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 拾掇拾掇我的文字,梳理梳理我的心情,如果你懂,请跟我来)</span></h1><h1><br></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一袭布衣,信步游走于这不经雕琢的美景中。远离浮躁与喧嚣,聆听花的低语,这一刻,生命中不再有太多的牵挂,也不再有欲望的纠结。雨中的流金山,云就升腾在眼前,走着走着,心静了,变得如此的空灵。满眼的花,黄绿相间,美得纯粹。赤足在柔柔的草垫之上,微凉的感觉沁人心脾,多久不曾如此回归,如此与我们生生不息的土地有过零距离的亲密,“踏花归来马蹄香”,这双脚也多了一份自然的味道。终究是脱离不了俗套,相机的快门声此起彼伏,亵渎着这份静谧,远处近处,或浓或淡,或深或浅,流淌着记忆和梦幻。多少人来了走了,终究是过客,我也是其中一个,为着排遣的私欲寻你而来,你接纳与包容,驳回我的无知与浅薄,终于明白,心若宁静,哪里都是花海,心若不宁,浮生终为苦海……</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黄河——母亲河,孕育了炎黄子孙。她柔情似水,有着母性的慈爱,九曲十八湾,有着如此的缠绵,她的子孙世世代代傍水而居,日升月落,岁月更替,不变的是对母亲河的依恋,父亲说过他曾随爷爷乘着羊皮伐子渡过黄河,深情回望,恋恋不舍,最后还是决绝地踏上来新疆的路,在异乡扎根生活,黄河的涛声时时在梦中出现,撩拨着他的思绪,牵肠复牵肠,惆怅复惆怅……黄河,厚重而雄浑,有着父亲的力量,激浪滔天,势不可挡。李白有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少了女儿家的细腻,多了荆轲刺秦般的洒脱。千里之遥,赴你而来,虽不曾三扣九拜表达虔诚,但在心中已无数次的膜拜。自此之后,互不相忘,你入我梦来,我念你今生……</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和你一起走在路上,一起看最美的风景,高山流水,此生何求。我们可以放下俗世的牵绊,追求灵魂的澄澈;我们可以抛开物欲的纠结,放逐洒脱的本性;我们可以脱离嘈杂的城市,追寻片刻的安宁……我们亦师亦友,我们伯牙子期,别人不懂我们的生命,我们彼此能懂,你走进我的世界,我的世界生机勃勃,我轻叩你的心门,只为让你的世界繁花似锦,我们一起走进风景,这风景也多了灵动,就这样,你我相约,到老,还能搀扶着,走在路上,轻轻一句:有你真好……</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携一路风尘,冒一穹细雨,沾一裙甘露,只为那丝丝缕缕的小情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此际,山花正好,苍翠的山峦,流金般的黄花,于坡上,于脚下,摇曳生姿,灿若星辰。 微雨点点,云雾迷离,苍鹰盘旋的天际,高远又咫尺,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舒缓,如一曲轻音乐,是班得瑞《安妮的仙境》抑或《月光水岸》《清晨》,还是《迷雾水珠》,这样的美好,遐想也变得真实。一直不喜欢促于一室的花,那般的娇生惯养,这满眼的花却由不得令人心颤,她们吸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肆意地芬芳,于最好的时节,黄色是主旋律,紫色、白色、粉色的花交错、点缀、灿然。一行人大多是摄影爱好者,华发斑白却精神矍铄,朴素的着装和高雅的兴趣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用镜头捕捉着眼中的美好,分享着彼此的喜悦,我们俩有幸成为摄影者眼中的风景,不经意的一个回眸在他们的相机中无比生动。当我老了,还能不能和你一起如同现在一样地说走就走,还能不能彼此情投意合,彼此欣赏,还能不能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去看夕阳,还能不能一起火炉边打盹,睡意昏沉…….</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流连于山水之间,人就多了一份自由,也多了一份洒脱,喜欢这样的无拘无束,喜欢这样的信步游走,世界之大,我们不必都去看看,可身边的风景何必让她寂寞消瘦,连绵的峰峦,迂回的山路,欢腾的溪流,苍郁的松柏和那翱翔于蓝天白云间的雄鹰,让一颗久旱的心灵鲜活了起来,低头,是一地绿意;仰望,是满眼湛蓝;回眸,是花香绵绵。岁月,积淀了人性,赋予我尚可依存的本能,也给予我发现美的眼睛,青葱岁月,谁不曾有过懵懂与憧憬,红尘滚滚,又有几人能坚守最初的纯真?走着走着,原本的熟悉成了陌生,有几人能看懂你和你世界的空灵。一边是坚实的路,一边是虚幻的境,可感的世界里我爱着我的生活,亲人,朋友,我踏实,努力,坚强;虚幻的世界里我有我的梦,采撷烂漫,装点历程,这样的日子是我喜欢的,不纠结于得失,不挫败于现实,亦不沉溺于虚无,真实地存在,超然地生活,一缕芬芳可引彩蝶,一点感悟可享终身,我,游走于真实虚幻之间,寻本逐源……</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生活在锡伯自治县,感受着浓郁的锡伯文化,今天闲暇之际去往锡伯风情园追踪溯源。城墙后就是园区,游客络绎不绝,多个展厅将锡伯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逐一展现在游客面前,身着锡伯族特色服装的讲解员如数家珍般地向游客一一讲解。