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共筑师生情——万师访万家,小溪初中在行动!

吴楚

<h3>  2018年2月,春风拂面,莺歌燕舞,为了更好地开展春季开学工作,了解学生寒假生活情况,进一步做好"保学控辍"的工作,小溪初中再一次进行了由段熹昱校长牵头,肖荣林副校长和张武洪副校长组织的家访活动。</h3> <h3>  在家访之前,校领导组织老师们开了会,布置好相关工作,交代了相关注意事项,准备好了后勤工作。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村分了不同小组,由行政牵头,老师协助,采取登门走访的形式,深入学生家庭,与家长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家访中,老师们一方面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和综合表现,另一方面了解该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表现以及学习生活习惯等。</h3> <h3>  由张武洪副校长带队的小组去的是左坑村片区。他们首先就去了一户建档立卡户的家庭家访,该学生就读于九年级,在校表现良好,他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卢邦福书记在跟家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h3> <h3>路,在脚下延伸。爱,在心中滋长。</h3> <h3>  在跟家长告别时候,家长对老师说:"希望老师能多多家访,通过近距离和老师坐在一起聊自己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感谢老师!"</h3> <h3>  由张亮主任带队的小组首先走访了一户留守孩家庭,他不仅耐心检查了学生的寒假作业,对她提出了新学期的新要求,而且仔细询问家长有没有什么困难是需要老师们的帮助的,可以提出来,能做到的老师一定会尽力去做,让家长和孩子都深受感动。</h3> <h3>  在家访中,罗晓蓉老师和李赵老师对他们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家访,了解到不少家长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家访工作使他们更具体、更直观的了解了孩子在校的情况,家长们也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够与老师多一些这样的沟通与交流。</h3> <h3>  看到这位同学家长铺满墙的奖状时,班主任李赵老师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这一张张奖状都是辛勤和汗水换来的。家长谦虚的表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们无私的付出!</h3> <h3>  家访时候恰逢圩日,这个同学在帮家长打扫柜台上的灰尘,真是一个好孩子!</h3> <h3>  由郭家龙主任带队的小组在跟家长交流沟通"要怎么样才能帮助学生戒除网瘾"这个问题。家长反映学生寒假在家几乎是手机不离手,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各种方法都试过了都没用。</h3> <h3>  年轻的赖学军老师和卢普阳老师结合学生在校情况和自己大学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来为这位家长出谋划策,为他排忧解难,希望通过家校联合,努力让学生戒除网瘾。</h3> <h3>  段金发主任和魏良涛老师在给学生提到的偏科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物理这门学科的特性,讲到要怎么学,该怎么做,学生在注重课堂45分钟的效率的同时不懂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或者同学,使学生受益匪浅。</h3> <h3>  陈观林同学平时在校学习认真刻苦,但是成绩不是太理想,想要考上高中可能有一定困难,上学期她表示希望自己初中毕业后能去学会计,班主任吕赖明老师特地去她家给她提出自己的建议。</h3> <h3>  李观林主任这个小组带着为学生购买的教辅资料、学习文具去家访,希望以此来激励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并能勤奋刻苦、勇攀知识高峰,要家长和学生都相信&quot;知识能改变命运&quot;!</h3> <h3>  家访中,教师和家长的正面接触、交流,教师们掌握学生及其家庭的更多信息。让老师们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加以引导,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备好课"。</h3> <h3>  家访路上正好碰到了去提生日蛋糕准备过生日的八年级的学生,她热情地邀请班主任卢庆辉老师去她家玩,可见平时师生相处融洽。</h3> <h3>  老师们一到学生家中,受访的学生和家长都表现得格外热情,不少留守儿童、家长对领导、老师能在百忙中抽空来家访很受感动,非常认同和支持学校的工作。这次家访活动取得的效果良好,给学生和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  小溪乡的百姓们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家家户户都拿出最好的瓜果茶酒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h3> <h3>  因为时间有限以及有的家长不在家中,老师们没能走访所有学生的家中,但是我们采取了电话家访,微信家访等多种形式以开展多渠道多覆盖的家访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奋进!</h3> <h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来。"这段话清晰地道出了家校联系、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h3><h3> </h3> <h3>  当老师们敲开学生家门的那一刻,也就敲开了学生的心扉,爱和感动也同时弥漫开来。大手拉小手,共筑师生情,愿我们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共同幸福地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