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过年真好!”这是我小时候的一句话。</h3> <h3>提起年味,差不多每个人都是最寄托美好希望或憧憬未来,在一生中留下记忆最早最深的情愫。在我的大半生中有三件事就把年味体现的差不多了。.</h3> <h3>杀年猪是记忆中年味最深的第一件事。那是七几年,在那个少吃欠穿的年代,杀年猪简直是一种奢望和富足的生活。父母都很勤劳,而且父亲很会过小家庭日子。那时虽沒啥吃,但是我们家里那多半平头老式柜里的小麦却一直盛着,在我的印象中不多不少一直那样。这是由于父亲既有手艺又持家有方。两位老人都很勤俭的结果。我们那时的年猪是用秋杂粮麸皮和杏树叶参合着煮至八九成熟后喂养的育肥过年猪。不说别的,只那杀猪前的猪嚎叫声;开膛猪时倒挂起来困下来眚了的猪血,被崖背大树窝上的喜鹊发现后,又因怕人没走远而不停的在崖庄边或小树枝上喳喳喳喳叫个不停的声音。和我们玩耍猪尿泡时别人家孩子那羡慕的神情时;就知道那时杀年猪的年味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而最让人不能忘却的是年三十这天煮猪肉时或猪肉包子蒸出笼的那气味。现在提起,我们几个同龄邻居都忘不了他们小时候站在我家崖背上嗅着肉香气味不肯离去的情景。(请点击查看下篇)</h3> <h3>跋</h3> <h3>写文章要经得咀嚼,有生命力的文章要在时间的考量下沉积。我之所以这两年很少制作【美篇】,主要是我没有太多的闲情逸致去投系统要求的稿,因为我有“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忧患。在两年很有限的【美篇】中,不是没有题材,而是觉得自己要表达的既不是时候,又可能找错了地方。总之……马上就要过年了,而猪肉价格仍居高不下,虽然现代化的规模养殖场正在大量投建和生产肉食生猪。可是仅一场短短的非洲猪瘟就能使拥有传统养殖业大国的猪肉价格涨了又涨,以致连猪肉都吃不起。是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还是现代化规模养殖取代以前遍布农村,由农户圈养商业猪的结果?抑或是奸商囤积奇居……或者……造成?猪肉尚且如此,粮食出现类似情况怎么办?或许有人说不怕的。在鼓励农民流转土地的今天,当不计生产粮食成本的老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能不算成本?利润?我们没有必要苛求以盈利性质的规模生产必须要和道义的担当,去为民生担当什么风险或困难。商业的本质就是利润,不赚钱的事情除了傻瓜外恐怕再没人去干。谁嫌自已赚钱太多了?有吗?一派胡言!……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一派胡言。时在二零一九年岁次己亥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