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一、航行篇:远方的最远方<br /> <br />"生活不仅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而言,南极无疑就是地球上最远的远方了。<br /> <br />早春二月的纽约,一改料峭寒意,骤然升温,像是为我们奔向南美之夏暖身。<br /> <br />JFK机场,一阵阵笑语,一次次欢声, 原本散落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各处的坐标, 忽地在此点聚集,共同的目标:向往已久的南极。<br /> <br />在旅游达人看风景的召集下,这群人已经在网上神遊数月。雄图大略渐渐变成具体细节,如今终于相见了。<br /> <br />年龄相差几十岁,有的还略显稚嫩,有的已历尽沧桑。人与人的交往,也像游荡的原子分子不知在何时何地碰撞,这看似随机却暗中有序的碰撞过程,造就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人生。<br /> <br />2月24日下午3点25分,阿根廷航班AR1301离开纽约,前往布依诺斯艾利斯。25日清晨4点多到达EZE机场,取行李过海关后,转国内航班。<br /> <br />从候机室里望去,粉橙色的朝霞涂在机翼上,别有一番风味。摄影达人及时抓住了这个时光。<br /> <br />国内航班中途在Calafate转机时出了个小插曲。一架出故障的小飞机需紧急迫降.为安全起见,我们被赶下飞机,回到候机室。还好晚点不多,但愿那架飞机也已转危为安。</i></b></h1><h1><b><i><br /></i></b></h1><h1><b><i>傍晚,终于到达世界最南边的城市乌斯怀亚。办完住宿,饥肠辘辘的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往餐馆,饱餐一顿鲜美无比的帝王大蟹,还品尝了世界最南端的啤酒。</i></b></h1><h1><br /><b><i>26日乘大巴去了火地岛,途中先去坐了森林里的小火车。当年这里的铁路都是囚犯筑的。冬季又长又冷,犯人的工作条件相当差。夏天常有人逃跑,但往往跑不掉,或者饥饿难耐重回监狱,或者被卫兵射杀。</i></b><br /><b><i> </i></b><br /><b><i>小火车后,去了纵跨美洲的3号公路最南端。再后来又到了世界最南端的邮局。可以说是美洲的海角天涯了吧。</i></b></h1><h1><br /></h1><h1><b><i> </i></b></h1> <h1><b><i>下午4点登上"乌斯怀亚"号,六点启航。这条船是由七十年代所造的一艘美国的海洋调查船改造而成,排水量不足三千吨,可能是南极游船中最小的(看风景注:不是最小的,是中等偏小)。与豪华游轮相比,略显简陋,但后来的经历证明了它的优越性。<br /> <br />南极大多数地方要求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只能一条船登陆,且不可超过百人。我们船小游客少,可以灵活改动计划,看到大船接近不了的景观。<br /> <br />晚饭前做了紧急演习,穿上红色救生衣,人人都像"苏三起解"。<br /> <br />船上共92位游客,我们占其中的39位。船员介绍时点名,蹩脚的中文发音给大家带来 不少欢乐。<br /> <br />我们这帮人绝非"沉默的大多数",几个人谈话的分贝足以压过满山的企鹅叫声。其实,场合很重要。有时,高谈大笑能表现自信,是打破冷场的社交技能;有时,安静也是一种教养和对他人的尊重。<br /> <br />"乌斯怀亚"号在夜幕中驶进著名的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开足马力,向南向南向南!</i></b></h1> <h1><i><b>二、自然篇:冰川下的来客<br /></b><b> <br /></b><b>2月27日,"乌斯怀亚"号进入德雷克海峡,这里是进入南极的魔鬼通道,素以风急浪高著称。<br /></b><b> <br /></b><b>下半夜起,开始体会到风浪的厉害。睡在有栏杆的上下床上,左摇右晃,仿佛在摇篮里。椅子,箱子,救生衣在地上窜来跑去,厕所里垃圾桶也倒在地上。<br /></b><b> <br /></b><b>早餐后,在大厅等讲座。一个大浪晃来,被绑住的沙发突然滑动,室友跌在我身上,我跌到别人身上,咖啡在鹅黄色的防水服上溅上一片棕色斑点。<br /></b><b> <br /></b><b>在"摇篮"里听了几个讲座,分别有关南极的海鸟,企鹅, 地貌,考古和生态。回程时又听了有关大气,臭氧,南极条约和南极科考站的讲座。<br /></b><b> <br /></b><b>没有电话,电视,网络,微信,这是该庆幸的。生命中不时地需要点时间,从日常的琐碎中抽出身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慢慢地思考品味一下人生。如陶渊明所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r /></b><b> <br /></b><b>两天两夜,除了海水还是海水。