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亲人的脸

一河蓝意·闲云居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意林》上有一篇鲍尔吉·原野先生写的文章《看着亲人的脸》,原文是这样的:<br> 不久前我去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游历。在该国的首都克孜勒市,星期天的大街上行人稀少。这里的人民生活富足,虽然商店里面物品并不奢华——这是对着西方社会的消费观念而言。然而到哪里去找他们的国民呢?<br> 图瓦共和国的科学艺术院院长告诉我:“人们都在家里。”<br> 我问:“星期天人们也不出来散步或购物吗?”<br> 院长说:“购物?只有日本人、韩国人还有你们中国人才购物,我们在家里喝茶。图瓦人喜欢待在家里,说说话,看着亲人的脸。”<br> “待在家里,说说话,看着亲人的脸。”很平实的话语,却让我感到既温馨又心酸。<br> 记得父母亲在世的时候是最喜欢热闹的。每逢节假日,我们兄妹六家人,从各自的小家奔向大家,汇集到那栋老房子里,如同小溪汇入了大海。<br> 每每这个时候,离家门老远,就能听到父亲放的乐曲《喜洋洋》,这时,父亲会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到最高,任母亲在旁边嚷嚷:吵死了,吵死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父亲会笑眯眯的说:这样热闹,热闹才好!<br> 平时不干杂活的他,也会主动抱着被子到阳台上晾晒。<br> 家中也算是主厨的我,在这个大家庭里根本就只有看看的份,哥哥、姐姐、姐夫都是做菜的一把好手。此时,只听见:厨房里响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客厅里传来阵阵说笑声,房间里飘出电视机里的嘈杂声夹杂着孩子们的嬉笑声。父亲、母亲则把家中所有的小吃都找出来,笑看着孩子们把它们一扫而光。<br> 此刻,看着亲人的脸,说说家常话,那份温暖、那份亲情、那份融洽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br> 如今回家,再也看不到那亲切的笑脸,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乐曲,仰视墙上父母的遗像,笑容依旧,生命不再。<br> 人到中年,总是无可奈何的面对不愿面对的生离死别。这10年中,送走了外婆、送走了公公、送走了爷爷、送走了奶奶、送走了爸爸、送走了妈妈,一个又一个的亲人,一次又一次的心碎……<br> 尽管,亲人们走了,但对于所有亲情的忆念都离不开“亲人的脸”,那一张张亲人的脸,将成为永恒,永远定格在心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经历了如此多的变故之后,我,更懂得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每时每刻,只想看着亲人的脸,只想听着亲人的声音,只想拥着亲人的温暖。<br> 如今的社会,各种娱乐节目纷呈,令人心浮气躁。还有多少人会“喜欢待在家里,说说话 ,看着亲人的脸”?当精彩的世界在向你频频招手时,谁又会转过目光回望亲人的脸?当生活在匆匆忙忙中渡过时,谁又会停下脚步,去仔细端详亲人的脸?当日子一天天在平静中流淌时,谁又曾留意亲人的脸?<br> 在送别亲人的地方,最常听到的一句啼血般的话语是“我再也看不见你了!”,是啊!别等亲人离去后,才痛心疾首的呼喊,彼时,已晚。<br>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一家人“待在家里,说说话,看着亲人的脸。”<br> 这,会是一个美好的场景。</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