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青龙塔的传说

木白

<h3>  青龙塔(也称青麓塔、凌云塔)。位于耒阳市城区东北三公里处青麓山巅,东悬耒水岩畔,青康熙五十八年(1719)建,塔立青麓山风水龙脉最佳处,有镇风水宝地之意,为楼阁式青砖石塔结构。资料记载,青龙塔塔高33米,通体用青石、青砖砌成,塔顶为铸铁空心葫芦,门窗檐穹状;底径6米,底层八面,有龙、虎、狮、人物等石雕,各层有石刻。曾有联云:“舟小如松,横织江中锦绣;塔尖似笔,倒写天下文章”。这似笔的尖塔,说的正是青龙塔。</h3><h3> 相传很久以前,玉帝打发一个仙人下凡,要他将百宝散在四方。这个仙人听错了,认为是将百宝散在耒阳,耒阳得了百宝,于是就成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才辈出的好地方。 有一条青龙不喜欢山清水秀,故意把耒河水搅浑.变成黄水。沿河百姓纷纷上告知县“张太爷”。张太爷召集沿河百姓建石塔镇孽龙。当时塔下基脚不稳,都给孽龙滚倒了。张太爷束手无策,站在塔基脚旁发呆。这时有个秀才挑一担书路过这里。树上的鸟叫:“一字值千斤”。张太爷如梦初醒,拉住秀才说:“请你把这一担书卖给我”,秀才说:“读书人不卖书”。张太爷将建塔的事讲给他听,秀才答应了,将书全部给了张太爷,张太爷把书全部倒在基脚里。孽龙滚不动了,基脚才下稳,石塔也才建成。塔圆顶时,有个师傅下不来,张太爷抛给他一把伞,这个师傅张开伞从塔顶上跳下来,随风飘了三里路远。这个落伞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一把伞”。石塔建成后,因为镇住了孽龙,沿河两岸才又树木葱葱,河水清彻。张太爷将塔命名为“青龙塔”。</h3><h3>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青龙塔与耒阳知县张应星有关却是 真的。据《耒阳市志》载,张应星在耒阳任县令十四年多,康熙四十八年(1709)四月——雍正元年(1722)六月。康熙五十八年(1719)在县城五里许建凌云塔(即青龙塔)。</h3><h3> 张应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父母官。十四年中,他做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好事,他踏遍了耒阳的山山水水,了解了耒阳的民情风俗,为耒阳的兴利革弊积储了第一手资料。十四年中,兴文教,黜陋习;恤民困,除积弊;正人伦,倡孝道;建文庙,修城池;培杜墓,葺庞词;开乡道,筑石路;修津渠,便商旅;建宝塔,壮风水。用现在的话说,真正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康熙丙申(1716)年,他亲自动手主修主纂了《耒阳县志》。他在主纂《耒阳县志》中了解到,一个若大的耒阳县,又是人文荟萃之处,而在历朝历代,虽有举人进士,竟没有一个状元,深表惋惜。</h3><h3> 张县令会风水,他察看了耒阳县城的形势,东、南、西三方地形均高且雄伟,东北山势低,耒水自南而北,转向东北滔滔而去,东北似一操箕口,按风水藏不住才(财)。东北又是县治的青龙方位。青龙低,地脉不旺。在张县令的心中遂形成了筑一七层高浮屠,壮其地脉。浮屠筑何处?康熙五十五年(1716)春,张县令带了吏役去青麓山踩址,在荆棘蔓草中得了一石碑,是明朝一姓曾的人留下的,上刻:耒邑欲兴,须于此处筑塔,以塞泄。张县令建塔计逐决。</h3><h3>决心下定。张县令召集了县邑乡绅,捐资鸠料,于是年夏动,历八个月方竣工。竣工拆架的次日晨,塔顶的铁葫芦掉了下来,塔身歪斜闪裂,两天后即全部倒了,一时谣传四起。有的说,建塔处是一条青龙,塔建在青龙腰上,塔把青龙压痛,青龙一翻身,把塔给翻倒了。有的说,塔建好的当天晚上,恰是雷公婆当值,巡察人间,塔高突兀,挡了他(她)的路。雷公雷婆发怒,一个闪电,一个雷轰,就把塔给炸倒了。