2月28日,当南极岛屿朦朦胧胧显现时,大家都兴奋起来。<br /></b><b> <br /></b><b>之后几天,我们进入了一个童话般蓝白相间的世界。素颜的冰川海天美得娴静典雅,日出日落时的浓妆艳抹,给神奇的蓝白世界平添了五彩缤纷的妩媚和妖娆。<br /></b><b> <br /></b><b>我们有时乘冲锋艇(Zodiac)巡游,有时登岛凭高望远。晶莹剔透的冰山,上面像洁净的白玉,底端如幽蓝的水晶。一块块浮冰悠悠漂过,千姿百态,任想象力驰骋。</b></i></h1><h1><i><b><br /></b></i></h1><h1><i><b>我们非常幸运,在南极的前几天都是晴空万里,天海合一,湛蓝静谧。摸得到大海的脉搏,听得见宇宙的呼吸。<br /></b></i><i><b> <br /></b></i><i><b>山无林涛,海无波浪,从容的沉静中孕育着万钧之力,让人不敢不敬畏。真正的强大,不在喧嚣。<br /></b></i><i><b> <br /></b></i><i><b>每一块浮冰, 每一座冰山,都有着千万年的生命,它们静静地在那里,不卑不亢地看着我们这些冰川下的来客,在历史长河中瞬间即逝的人们。"念天地之悠悠,独凔然而泣下"。<br /></b></i><i><b> <br /></b></i><i><b>处处美景,摄影高手们眼不离镜头,手不离快门。然而,再美的照片也有局限,眼睛所看到的,心灵所体验到的,往往是无法描述的。难怪最早的宇航员看到蓝色地球时,只有一句慨叹:<br /></b></i><i><b> <br /></b></i><i><b>"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b></i></h1> <h1><b><i>三、动物篇:探访南极原住民<br /></i></b><b><i> <br /></i></b><b><i>没有花草,没有树木,唯一的绿色是青苔。没有昆虫,没有走兽,所有的居民都和海洋有关。<br /></i></b><b><i> <br /></i></b><b><i>懒洋洋的海豹习惯躺在岩石或浮冰上睡觉。多年前它们曾被大批猎杀,几乎绝迹,后来在国际组织禁猎下才慢慢恢复。<br /></i></b><b><i> <br /></i></b><b><i>提到南极,自然会想到憨态可拘的企鹅。<br /></i></b><b><i> <br /></i></b><b><i>这里到处是企鹅的领地,漫山遍野站满了身穿燕尾服的黑白小精灵,给严峻的冰雪世界,增加了些许亲切和生动。它们胖嘟嘟的,甩着小翅膀,踩着小碎步,摇摇摆摆,追逐嘻戏。<br /></i></b><b><i> <br /></i></b><b><i>我们所到的季节,小企鹅羽毛未丰,毛茸茸的,看上去比成年企鹅还大。它们不能自理,天天等着父母出去觅食回来喂它们。企鹅爸爸妈妈从水中钻出,东张西望,自家的小企鹅赶忙迎上去,嘴对嘴喂食。小企鹅们需要在三月底前学会独立游泳觅食,到时如果仍不能自立,就会被大自然淘汰。我们在海面上见到遭遇厄运的企鹅尸体,很为企盼妈妈归来的企鹅宝宝担忧。<br /></i></b><b><i> <br /></i></b><b><i>在南极半岛和南极大陆的西部,我们共见到三种企鹅:头上有白色,嘴是桔黄色的Gentoo, 脸上有道黑纹的Chinstrap ,以及黑头黑嘴的Adelie.<br /></i></b><b><i> <br /></i></b><b><i>企鹅们成群结队,但并没有领袖。妈妈生蛋,爸爸孵蛋,它们总能认出自己的家人。<br /></i></b><b><i> <br /></i></b><b><i>和我们一样,企鹅们有的成双成对,有的形单影只。不知它们是否也会感到孤独。人是群居动物,都渴望伴侣,但每个个体都是孤独的。命运的给予并不相同。生活的精彩,不在于摸了一手好牌,而在与于如何打好手中的牌。</i></b></h1><h3><br /></h3> <h1><i><b>3月4日,天阴风急,原本计划的冲锋艇巡游取消。然而,老天再次眷顾了我们。先是成群的海豹列队经过,然后是上下飞舞的海鸟,紧跟着是结队的鲸鱼,仿佛是海洋动物三军仪仗队大游行。<br /> <br />鲸鱼们三三两两在船的两侧出现。时而喷出水花,时而掀起尾巴,引来一次次惊叹!<br /> <br />鲸鱼的尾巴如同人类的指纹,每一只都是唯一的。它们舞出水面时非常优美,像打开的扇子,像展翅的蝴蝶。有黑色,白色,金色,彩色。船员告诉我们,可以把鲸鱼尾巴的照片上传至保护鲸鱼的网站(happy whale.com),帮助追踪它们。我还为女儿领养了一条鲸鱼。<br /> <br />南极是海洋动物的领地,我们这些彩色不速之客的入侵,破坏了黑白蓝色的和谐。还好,原住民们对我们不屑一顾。但愿我们的到来,并没有搅乱它们的日常生活。<br /> <br />希望在地球的其他地方,人们也能和动物和谐相处。</b></i></h1> <h1><b><i>四、人物篇:天使与魔鬼<br /></i></b><b><i> <br /></i></b><b><i>对于大自然而言,人类是朋友,也是天敌;是天使,也是魔鬼。<br /></i></b><b><i> <br /></i></b><b><i>南极是世上最后一块保持原貌的净土,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曾经,为争夺几个小岛,阿根廷和智利险些兵戎相见;曾经,南极臭氧层的破坏,引起了全球的恐慌。