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刘勇<br /></h3><h3> 假期闲读《新唐书》和《万历十五年》,穿行于李唐朱明之间,聆听着长安帝京的风云往事,自得其乐。</h3><h3> 其实读《新唐书》还是来源于一个偶然,看了一则小故事,《新唐书》卷196《隐逸•王绩传》5595页:"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隋亡唐兴,王绩出来做事,以隋朝遗老身份谋个侍诏门下省的差使,每天还乐呵呵的。他弟弟不理解,王绩就说,别看我当这个破官没挣两个钱,又寂寞无聊,可是每天发三升好酒,我图的就是这个。人事部专门官俸禄的陈叔达是王绩的老朋友,听到此事,说,三升酒哪能留得住王绩这样的人才啊,就作主每天配给他好酒一斗,于是王绩就得了个绰号"斗酒学士",不仅时人皆知,而且名垂青史。 </h3><h3> 看过之后莞尔,这位"斗酒学士"是初唐的诗人,也是唐朝时候除了李白之外愿意流连酒肆的雅士,留下不少故事,以后有时间我再写出来。就因为这个故事,才对《新唐书》有了兴趣,不按顺序,随手一翻,看完一个本纪或者列传即止,也没目标,纯属闲读。这期间就读到了今天的主人公之一,唐宣宗。</h3><h3> 唐宣宗叫李忱,晚唐时候(810年)生于大明宫,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按照继位的顺序,李忱是永远没有机会做皇帝的,而且,他的母亲郑氏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宫女,所以李忱虽然是皇子,也享受不到其他皇子一样的待遇,为了掩饰内心的卑怯,他便将自己封闭起来,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他只能报之以沉默,于是,连父亲都觉得这个儿子可能有些痴呆。长大后的李忱已经被贴上了"智障"的标签,成为大家争相欺负的对象。比如,有一天,唐文宗李昂在十六宅宴请诸王,席上,众人觥筹交错,热闹非凡,李忱依然木讷地独坐一隅。李昂看到了,便指着他说:"谁能让李忱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h3><h3> 文宗李昂本来是李忱的侄子,可是在他眼里,这个傻叔叔只是一个智力有点缺陷的"长辈",随便开开玩笑无伤大雅,而且也从不把他放在心上,倒是亲王李炎起了疑心。李炎是李昂的弟弟,就是后来的唐武宗。他开始怀疑自己这个傻叔叔到底是否真的痴呆,因为这是个王位继承人的争夺者,对他来说是将来的一个隐患。某日李忱被宦官抓进了永巷,那是个没人去的冷宫,可怜的"傻皇叔"又被人捆成肉粽一样扔进了厕所。当时,李炎身边有一个宦官姓仇,他对李炎说,这种傻子留着也没用,干脆一刀杀了。李炎同意了。可是,这个宦官并没有真的杀了李忱,而是偷偷将他运出宫里藏了起来,以备日后之用。一晃36年过去了,李忱一直在"傻子"和"失踪人口"上过日子。</h3><h3> 公元846年,李炎病危,他的儿子都年幼,还没有立太子,仇姓宦官联合他人搬出了傻子李忱——他们想让他来当傀儡皇帝,以便他们操纵朝政。虽然李忱一直被众人视为弱智,但是他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论资历绝对够老,而且有宦官力挺,朝臣也不敢反对。于是,已经被人遗忘的李忱又回来了,傻乎乎的李忱坐上了帝位,这便是史上的唐宣宗,年号"大中"。</h3><h3> <b>然而,从此剧情开始大反转了。</b>李忱当上皇帝后,一改过去傻乎乎的形象,言谈举止全如常人!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的"李傻子"竟然是装的!而拥立这个傻子皇帝的宦官们本以为可以通过操控李忱来控制天下时,却被李忱的一系列大动作吓傻了眼。他非但没有像众人想象的那样不知所措,听凭宦官们指挥,反而对处理政务非常熟稔,好像久经磨练的储君一样。众人这才如梦初醒,原来之前的一切都是演戏。这位隐忍了三十六年的皇帝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迫不及待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执政第二天,就解决了持续40多年的牛李党争,使中央政权更加巩固。随后,趁着吐蕃内乱,收复吐蕃,使大唐版图由分裂而统一。唐宣宗李忱一枝独秀、励精图治,再现"中兴",时人称之"小太宗"。</h3><h3> 只可惜那时候的皇帝,每日总寻思着长生不老,宣宗自然也躲不过这个怪圈,李忱后来因为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h3><h3> 假期又找来《万历十五年》,书体量不大,黄仁宇写的语言"近乎平淡",但是读来又有一种亲近感,像看一个电视片,一个男低音在耳畔娓娓道来一样,文字很舒服,既不掉书袋,也不官样化,毕竟这是一位美籍华人所作。这本书从万历皇帝、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和李贽等几位当时具有显著影响的人物出发,表现出这些人在当时社会体制下,想有所为却不得不妥协于当时政治文化的无奈,最终提出了作者认为明朝覆灭的原因,这是必然,不是偶然。——"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h3><h3> 因为有了唐宣宗的故事,所以对于万历皇帝的生平也就格外感兴趣,翻看史书之后更是一惊,果然,这又是一位"骨骼清奇"的皇帝。