还有一说法,上古时,耒阳有一民谣:</h3><h3>“耒阳耒阳,</h3><h3>周围城墙,</h3><h3>儿孙智慧,</h3><h3>代代侯王。”</h3><h3>被从这里路过的申公豹听了,施展妖法,把东北的山压低了三丈三尺,变成了操箕口,并把谣歌改成:</h3><h3>“耒阳耒阳,</h3><h3>三面城墙,</h3><h3>东北低矮,</h3><h3>流水精光。”</h3><h3> 张县令为恢复耒阳“四面城墙”之说,建其塔,山川始其耸其拔,风云憎其突兀,奏明玉帝,玉帝在昏睡中倒下圣旨:派风伯云师推倒此塔。百十种不一的说法,终究塔是倒了,这是事实。</h3><h3> 张县令是一个咬定青山不松劲的人。他认定一个理,既有所异,定有所灵,便一定做对了。他弃前功而图后效,复为之区画,复为购料,复为集资,又在原址重建。</h3><h3> 重建塔时,传说张县令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在塔基中心挖了一口三丈三尺深的井,在井里烧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本经书。俗说:一字值千金(斤)。一本有多少字,九千九百九十九本书里有多少字,有多重,无法计算。张县令说:这样就可以把青龙压住,青龙再也不能翻身了。第二件,是塔的八个屋角上也挖了八个一丈八尺八寸的圆井,每个井里填了三石三斗绣花针。张县令说是塔脚千万铁根,风吹雷打稳不动摇。这些传说不可信,但是可以肯定,张县令吸取了前次的教训,重建时,基脚下得更扎实。张县令与全体主事者不惮寒暑,不计所值,不私锱铢,期年而工再峻。据传,竣工后风伯云师又将建塔情况上奏玉皇,玉皇不信,亲自查看后,传谕说:建塔以振脉气,壮一方文风,此塔与天同寿。此塔至今已近300年,仍挺拔巍峨如昔,雄姿不减当年。</h3><h3><br></h3> <h3>  张应星发现耒阳这地方虽然读书人很多,然而真能在考场上得意高中的为数甚少。为了对耒阳学子寄以厚望,希望他们具有凌云壮志,发愤读书,在科举的道路上取得优异成绩,并希望通过这宝塔的建造改变这一现状,把宝塔定名为“凌云塔” 。塔的每层门口都写有激励上进的横额,第一层“云梯初级” 表示登高刚刚开始;第二层“更上一层” 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之意;三层“禹门春浪” 即龙门。指科举试场。宋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四层“明达境界”, 表明到了高层就会心境明达志向高远;登上五层,望得更远就快要进入仙境了,所以横额是“蓬莱不远”……总之,都是为了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奋力攀登,可见这位县令用心的良苦。</h3><h3> </h3> <h3>  这是我1987年拍摄的照片。</h3><h3> 当时白沙矿务局组织了一次收集各矿区当地地名、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资料的活动,并将收集的资料制订成书。书中收集了郴州苏仙岭、永兴观音岩、耒阳青龙塔等历史传说故事。那时耒阳还未进行城区开发,唯有耒阳一中旁的一条机耕小路可通青龙塔,我兴致勃勃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婆、女儿(儿子当时在湘永煤矿上学)完成了首次青龙塔之游。</h3> <h3>  &nbsp; 这次春节回耒阳再探青龙塔,伫立古塔之下,凝望涛涛之耒水,感慨万千:青龙塔建起至今已300年, 一直矗立在耒水河边,目睹奔流不息滚滚北去碧浪, 见证了几个世纪的人世沧桑,仍挺拔巍峨,雄姿不减。 如今,他虽然已经苍老, 经过修缮仍然焕发青春,还是耒阳一张名片。 当我们驱车上高速或下高速进城, 望着高塔魁伟的身姿时, 一股豪情不禁油然而生,应该感谢张应星县令,感谢那些为耒阳做过贡献的先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