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行之后感

一缕春风

<h3>  柬埔寨之行让我感触颇深,内心起伏很大,回家已有几日仍是思绪万千,所见所闻所感萦绕脑海,挥之不去。各种思绪缠绕在一起,理不清道不明。纵有千言万语,仍迟迟不敢下笔。</h3><h3> 容我丝丝整理,慢慢道来。</h3><h3> 先说一下我感触较深的几个经历。我们是凌晨四五点钟到达宾馆,收拾一下,稍作休息才去餐厅吃早餐。工人已经在院子里劳作了,初次见他们怕冒犯我不敢直视,偷偷的打量,眼光相交时我没来得及躲避,她们先给了我一个甜甜的笑容,我的紧张戒备一下就消失了,回他们一个微笑,点头说“你好。”他们也用生硬的中文回我“你好。”简单的两个字让我心情愉悦,忘了疲惫。</h3><h3> 到了餐厅门口,我刚一伸手,门从里面打开了,露出一张笑脸,一句问候“good morning”,我也不自觉的回了一句“thank you”,彼此相互一笑。</h3><h3> 我早晨有喝奶和咖啡的习惯,在好几把壶面前犹豫,不知哪是奶和咖啡?服务员在旁边静静的观察我,等我和她对视的时候,她用询问的眼光看着我,可我脑子懵的一个英语单词也想不起来了,服务员过来把壶全打开,耐心的给我看,等我点头她就给我倒好。我忙不跌的说着“谢谢”,她微微一笑仍站回原处。</h3><h3> 再以后的每次相见,我们都会心一笑,彼此一句“你好”。有时见不到他们心里还有点失落,喜欢他们的微笑和问候。</h3><h3> 闲来无事,苗先生在院子里乱拍,邀请门卫大哥做他的模特,欣然接受,很是配合。</h3> <h3>宾馆的门卫大哥</h3> <h3>  我们是跟团旅行,去哪都是导游安排,所以接触当地百姓的机会很少。也因为不了解他们的禁忌,怕有冒犯,不敢近距离接触。</h3><h3> 唯有的一次是去参观姐妹庙的时候。广场四周好多当地居民,有闲坐的,有卖东西的,更多的是带着鲜花去许愿的。有一个兜售丝巾的妇女过来问我们买不买?苗先生正拿着相机在拍照,问她“给你照一张吧?”她没有反感,笑着说“我不漂亮。”我邀请她和我合影,她欣然答应。照完苗先生给了她四千瑞儿的小费,她双手接过,点头说“谢谢。”</h3><h3><br></h3> <h3>  在庙外等候的时候,我正在和女儿闲聊,转头看见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束花,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微带笑容的小脸太可爱了,我蹲下伸手问她“能给我一支吗?”她毫不认生,摘下一朵小花放在我手里,我闻了一下说“真漂亮”,她又摘了一朵给我。我不知道她是听懂了我的话?还是出于善良?就这样和我互动着。太喜欢她了,啥也没想就把她抱起来了,她一点也不抗拒,很温柔得靠在我身上,胳膊搭在我的肩上,微笑地看着我,我的心也柔柔的。</h3><h3> 我想给她些小费,钱在苗先生那,就在我找他的时候,小女孩的妈妈来把她抱走了,她是怕孩子丢了?我又无法解释。这个鲁莽的行为让我至今内疚。</h3> <h3>  柬埔寨的学校实行半日制,所以下午大街上的孩子很多。有卖东西的,有帮父母做买卖的,有三五成群游戏的。</h3><h3> 有两个小女孩,在庙外面的石凳上,摆着两样小饰品,静静地坐在后面等着游客来买。旁边好多游客,她们也不来纠缠,就安静的等着,两个人不时地交谈几句。</h3><h3> 柬埔寨虽然贫穷,但是很少能看见缠着人乞讨的,就连小孩子也是通过卖些小商品来赚钱,他们活的很有尊严。</h3> <h3>  再说一下我这几天的感想。</h3><h3> 想起柬埔寨,首先出现的是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不知是佛像的微笑感染了人民,还是人民感染了佛像,微笑俨然成了这个国家象征性的表情,好像与生俱来的。人民的幸福指数很高,从一张张笑脸上根本看不出他们生活的艰辛。</h3><h3> 对人很友善,知道要请他们拍照,都欣然接受,很是配合,给你一个标志性笑容。</h3><h3> 发自内心的笑很容易感染别人,初来乍到的我们也深得其益,不管是炎热还是疲惫都没有影响我们愉悦的心情,笑容总是挂在脸上。</h3><h3><br></h3> <h3>借用美友大哥的照片</h3> <h3>  每天坐车往返各个景点,沿途观察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恍惚回到了我的小时候,时光倒带,重播我过去的点滴。</h3><h3> 我一边回忆一边给女儿叙述,她一脸平静,我内心澎湃。对96年出生的她是故事,对70年出生的我是切身经历。</h3><h3> 那时的我们和现在的他们很像,从很小上学放学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没有家长接送,没有补习班。回家不是帮着干活就是出去疯玩,晚饭后才写作业,节假日大街上全是人。</h3><h3> 那时的幸福指数也很高,很容易满足。一块泥巴,一堆石子,一根绳子都能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夏天吃一根冰棍就像尝遍美食了。</h3><h3> 难得有点好吃的,不是你送给我就是我留给你。就连过年,好东西也不舍得自己吃,留着招待客人,不知道是好客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反正人和人很亲,不设防。</h3><h3> 不知从何时起,人和人有了隔阂,有了戒备心,很难亲近。即使对门,也互不来往。</h3><h3> 年纪越大,越爱回忆以前,过去的经历也越来越清晰。时常和老公探讨,是我们那时的孩子快乐,还是现在的孩子快乐?没有结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