<br /></i></b><b><i> <br /></i></b><b><i>南极条约是各国为人类共同利益做出的努力,是变魔鬼为天使的举动,旨在保护南极的动物植物和环境,进行和平科研,共享资料。目前参与的共有29国,包括中国,2017年的年会将在北京举行。<br /></i></b><b><i> <br /></i></b><b><i>行程中我们参观了英国探险家建于40年代的Wordie House, 登上了法国探险家charcot 1904年所到过的制高点,那里有用石头堆成的纪念碑。当年的条件相当艰苦,敬佩先人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br /></i></b><b><i> <br /></i></b><b><i>我们还造访了两个南极科考站。<br /></i></b><b><i> <br /></i></b><b><i>3月3日,访问了乌克兰科考站,是我们此行抵达的最南点,南纬65度多。这是乌克兰用一英镑从英国人手中买下的,也是首个发现南极臭氧破洞的科考站。这里生活条件相当好。自己发电,海水淡化。我们在这离家最远的远方寄了明信片,还喝了他们自酿的伏特加!<br /></i></b><b><i> <br /></i></b><b><i>3月5日上午,在阿根廷南极站总指挥的热情邀请下,我们参观了位于火山口的阿根廷的科考站。<br /></i></b><b><i> <br /></i></b><b><i>这里到处是黑色的火山灰,我们在海滩上冲入冰水游泳。脚底冰冷彻骨,几分钟就冻得没什么知觉了。有时候,人需要挑战一下自己,你的潜力往往超过你的想象。<br /></i></b><b><i> <br /></i></b><b><i>我们这次航行,颇得老天眷顾,除了一两个阴天,日日晴空万里,天高海阔,让每个人都变成了摄影大师。<br /></i></b><b><i> <br /></i></b><b><i>更幸运的是,此行结识了一群热爱旅游,充满正能量的朋友。<br /></i></b><b><i> <br /></i></b><b><i>船上的工作人员令人敬佩。他们一专多能,非常敬业,是科学家,航海家,又能计划,组织,导游,救援,驾冲锋艇。他们中有的曾在南极科考站工作过,每个人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和使命感。<br /></i></b><b><i> </i></b></h1> <h1><b><i><br /></i></b><b><i>有道是,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们39人中,29个女人,十台大戏演了十一天,恐怕是船上有史以来最热闹的阵容了吧。<br /></i></b><b><i> <br /></i></b><b><i>有的外向,有的内敛;有的热情似火,有的沉静如水;虽性格各异,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其中不乏纵横世界各地的旅游达人,经历丰富,见多识广。十几天的相处,从微信上的39个符号,变成了39个鲜活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相见恨晚,相逢有缘。<br /></i></b><b><i> <br /></i></b><b><i>归程中,来自中国的妇产科专家为姐妹们做了保健讲座,大家受益匪浅。</i></b></h1><h1><b><i><br /></i></b></h1><h1><b><i>3月7日傍晚,乌斯怀亚号终于回到了乌斯怀亚。6点钟,船上隆重发放南极证书。转眼之间,92位整天穿着臃肿的羽绒服在山上东奔西跑的彩色企鹅,摇身一变,成了身着正装,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随着点名,一个个登台领取证书,握手拍照,和工作人员拥抱,很动情地感谢他们。<br /></i></b><b><i> <br /></i></b><b><i>我们更要感谢的是大家的领头人看风景。外出旅行,变数甚多,给一家人做安排都不易,何况是几十人的自由行,众口难调。跟着走的都会疲倦,而他则要付出不知多少倍的体力和精力。非常钦佩他那种耐心冷静,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好人有好报,我们一行也跟着沾了不少光。<br /></i></b><b><i> <br /></i></b><b><i>有人擅长索取,有人乐于给予。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束阳光,也可以是一股阴风。圣经云,施比受更有福。<br /></i></b><b><i> <br /></i></b><b><i>南极行, 是灵魂净化之旅,面对宽阔的大海和广袤的冰川,还有什么琐碎烦恼不能放下? 走过无数山水,到了南极则是百川归海。人生经过几十年荣辱沉浮,也该有百川归海的从容。<br /></i></b><b><i> <br /></i></b><b><i>南极,我们来过了,不带来一点垃圾;我们离开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