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小甬

<p>小时候,父亲在我的眼里就是个英雄,他那些打仗的故事,我每听一次都会被深深地感动。</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五年,一个身材单薄的农村青年从河北千里迢迢来到上海,投奔在城市做工的大哥,他就是我的父亲,当时只有十六岁。</p><p class="ql-block">在上海“学生意”的几年里,他饱受老板的欺负,有一次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接住老板扔向他的小板凳愤怒地砸向老板,一跺脚跑到浦东参加了新四军游击队,时间定格在一九四零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父亲刚参军的时候给首长当警卫员,后来当过侦察兵。</p><p class="ql-block">当年的侦察兵没有通信设备,经常趴在地上听日本鬼子的马蹄声,练就了一个顺风耳的本领。</p><p class="ql-block">日本侵略军在武士道精神的鼓舞下凶残无比,每一次战斗都是激烈而残酷的。</p><p class="ql-block">枪声终于渐渐地停了下来,仗整整打了一个白天,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尸体,为了给部队补充枪支弹药,父亲他们小队趁着天黑摸进前沿阵地,在死人堆里捡枪。刚开始从尸体僵硬的手中抽枪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害怕,但是有了武器的喜悦很快就替代了恐惧。</p><p class="ql-block">战争是艰苦的,他又有一次的回忆:部队急行军,走了一天一夜人困马乏,夜已经很深,战士们都迷迷糊糊了,只是睡眼朦胧机械地紧跟着前面的人急急地走着,突然有一个战士一边走一边睡着停下脚步,后面整个部队都齐刷刷地跟着停了下来……</p><p class="ql-block">好几天没饭吃是常有的事,饿得前胸贴后背他看见地里的野菜野果也能大口咀嚼。部队弄到吃的了,饥不择食恨不得一下子都塞进肚子,饱一顿饥一顿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p> <p>  </p><p><br></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了,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20集团军,是陈毅、粟裕的部队。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参加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参加了艰苦卓绝的上海战役。</p><p class="ql-block">他说打上海的时候,战士们斗志旺盛,父亲更加兴奋,他是从上海出去的,对它有特殊的感情。消灭了外围的国民党部队,他们准备进入市区,当时为了保护城市的建筑,部队接到命令,不能使用重武器,而敌人却利用大楼做碉堡,用机枪疯狂地扫射,为了保护上海的建筑物,牺牲了不少战友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他是这样回忆的:敌人的机枪打得很厉害,我们就伏卧在桥的旁边,趁机枪扫射的空隙时间,弓着身子跑过去一、二个,机枪停一下,又跑过去几个,身边不时有战友倒下。</p><p class="ql-block">部队进了城以后,我们从记录片上看到的,解放军不入民宅,露宿街头的照片,其中就有我父亲。我问他当时的情况,他说这很简单,就是一道命令,部队全体干部战士就睡在马路上了。</p> <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了,战士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朝鲜战争爆发了。1950年11月,我父亲所在的部队20军在缉安渡过了鸭绿江入朝。20军是南方的部队,当时还穿着秋衣,后勤物资跟不上,时间又紧,战士们只好单薄的衣服和美国鬼子浴血奋战。朝鲜进入寒冬季节,夜间最低温度达零下40度,父亲回忆说,晚上冷得实在睡不着,就起来跑步取暖。</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一次战斗结束后,和朝鲜人民军的合影)</p><p class="ql-block">朝鲜战场上,父亲在志愿军六十师运输科任职,担任着往前线运输军用物资的重要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经历和电视剧《三八线》的运输兵简直是一模一样,把卡车用树枝树叶伪装起来,冒着美国飞机的狂轰滥炸,机智勇敢地和飞机周旋,千方百计地完成运势任务。</p><p class="ql-block">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一场战斗结束以后,部队缴获了一大批美国鬼子的军用卡车,父亲趁着天黑,开着小车灯,把卡车一部一部从开阔地开到树林里隐蔽起来 ,整整开了一夜,开出十几辆汽车,要知道那时我军多么需要运输车啊。第二天天一亮,美国人派飞机把剩余的车全部炸了,就这样,他在朝鲜立了个三等功。</p> <p>(这张照片是父亲在朝鲜阵地的防空洞里)</p> <p class="ql-block">我家的相册里面,有俘虏美军装甲车和美国俘虏兵的照片,这都是父亲用战地记者的照相机拍摄的。</p><p class="ql-block">在一次战斗中,有两个美国兵被打得慌不择路跑到了运输队附近,我父亲一个人提着手枪就冲了过去,亲手逮着了两个蓝眼睛高鼻梁的美国人。</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的一些纪念品,父亲都认真地收藏着,这些宝贵的物品现在都由我保存着。</p> <p>  </p> <p class="ql-block">1964年,戎马半生的父亲转业了,他选择了回上海,他是从上海参军的,对上海有着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地方工作的他还是像在部队一样,还保持着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p><p class="ql-block">他所在单位的下属一个部门的劳动纪律出了问题,没到下班时间,就有不少人自说自话地走了,门卫拦不住,连部门领导也拦不住。我父亲知道了这件事,骑上自行车就去了,站在大门口站着,还没到下班时间,陆陆续续有人出来了,他手臂一伸,大喝一声:“谁也不许走”,强大的威慑力把所有人全震住了!从此后,这个部门就再没发生过提前下班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1983年65岁的父亲离休了,离休后的他写起了回忆录,同战友周明合写了一篇回忆录《奉命北撤与澉浦之战》,登在新四军研究会的刊物上。</p><p class="ql-block">奉命北撤,澉浦突围之战,新四军以一当十,打得非常艰苦。海盐县人民政府为此次战斗建造了纪念碑,碑阴镌刻"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p> <p>父亲离开了工作岗位后也不闲着,开始学写诗,学画画,诗写得有模有样,画的《小鸡夺蚯蚓》活灵活现。诗和画他都自己裱起来,挂在墙上让我们欣赏,在我们的赞扬声中,他那小小的得意劲溢于言表。</p> <p>锻炼身体是父亲最大的爱好,他打太极拳有些年头了,对太极拳颇有研究,讲起来一套一套的。</p> <p>绿树环抱的小公园里,一位鹤发老人舞动着双臂,只见他双目平视,蹲着马步,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一般,一套拳一气呵成,叹为观止。</p> <p>父亲摒弃剧烈运动,崇尚柔和运动,在树林中深呼吸锻炼肺活量,压压腿锻炼身体的柔韧性。</p> <p>竖倒立也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个运动一直坚持到70多岁。</p> <p><br></p><p>“你们相信吗?我能活到100岁?”90岁开始他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p><p>热爱生活、放松心态,这就是父亲真实生活的写照。</p> <p>每年重阳节,居委干部都会上门给老爷子过节。她们让他把奖章挂起来拍照,父亲也十分乐意地配合。</p><p><br></p> <p>2015年,抗战70周年,父亲收到了抗战纪念章,他赶紧拿出来挂在自己的脖子上,十分骄傲地说:这是国家发给我的。</p><p><br></p><p>父亲的一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言传身教给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