各自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各自享受各自的人生和幸福。</h1> <h1>  建于1901年的维多利亚纪念馆,是一座用于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77年加冕印度女皇而建的建筑物。建筑长111米,宽68.5米,高61.5米,通体采用与建泰姬陵一样的白色大理石建成,融汇英、意、印的建筑特征和雕刻技术,也融合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回教风格,矗立住大片绿草地上的宫殿仿佛一艘荡漾在碧波上的白船,雄伟壮观、高贵典雅。 </h1><h1> 当时的总督设想用纯白色大理石建造一座能够与泰姬陵媲美的宫殿,流芳千古。真是造物弄人,历尽100多年,统治者的英国人走了,确实留下了坚固的建筑。</h1> <h1>在正门的台阶前有英国王室的标志</h1> <h1>  进入纪念馆院内迎面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塑像。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大英帝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期间英国国力最为强大,英国的版图扩张最大,称霸世界,有众多的殖民地,但为什么独独要加冕印度国王?这不仅是因为印度是英国女王皇冠👑上最闪亮✨的那颗明珠,还因为:</h1><h1> 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行政权力被解除,英属印度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莫卧儿王朝皇帝对印度的统治权转入英国王室手中。187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维多利亚长公主的丈夫、德意志帝国唯一的皇子,弗里德里希(即后来的弗里德里希三世)被他的父亲、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立为德国皇储。一旦威廉一世驾崩,弗里德里希将成为德国皇帝,而维多利亚长公主也将成为德国皇后。当时的英国首相迪斯雷利认为,虽然英国的国力大过德国,但德国是帝国,英国却只是王国。如果维多利亚长公主成为德国皇后,那身为母亲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地位还要在其女儿之下,这样不合理。所以他希望维多利亚女王成为女皇,这样才能在礼仪上不被视为在德国之下,况且英国在事实上已经是帝国(大英帝国),而且还是高于其他所有帝国的"日不落帝国",只是缺了名义上的确认。维多利亚女王便顺水推舟,于1877年接受了这一称号,成为英国和印度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h1> <h1>宫顶上的雕塑栩栩如生</h1> <h1>位于穹顶最高处,高4米,重3吨,高栩栩如生吹奏胜利号角的胜利天使铜像。</h1><h1><br /></h1> <h1>  馆内分成博物馆和美术馆,内部的展品多达3500件,展品包括印度各地的美术品和史书、维多利亚时代的史迹素描和绘画等。最显眼最重要的是立于馆内正中央的维多利亚女王白色大理石雕像,很美,美得像仙女,像女神。雕像上方就是外面看到的很高的圆顶,四面壁上有12幅半圆形画。四壁上都是珍贵的油画,还专门有个展厅,都是真人大小的古代各类人物肖像画,欧洲古典式大家风范,一如那些世界级大师的手笔。这里不像其他那些博物馆没有多少文字介绍,即是有也来不及看,sunny带着我们像赶街一样匆匆忙忙,一扫而过,啥也木有印象😱😰</h1><h1> </h1> <h1>维多利亚纪念馆背后树立着乔治·寇松总督的塑像(1899-1905在位),是他决定建此纪念馆的。</h1> <h1>看过纪念馆的背面后擅自离开集体,快速跑到雕有代表正义的女神的石拱门( 也就是维多利亚纪念馆的南门 )拍照,石拱门的上方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儿子爱德华七世铜像(1841-1910)</h1> <h1>池塘倒映着精美的维多利亚宫殿,虽然美丽,但还是没有泰姬陵那样美到令人窒息🤧</h1> <h1>  正好我们参观这天是周末,印度人只需要10卢比的门票🎫(相当于不到人民币1元),所以院内满是休闲"打坐🧘‍♀️🧘‍♂️和野餐的印度人,馆内尽是人头攒动。这哪里是参观博物馆的节奏,完全是看人后脑帮。</h1> <h1>隔着胡格利河是塔塔集团正在修建的总部大夏,据说将成为加尔各答最新地标</h1> <h1>  为了加强加尔各答的城市功能,三百多年前英国人沿着胡格利河两岸修建了壮观盛大的各种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加尔各答在众多早期游历的作家笔下被描绘成"宫殿之城",无不透着英国人的思乡之情。</h1><h1> 出于对建筑肤浅的喜爱,用手捂住看得见"脏、乱、差"的右眼,试图用左眼享受印度土地上曾经绽放的英伦风范。