</h3><h3> 万历皇帝,就是明神宗,大名朱翊钧,在他10岁的时候,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翊钧在位之初的十年,年岁尚幼,对于国家政事全靠老师、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而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综合改革,走向衰亡的明王朝有了一次短暂的回光返照,当然十年之后58岁的张居正病亡,其后更是被万历抄家,这是后话。神宗长大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一时间经济复苏、政治昌明、军事稳固、国泰民安,更是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h3><h3> <b>不过风向马上就要变了,剧情又一次大反转。 </b>青春得意、踌躇满志的的皇帝在万历十四年11月开始就忽然间开始不上朝了,万历十七年(1589)开始,朱翊钧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而且这一下子就是30年。神宗在位48年,前十年有太后和张居正辅佐,再五年自己亲政,可是紧接着就是连续30多年不上班,不上朝,国家大事全靠小纸条。</h3><h3> 当然,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办公,但不意味着他不干活。万历三大征,正是由于他出色的调兵遣将,李如松、麻贵、刘铤等一大批有能力的将领得到任用才取到胜利。在战乱频发的东南沿海和东北边境,他又重用了戚继光和李成梁两名当世名将,取得很好的效果。南方地区商品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还出现了资本主萌芽。</h3><h3> 30年光景,朝中大臣没有见过万历的影子,一些新晋廷臣甚至都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 于慎行等四位国家重臣虽对政事忧心如焚,却无计可施,仅能以数太阳影子长短来打发值班的时间。到了万历四十五年(1617)十一月,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几年,六科只剩下四个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h3><h3> 万历中期后虽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之后并没有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万历对于日军攻打朝鲜、女真入侵和梃击案都有反应,看来万历虽然忽略一般朝政,但还是关心国家大事,并透过一定的方式来神秘地控制着朝局。</h3><h3> 近些年也有考古界专家根据定陵发掘来推测万历皇帝不上朝的原因,1958年,郭沫若率领的考古队在打开定陵以后,发现万历的两腿并不一样长,右腿明显的短一点,而且还发现万历的右腿有完全呈现出一种痛苦的全曲状态,应该有严重的肌肉萎缩,走路更加的困难。大家也都知道,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都要先到,然后在两侧恭候着皇上的到来,但是万历一瘸一拐的走过来,面子全失,这让皇帝成何体统,所以万历从来都不去上朝。</h3><h3> <b> 一个是装疯卖傻38年,终究成就帝业,一个是成就帝业之后33年不临朝,不露面。</b>这唐宋两位君主够奇葩了吧!其实别看他们相隔近八百年,但是还真的有不少命运上的形似之处呢。首先,李忱和朱翊钧都是处在一个王朝的尾巴上,经过自己的努力,又都有一个小小的辉煌,这一点来说,他们还是应该在帝王史上被记下光辉的一笔。</h3><h3> 其次,如果我们研究一下他们的成长,发现俩人几乎都是童年10岁丧父,这真是惊人的相似,他们的父亲都是在主动作死:一个追求长生,一个追求酒色,所以皇帝自小心里肯定有阴影。成长时又都受到严重压抑,宣宗做了38年的傻子和失踪人口,万历受到母亲、冯大伴和帝师三人的联合压制,所以成年后都是比较隐忍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之下,几乎就不具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样的经天纬地的魄力了。</h3><h3> 再次,先失后得、先得后失,在做皇帝的日子里他们都给人一种颠簸流离之感,奇幻的人生,奇葩的经历,帝业大厦将倾,倒也不难推测原因了,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之外,这两个人的偶然,是不是也是必然呢。</h3><h3>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昔日痴颠子,今日称皇帝。当年帅君王,而今无模样。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上一秒从哪里来。看历史,有的时候再抬眼看看现在,也只能一番拍案惊奇,哈哈哈。</h3><h3> 刘勇作于2018年2月26日星期一 12:59</h3><h3><br /></h3> <h3>万历</h3> <h3>万历十五年</h3> <h3>唐宣宗</h3> <h3>十三陵之定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