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发在«河北日报»上的“剪报”~</p> <h3>君子舍其事成其心</h3><div>吴普忠</div><div>梁衡,曾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之前曾任《光明日报》驻山西记者站站长,出版有《没有新闻的角落》、《只求新去处》等著作,因偶得他的一部《只求新去处》邮给他希望签名,没想到除这部书签了名,还邮来一册他的新作《继承与超越—论干部修养》也签了名。此作中便有他写瞿秋白的政治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此文我最早在《新华文摘》、《读者》,《科技文萃》等报刊上见到转载,可见一篇好的文章的魅力。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在我的印象中他算是一次党的路线斗争中的一个主角,对他的评价历来也褒贬不一。因读了梁衡的这一散文,我从书架中取出几乎尘封的《瞿秋白研究文选》一书翻阅,特别欣赏瞿秋白那诚实的《多余的话》。但看注释,《多余的话》最初发表于中统特务主办的《社会新闻》第6、7、8期(1935年8、9月出版),解放后多方查找没有见到原稿,有人怀疑此文是不是瞿秋白所写,或是国民党在发表时有增删。因我手头有关研究瞿秋白的资料没有最新的,不知此《多余的话》是不是有人考证出了结果。</div><div>梁衡短短5000余字的《觅渡,觅渡,觅何处?》画龙点睛地概括了瞿秋白的一生,并说明了为什么瞿秋白就义时才36岁,可人们已经纪念了他60多年,而且还会永远纪念下去。是因为他当过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是因为他的才气?是,但不全是。是因为: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div><div>梁衡到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已经去过三次,前后有6年之久。一开始他就想写篇文章,但6年过去了,他没有写成,梁衡认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div><div>但经过梁衡的研究发现,瞿秋白的死,“其实不是被国民党杀的,是为左倾路线所杀”。“八七会议”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武装斗争的吼声。但是他随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倒,永不重用。后来在长征时又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上。梁衡由此指出:“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让敌人的屠刀来砍。而他先是仔细地独白,然后就去从容就义。”以至于瞿秋白的女儿看到后,非常激动,写信致梁衡表示感谢并要求见面详谈。梁衡与瞿秋白的女儿见了面,无尽的话语如竹管倒豆。此事载于北京朝阳未来科学技术研究所等主办的《科技文萃》上世纪1997年第8期上,可见一篇好的文章是多么打动人心。</div><div>瞿秋白本质上是个书生,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鲁迅与他之间有很深的友谊,翻阅《鲁迅全集》,鲁迅抄录的那幅著名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便是专门写给瞿秋白的。面对敌人的屠刀瞿秋白并非如李逵式的人物那样,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梁衡认为:如果是这样,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瞿秋白的才华在大学里在翻译上都是一流的,他应到书斋里去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可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这比起梁实秋的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来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瞿秋白被捕后并没有招供认罪,如果是这样他早就被历史忘记了。梁衡认为:“历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瞿秋白刚被捕时并没有暴露身份,他自称是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作画、看病,当一个叛徒认出他后,他笑曰:既然你们已认出了我,我就是瞿秋白。蒋介石派人看他,并劝其治病,瞿秋白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刑前,瞿秋白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而坐,令敌开枪,视死如归。按说这样瞿秋白算是“完美”了吧,可他在狱中偏偏写了《多余的话》,在《多余的话》中他偏偏写出自己有愧于党的领袖的称号,他对自己的解剖以至于后人怀疑《多余的话》是不是“多余”。可君不知,他是将定格的生命价值更推进了一步,用梁衡的话说是:“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秋白不朽”。</div><div>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鲁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div><div>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div><div>这是瞿秋白在他的《多余的话》里的话。</div><div>作者记得列宁评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时说,几乎每一句话都是研究的题目。在此我要说,瞿秋白的《多余的话》也是大有研究价值的,感谢梁衡写出那么好的文章,他几乎为我们列出了研究瞿秋白的题纲,使后人可以有兴趣地去进一步认识瞿秋白。</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注:</div><div>作者应二支部辛春艳书记之邀,把曾发表于《河北日报》上的经修改后作为《读一本好书、献一计良策》的征文。如果说“献一计良策”,我就献一计;在科研战线工作的科技人员,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脚踏实地地如瞿秋白一样,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毕生的力量,才不愧于伟大的祖国复兴的时代!</div><div>2010年9月9日</div><div>毛泽东逝世纪念日草就3</div> <h3>吴普忠,男,号:昨非斋主。</h3><div><br></div><div>祖籍丰润,父亲“抗美援朝”后转业在无极。</div><div><br></div><div>出生于1956年,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1972年在无极县医院参加革命工作;1974年底入伍至天津蓟县52891部队师医院手术室;1980年回县医院。在这里晋升为护士职称;因写作有绩,特调无极县人民政府当秘书;旋即调入河北省科学院任秘书。退休前十年一直任省科学院行政处副处长职务。)</div><div>书法、绘画曾在国家级、省级发表,也给报纸上题过《栏头》(如《石家庄日报》的《燕赵风》、《中国劳动报》的《天地人》等)书法、绘画国内外收藏无数(一次在科学院时,办“国际班”就应科学院领导之嘱送国外友人书法三十余幅)。书法获奖近百(都在石家庄的“书房”里收藏着)</div><div><br></div><div>业余系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北分会、石家庄作家协会、中国科技新闻协会、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等。上个世纪天津人民出版社为其出版散文随笔集《总想为你唱首歌》(15万字),截止目前,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文摘》、《新华文摘》等100多家报刊发文2000多篇,有十几种书收入了他的文章等。</div><div><br></div><div>登陆他的'微信'(手机号13081125809就是微信号)可了解他更多、更多……(注:“杜娘”秘书知道。输入:吴普忠的名字逆或写上他的博客名:昨非斋主6661也可了解他的“足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