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泥土中的芳香

流星

<h3> 文 / 秋实</h3><h3> 图 / 街旁随拍</h3> <h3>  今天中午的肚肠还留有些食物,可还是要例行的吃一点,一日三餐嘛。新春年味刚过,生猛海鲜、鸡鸭鱼肉的叫人真的很腻烦,正愁着没有可口的食物来充饥,街旁那扑鼻而来的香气让我眼前一亮!看着、闻着、嗅着,着实对我充满了诱惑,于是我欣然做出决定,对,今天就吃烤红薯!</h3><div><br></div><div>说实话,就是平时如果好友们问我最爱吃的食物是什么,我也会毫不思索的脱口而出:当然是烤红薯啦!</div> <h3>  爱吃红薯可以追溯到童年时代。不能确定是从几岁开始爱吃烤红薯,反正记忆中母亲知道我爱吃这个。美好的童年总会和吃有关,现在回想起来嘴角都显示微笑的模样。</h3> <h3>  记得那时,自己家就种红薯。秋天收获回来,母亲总会把一些破损的红薯煮上一锅,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吃食改善,胜过吃饺子。还有高兴的,就是在母亲把饭做熟了之后,我和妹妹选几块小的生红薯,把它埋在没有燃尽的灶火里。吃了饭就赶紧和妹妹在灶膛里刨,刨出来的红薯外皮都焦糊了,而且有时生的生,熟的熟。尽管如此,我和妹妹还是顾不上烫手,就狼吞虎咽的吃掉了,然后看着彼此嘴边抹着的黑便大笑开怀!这应该就是烤红薯的最早雏形吧。</h3> <h3>  大一点,有了煤球炉子,就是把红薯搁在炉火上烤,用火钳不住的翻动,看着红薯的变色,听着滋滋的冒气,等香味喷出来,飘满屋子的时候,口水也早已流了出来。这种火候很难掌握,就不在用了。改进的办法就是在炉子口的边缘码一圈红薯,再扣上一个小破锅,炉火不能太旺,这种办法是焖,接近了真正的烤红薯,外焦里嫩,剥开来,黄灿灿的,黏黏糊糊的,香味入肺腑,果肉进胃肠……解馋,让心窝释然。这个办法时间长需要耐心的等待。看来,每一种美好都需要等待。</h3> <h3> 而野外烤红薯,就另有一番野趣了。</h3><div><br></div><div>  收获后的田野满眼稻茬,平展展的一大片,于是,天也高了,地也阔了,人们的心情也爽朗了。孩子们呢,更是撒欢地乐,三五成群地结伴而来,随即,田地便被叫唤声、欢呼声,还有你争我夺的奔跑声淹没了。不知啥时候,我们却悄悄溜走了,三两个小伙伴儿相约在已收获完的红薯地里寻寻觅觅,捡那些不慎被埋于土中或是被遗弃在地头的红薯。</div> <h3> 在避风的田埂上掏个简易的小土坑,再寻些干焦的树枝、枯叶塞进洞里,点上火,孩子们欢呼着、雀跃着,火光映着红扑扑的脸蛋儿。过一阵子,将红薯一块块扔进去,用红彤彤的余烬掩埋起来慢悠悠地烤。待红薯焦糊了,赶忙把它从坑里拨弄出来,往地上摔两下,褪去皮,大口咬着冒油的瓤儿。于是,浓郁的芳香弥漫着,天真的小脸变红了,清脆的笑声响起了,童年的歌谣唱起了……</h3> <h3>  岁月逝去,可是红薯却承载着我的童年、我的青年,久久弥漫的香甜气味,从没离开过我。</h3><div><br></div><div><br></div> <h3>  如今,种红薯的地已经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玉米地,想吃红薯必须花钱买了。冬日的街角常常有专门用烤炉烤红薯的,往往都是老大爷、老大娘,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是他们在烤红薯,而不是年轻人。或许只有老者才能烤出最实在最淳朴的红薯吧。人家是专业的烤红薯,颜色,火候都掌握到分寸。相比儿时自己加工的要更美观更松软。每次闻到熟悉的味道,就不愿挪动脚步,一定要买下一块儿,把一份温暖捧在手心里,重温过去,让牙齿触碰甜糯的暑肉,那份满足和惬意,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记得有人写到“……幸福就是冬天里在飘雪的时候站在路边吃热气腾腾的烤红薯”。我很欣慰有这样的人和我一样,一样执迷这朴素的,含着泥土气息且甜美芳香的食物。</h3> <h3>  喜欢红薯,出泥土而不自卑,在平时里给予你最真实的温暖。如果那些喜欢山珍海味的人不屑于此,我会让一句名言激励我:吃自己的红薯,让他们吃肉去吧!</h3><div><br></div><div>品着、尝着,不知不觉,大大的一块儿红薯悄然走进肚里,留在心里,嘴角留有余香,心里回味悠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