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年快过完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b></h3><h3><br></h3><h3>还记得以前小的时候,还没到三十就开始数日子,什么时候吃年夜饭,什么时候看春晚。过了三十盼初一,初一要去给七大姑八大姨拜年,拜年有红包拿;过了初一盼初二,初二要跟妈妈回娘家,姥姥家有姥爷做的糖醋鱼;过了初二盼初五,初五一大家子亲戚都会到我家吃饭,母亲也会做一大桌菜,虽然我从没上过正桌,都是拿个盘子扒拉点菜在一边和外甥外甥女侄子们一起吃,但是我还是吃的倍儿香;过了初五盼十五,那个时候西安还让放炮,厂里面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有活动,下午会有专门的表演团沿街表演,而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则会有大型的烟花汇演。</h3><h3><br></h3><h3>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吃完了团圆饭,家家户户的人们都会手挽着手,谈笑着走出家门,聚到我们那个大广场上看烟花表演,那时可谓万人空巷,门庭若市。广场上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们说笑着,等待着,倒也不着急,身边随处都是熟人,碰上认识的总会打声招呼,道一声过年好。住在比较高楼层的人家,也会早早的找到一个观赏的制高点,静静的等待着新年第一声礼花鸣。</h3> <h3><b>倏然, 伴随着一声巨大的鸣响,远处一抹光亮从地下窜出,“嗖”的一声在漆黑的夜空中炸开了花。</b>音乐同时响起,伴着鼓点的节奏,万千礼花在音乐声中相继绽放,“碰,碰,碰”一声声轰鸣振聋发聩。第一篇章,第二篇章...不同的篇章述说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篇章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五彩斑斓的烟火礼炮要持续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之后人们便又慢悠悠踱回家中继续观看元宵节晚会。</h3><h3><br></h3><h3><b>等真真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年就算是彻底过完了。新一年的忙碌至此算是真正开始了。</b></h3><h3><br></h3><h3>可现在啊,年还是那个年,却没有了往日的期待与欣喜。不再盼着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不再盼着初一初二到处走亲戚,也不会再盼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晚会,就连那唯一令人期待的烟火表演近两年也被明令禁止了。</h3><h3><br></h3><h3>年味,是越来越淡了。</h3> <h3>我们家一直有着过年做卤味的习惯,年前好几天父亲就会专门预定几个猪肘子,因为每年都在他家买,每次买的也不少,所以老板给我们免费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拿到肘子以后先得将猪皮上的毛拔掉,这是个费眼睛的活,有时候一拔一下午就过去了。然后把肘子用热水抄一下,再放入特质的卤汤当中。这个卤汤可有大学问,我们家不常做,一年也就一次,每次都去我姑那拿汤,我姑家的卤汤可算是一绝。在汤中小火煨煮两个半至三个小时,然后剃掉骨头,两块相叠,用绳子将煮好的肘子五花大绑,之后放在重物之下压一晚,这样肉才不至于过于松垮。吃起来不仅肥而不腻,并且有着绝佳的口感。</h3><h3><br></h3><h3><b>我想做肘子的工序如此之复杂,耗时如此之长久,我们家也算是够给这“年”面子了吧。</b></h3> <h3>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在过年的期间选择出行游玩。一家三口年底时便有计划的远足他乡去体验别样的美景与美食。这不失为另一种极佳的选择,同时也会省去了大量的繁琐事宜,例如收拾屋子,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等等。</h3><h3><br></h3><h3>我们这一代人,省去了很多很多传统的习俗,也不知道到我们成家以后,每年三十的晚上还会不会去给另一边的亲人们烧纸。那天妹妹还问我说,咱们家到了我们这一代,这肘子恐怕是要失传了。对啊,现在的年过得越来越简易,越来越单调,年味也越来越淡了。</h3> <h3>没招啊,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脚步也越来越匆忙,一年年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在悄无声息的变化着,你看我今年毕业,第一年没有了压岁钱,到了明年工作以后就要给小字辈们发钱了,这里外里就血亏。<b>不过红包是必须的,因为只要红包在,亲人就在,这年就在。</b></h3><h3><b><br></b></h3><h3>人在他乡,辛苦打拼一整年,每年回家一次带回来的不仅是各式各样的年货,更是那份远方诚挚的祝福与关爱以及亲人之间情愫的涤荡。所以说这年,得过,得好好过。这一年不管是有多么辛酸,多么狼狈,是赚的盆满钵满还是颗粒无收,是步步高升又或是每况愈下,<b>当我们坐在回家火车上的那一刻,所有一切都化成一句话:有钱没钱,老子回家过年咯!</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