其中人们最感兴趣的当数那段西迁的伟大历史与壮举了: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四月十八日,所有锡伯人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而这里的锡伯人就是他们的子孙,他们在这里屯垦戍边,安居乐业,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下来。信步走去,仿佛西迁的队伍依然在缓缓前进,西迁的号角依旧嘹亮,腾格尔《家庙的烛光》萦绕在耳畔,低诉着深深的留恋与别离的哀伤……</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金缎镶边如画,美亦盛夏。谁若痴情比契妲,千年泪,无际涯。浅草牧罢牛马,红了山楂。净海一碧古今达,斑头雁,夕阳下。——秋叶寒蝉《一络索 印象赛里木湖》”,这首词是前年夏季途经赛里木湖有感而发,信手拈来,时过两年,再游赛里木湖依然是觉得她无比的美。天高云淡,水天相接,一色的蓝,那蓝,蓝得纯粹,蓝得通透,诗人 艾青曾一往情深地留下这样的诗句,“你 的湖水,一见便教人心神荡”,我却觉得比之蓝宝石亦是显得俗气,真的是无与伦比的蓝与美。水边极浅,游人嬉戏,欢笑,水中向前几步就似乎深不可测了,幽幽的,令人有道不明的畏惧。水面有一波一波的细纹,从遥远的地方缓缓而来,静谧而生趣,间或有几只白色的水鸟游弋、掠过、飞去…湖边微凉,游人如织,人头攒动,许多外地游客千里迢迢赴她而来,想必亦是不会失望的,仅仅赛里木湖的传说就足以吸引他们吧——坚贞的契妲,永恒的爱情。赛里木湖古称"西方净海",这个名字多好啊,名副其实,许是因为没有海的浩淼与澎湃吧,才改称湖,赛里木湖是 哈萨克语,寓意是 祝愿,极其美好而朴素,这“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就这样滴落在北 中,成为我们的福祉与骄傲……</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昭苏是伊犁八县中我至今不曾到过的地方,一直心驰神往,却错过了万亩油菜花盛开的时节,也错过了紫苏最灿烂的日子,更是错过了享誉中外的天马节,还好,我来了,在秋季悄悄探出头时候。打着“全域旅游”旗号的昭苏果然不同凡响,一路都是风景,或郁郁葱葱,或沧沧凉凉;或苍松入云,或百草丰茂;或牛羊静默,或天马驰骋…成片的紫苏清香扑鼻,颜色已是由浓转淡,蜂蝶却留恋其间不肯离去;一眼望不到头的麦田,清风吹过,麦浪滚滚,湛蓝的天空下,麦子肆意而纯粹,饱满而热烈,靠天吃饭的昭苏丰收在望,欢喜满目,我们就在这紫色和金色中感念天地之悠悠。“夏塔”是蒙古语“阶梯”之意,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夏塔河由崇山峻岭一泻而出,划开草原,激越流淌,汇入烟波浩渺的特克斯河,水是一色的奶白,与两岸的苍翠相映成趣,不远处是皑皑雪山,云雾缭绕,寒气逼人,徒步游走,去静静领略这自然的鬼斧神工。流水声随山势亦是不同,环佩叮当,余音袅袅,各色的花随意盛开,星星点点;沿路是蒙古人用石头堆起的敖包,用来祭拜山神,朴素而美好的心愿……</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日月轮回,四季更替,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意义和美丽,但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季节,那一定是秋天,因为母亲清楚地记得我是在秋天出生——虽然户口本上不是这样。这个季节的美深入骨髓,有凋零的萧瑟,亦有斑斓的色彩;有清冷,亦有炙热;有播种,更有收获……与朋友们一起走进秋天,聆听秋的声音,满眼秋的颜色,抚摸秋的肌肤,感受秋的神韵,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呼吸都欢畅起来。一路同行,看尽叠翠流金,尽收春华秋实。几年前曾经来过,现在已不同往日,山路已换成柏油路,之前人们所称谓的“庙沟”也被赫然的“福寿山”这个名称取代,自由出入的地方成了景区,多了人文景观,少了那时的野趣。来的游客大多会去山庙里拜佛许愿,选一种寄托,了一份杂念,无非若“福寿山”这个名称吧,求福求禄求平安,信仰不同,我自然是不去的。这原生态的风景区成了当地的摇钱树,想必庙里原本脱俗的娘娘满身也充斥着铜臭味吧!徒步是考验耐力的,这点我似乎不具备,累的感觉却一点儿也不影响我的快乐,朝九晚五的工作我犹如一头困兽,此际,方如脱笼之鹄,展翅高飞,飞向蓝天,飞向白云,飞向短暂的自由……</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穿过果子沟,仿佛置身于浓墨重彩的画卷,秋的色彩如此斑斓,红色,黄色,绿色交织在一起,相衬,斗艳。烟雨蒙蒙,清凉如许,远山突兀,近峰高耸,溪流欢快于山脚,或平缓低吟,或激情高歌,间或裹走飘零的落叶,亲吻沿路的山石。高架桥气势如虹,仰望,敬畏;俯首,膜拜,感叹人定胜天的决心与开天辟地的智慧。依稀记得十几年前在博州上学,一趟路大巴要走七小时,夜行到果子沟,山路盘旋迂回,崎岖难行,走出果子沟都有一种死里逃生的幸福,现在天堑变通途,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博州;餐后驱车往怪石沟,时光总是有那么多美好可以期待,怪石沟景区门外狂风肆虐,尘埃漫天,但景区内却微风细雨,景致绝佳,拾阶而上,感悟大自然的匠心独运,鬼斧神工。穿过城市,可以体会城市建设的人文性,广场,公园,人工湖,鲜花芬芳,绿草如茵,枫叶灿烂,不仅仅是景观,更是情景交融,富有灵魂,不得不说博州是戈壁滩上的奇迹……无论前方风景怎样,我喜欢这样的行走,将重复的日子涂抹色彩,让简单的生命些许欢畅。好在我有两群朋友,一群,我们煮酒论道,舞文弄墨;一群,我们红尘做伴,潇潇洒洒……</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