</h1> <h1>夜幕中的豪拉火车站<br /> 乘火车前往瓦拉纳西,第一次领略了印度的不准时和身在地狱🤢😪</h1><h1> 本来我们的火车是晚上8:30,可是吃过晚饭🥣后通知晚点2个小时,在餐厅🍴休息等待,好歹这里有座有厕所🚾哦。</h1><h1> 我们一行人在晚上10点左右到达豪拉火车站,sunny告诉我们带好身价细软🎒🕶👛跟他走就行了,行李有专门的搬运工。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走在灰路上,也不知道如何穿过车水马龙的公路才来到鼎鼎有名的豪拉火车站。</h1><h1> 豪拉车站是服务于印度加尔各答和豪拉的主要火车站之一(另一个是加尔各答的锡尔达车站),位于胡格利河西岸的豪拉市,通过附近的豪拉大桥与加尔各答相通。这是印度第二古老的火车站,也是印度最大的火车站。1854年,英属印度殖民政府开始修筑一条连接加尔各答与Bardhaman区煤田的铁路,这是印度的第二条铁路,仅次于1853年修筑的孟买到塔那的铁路。这条铁路线从豪拉开始,当时豪拉还只是加尔各答和对面的一个小镇。起初这是一条单轨铁路,豪拉车站仅仅用于货运,除了售票处只有一个小棚子和几个仓库。但是运输量逐渐增加,车站建筑被延伸了。由于运输量巨大,1901年提议修建一个新车站,车站由英国工程师Halsey Ricardo设计,1905年12月1日投入使用,距今也有100多年。火车通过西北铁路向北沿着恒河,通过东南铁路向西通往孟买或向南到金奈;东南铁路过去称为孟加拉-那格浦尔铁路(BNR);由于出了名的缓慢,人们给了一个绰号" 从不准时 "😅😂🤣😭😪</h1> <h1>车站内的售票处,不知道自由行能不能重演在俄罗斯的故事</h1> <h1>  印度的铁路🚞历史悠久,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立了众多的铁路线。如今印度铁路公司是印度国有公司,隶属于铁道部管理和运营。<br /> 印度火车🚄在城市中,担当市内主要通勤交通工具。印度拥有世界第四大铁路网,轨道里程119630公里,线路里程66687公里,约设7216个车站。2015-16年度,印度铁路约承运旅客81.07亿(中国2016年铁路运输旅客为28亿人次),每天超过2200万人次,每年货运量约11.01亿吨。每到春节来临,天朝的铁路🚞系统如临大敌迎接春运,这在印度火车运输面前完全是小case👎👎👎 人家是天天春运好不好😯。<br /> 看看人家候车大厅的景象……睡觉呢,席地而坐吃饭呢,打坐🧘‍♂️🧘‍♂️呢……</h1> <h1>  站台上的布告栏有关于乘车的信息。虽然你订购了火车票,但具体的座位号需要在公告上找( 应该是英文 )</h1><h1> 也许是有领队有导游,所以任何时候都不需要亲力亲为。一路上浑浑噩噩跟着走到站台,仔细努力💪聆听广播📢,一句也听不懂。问sunny广播里说什么,他说📢用印地语和英语重复播放列车信息😰,额那个神啊!一个单词都木有听出来啊,我怕是真搞不定这个自由行哦!</h1> <h1>  我们最开始制定的计划是从加尔各答飞往✈️瓦拉纳西,但是印度在今年除取消了这班飞机,所以决定坐火车🚄。大家认为乘坐印度火车也是不错的体验哦!预备会上听郑老师说我们订的火车票主要是二等车厢,少数是一等和三等,一等车厢给团里年龄大的,三等车厢男人坐,想想也合情合理,大家也就击掌✋同意了。而今天才知道我们的卧铺车厢全部是三等车厢(B2 ),而且混在印度人中间(小钱老师和毅萍童鞋的四周都是印度朋友 ,领队郑老师和瑞宏老师单独在B3车厢)。一个空间有八个卧铺( 面对面6个卧铺,过道本该是座位的有上下两个卧铺 ),很是拥挤。一会整个车厢都挤满了乘客。</h1><h1> 我睡在中铺(上下铺是印度朋友),只能平躺,根本不能坐起来。每个铺都备了干净的一个床单、一个被单、一个枕巾。每个乘客的大行李就放在下铺的下面,这个时候才后悔应该备一个链条⛓️锁🔒,把所有身家细软放在头边,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开始还努力保持清醒,一有风吹草动就低头看看生怕东西被人家顺走。后来就昏昏沉沉入睡😴😴😴( 其实根本不用担心哦,第二天毅萍童鞋来我们车厢坐了大半天才想起她的行李箱,等过去拿时周围的印度人都下车了,她的箱子静静地躺在床下)</h1><h1> ……半夜4点多被冻醒( 可能为了去除车厢里的气味,空调开得奇冷 ),已经把所有可穿的衣服围巾🧣披肩都套上身上还是抵挡不住寒意。看着上下铺的印度老几直接将毯子盖在身上,本来是想好打死也不用这看上去" 糙奈奈 "的毛毯,可惜大脑🧠不争气地服从了受寒的机体😩😫,十分不情愿地把毯子盖在下半身。</h1><h1> 这一醒就难以入眠了,周遭一片鼾声💤、磨牙声、讲话声、音乐声(一个曲子放2个多小时是个什么感觉)、梦呓声、小孩子的哭声、肆无忌惮的屁声还混合着印度体臭、脚臭和刺鼻的香水刺激着嗅器官和听器官,挡都挡不住😡🤬,睡意全无。</h1><h1> 真正体验了"身在地狱",这时想起瑞宏老师说的"印度的前3天: 失望😔甚至想打道回府;再过3天: 有点好感😊;再过3天: 惊喜😁;再过3天: 不想回家😍……真希望直接跨越到第四天,想象中美好的景色只要让我的左眼在天堂就足以弥补" 身在地狱 "所受的罪,这样想着又迷迷糊糊睡了过去😪😪……中国梦混杂着印度梦😂</h1> <h1>下一篇:一条流淌的神____瓦拉纳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