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九大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一新洲区迎新春非物质遗产大展演

快乐同享

<h3>贯彻十九大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2月26日&lt;正月初十一&gt;上午9点,新洲区迎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问津书院广场举行。此次活动由新洲区委宣传部、新洲区文化局主办,全区十四个街镇参加,精彩节目有群龙起舞、金龙闹春、牌子锣鼓、高跷亭子、五虾闹鲢、采莲船、蚌壳精、八十八行、高跷狮子、高台狮子、威风锣鼓等14个。</h3> <h3>非遗项目简介:</h3><h3> 1、省级项目&lt;传统音乐&gt;牌子锣鼓,由古代的鼓吹东演绎发展而来。相传唐明皇将民间锣鼓音乐引入宫廷,依宫廷诗词歌赋作曲,书于木牌,供演奏时对照,故名牌子锣鼓。新洲区现拥有牌子锣鼓200余套,从艺人员近2000人,现己搜集、整理牌子锣鼓吹谱161套、打谱83套、词牌98套。</h3><h3> 2、省级项目&lt;传统美术&gt;竹雕,亦称竹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独特奇葩。通过圆雕、透雕、浮雕、阴刻以及拼接等手法,在竹器上雕刻图案和文字或将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人物、山水、花鸟、传说故事,精妙绝伦,栩栩如生。融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新洲竹雕源于明清木雕,经过几代工匠探索,由实用竹器装饰性雕刻逐步向艺术品发展,形成了新洲独特的竹雕艺术。</h3><h3> 3、市级项目&lt;民俗&gt;八十八行,又称灯戏,是新洲区广为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演唱艺术。流行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盛于太平天国时期。其唱腔属于民歌范畴,表演属于民间舞蹈范畴; 题材既有历史故事,又有民间传说,也有现实生活。</h3> <h3>  4、市级项目&lt;传统舞蹈&gt;高跷狮子,表演形式别具一格。舞狮人的双脚踩在一尺八寸高的高跷上,前滚后翻,腾转蹦跳,表情达意。集武术、杂耍、戏曲等多种表演手段于一体。</h3><div> 5、市级项目&lt;传统舞蹈&gt;高跷亭子,又叫高跷锭子。因静于亭,而动于锭,故两名并称。新洲高跷亭子,源于明正德年间新洲的张旗牌湾,迄今己有500年的历史。</div><div> 6、市级项目&lt;传统舞蹈&gt;高台狮子,起源于南北朝的狮舞,与龙舞同属尊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狮舞分为文狮和武狮两种,文狮舞又称地狮舞,武狮舞则分为跷狮舞和天狮舞&lt;即高台狮子舞&gt;。</div><div> 7、市级项目&lt;曲艺&gt;湖北大鼓,是一种汉族说唱艺术,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诸省、市的广大城镇与乡村。其表演形式大多为: 演员一人自击鼓、板,配以一至数人的乐队伴奏演唱。</div><div> 8、市级项目&lt;传统戏剧&gt;皮影戏,又称影孑戏,是新洲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戏剧表演艺术。起源于汉代,繁荣于宋代,至今己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皮影戏的皮影,由剪纸发展而来。</div><div> 9、市级项目&lt;传统技艺&gt;张店捶鱼,又称鱼面,是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张店地区民间巧妙改变鱼肉储存及食用方式的传统食品,流传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div><div> 10、市级项目&lt;传统技艺&gt;城楼寨茶叶制作技艺,制作技艺独特,历史悠久。城楼寨茶香高持久,滋味醇爽,汤色明亮,口感特佳,耐冲泡和耐贮藏,独具特色。</div><div> 11、市级项目&lt;传统美术&gt;砚雕,亦称砚台雕刻、制砚。是用纯天然石材,经过采石,维料、切割、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多道工序加工,运用切刀、冲刀、刮、铲、磨等手法,通过圆雕、浮雕、镂空、阴刻、阳刻等多种艺术造型,将人物、山水、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唯妙惟俏再现于石材之上的一种传统技艺。</div><div> 12、市级项目&lt;传统技艺&gt;汪集鸡汤,是以汪集地理名称注册得来,享誉全国的传统特色美食和品牌产业,大众口味,老少皆宜,喝出了楚天第一汤,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div><div> 13、区级项目&lt;传统美术&gt;花鸟字,又叫龙凤字、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藏字画、字谜语、飞帛板书、意匠文字,又因为常常用于书写某个人的姓名,故也有叫做名字作画,等等。</div><div> 14、区级项目&lt;传统技艺&gt;朱氏猫头鞋,其制作技艺,迄今己历100多年,历史悠久,工艺考究,远近闻名。</div><div> 15、区级项目&lt;曲艺&gt;新洲善书,是一种说唱结合的曲艺曲种,已有260年的历史,以“正派、雅致、细腻、动听、感人’为艺术特色。唱腔以宣腔为主,与早期流行的独鼓书唱腔有密切的关系,在主曲中占有重要位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