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冬季摄影班作业汇报

若木

<h3>  学拍颐和园冬季摄影班结束了,同学们在此用自己的作品回馈喜欢拍摄颐和园的影友们。</h3><h3> 这个摄影班是张晓莲老师为影友们更好地欣赏皇家园林的大美艺术,更真切地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全面地记录那些不该忘却的历史瞬间而搭建的群众性学习平台。</h3><h3> 由于我们对系统拍摄颐和园经验不足,个别同学拿相机时间不长,所以作品还显得很稚嫩,但经过短短两个月学习,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皇家园林的瑰丽,学会如何捕捉颐和园的瞬间迷人景色,掌握了更多的拍摄手法,也更增加了对拍摄颐和园的浓厚兴趣。</h3><h3> 以下根据我们四次学拍的地点,分四组照片依次介绍。</h3> <h1> <b>一</b></h1><h3>西堤是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并仿照杭州西堤依次建照六座桥,在此可拍到昆明湖及佛香阁的大场景。</h3> <h3>《颐和晨曦》 武中华 摄影</h3> <h3>《天路》 董阳 摄影</h3> <h3>《百年相守》 周奇文 摄影</h3> <h3>《晨曦》 李虹 摄影</h3> <h3>《游龙》 邵雅平 摄影</h3> <h3>《玉带冰清》 张秋英 摄影</h3> <h3>《豳风观阁》 崔南飞 摄影</h3> <h3>《荷塘冬韵》 张秋菊 摄影</h3> <h3>《颐和情深》 徐梗 摄影</h3> <h3>《颐和倩影》 赵金萍 摄影</h3> <h1> 二</h1><h3>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宏伟。</h3> <h3>《穿越时光》 武中华 摄影</h3> <h3>《霸王花》 董阳 摄影</h3> <h3>《太平缸》 李虹 摄影</h3> <h3>《爱相随》 赵金萍 摄影</h3> <h3>《出》 胡建勋 摄影</h3> <h3>《和你一起守候》 周奇文 摄影</h3> <h3>《双龙弄月》崔南飞 摄影</h3> <h3>《展翅》 邵雅平 摄影</h3> <h3>《云游佛香阁》 张秋英 摄影</h3> <h3>《心影望阁》 张秋菊 摄影</h3> <h3>《曲径通幽》 徐梗 摄影</h3> <h1> <b>三</b></h1><h3>谐趣园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园"之称。1811年重修后,嘉庆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将原名"惠山园"更名为"谐趣园"。</h3> <h3>《喜鹊入画》 武中华 摄影</h3> <h3>《故园之恋》 董阳 摄影</h3> <h3>《沧桑》 李虹 摄影</h3> <h3>《强者》 范炳远 摄影</h3> <h3>《古园卫士》 张秋英 摄影</h3> <h3>《守》 崔南飞 摄影</h3> <h3>《百年坚守》 张秋菊 摄影</h3> <h3>《时空画卷》 周奇文 摄影</h3> <h3>《别有洞天》 邵雅平 摄影</h3> <h3>《古树的诉说》 徐梗 摄影</h3> <h3>《画中画》 赵金萍 摄影</h3> <h3>《故地重游》 胡建勋 摄影</h3> <h1> <b>四</b></h1><h3>耕织图景区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一座占地25公顷的大型博物馆式园林景区,是由耕织图、包括延赏斋、织染局、蚕神庙、耕织图石碑、水村居,以及水乡田园式的环境组成,曾是清漪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写照。</h3> <h3>《古韵》 周奇文 摄影</h3> <h3>《古园印象》 武中华 摄影</h3> <h3>《梦想照进现实》 董阳 摄影</h3> <h3>《蚕神庙冬韵》 范炳远 摄影</h3> <h3>《往事》 崔南飞 摄影</h3> <h3>《巧合》 李虹 摄影</h3> <h3>《窗外丹青》 赵金萍 摄影</h3> <h3>《共同》 张秋菊 摄影</h3> <h3>《万缘俱净》 徐梗 摄影</h3> <h3>《时光匆匆》 张秋英 摄影</h3> <h1>写在后面:</h1><h3>两个月的学习很快结束了,我们仍然意犹未尽,还将继续学习,继续挖掘颐和园历史文化内涵,以我们对颐和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学习,去弘扬传承颐和园的博大精深。再次感谢为弘扬民族文化,搭建学习平台的张晓莲老师;感谢辛勤付出的授课老师!</h3>

摄影

颐和园

奇文

董阳

李虹

张秋英

崔南飞

张秋菊

徐梗

赵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