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读亦舒的书,已经是好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大约是在初一年级,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的一隅,看到了亦舒的小说《喜宝》。读着,便被亦舒精练、泼辣,没有半点儿拖泥带水的文字所吸引,竟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也许看多了风花雪月和海誓山盟,亦舒的小说仿佛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添了一丝愁绪,冷眼看淡世态炎凉,一语道破人情冷暖。于是我找来了《曼陀罗》、《玫瑰的故事》、《我的前半生》、《人淡如菊》......细细地品读。尤其是《我的前半生》,当读到男女主人公名字的时候,便感觉亦舒一定对鲁迅的《伤逝》有所感触,不然为何连涓生和子君都沿用同样的名字,主人公的经历也有些相似之处,只是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截然不同。其实,那时的我,少年心性,看亦舒的小说,并不能完全理解,更无法体会其中的智慧,只是把其中的一些句子记录下来当作语录。因为读亦舒的书,是要有岁月的沉淀,人生的经历才能体会的。</h3><div><br></div> <h3><br></h3><div>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发生的背景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香港,尽管主人公涓生和子君与《伤逝》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截然不同,但是在懦弱性格的塑造方面却有很多相似之处。长期金丝鸟般被人笼中圈养的生活让子君变得迟钝,变得琐碎,涓生虽然拥有了自己的小诊所,但性格上也是被动的。当涓生提出离婚,子君顿时觉得天崩地裂。长期家庭主妇的生活,让她脱离了社会,失去了生存能力,婚变后栖息在一个小小的公寓,痛定思痛。好在有好友唐晶的开导和帮助,子君从最低微的工作做起,开始自食其力,走过艰辛的生活。最终,子君发现了自己在陶艺方面的特长,经营起了自己的陶艺制作,而且再结良缘,重新开始了崭新的生活。相比于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鲁迅笔下《伤逝》中的子君,《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是幸运的,在日渐宽容的社会,一个被人遗弃的女人,只要懂得自尊、自爱、自强,便不会只有寻死一条路。</div> <h3>正在热播中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前半生》改编于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但与原著相比,改编较大。尤其是时代背景放在了当下的上海。虽然与原著大相径庭,我依旧觉得编剧与导演用心良苦,很有现实意义。加上靳东、马伊琍、袁泉和陈道明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是一部值得追看的好剧。说句实话,看到第一集中的子君,我有些心烦又讨厌,惺惺作态,矫揉造作,市井气十足;每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疯狂地购物,没有人生进步的动力,唯一的乐趣就是对付丈夫身边花枝招展的女孩儿,搜查丈夫的每一个细节。但随着剧情的发展,面对丈夫的摊牌,我看到了子君彻夜不眠的哭泣、伤痛和胆怯:"我自问为什么那么害怕被他抛弃,怕失去这个家,怕平儿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还有别的原因吗?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好比你把一条鱼扔进沙漠,你说鱼怕不怕?这个家就是我的角斗场,要不胜者为王,要不血溅当场。当"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美梦彻底破灭的时候,已入中年的子君看到了生活中最残酷的一面: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生存能力,没有了底气,没有了力量。此时的子君让我倍生怜悯,多年的圈养让她失去了张力,没有了健康的活力,哪里还会有坚强的自立。对于女人来说,家庭,有爱才是港湾,不爱就是牢笼;人生,用心才是生活,虚度就是活着。</h3><div><br></div> <h3>就像亦舒在《我的前半生》的原著中写的:"不管婚姻、友情、还是工作,你跟别人其实都是合作关系,如果你不独立,或者你从来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那么这个合作关系总有一天会崩塌的。"</h3><div>婚姻是围城,围城中的两个人需要结伴而行。也像剧中对婚姻的概括:"两个人在一起,进步快的那个人,总会甩掉那个原地踏步的人,因为人的本能,是希望更多的探求生活的外延和内涵。"</div><div> 当电视剧中的子君在咖啡馆里低声下气地哀求老公不要离婚,离开那个女人,得到的回答却是,我爱她,无可救药地爱她。那一刻,"想回头也已经来不及,即使你肯沦为劣马,不一定有回头草在等你"。好在后来的子君在红尘的历练中站起来了,走进职场,过上了独立又有自信的生活,"不再为谁牺牲自己,也不用再取悦谁,要做的就是取悦自己,成为一个灵魂有趣的人,才能吸引和过上有爱又自由的人生"。前半生在婚姻里受伤迷茫,后半生才能如烈火中的凤凰重生。</div><div><br></div> <h3>生活中,与子君有相似遭遇的女人很多。在丈夫"我养你"的信誓旦旦的誓言中,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回归了家庭。然而时光流转,当誓言已成往事,丈夫在事业上精进,而做全职太太的女人只剩下八卦。谁都喜欢跟有趣的灵魂在一起,婚姻也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要争当精英,但最起码要活得有精神,有意义,有主见且有想法。只有努力又坚强的女人,才会越励志越精彩。</h3><h3>的确,只有独立、坚强与励志才会在时光的流逝里慢慢治愈情伤,女人才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与丰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