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话说2017年岁末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冰雪消融,慕名来到邓州市参观了仰慕已久的花洲书院。此行,对书院来说我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游客,但书院对我来说却是重如泰山。用三句话来形容我的印象,第一句是没想到,第二句是没想到,第三句仍然是没想到。</h3><h3> 第一个没想到是它建的这么美。亭台楼榭、粉墙黛瓦,莲塘岸怪石嶙峋,假山上水声潺潺。苍松翠柏梅香浓,竹林深处透霞光。若非是寒气逼人,恍惚到苏州园林。曾经去过许多江南的私家园林,论景观无出其右者。</h3><h3> 第二个没想到是当地对范仲淹是如此的敬重,文化传承的这么好。范仲淹知邓州不过三年,但邓洲人却纪念了他千年。一方面说明范对邓州影响之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邓州人乃至南阳人知恩图报的美德。史载: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抵达任所邓州,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百花洲,并设立花洲书院,闲暇之余到书院讲学,邓州文运大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肺腑之言至今激荡在邓州乃至国人耳畔。</h3><h3> 第三个没想到是门庭如此的冷落。稀稀俩俩的游客对于偌大的园林来说未免太过冷清,相比毗邻另一处古迹内乡县衙可谓是游人如织。为何会差别这么大呢?值得世人去思考。</h3><h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范公曰:微斯人,吾谁与归?内心悲凉与孤独无人可诉。范仲淹一生三起三落,人称“三光”。第一次直谏惹怒了太后被贬,百官相送,纷纷称赞他的勇气可嘉,谓“极光”,第二次又因上谏犯了龙颜再次被贬,亲朋好友相送,赞其“愈光”,第三次被贬时性命岌岌可危,只有两个至交冒死告别,勉励他“犹光”,范公也只是苦笑作答。一生穿梭于庙堂与江湖之间,庙堂上好施展报复无奈积重难返,江湖中励精图治而泽被一方,繁华落尽,洗尽铅华,五十六岁的范仲淹仍矢志不渝发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振人发聩的呼声。</h3><h3> 范公亲手修葺的百花洲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所幸现代的花洲书院传承了中国古代宝贵的“士大夫”精神。当今时代赋予了“忧与乐”新的内涵,那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愿和诸君同勉。</h3><h3> 2018年正月十二写于知松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