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

周天贵

<h3>万紫千红总是春</h3> <h3>翻看手机的时候,看到了前几天我自己作的一首小诗:冬雪初融伊水滨,暖风催芽入山阴。夕阳欲把亭台晒,未绿山村总是春。其实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受到了宋代朱熹的《春日》这首诗的影响。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前几天妻子在给两个孩子读诗的时候,就读到了朱熹的《春日》,当然了老大能够背诵下来,老二就在一边听,后来无意中发现,老二呢,竟然在嘟囔着“宋,朱熹;宋,朱熹”,两岁的小孩子听得多了,都能记住,何况我们这些大人呢?</h3> <h3>个人认为,朱熹这首诗写的非常好,写的也非常的巧妙,将自己对于追求圣人哲学之道,隐喻到了诗歌里面,看似是一首郊游咏春的诗,实际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理、向往世间美好的一首哲理诗。泗水位于今天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在诗人生活的南宋时期,这一地域早就落为了金国的领地,朱熹也不可能北上,去游览泗水,在泗水滨咏春作诗,只是将泗水隐喻为“孔圣人”,因为孔子经常在泗水之滨传道授业解惑,朱熹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孔圣人一样,成为传播真理、传授知识的人一样,也同时希望当时的南宋能够重振旗鼓,励精图治,普天之下,国泰民安,万紫千红总是春。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将自己的哲学理念贯穿其中。</h3> <h3>受这首诗歌的启发,我也作了一首春日,当然这个春日不能同朱熹的春日同日而语,也相去甚远,在晚饭时,我就端着碗,坐在了村部楼顶的亭台下,夕阳穿过树梢照射下来的光线,我感觉有一种恬淡自然、无比惬意的感觉,夕阳普照下的三合村,越发的美丽、自然,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这里的山上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只有小溪流里的雪慢慢融化了,在这伊河的发源地,山海经里记载的蔓渠山边,积雪初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切都很新,虽然春寒料峭,但是暖风已经开始吹进来了,催发着树木发芽,连阴坡上都吹送了,山上的绿色植物仍未全部染绿,但这也是春天的讯息,已经无法阻挡了。</h3> <h3>我想啊,这样的场景,就好比三合村的当前,一切从头开始,各项基础设施日趋完备,虽然地处偏远,这里的小溪流也不能和真正的伊水之滨相媲美,但是涓涓细流,带给人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带给人的是滴水穿石的坚韧,也是永不止步的勇气,三合村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一系列的项目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就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里,她将会迸发出夺目的光彩,不远的将来,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的面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