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遗产

HZ Tang

金色加州,春暖花开又到4月4号清明节。2016年迎来父亲的20周年祭奠。 父亲唐仁贵于1929年6月14日出生在湖南南岳衡山一个美丽的小乡村,兄弟姊妹六人。他的父亲勤劳致富发家,之后成为当地保长,然后抛妻弃子与一妙龄女子再婚。我父亲与兄弟姊妹相依为命靠农耕维持生计。 在姊妹的支援下父亲以优异成绩进了湖南商业专科学校。 解放后父亲进了省工商局成为国家干部,并与在省财贸学院作接线生的母亲结为连理。在其后的岁月里诞生了有我们姐弟4人的家庭。 父亲沉默寡言、谦卑,万事不求人。偶尔也有发怒的时候但很快又息事宁人。父亲的生活单调、重复、刻版:早晨买菜、做饭;上班;下班回家、做饭。日复一日,从无娱乐。 父亲勤俭持家,为了一家的温饱总是亏待自己。作为干部他享有出差补贴。他的同事注意到他总是住最差的旅馆,吃最差的伙食,省下钱来补贴家用。有一次父亲买了一斤狗肉,一名处级领导看到要来我家喝酒吃饭。父亲无法拒绝。他担心儿女没得吃因此加了很多的中药食材煮了一大锅。父亲明白,一个老眼昏花的上级在挑食时哪会是一群饿极了的穷孩子的对手。在干部下放年代父亲只身去了浏阳大围山区。平时分到的野猪肉舍不得吃制成腊肉过年时带回家来全家一起享用。他因拿不出钱回缋姊妹受到不少责备。母亲的衰弱更是把全家的重担压在父亲的肩上,让他疲惫不堪。他几乎满足不了任何人对他的期望。 工作上父亲兢兢业业,有口皆碑。文革过后国家重整经济父亲跑遍全省整理出工啇管理经验,成为处里工作的指南以及长远规划的蓝图,也成就了领导的业绩。穷其一生勤奋父亲在退休时得到了一个科长的行政待遇。 父母退休后于1995年来美与我们住了半年的时间。那是父亲一段很快乐的曰子。他为见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感到新奇和高兴,也为我们自豪。他悄悄对我妈说:“老子英雄儿好汉!” 父亲回国不久就因脑溢血去世了,临近我的美国医师资格考试最后关头。考埸上我几乎崩溃,但是冥冥中父亲的声音如雷贯耳鼓励我决不放弃! 父亲的葬礼上,我见到了黑压压一片他的同事。这既让我吃惊,也让我体会到“公道自在人心”。 姑姑也告诉我一段父亲从未流露过的刻骨铭心的经历:湖南解放后,他爹知道性命难保走了几十里山路找到在县城读书的他,瞩咐他择日回乡参加批斗当过保长的亲爹以划清界限来换得一生的平安。我这才晃然大悟:为什么父亲一生是那样的谨小慎微!让我敬佩的是,亲爹被正法他也不怨恨这个国家,他告诉我新社会真正改善了穷人的生活,人民确实当家作了主人。 每次回国扫墓,唐诗《清明》中杜牧描绘的那种悲情总是让我触景生情而泪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虽然没有哀伤到需要用酒精麻痹自己的地步,但身临其境的沉重足以让我反思:父亲的人生留给了我哪些弥足珍贵的遗产?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临去五.七干校时的赠言:“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作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以及他不为亲爹去世而怀恨社会的豁达。父亲一生的拘谨和懦弱不完全是缺乏雄心和抱负,更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局限束缚了他思维的翅膀。在那个尚未改革开放的年代,作为一个典型的平民百姓,他又能有多宽广的视野和胸怀? 我年轻时很有点看不起父亲的胆小怕事。但他身体力行的做人原则在潜移默化中却也成就了我的理想和人生。我因此告诫女儿,不仅要有对未来的豪情和宽广视野,也要胸怀“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坚忍和耐心,以及“作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的人生成功哲学。 父亲中风前的最后午餐是一碗剩饭。他的最后遗言“我这辈子好苦啊!”让我痛彻心扉:父亲的一生经历了无尽的爱恨情仇,为了这个家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生命恰如时代波涛中的一叶孤舟: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皓月当头,仰望星空,我仿佛听到了宋代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 》中感同身受的叹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儿,遥祭父亲! 二O一六年四月清明节 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